江西省崇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崇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当前,伊朗正面临以色列、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制裁和军事上的威胁,但伊朗政府并不认为局势已经不绝如缕。

B . 审理“河北大兴摔婴案”的法官一致认为,韩磊犯罪的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C . 三峡库区建设应有全局观念,既要考虑各区县产业的合理布局,更要考虑经济发展与库区环境的关系,只顾及本地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这种目无全牛的发展方式,最终会给库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D . 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2. (2分) (2017高二上·景县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 . 针对争议海域内中国执法船和护渔船遭到他国舰船的无理跟踪、骚扰甚至恶意阻挠,军地进行了海上联合维权演习。

C .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潮”味十足,加之电视网络宣传造势猛烈,刚一上架就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

D . 杭州地铁1号线贯通余杭、萧山等地,经过客运中心、城站火车站等重要区域,并且连接火车东站,是未来沪杭、杭宁、杭甬等多条高铁汇集之处。

3. (2分) (2017高二上·益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承蒙您看得起我,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遗憾的是我资历尚浅,能力有限,只能敬
B . 昨天,小贺到小张家做客。

小张父亲高兴地与小张一同出来迎接,小贺一见,问道:“这是家父?”小张点头介绍:“这是令尊。


C . 大学毕业后,他独自一人背上行李,骑上自行车就出门游历了。

回来后他把这一路所见所闻诉诸文字,请语文老师拜读。

D .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家对贤君的定义,汉献帝也可以忝列其中。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4. (6分) (2017高二下·双鸭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
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

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

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

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

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

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

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

”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

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
壮美的音响世界。

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

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

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B . 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C . 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D . 悲剧美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

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B . 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

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C . 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必然性
的失败、死亡或痛苦,进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D . 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也是一种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借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B . 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

C . 悲剧重在人们反抗苦难和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在渲染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

D . 人们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交流、体验等需要的满足,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鸣,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5. (16分) (2019高二下·永川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珍惜愤怒
小时侯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

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

师传我,我授人。

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

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象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

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因。

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

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了酸一样的牙一般软弱。

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

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
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

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

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

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

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

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

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

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

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

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

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4)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起到了先声夺人之效。

B . 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 . 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
快淋漓之感。

D . 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效,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 . 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慰藉,令人回味不尽。

6. (10分) (2018高三下·陆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 .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 .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 .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 .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 .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 .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9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②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将至海州明山有作①
张耒
望望孤城沧海边,好云深处是人烟。

鸟飞山静晴秋日,水阔人闲熟稻天。

旂影远摇沽酒市,棹歌归去隔村船。

功名富贵非吾事,誓斸②明山数亩田。

【注】①绍圣初年,张耒因元祜党籍案被贬谪到润州当官,途经海州。

②斸(zhú),掘、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望”字领起全诗,以旷远的沧海和美丽的云海衬托海州的地理和景观。

B . 颔联以“鸟飞”衬托明山的宁静,以“熟稻”无人收割和“人闲”形成反差。

C . 颈联“旂影”和“棹歌”,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表现当地生活的闲适。

D . 尾联“非吾事”直抒胸臆,与前三联相比,陡然提高声调,把情感推向高潮。

E . 作者围绕海州风土人情,从多个角度宛转地加以表现,营造汪洋浓郁的意境。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4)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 (3分) (2017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新华区环保局将指挥中枢设置在环境保护网络信息平台上,这个平台的功能一是收集网格员上报的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按照职能分工,给对口单位下派任务。

比如,辖区内发现破坏环境的,网格员先行处理。

________,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