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法2015新版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案例】广州与伯尔尼的道德对比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 亭投放了3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 有一个: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 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 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6把。
封建社会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
特征。
“三纲” “五常”的含义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
切磋 践履
“仁远乎 哉?我欲 仁,斯仁 至矣”
“见贤思 齐焉,见 不贤而自 省也”
“吾日三 省吾身”
“道虽迩,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为而成”
43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 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 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 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 过程。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 的产生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 发展
8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公义 胜私欲
“以公灭 私,民其 允怀。”
“国而忘 家,公而 忘私。”
“先天下 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 乐而乐。”
“天下兴 亡,匹夫 有责。”
35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案例:2013感动中国人物罗阳事迹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爱
尊重人 的尊严 和价值
“仁者爱 人”
在道德与金钱面前, 你会选什么?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案例】郑州12.5银行抢劫案告破
道德的主要功能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 的全面发展 ——获得健康长寿 ——获得完善的人格 ——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成功的事业
“克己复 礼为仁”
“兼相爱, 交相利”
“亲仁善 邻,国之 宝也”
37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孤中 身国 为最 盲美 人丽 带的 路女 三大 公学 里生
2007年10月8日下午1时45分,一女孩步入郑州火车站广 场,手上握着一根竹竿,竹竿的那头是一前一后两位盲人。 “我在紫荆山乘坐38路公交车时,遇到他们,得知他们 要坐火车回许昌老家,看他们不方便,就来送送他们。”女 孩告诉记者。“不要问我的名字好吗?送送他们不是很自然 的事吗?谁都会这样做的。” 面对记者的询问, 她委婉地拒绝透露 姓名。“我是中原 工学院大四学服装 设计的学生,哎呀, 不要拍照好吗?” 面对记者的相机, 焦急之下,女孩的 脸上燃起两抹动人 的嫣红。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浴血奋斗,不仅取得 了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且还逐步形成了优良的中 国革命道德传统,这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 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继 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3,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讨论: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道德是一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 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 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 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 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打了谁的脸!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 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 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 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它形成的时候起,
就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 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 了起来。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经济决定道德
如: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道德观的变化;
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的任何奴役、买卖、虐待以至随意 杀害都被视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而奴隶的任何反抗言行则都被看 作是大逆不道; 在封建社会中,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 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
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 准则。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穷男合伙娶妻”教授应该羞耻:教授难道是从原始社会回来的吗?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 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 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 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 和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方面,应坚持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今译:用政治手段治理老百姓,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人 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 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知廉耻,而且还会人心 归顺,走上正善之途 。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 同的阶级或人群也呈现不同的道德。
个矛盾体‛?
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评析
历史虚无主义: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 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
全盘复古论:对传统道德中的局限性缺乏科
学辨别,刻意拔高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传统 道德,主张完全以传统道德代替社会主义道 德。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正确的态度
一、要搞清传统上我们应该摒弃什么,就是哪些是不能用的 二、要搞清哪些是可以转化的 三、积极继承并弘扬传统道德的精华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众性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 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
三
道德的历史发展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 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
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三
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发挥着越来越突
出的作用;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 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尺度。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 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尺度。
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 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是个盲人,据 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 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 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 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 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 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 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舜的父母,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 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 动天心。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敬礼让
礼仪 之邦
“凡人之 “不学礼, “恭敬之 心,礼也” 所以为人, 无以立” 礼义也”
“礼,人 之干也。 无礼,无 以立”
40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表里如一
诚实 可信
“养心莫 善于诚”
“人而无 信,不知 其可也”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功能主要有: 认识功能 规范功能 调节功能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 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 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规范功能
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 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 的养成。 【案例】长江大学生救人事件中的“挟尸要价”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 方式,指导和纠正人 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 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这是道德调节最主要 的形式。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 放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 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 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问题讨论】: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 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伯尔尼市 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作用的表现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队里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 工具。
私有制被推翻,公有制建立,道德观也必然发生变 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 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 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心 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 全部有赖于此。只有按道 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以 美和尊严。
——爱因斯坦
案例:缺什么的选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阿凡提问国王,在金钱和正义 面前会选择什么,国王说选择正义,阿凡提则说 自己会选择金钱。国王疑惑阿凡提怎么也会这样 不仁不义,阿凡提说,缺什么的选什么。
“民无信 不立”
“信近于 义,言可 复也”
41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明智
追求精 神境界
“是非之 “明智好 学” 心,智也”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人有气、 有生、有 知、亦且 有义,最 为天下贵 也。”
42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修身养性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案例】广州与伯尔尼的道德对比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 亭投放了3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 有一个: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 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 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6把。
封建社会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
特征。
“三纲” “五常”的含义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
切磋 践履
“仁远乎 哉?我欲 仁,斯仁 至矣”
“见贤思 齐焉,见 不贤而自 省也”
“吾日三 省吾身”
“道虽迩,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为而成”
43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 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 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 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 过程。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 的产生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 发展
8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公义 胜私欲
“以公灭 私,民其 允怀。”
“国而忘 家,公而 忘私。”
“先天下 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 乐而乐。”
“天下兴 亡,匹夫 有责。”
35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案例:2013感动中国人物罗阳事迹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爱
尊重人 的尊严 和价值
“仁者爱 人”
在道德与金钱面前, 你会选什么?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案例】郑州12.5银行抢劫案告破
道德的主要功能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 的全面发展 ——获得健康长寿 ——获得完善的人格 ——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成功的事业
“克己复 礼为仁”
“兼相爱, 交相利”
“亲仁善 邻,国之 宝也”
37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孤中 身国 为最 盲美 人丽 带的 路女 三大 公学 里生
2007年10月8日下午1时45分,一女孩步入郑州火车站广 场,手上握着一根竹竿,竹竿的那头是一前一后两位盲人。 “我在紫荆山乘坐38路公交车时,遇到他们,得知他们 要坐火车回许昌老家,看他们不方便,就来送送他们。”女 孩告诉记者。“不要问我的名字好吗?送送他们不是很自然 的事吗?谁都会这样做的。” 面对记者的询问, 她委婉地拒绝透露 姓名。“我是中原 工学院大四学服装 设计的学生,哎呀, 不要拍照好吗?” 面对记者的相机, 焦急之下,女孩的 脸上燃起两抹动人 的嫣红。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浴血奋斗,不仅取得 了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且还逐步形成了优良的中 国革命道德传统,这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 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继 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3,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讨论: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道德是一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 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 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 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 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打了谁的脸!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 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 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 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它形成的时候起,
就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 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 了起来。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经济决定道德
如: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道德观的变化;
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的任何奴役、买卖、虐待以至随意 杀害都被视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而奴隶的任何反抗言行则都被看 作是大逆不道; 在封建社会中,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 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
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 准则。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穷男合伙娶妻”教授应该羞耻:教授难道是从原始社会回来的吗?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 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 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 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 和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方面,应坚持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今译:用政治手段治理老百姓,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人 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 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知廉耻,而且还会人心 归顺,走上正善之途 。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 同的阶级或人群也呈现不同的道德。
个矛盾体‛?
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评析
历史虚无主义: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 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
全盘复古论:对传统道德中的局限性缺乏科
学辨别,刻意拔高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传统 道德,主张完全以传统道德代替社会主义道 德。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正确的态度
一、要搞清传统上我们应该摒弃什么,就是哪些是不能用的 二、要搞清哪些是可以转化的 三、积极继承并弘扬传统道德的精华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众性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 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
三
道德的历史发展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 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
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三
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发挥着越来越突
出的作用;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 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尺度。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 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尺度。
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 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是个盲人,据 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 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 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 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 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 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 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舜的父母,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 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 动天心。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敬礼让
礼仪 之邦
“凡人之 “不学礼, “恭敬之 心,礼也” 所以为人, 无以立” 礼义也”
“礼,人 之干也。 无礼,无 以立”
40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表里如一
诚实 可信
“养心莫 善于诚”
“人而无 信,不知 其可也”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功能主要有: 认识功能 规范功能 调节功能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 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 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规范功能
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 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 的养成。 【案例】长江大学生救人事件中的“挟尸要价”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 方式,指导和纠正人 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 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这是道德调节最主要 的形式。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 放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 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 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问题讨论】: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 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伯尔尼市 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作用的表现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队里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 工具。
私有制被推翻,公有制建立,道德观也必然发生变 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 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 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心 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 全部有赖于此。只有按道 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以 美和尊严。
——爱因斯坦
案例:缺什么的选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阿凡提问国王,在金钱和正义 面前会选择什么,国王说选择正义,阿凡提则说 自己会选择金钱。国王疑惑阿凡提怎么也会这样 不仁不义,阿凡提说,缺什么的选什么。
“民无信 不立”
“信近于 义,言可 复也”
41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明智
追求精 神境界
“是非之 “明智好 学” 心,智也”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人有气、 有生、有 知、亦且 有义,最 为天下贵 也。”
42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