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备考复习——世 界 气 候(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气候
【中考目标】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路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考点梳理】
一、气温
1.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2)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7月(海洋8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海洋2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2月),南半球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8月)。
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等温线的判读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
等温线呈封闭状态,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①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④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势高低影响。
(2)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是北半球;反之是南半球。
北半球等温线曲折一些、密集一些,南半球等温线平直一些、稀疏一些。
(原因:北半球多陆地,南半球多海洋)
(3)如果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则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如果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高高低低”规律)
(4)判断季节(1月或七月)、海陆: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如上图)
(5)判断地形:等温线呈闭合曲线地区,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峰。
3、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读P56、P5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无论1月还是7月,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世界气温都是由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
(2)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等温线都是冬密夏疏——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海洋气温高,7月陆地气温高。
南半球则相反。
4、影响气温的因素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气温影响最大的是纬度位置,其次是海陆位置,最后是地形。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二、降水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读P60“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位置: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世界的气候(各种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一)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大于15℃)
(三)温带气候(最冷月气温<0℃,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它的最冷月气温在0℃~15℃之
附:高原山地气候(拉萨)、极地气候(东方站)
特点:冬寒夏凉,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于夏季。
【注意】这几种气候类型中,要特别掌握好“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大陆性气候”。
(四)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的记忆
季风气候多东岸,温暖湿润多西岸,干燥少雨多内陆,高温高湿在赤道(地区),低温寒冷在两极(地区)或高山。
(五)总结: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步骤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
气候气候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温度值,确定热量带。
最冷月>15℃为热带;
最冷月气温都在0℃~15℃之间为亚热带;
最冷月<0℃为温带(有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0℃)
最热月<-10℃为寒带。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练习】在下面空白图上填上各类气候类型名称。
四、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2)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沿海地区气温低,内陆地区高;冬季沿海地区气温高,内陆低;沿海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大;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3)地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衣着、住房、交通方式、农业生产、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