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选择一个政治制度演变的事件,如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字数在1000字左右。
4.结合现实政治生活,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以及它对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影响,字数在500字左右。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背景,强调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以下四个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
-清朝末年政治改革:戊戌变法、预备立宪等;
-中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等。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公布答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各个阶段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2.强调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史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时事政治,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现实关注。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政治制度演变的兴趣;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原因、社会背景;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历史图片,如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吗?这些事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图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3.分析各个阶段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高二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培养,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相对较为模糊,对政治制度演变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影响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缺乏客观、理性的思考。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历史事实,理性看待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具体包括:
-清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与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建设及其发展;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政治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对社会、国家、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和社会责任感。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政治制度的演变,加深对政治制度的理解。
-课堂实践: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政治制度演变;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和现实意义。
3.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讨论情况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政治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认识到政治制度演变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3.通过学习政治制度演变,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公民意识。
4.倡导学生关注现实政治生活,增强参政议政意识,提高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关注点: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强调政治制度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治发展,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学会分析政治制度演变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之间的紧密关系。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现实政治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识,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成果。
2.难点:分析政治制度演变背后的历史原因、社会背景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包括: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政治制度演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理解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
-把握政治制度演变对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课程主题,注重历史事实和理论分析的结合,体现个人思考。
2.论文、研究报告等作业需注意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避免抄袭和剽窃现象。
3.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包括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
2.掌握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改革措施及其影响,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政治制度变革。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分享自己对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和理解。
2.针对学生对政治制度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结合教材,用生动的案例和事实,帮助学生梳理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脉络。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对政治制度演变进行理性思考。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国家政治发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分析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一个阶段,如清末政治改革、辛亥革命等,阐述其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字数在6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