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88c5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d.png)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4. 解释“符号”5. 解释“语言”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8. 解释“普通语言学”。
9. 解释“应用语言学”10. 解释“传统语言学”11. 解释“内部语言”。
第二章语音1. 解释“语音”。
2. 解释“音高”3. 解释“音强”4. 解释“音长”5. 解释“音质”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10. 解释“音位”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12. 音位的划分13. 解释“音位变体”14.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15. 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16. 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17.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18. 解释“音节”19. 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20. 解释“复辅音”21. 解释“语流音变”22. 解释“韵律特征”23. 解释“音渡”24. 解释“二合元音”25. 解释“三合元音”26. 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27. 解释“时位”第三章语汇1. 解释“语汇”2. 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3. 简答语汇的作用4. 解释“词”5. 解释“语”6. 解释“基本语汇”7. 解释“一般语汇”8. 解释“惯用语”9. 解释“成语”10. 解释“歇后语”11. 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12. 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13. 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14. 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15. 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16. 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17. 解释“变性成词”18. 解释“变形成词”19. 解释“复合构词”20. 解释“附加构词”21. 解释“重叠构词”22. 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23. 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24. 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第四章语法1. 解释“语法”2. 解释“递归”3. 解释“语境”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6. 解释“历时语法”7. 解释“共时语法”8. 解释“个别语法”9. 解释“句子”10. 解释“语法规律”11. 解释“普遍语法”12. 解释“核心语法”13. 解释“外围语法”14. 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15. 解释“语法形式”16. 解释“语法手段”17. 解释“词法范畴”18. 解释“句法范畴”19. 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20. 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21. 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22. 解释“词类”23. 解释“词组”24. 解释“向心词组”25. 解释“离心词组”26. 解释“不完全主谓句”27. 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28. 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29. 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30. 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8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8](https://img.taocdn.com/s3/m/0bea81681eb91a37f1115ca8.png)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8)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什么是语言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1)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2)心理生理问题。
(3)物理问题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人从通讯理论的角度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解码过程,这些活动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
2.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并不完全等同。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地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真相的过程。
二、口语和书面语1.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存在形式,书面语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也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书面语的情况。
(3)两者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是一致的。
严重的言文脱节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维持不下去的。
(4)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一般不记录口语交际时的辅助手段,如表情、手势、体态、口气等,但要补上一些省略以后就会影响理解的成分。
因此,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由于书面语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词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口语向前发展。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历史意义。
(1)它克服了口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使得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大了。
(2)书面语的产生被世界各国视为文明史的开端。
3、研究语言应首先研究口语,决不能因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惟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7131b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5.png)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起源、发展、结构和使用规律。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言学涉及到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自考语言学概论是自考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语言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类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早期的语音学和语法学到现代的语义学和语用学,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对语言的研究。
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人类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进而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
语言学的研究旨在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的定义与特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它具有符号性、社会性和可学性的特征。
语言通过语音、文字等符号来表达意义,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础。
语言是社会共同遵循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系统。
同时,语言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人们通过语言学习和使用来实现交流和思维。
2. 语言的层次结构语言的层次结构包括语音层、词汇层、句法层、语义层和语用层。
语音层研究语音的产生和组合规律,词汇层研究词汇的构成和使用规则,句法层研究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语义层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语用层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规则。
3. 语言的变体与变异语言的变体与变异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语言的变体包括方言、口语、标准语等,它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语言的变异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使用场景和语境下的变化,如正式语言和非正式语言、书面语言和口语等。
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方法和理论性方法。
汉语言文学 00541语言学概论_完整复习资料包
![汉语言文学 00541语言学概论_完整复习资料包](https://img.taocdn.com/s3/m/3a4af400a76e58fafab003d5.png)
自考资料自考笔记00541语言学概论完整复习资料包考点串讲+单选+多选+分析题+论述题+名词解释+模拟试卷(部分资料)单项选择题1.1.关于语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B.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C.语言先有口头形式,后有书面形式D.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D】1.2.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B.书面语是第一性的,口语是第二性的C.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交际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局限D.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B】1.3.西方的语言学家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惟一标准是A.相互理解程度B.有无历史文化传统C.有无民族认同感D.语音是否一致【A】1.4.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A.乔姆斯基B.索绪尔C.布龙菲尔德D.洪堡特【B】1.5.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A.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B.更好地研究书面语C.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D.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A】1.6.语言是一种A.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B.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C.用于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D.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符号系统【B】1.7.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线性【A】1.8.语言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A.语音系统B.语汇系统C.语法系统D.语义系统【A】1.9.在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A.词B.音素C.短语D.语素【D】1.10.应用语言学最早是指A.实验语音学B.语言教学C.交际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D】1.11.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的一般理论的著作是A.《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B.《普通语言学教程》C.《语言论》D.《句法结论》【A】1.12.二十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的是A.语言的历史演变B.语言和民族的关系C.语言和社会的关系D.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D】1.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C】1.14.下列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B.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从属的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D.语言是书面的,言语是口头的【B】1.15.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A.语篇B.句子C.词组D.词【B】1.1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B.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C.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D.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B】1.17.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A.功能语言学B.社会语言学C.认知语言学D.结构语言学【D】1.18.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B.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C.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D】1.19.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A.相互理解程度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D.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C】1.20.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D】2.1.音高取决于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D.共鸣器的形状【B】2.2.汉语普通话中的4个声调的不同,主要是A.音高的不同B.音强的不同C.音长的不同D.音质的不同【A】2.3.音强主要决定于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发音体振动的时间D.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A】2.4.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主要与____的变化有关。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3)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3)](https://img.taocdn.com/s3/m/a6b0b41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9.png)
三、语法意义的⼏个主要范畴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别叫做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致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类: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句法范畴也可以叫做类别和关系范畴。
1、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
(1)体词属性范畴。
这是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的意义。
综合性语⾔中的名词都有词形变化。
(2)谓词属性范畴。
这主要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的意义。
综合性语⾔中的动词也都有词形变化。
2、体词性范畴的表现形式:主要表⽰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格和有定⽆定。
(1)性范畴即在某些语⾔中表⽰⼈或事物有关性属的⼀组特征。
(2)数范畴即表⽰事物量的⼀种特征。
(3)格范畴即表⽰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组特征,在很多综合性语⾔中这都是重要的名词属性范畴。
(4)有定和⽆定范畴即表⽰名词指称性质的⼀组特征。
在印欧语的很多语⾔中都⽤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名词的有定和⽆定意义,这也是⼀种重要的语法意义。
3、谓词性范畴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的意义范畴有时、体、态和⼈称。
(1)时范畴即表⽰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组特征,很多语⾔中都以说话时间为坐标确定句⼦中动作的时间,这是⾮常重要的语法范畴。
⼀般可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2)体范畴即表⽰动词所反映的动作⾏为进⾏的状况的⼀组特征,常见的有进⾏体、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3)态范畴即表⽰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组特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4)⼈称范畴即表⽰动词与主语名词⼀致关系的⼀组特征。
4、句法范畴可分为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两类。
(1)类别范畴,这是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的语法意义。
从词的类别看,各种语⾔都需要词的语法类别意义,⽐如建⽴名词的类表⽰⼈或事物的意义;从词与词的类别选择看,各种语⾔也都要求某类词与某类词组合的意义,⽐如名词与动词就产⽣⼈或事物被陈述的意义。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https://img.taocdn.com/s3/m/ccdb275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7.png)
三、语法现象的分析 1、语法研究中对语法现象的划分主要有: (1)传统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词法也称作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称作造句法,主要说明句⼦成分和句⼦类型。
传统语法的研究主要是印欧语,所以传统语法讲词法的内容很复杂,剩下的句法部分则很简单。
(2)结构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种叫组合规则,另⼀种叫聚合规则。
就所有语法成分(⼩到语素和词,⼤到词组和句⼦)之间的关系⽽⾔,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3)还有⼀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个层⾯:⼀是核⼼语法层⾯,⼀是外围语法层⾯,现代形式语法学较多采⽤这种办法。
2、为什么说每个语法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之中,⼜处在聚合关系之中: (1)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2)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即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
句⼦的组合是这样,词和词的组合也是这样。
可见组合不是⼀个⼀个成分的组合,⽽是⼀类⼀类成分的组合,即什么样的成分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这是语法成分的归类,也就是聚合规则。
(3)因为每个语法成分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可能跟别的成分联结(组合),所以每个语法成分都是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处在聚合关系中。
3、怎样区别核⼼语法和外围语法:核⼼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知识,是⼀种较新的语法分类观点,在理论和⽅法上有重要意义,也适⽤于各种语⾔。
四、语法的单位 1、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语素、词、词组和句⼦。
如果句组也算语法单位,就应该是五级或五种语法单位。
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一节
![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85402e3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b.png)
第⼆章语⾳ 第⼀节语⾳的性质 ⼀、语⾳是语⾔的物质外壳 1.语⾳在语⾔中的作⽤: (1)语⾳是由⼈的发⾳器官发出的,负载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符号系统载体的物质外壳。
(2)语⾔是⼈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具,语⾳是语⾔的物质外壳。
语⾔借助声⾳这种可以被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成分物质化,⽆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受、辨别和理解。
(3)语⾔借助声⾳把说话⼈和听话⼈的⼤脑联结起来。
(4)离开语⾳这个物质外壳,语⾔就⽆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具的作⽤。
2.语⾳与-般声⾳的区别: (1)语⾳是由⼈的发⾳器官发出的,(2)并且这种声⾳能负载-定的意义,(3)并且是作为语⾔符号系统载体的,⽽-般的声⾳不具备这些特点。
3.语⾳学的性质和任务:语⾳学是研究语⾳的学科,它研究语⾳在“发⾳→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理、物理和⼼理特征,分析语⾳的各种要素和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语⾳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语⾳的物理属性 1.语⾳物理属性的含义:指物体受外⼒的作⽤⽽发⽣振动,并推动周围的空⽓形成声波,声波传到⼈的⽿朵⾥,引起⿎膜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使⼈产⽣声⾳的感觉。
2.语⾳四要素:是指⾳⾼、⾳强、⾳长、⾳质,任何⼀种声⾳都具有这四个⽅⾯的物理属性。
⾳⾼决定于频率,⾳强决定于振幅,⾳长决定于发⾳体振动的时间,⾳质决定于⾳波的形式。
3.⾳⾼:就是声⾳的⾼低,是由频率的⼤⼩决定的,频率同⾳⾼成正⽐。
4.⾳⾼同发⾳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关系:相对⽽⾔,⼤的、长的、粗的、厚的发⾳体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也低;⽽⼩的、短的,细的、薄的、紧的发⾳体振动快、频率⾼,⾳也⾼。
5.⾳⾼在语⾔中的作⽤: (1)⾳⾼在⼀些语⾔中有区别意义的作⽤。
(2)⾳⾼在任何语⾔中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语调则可以表达各种语⽓以及说话⼈的态度和情绪等。
6.⾳强与使发⾳体振动的外⼒的关系: (1)⾳强指声⾳的强弱,它决定于⾳波振幅的⼤⼩。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答案必背重点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答案必背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5392960508763230121238.png)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领会】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容更多”。
多种场合、多种方式、多种内容。
二是“用处更大”。
主要:交际功能。
其它: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等。
三是“能够创造”。
具有离散性,能用有限的声音和意义按照一定规则组配成无限的话语。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领会】大多数情况: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但不能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并进一步作为确定民族和国家的标准。
这种理解只适合于欧洲的“新兴民族国家”,对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适应的。
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领会】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从“历时”演变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是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的“共时”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可分为“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4.语系、语族;屈折语、孤立语;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识记】谱系分类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是根据语言有无历史同源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
语系的下一级叫作“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包括“屈折语、黏着语”等小类。
如俄语、维吾尔语。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指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是形态语中的一个小类。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9)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9)](https://img.taocdn.com/s3/m/a6a995c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8.png)
第⼆节语汇的类聚系统 ⼀、语汇系统的不同类聚关系 1、语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
因为⼆者都是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最基本的语⾔单位,但“语”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所以⼆者⼜必须分开。
语汇的类聚系统⾸先应分成“词”和“语”两⼤类。
2、词的语法学分类和语汇学分类。
(1)词的语法学分类根据的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即分布),如分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2)词的语汇学分类根据的主要是词的构造形式、语⾳形式及地位和⽤途等,这些分类是相互交叉的,如“⼀朵花”的“花”,同时是名词、单⾳节词、单纯词、基本词和常⽤词。
3、“词”既是语汇单位,⼜是语法单位。
“语”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
⼆、词的分类 1、根据词的⾳节分类,看⼀个词由⼏个⾳节构成。
根据⾳节数量分类,汉语的词⼀般分为单⾳节词、双⾳节词和多⾳节词三类。
2、汉语的词的双⾳节化倾向及其作⽤: (1)现代汉语的词有明显的双⾳节化倾向,这是语⾔系统演变调整的结果。
(2)双⾳节化倾向的重要作⽤:①同⾳词少了。
如yi这个⾳节,⽂⾔有“⼀、医、⾐、依”等好多词,改成双⾳节的“医疗、⾐服、依靠”等词,就都不是同⾳词了。
②多义词少了。
如⽂⾔“道”这个词,有“道路、道理、道义、道学、道德”等许多意思,改成双⾳节词,它们的意义也就分开了。
③可能还有韵律的作⽤。
有的词语组合变成双⾳节后读起来⽐较顺⼝。
如制/电影⽚变成:电影/制⽚ 3、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看⼀个词由⼏个语素构成。
(1)根据⼀个词中包含多少个语素,可以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单纯词是由⼀个语素构成的词,从⾳义结合的⾓度不能再分解;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可以分成更⼩的各⾃有意义的⼏个语素。
(2)单纯词语单⾳节词,合成词与双⾳节词或多⾳节词(统称多⾳节词)之间有⼀定联系,但不是相同的概念,特别是汉语,但⾳节词中除极个别的如“俩、仨、卅”等⼏个合⾳词外,基本上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却不仅限于单⾳节词,也就是说,单纯词既包括由⼀个单⾳节语素构成的词,也包括由⼀个多⾳节语素构成的词。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72229885b8f67c1cfbd6b832.png)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一、知识题(填空与选择):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3、瑞典、挪威、丹麦三个国家使用同一个语言。
4、口语和书面语包括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5、口头交际活动有两个因素:语言和言语。
6、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7、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组成。
8、在任何语言中,音调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因素。
9、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0、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
11、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
12、人体的发音器官包括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
13、口腔、鼻腔和咽腔是人类共鸣腔。
14、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是语音的自然属性。
15、[e][ ε][a][ u ][o ][ ][ ɑ]八个音被称作定位元音或标准元音。
16、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7、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8、音素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
19、韵母分成韵头、韵腹、韵尾。
20、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弱化、增音。
21、同化又可分顺同化和逆同化。
22、从音位理论的角度看,最小的音段是音位。
音位的组合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音节、音节组合、语句。
23、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语、苗语。
印欧语系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等。
24、声调可从调值和调位两方面来分析。
25、重音可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26、语汇学包括语汇的类聚系统和语汇的构造形式。
27、根据音节的数量将词分成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根据包含语素的数量将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28、古语词包括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
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分成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29、语法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
30、语法单位通常分成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31、语法手段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b106b7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b.png)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本文介绍了语言学的第一章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和语言学的基础概念和特点。
首先回答了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问题,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与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接着介绍了语言符号的特点,包括能指和所指、任意性、强制性和可变性、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然后解释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指出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二者是有机地统一的。
接下来解释了符号和语言的概念,符号是指物质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而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一部分,具有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最后讨论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指出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者的基本语言成分基本一致。
最后解释了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而言语则更加广泛,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方式。
答:国际音标是一种用符号表示语音的系统,它包含了各种语言中出现的所有音素。
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是语音的基本要素,而国际音标则是对各种语言中出现的音素进行分类和描述的系统。
因此,国际音标和音素是密切相关的,国际音标的符号就代表着不同的音素。
通过使用国际音标,我们可以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各种语言中的语音,方便语言学家和语音学家进行研究和比较。
或词的意义。
例如,在英语中,/p/和/b/是对立关系的音素,它们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出现会改变单词的意义,如“pat”和“bat”。
互补关系指两个音素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出现,它们的出现是互相排斥的,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语音环境中。
例如,在英语中,/p/和/k/就是互补关系的音素,它们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语音环境中,如“pat”和“cat”。
相对稳定,以确保语言的连续性和可理解性。
(4)语汇在使用中既有多义性,又有一义性。
多义性和一义性是统一的:多义性是语汇表达丰富的表现,同时也是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语境和语用来进行理解和区分;而一义性则是语言交际中的基础,确保了语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答案必背重点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答案必背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5392960508763230121238.png)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领会】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容更多”。
多种场合、多种方式、多种内容。
二是“用处更大”。
主要:交际功能。
其它: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等。
三是“能够创造”。
具有离散性,能用有限的声音和意义按照一定规则组配成无限的话语。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领会】大多数情况: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但不能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并进一步作为确定民族和国家的标准。
这种理解只适合于欧洲的“新兴民族国家”,对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适应的。
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领会】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从“历时”演变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是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的“共时”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可分为“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4.语系、语族;屈折语、孤立语;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识记】谱系分类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是根据语言有无历史同源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
语系的下一级叫作“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包括“屈折语、黏着语”等小类。
如俄语、维吾尔语。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指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是形态语中的一个小类。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7)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7)](https://img.taocdn.com/s3/m/6d84da7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1.png)
三、复辅⾳ 1、复辅⾳:即⼀个⾳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的组合。
2、复辅⾳和两个相连的单辅⾳是不同的。
3、复元⾳和复辅⾳的不同:复元⾳⾥的⼏个元⾳是⼀个统⼀的发⾳过程,⽽复辅⾳⾥的⼏个辅⾳则各有⾃⼰的发⾳过程。
四、语流⾳变 1、语流⾳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个⾳可能由于邻近⾳的影响,或⾃⾝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低、强弱的不同⽽在发⾳上产⽣⼀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变”。
2、同化、顺同化,逆同化、异化:(1)语流⾥两个不同的⾳,其中⼀个因受另⼀个影响⽽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叫同化。
(2)由前⾯的⾳影响后⾯的⾳⽽产⽣的同化叫顺同化。
(3)由后⾯的⾳影响前⾯的⾳⽽产⽣的同化叫逆同化。
(4)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其中⼀个因受另⼀个影响⽽变得跟它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叫异化。
3、弱化:语流中有些⾳在发⾳上变弱的现象叫弱化。
辅⾳的弱化表现为发⾳的阻⼒变⼩,元⾳的弱化表现为发⾳的⽤⼒程度减弱。
4、脱落、增⾳:语流中有些原有的⾳消失的现象叫脱落;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的现象叫增⾳。
第五节韵律特征 ⼀、韵律特征 1、韵律特征:语⾳中除⾳质特征外的⾳⾼、⾳长和⾳强⽅⾯的变化。
2、韵律特征在⾳位层次、⾳节层次、⾳节组合层次以及语句层次上都有表现。
3、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的两个特点:(1)只和⾳质成分同时出现,⾃⾝不能独占⼀个时间段落。
(2)是⼀种对⽐特征。
⼆、长短⾳ 主要表现为发⾳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
三、声调 1、⾳节的⾳⾼变化在声调语⾔和⾮声调语⾔中的作⽤各不相同。
2、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决定调值的或调值所反映的是相对⾳⾼⽽不是绝对⾳⾼。
3、五度的标调法。
4、调类:⼀种语⾔或⽅⾔中声调的类别。
调类根据调值来划分,但是调类的名称不⼀定由调值决定。
5、连续变调:即声调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组合在—起时,⾳节的调值有时会发⽣变化⽽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连续变调有的涉及整个调类,有的只涉及个别的词。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6)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6)](https://img.taocdn.com/s3/m/4865d4d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f.png)
⼀、什么是⾳位 1、⾳位:从社会功能⾓度划分出来的语⾳单位,是特定语⾔或⽅⾔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的最⼩的语⾳单位。
2、⾳位的性质:可从以下四点来说明: (1)⾳位的辨义功能。
(2)⾳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的语⾳单位。
(3)⾳位是由⼀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感上⼜相似的⾳素概括⽽成的⾳类。
(4)⾳位是属于特定的语⾔或⽅⾔的。
3、⾳位的辨义功能:⾳位是从社会功能⾓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的语⾳单位。
⾳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叫做“辨义功能”。
4、⾳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的语⾳单位:所谓“最⼩的”是指从中不能再切分出更⼩的语⾳单位。
5、⾳位是由⼀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感上⼜相似的⾳素⽽概括成的⾳类;⾳位是从辨义功能的⾓度划分出来的语⾳单位,这种划分只关注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有关的语⾳差别,⽽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关的⾳质上的细微差别则可以忽略不计。
6、⾳位属于特定的语⾔或⽅⾔: (1)⾳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或⽅⾔的,总是特定的语⾳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或超⽅⾔的⾳位。
(2)每种语⾔或⽅⾔的⾳位都形成-个具有⾃⼰特点⽽不同于其他语⾔或⽅⾔的系统。
(3)处于不同系统中的⾳位是各不相同的。
①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素,因⽽具有不同的⾳位。
②相同的⾳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不⼀定相同,因⽽不同语⾔或⽅⾔表⾯上相同的⾳位实际上并不能对等。
7、⾳位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是否具有辨义功能,可将具体语⾔或⽅⾔⾥数⽬繁多的语素归纳为⼀套为数有限的⾳位,从⽽使语⾳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
8、⾳质⾳位和⾮⾳质⾳位的区别:⾳质⾳位以⾳素为材料,通过⾳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的⾳位⼜叫做“⾳段⾳位”。
⽽⾮⾳质⾳位是通过⾳⾼、⾳强、⾳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的⾳位,⼜叫做“超⾳段⾳位”。
⼆、⾳位变体 1、⾳位变体:同属于⼀个⾳位的不同⾳素。
2、条件变体: (1)条件变体的含义。
(2)划分和归并⾳位的对⽴原则、互补原则和相似原则。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4)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4)](https://img.taocdn.com/s3/m/abb8add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1.png)
三、词的组合和词组 1、⼴义地说,只要是词与词的组合,即两个词合乎规则地结合在⼀起,就都是简单词组。
简单词组可分为两⼤类:利⽤语序的语法⼿段的叫做基本词组;利⽤虚词的语法⼿段的叫做特殊词组。
2、基本词组包括五类: (1)主谓词组。
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
(2)动宾词组,⼜叫述宾词组。
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和所⽀配事物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述语,被⽀配成分是宾语。
(3)偏正词组。
两个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关系的词组,有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两种类型。
(4)动补词组,⼜叫述补词组。
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
(5)联合词组。
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并列的或互不从属关系的词组,⼀般都需要⽤连词连接,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意义基本不变。
3、汉语中⽐较重要的三种特殊词组: (1)介词词组。
由“介词⼗名词”构成,如:在墙上(写字)。
(2)数量词组。
由“数词+量词”构成,如:(买了)三本,(3)“的”字词组。
由“X+的”构成,如:吃的。
4、词组的聚合类有两种分法:⼀种是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另⼀种是分为“向⼼词组”和“离⼼词组”。
5、“复杂词组”的组合关系实际是词的组合的层次关系。
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到词为⽌,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直到复杂为⽌,这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
6、划分词组的层次原则: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是“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是“有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义,⽽且必须是本来词组中词语的搭配意义。
四、句⼦的聚合和聚类 1、句⼦的句型类,即句⼦的基本结构分类。
根据主谓词组的形式给句⼦结构进⾏分类,就是句型类,有完全主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两种。
2、从不同⾓度句⼦可以划分为: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和简繁类等四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1. 解释“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第二章语音1. 解释“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 解释“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 解释“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 解释“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5. 解释“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
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
(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
(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
(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
(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10. 解释“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12. 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 解释“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
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 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
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 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
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
(2)划分范围不同。
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 解释“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 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
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20. 解释“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 解释“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
(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
(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 解释“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
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
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
(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 解释“音渡”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 解释“二合元音”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 解释“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
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 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 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
(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
(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 解释“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第三章语汇1. 解释“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
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
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