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下的守护者》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屋下的守护者》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原版的书名是my sister’s keeper,中文译本为“姐姐的守护者”,我觉得其实不是很恰当的吧,又怎么能说清究竟是谁守护谁呢。
凯特安娜姐妹俩就像两个怕黑的孩子,在没有一丝光的长长的走廊中,紧牵着对方的手,磕磕碰碰,但却温暖而有依靠,摸索着一点一点往前走。
姐妹俩相互守护,这才应该是sister’s keeper 的真实含义吧。
这是一个总会在晚餐旁给死神留一个座位的家庭。
大女儿凯特罹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诱导、抽取骨髓、冲洗静脉导管、放疗、反式维甲酸疗法、砒霜疗法??为了活下来她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小女儿安娜凭借基因技术来到人间,是姐姐的完美配型者,13年来,她不断地向姐姐提供脐带血、淋巴细胞、粒细胞、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现在又是一个肾,这些好像永远没完没了一样,她希望姐姐好好的,但她也受够了这种生活希望能做她自己;母亲莎拉,父亲布莱恩,作为一个随时可能死去的小孩的父母,他们焦虑无措,想挽救孩子的同时;儿子杰西,长久地被父母所忽视,成为了一个游离于社会边缘的少年,他喝酒,飙车,吸烟,纵火,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但他其实只是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的爱。
就像安娜说的“在我们家,‘正常’像一条太短盖不住整张床的毯子,有时候刚好可以盖住你,有时候可能会害你冷得发抖。
更糟糕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这当中那种情况会发生”。
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背负着的悲凉深重的宿命与深沉的血肉之爱相缠结,怎样的爱与抉择才能算公平而又正确。
安娜将父母告上了法庭,以获得自己的身体使用权。
在这个法庭
里,所有的人都进入生命品质和对抗尊严的争论中。
母亲莎拉说:“我的人生宛如建筑物着火,我的一个女儿在里面,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另一个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
”“那合法吗?合乎道德吗?那是疯狂的、愚蠢的,还是残酷的主意?我不知道。
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对的!”
作为母亲,爱孩子是本能。
就像她以前说的那样“在以前的人生里,我是个民事律师,我一度相信自己真的想做律师,可那是在我收到学步的孩子递给我一把压坏的紫罗兰之前,在我了解到一个小孩的微笑宛如刺青,是擦不掉的艺术之前”,为了孩子,她可以放弃她的理想。
她爱凯特,所以只要有一丝治疗的可能性,她就会抓住不放,哪怕为了孩子,她需要一天二十四小时,一个星期七天都做受难者,哪怕她也曾快要熬不下去了,她依然尽她最大的努力,爱得义无反顾;她也爱安娜,在她还没有看到安娜之前就爱她了,因为她是安娜的妈妈,她也怀疑自己是否太忙于照顾凯特而对安娜没有尽到做妈妈应有的义务,但她还是在心中尽量能做到公平。
有谁能指责一个母亲爱的不对,指责她爱的天平偏移方向,有谁能知道到底怎样爱才是公正而又正确的呢。
永远没有。
《童年》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可以在书上前言局部找,100字以上)
二、人物形象介绍(请罗列出文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姓名、性格特点)
示范:主人公阿廖沙(善良,坚强,勇敢,纯洁,有信心)
父亲彼什科夫(手工业者,老实、本分)……
三、阿廖沙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100字以上)
四、我从《童年》中获取的启示(100字以上)如此艰难的困苦的环境,阿廖沙为什么不但没有被压垮、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
在以上资料,哪一点给你触动最大?写成一篇500字以上的读后感。
(四、五选一完成)
《昆虫记》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可以在书上前言局部找)
二、妙语佳句摘抄(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摘
抄下来,累计不少于300字)
三、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100字以上)
四、请写出《昆虫记》里某昆虫的名片。
名称:学名:纲目:
外形:肖像:习性:
小知识:
五、细致观察,模仿《昆虫记》的笔法去描述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或者昆虫(用拟人的手法、生动的语言300字以上)
读书笔记(四年级下)
葱郁:有“青葱而茂盛”的意思。
【近义词】葱茏、葱茏、茂盛、葱绿【反义词】零落、稀疏、荒凉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
形容很多。
数都数不清。
【近义词】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不一而足恒河沙数举不胜举【反义词】屈指可数不乏其人不胜枚举星罗棋布寥无几
样样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很齐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一切齐全、一应俱全、面面俱到、色色俱全
【反义词】
寥
读《祖荫下》
一、作者简介
美籍类学家。
辽宁庄河人。
1933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学士学位。
曾在上海从事国际救援活动,1934-193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做社会工作。
1937年赴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师从马凌诺夫斯基学习社会人类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
1941年回国,担任云南大学副教授、教授,并在云南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室(魁阁)工作,1943—1944年间曾担任该站代理站长。
1944年应美国哥伦比亚之邀,赴美在该大学任讲师,并随林顿研究心理人类学。
以后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旧金山大学副教授、教授、伊利诺斯西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1977—1978年担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
他也曾在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和印度人类学调查部等地从事研究,担任美国劳工部和一些精神病医院的顾问,并在美国许多地方发表学术演讲。
主要田野工作地区是中国中北部、西南部,美国夏威夷华裔居住区、印度、日本等地。
长期从事人类学与研究,尤其在心理人类学和大型社会比拟研究方面影响更大,他的主要研究重点并不是基于区域的,而是在每种文化行为模式之下的可试验或推测的心理原动力。
许烺光认为由此可以进行文化分
析,并将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区别,因此,可以说是“文化的语法”。
他首先提出“心理人类学”概念。
著有《中国南部家庭的功能》、《祖荫下:中国的亲属关系、个性和社会流动性》、《宗族、种姓、俱乐部》、《美国人和:两种生活方式的比拟》、《美国人和:伟大文明的目标和实现》等,主编了《心理人类学》、《亲属关系与文化》等。
二、研究方法
《祖荫下》的志材料许烺光1941到1943 年的云南大理喜洲小镇田野调查,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和分析了以祖先崇拜为主的文化行为方式。
这本书在扉页上写到:“谨献给拉尔夫·林顿——我的一位学术前辈”,这主要在于它的出版曾受到林顿的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我以人们的行为活动作为向导来研究某种文化传统,而不是采用固定的心理学体系以及这一体系内固定的方法。
”他采用群众化的名称,而舍弃精神分析学的术语。
但实际上,许烺光先生还是采用了心理学派“群体人格”的理论来分析对喜洲田野观察所获得的民族志资料。
在谈到个性形成时,许烺光认为拉尔夫·林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看来是唯一可行的(在一些小规模的社会群体中,其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而在生理因素仍然决定大多数人的心理潜力的情况下,文化在形成各种社会基本个性类型方面,以及在代表每一个社会的一系列地位个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采用“基本人格结构”和“身份人格结构”来划分喜洲和中国的父子、夫妻等家庭和亲属关系, 并指出了在喜州文化下所形成的基本个性类型特征以及地位个性类型。
本书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国文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而不涉及个性对文化的作用。
书中将不仅描述文化对个性在婴儿时期的影响,还将
探讨文化对个性在成年和老年期的影响。
作者认为个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早期的结果,而是在社会文化及其习俗中不断开展,不断融合的产物。
三、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十二章。
第一章“序论”交代了研究方法和田野点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阴宅和阳宅:灵魂和凡人的居所”介绍了喜洲镇的居住情况以及死者的墓地、家中的神龛和宗族的祠堂。
第三章“祖先屋檐下的生活与劳动”介绍了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包括家里、田地里、市场上和店铺里的经济活动。
第四章“续香火”介绍了喜州镇求子的风俗、婚配观念的特点、订婚和婚礼的民俗以及其他婚姻情况,如“上门”婚、再婚和娶妾。
在第五章“家族的繁衍”中,许先生从前几章的情况总结到喜州镇整个亲属关系内的各种关系都是为了延续家族的父系,由此他引出当地人的大家庭理想以及分家的情况,并且进一步延伸到父系家族——宗族和宗族的团结,认为“一个典型的喜州镇宗族是一个外表统一庞大、内部结构松散的综合体”。
在第六章“祖先的生活”中,许先生着重介绍了喜州镇人对灵魂的观念和对灵魂世界的看法,以及死亡后由人转入灵魂世界的葬礼。
第七章“与祖先进行交流”那么主要介绍为了了解死者灵魂去向、他们的生活情况以及死者再次投生的时间而举行的宗教仪式——被称为“与死者进行交流”的降神会,并简要介绍了上坟、祭祖节以及全镇祭祀的情况。
第八章“学习祖先的方式”强调了教育在于承袭祖先的传统。
许先生从婴儿的出生和抚养讲起,总结了宗族和社会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学校和教育体制。
在第九章“祖先的荫庇”中,许先生对前面各章所描述分析的喜州文化做了一个总结。
第十章“文化与个性”那么分析了喜州文化对形成一个人的个性所起的作用。
在第十一章“更加广阔的中国”中,许先生概括了喜州镇之外更加广阔的区域的“富”与“贫”个性结构的具体表现。
第十二章“中国的血缘、个性及社会变迁”再次提出作者的主要结论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因周期性地削弱了富裕人家子弟的能力和追求成功的动力,同时他也结合其他书籍和文章进一步对本书所作的结论进行了印证分析。
在《祖荫下》一书中,许烺光先生对喜州文化做了一个总结。
他认为父子同一的关系是喜州文化的首要因素,父子间的责任和权益是双方相互作用的。
而这种同一关系既是作为支配整个亲属结构的两大主要因素(父系和辈分)的根本,同时又是以这两个因素为根本而存在的。
喜州镇的第二个文化因素是性别疏远。
一方面,它表现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它还极力消除男女之间的一切性爱表示。
而这两个方面都旨在贬低夫妻关系,从而加强父子关系。
大家庭的理想是喜州镇的第三个文化因素。
为了保证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理想的实现,一方面家庭成员要能共同提供荣誉以及家庭内部要和睦相处,使得成员具有集体精神;另一方面成员的目标要一致,因此要有利益和物质资料的共同占有。
喜州镇的第四个文化因素是教育的模式。
这种教育主要指的还是家庭和社会教育,其核心内容也是模仿和实践成人的生活方式。
它建立在一种观念之上,即
所有活着的人是生活在他们祖先的荫庇之下的。
在喜州镇,死者对于生者的态度完全与生者对死者的态度相吻合。
崇拜和称颂死者不仅将亲属关系理想化,同时还确定了其范围模式。
这种模式决定了一切灵魂对世人的态度,同时还决定了大多数喜州人的行为规范。
喜州人热衷于通过求神、守戒、祭祀来积阴德,但他们的目的在于一些实际的利益,而这些愿望也是祖先所希望的。
由此,许烺光先生提出喜州文化的第五个因素,即祖先的愿望。
权威,是喜州文化五要素的一个共同特征。
这种权威以父子关系为中心,并且普遍地表现在性别关系、大家庭理想以及教育之中,并由死去的祖先的愿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正
因为有了这个共同的特征,许先生分析出喜州文化的另一个因素——竞争。
他认为虽然在一方代表权威、另一方代表顺从的两者之间不存在竞争,但是在关系平等、同属于一个阶层的人之间,竞争就不可防止。
这种竞争的意识,最大可能地破坏了宗族内的团结。
而为了保证文化模式不因内部矛盾而破裂,就有一些习俗和情形必须被世代延续下来的,许烺光将其称为“安全阀”。
这些安全阀存在于父系权威的模式、男女疏远关系以及人们对“形式”的重视之中。
在总结了喜州文化之后,许烺光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一种文化对于形成一个人的个性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他采用林顿的观点,认为“文化在形成各种社会基本个性类型方面,以及在代表每一个社会的一系列地位个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喜洲镇的文化看来,在祖先庇护下,对人格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是权威和竞争。
权威包括:父子同一的关系;大家庭理想。
竞争包括:
为共同祖先的荣耀;为宗族内某一支的荣耀;为祖先们最宠爱,最有才干的后代的社会地位。
父子同一和大家庭的理想互为支柱。
二者形成了一种社会。
这种制度完全剥夺了年轻一代人的独立性,但同时又使年轻一代能够承袭他们祖先父辈的财富和荣誉。
这些因素同样成为一种教育的基础。
这种教育立足于过去,着意要把年轻的一代人造就成他们祖先的模样。
这种教育还使中国年轻的一代比欧美青年更早的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这种几代人之间的同一和教育过程不可防止地造成富家子弟依旧富裕,穷人之后依然的结果。
这些差异在决定人格的第二个因素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在喜洲,不管穷人富人,竞争是激烈的。
然而,穷人仅仅为了生存而竞争,而富人那么为了权利和名誉而竞争。
竞争不仅存在于争宠方面,在家庭内部同样存在竞争。
穷人家的孩子不仅不关心逝去的祖宗,就连自己的亲生父亲也不愿意费心去讨好,因为父亲无力给他偏爱的儿子一个铜板。
富裕的父亲却可以通过物质方式来表示他的喜怒哀乐。
因此,尽管父子关系形式上相同,但经济条件的差异把贫富两个阶级的年轻人造就成为两种完全不同性格的人。
富者完全依赖父辈,听命于传统的父权;穷者独立性较强,不甘愿受传统父权所摆布。
许烺光认为,这两个特点奠定了喜州人基本个性结构的基础,并且它们并不是相互冲突而是相互加强、相互融合的。
以这一点为基础,许烺光又指出了喜州文化的行为特征:谦逊、过度、没有创新能力。
除了基本个性结构之外,另一类称为地位个性结构。
许烺光指出喜州镇内的六大类相对应的等级,并且将其合并为三大类。
辈分与年龄等级是第一类,其中心是“父子”关系,它实际上与权威
和服从有相同的意义。
最重要的地位个性差异并不是出现在这一等级上,而是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富人与穷人的个性差异中。
许先生认为对喜州镇男性和女性做一个精略的比拟的话,可以说“女性是永远长不大的、不成熟的男性”。
而富人和穷人,或者说是处于支配地位和被支配地位的人,其个性基本结构的差异在本质上更为明显。
穷人竞争的基本方向是经济,而富人竞争的基本方向却是炫耀阔绰的铺张浪费。
富人的儿子如他们的父亲那样富有和拥有权势,穷人的儿子那么像他们的父亲一样而没有社会地位。
因此,在祖先的荫庇之下,在密切的父子关系和大家庭理想相互结合的同一个文化背景中,穷人和富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
并且,这些地位个性结构的差异在一个家族兴旺后的一二代年轻人中间往往变得更加突出。
这种个性结构的差异,在许烺光看来,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一个家族为何在两三代人的时间内便经历一个兴衰周期。
一方面,的孩子可能通过勤劳而逐渐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富人的孩子那么逐渐挥霍了整个家产。
四、小结
在《祖荫下》一书中,许烺光提出的重要观点包括了“父子同一”关系,可以说这是他后来对家庭研究所著称的“父子轴”的观点雏形。
台湾人类学者李亦园对许烺光先生的深入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祖荫下》,许烺光有选择地运用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而不是不加选择地进行材料的堆积。
他以生动的民族志描述和系统的人类学分析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文化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取向,以及提出了的基本个性和地位个性结构的观点。
书中关
于喜洲的生计生活、婚丧习俗、育儿方式和祭祖等描述,提供了当地人在祖荫下生活的图景。
作者虽然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他采用的是群众化的名称,舍弃精神分析学的术语。
所以,让人读来能够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作者把文化放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层面,使我们在研究方法领域开阔了视野,不再局限于人类学所提倡的研究方法里。
《西游记》读书笔记(二)下
话说悟空打破了老祖盘中之谜,深夜三更往祖师处访道真,待祖师睡醒之后,师徒俩有这样一段对话‘悟空应声叫道:“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
”祖师闻的声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盘坐,喝道:“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悟空道:“师父昨日坛下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塌下。
”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知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这里又出现一个数字六。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俩耳朵,两个人就四个耳朵,悟空说“此间更无六耳”意思是告诉祖师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
当然,我想说的不仅仅是这里,请列为看官把这“六耳”两个字多读两遍。
好像有些耳熟,没错,在《西游记》中有个很精彩的故事叫真假美猴王,里面那个假悟空就叫六耳猕猴,而这个六耳猕猴只有佛祖如来知道他的来历,那么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蹊跷。
或者说,悟空与佛祖之间有没有什么小秘密呢?咱们权且先放下不提,慢慢看来。
悟空得祖师传秘法心诀,暗暗维持,自己调息,三年后师祖富登宝座,与众说法。
这一次师祖透漏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线索。
且来看‘祖
师道:“你一向修些甚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范着‘三灾利害’。
”’来看祖师这句话“已注神体”这就说明悟空现在已经有神仙之身,只是缺个神名。
想
悟空仅仅修持十年,前七年还是个挑水砍柴的杂役,如今却已有神体,这只能有一个合理解释:先天优势,根源好啊。
再一次证明了悟空出生的超凡脱俗。
再来看看祖师道破的惊天秘密‘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
丹成之后,鬼神难容。
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
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
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
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
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作阴火。
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洹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
再五百年,天降风灾吹你。
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作赑风。
自卤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散,其身自解。
所以都要躲过。
”’读完这一段我都吓的一哆嗦,这三灾一灾更比一灾厉害,道行低的前五百年就被雷劈了,再高点有个千年修行也被那中五百年的火烧了,最厉害的可要数这风灾骨肉消散、其身自解。
想象一下你看着自己的身体一点一点地被吹散,是个什么情景?看到这,我恍然大悟,原来神仙也不是长生不死的,每五百年还有一劫,神仙界也有着自我更新的自然法那么。
我再前一篇文中说到,这一回要尤其关注数字。
你看这“五百年”,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间就是五百年,还有一个隐性的五百年,那就是蟠桃会的召开是每三百五十六年(也就是天上一年)大约也是五百年(注意这里的五百年是在地上来说)。
却说悟空听得祖师之言,早已被唬的是魂飞魄散、毛骨损然,倒头就拜,央求祖师传躲避三灾之法。
这时祖师顺势推出了高级进修课程——天罡地煞变化。
这猴子贪多,学了个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不过听起来这天罡应该牛一些,你看《水浒传》里头的天罡星就是比地煞星排位靠前。
且不管这,在《西游记》第四十六回中,悟空与车迟国大法师斗法砍头颅,八戒与沙僧有这样一段对话‘八戒冷笑道:“沙僧,那知哥哥还有这般手段。
”沙僧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个头颅哩。
”’沙僧一语道破天机,原来有多少变化数就有多少条命!从祖师处我们得知这变化之法就是躲过三灾之法;从沙僧处我们可以看到这变化之法与生命数有关。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生命数和能否躲得过三灾是否是等价的呢?这个问题还得先放在这里。
接下来的日子里,祖师又教授了悟空另一门高级进修课程——筋斗云。
我真的可以说这祖师是有些偏心了,有啥好东西都教给悟空了,我这样想,悟空的那些师兄们想必比我心里更不是滋味。
且来看他们的反响‘群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
假设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专送紧急文件的兵卒),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咋一看,让人觉得师兄们是在祝贺悟空,细细一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列为看官请看,这堂堂菩提祖师的徒弟们口中挂着的竟是“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这样的职业愿望,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职业诉求仅仅是“寻个饭吃”!就像一个个学霸嘴里头整天嚷嚷着考试能过就行了,你让那些挣扎在及格线边缘的孩子们怎么想?当然,作为菩提祖师的徒弟,他们的职业愿望肯定不仅仅如此,那么他们反过来降低自己的要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