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通道阻滞剂及利尿剂治疗高血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EP 研究
Objective: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risk of nonfatal and fatal (total) stroke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利尿剂
血管扩张及 ARB
中枢性降压药
ACEI
钙通道阻滞剂
β-B
高血压药物分类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 酮系统抑制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 剂
利尿剂
交感神经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
直接血管扩张剂
02
利尿剂
01
袢利尿剂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 部, 抑制 NaCl 的主动重吸
02
噻嗪类利尿剂
该类药物作用于远曲 小管始端, 减少 NaCl 和水的重吸 收, 属于中效利尿 剂。
噻嗪类利尿剂的多药联合及单片复方制剂
• 3 药联合与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或氨氯 地平联合缬沙坦方案相比 ,收缩压和舒张压达标率远 高于 2 药联合,耐受性与两药联合方案无明显差异
03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 钙通道是细胞膜上对 Ca2+ 具有高度选择性通透能力的亲水性孔 道。 Ca2+ 通过钙通道进入细胞内, 参与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介导兴奋 - 收缩耦联和兴奋 - 分泌耦联,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 能完整性、 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等。一旦细胞内钙超载, 将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如高血压等。
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医保患者血压控制率为 53.9%、全部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仅为 26.8% 联合治疗血压控制比例仅为 23%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高血压控制率仅为 25%,较低的控制率与基 层医生的用药习惯、 药物选择等也有一定关系。
就单一用药而言, CCB使用比例为 54.3%,ACEI 为 5.3%,β 受体阻 滞剂为 7.7%
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作用机制
抗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内Ca超负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平滑 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印花形成的重要因素。 DHB-CCB改善应激、减少平滑肌细胞增殖、 增加管壁弹性阻断钙内流,身高血浆一氧化 氮含量,改善内皮功能。
主要适应人群
• 容量性高血压 如老年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低肾素活性或低交感活性的高血 压患者, 而这些药理学特点更符合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 点。 大量临床循证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 CCB 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 影响, 尤其适用于生活中习惯高盐摄入及盐敏感型高血压患者 •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 如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 高血压合并周围血管病。 CCB 通过影响Ca2+ 生理活动而影响动脉粥 样硬化的多个环节, 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均证实, CCB 在临床抗高血压 的同时能够延缓动脉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
培哚普利预防脑卒中再发研究 PROGRESS
•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可使脑卒中再发风险降低 43 %
国内非洛地平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研究FEVER
• 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组较氢氯噻嗪单药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 脑卒中发生率减少 27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 27 % 、心血管病死亡率减少 33 %。全因死亡率减少 31%
• 氯噻酮可使脑卒中减少 36 %,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 分别减少 54 %和 33 %。此后对受试者延长随访 10 年 ( 共 14 年) ,结果发现原先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尽管后来 加用了有效的降压治疗 , 氯噻酮治疗组的死亡或非致 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58 % )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 79 % ) ;
03
利尿剂及CCB的相关重 要研究
利尿剂降压治疗的初期证据
• 1960 年代 , 首次进行了安慰剂对照的临床降压研究 , 即美国退伍 军人管理局协作研究( veterans affairs cooperative study ,VAⅠ 、Ⅱ 、Ⅲ) , 证实噻嗪类( 可与利血平和肼苯哒嗪合用) 能够降 低舒张压增高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危险 ; 但未能 显示在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疗效差异 • 20 世纪 70 年代发表的高血压检测与随访计划(hy pertensio n detectio n and follo w-up prog ram ,H DFP) , 是高血压治疗 的第一项大型对照试验 。该研究共入选 10 940 例高血压患者 , 年龄 30 ~ 69 岁 。随机分为阶梯降压治疗和一般治疗两组 ,共随 访 5 年 。结以噻嗪类为基础的阶梯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较一般 治疗组高 ,总死亡率明显降低( 6. 4 % 比 7. 7 %, P <0. 01)
• 分布于交感神经系统, 可以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 释放 • 控制血压的同时不引起交 感神经兴奋, 不增加心 率, • 分布于出 / 入球小动脉
• 双通道 CCB:马尼 地平、西尼地平 • 三通道 CCB:贝尼 地平
L 型 CCB
T 型 CCB
N 型 CCB
多通道阻 滞剂
• 血管扩张作用
通过与细胞膜L型钙通道α 1亚单位特异性结 合,阻滞细胞外钙经通道内流入平滑肌细胞 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血管阻力。对 血管选择性较高,主要影响小动脉和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对静脉平滑肌影响很小。
03
保钾利尿剂
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 间接 抑制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段的
钠通道的 K+-Na+ 交换, 排钠
保钾而产生低效利尿作用 ; 氨 苯蝶啶则直接抑制该段的钠通道 而利尿。阿米洛利可抑制该段的 H+-Na+ 交换而排 Na+。
收, 导致外髓部的渗透梯度
难以形成,影响尿液的浓缩 过程。 其利尿作用强大,属 于强效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与 RAAS 抑制剂联合
• 减少水钠潴留 、松弛外周血管 、抑制 RAAS 等多 重机制增强降压效果 ,另一方面 RAAS 抑制剂还可减 少噻嗪类利尿剂所致的 RAAS 激活和低血钾等不良 反应 ,是较理想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 噻嗪类利尿剂与 AC EI/A RB 的联合 , 是目前公认可优先选择 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
Amlodipine 5mg 11,506 patients Benazepri 20mg benazepril plus hydrochlorothiazide Hydrochlorothiazide 12.5mg
• Conclusions The benazepril–amlodipine combination was superior to the benazepril–hydrochlorothiazide combination i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ho were at high risk for such events.
用药注意事项
• 由于 CCB 扩张血管降压, 必然出现反射 性交感激活, 心率加快, 使血流动力学波动并抵抗 其降压作用, 故应尽量使用长效制剂, 其降压平稳 持久有效, 不良反应小, 患者耐受性好, 依从性高。 • CCB 如硝苯地平、 维拉帕米与地尔硫 均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应避免用于左室收缩功 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 • 非二氢吡啶类 CCB 有明显的负性传导作 用, 存在心脏房室传导功能障碍或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维拉帕米、 地或 加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二氢吡啶类 • 主要作用于动脉
非二氢吡啶类 • 血管选择性差, 对心脏 具有包括负性变时、 负 性传导和负性变力作用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介导长时间的 Ca2+ 内流并且失 活缓慢 • 抑制 L 型钙通道的 开放, 扩张外周血 管, 降低动脉血压
• 控制自主活性细胞的激 活、激素分泌的调节及 组织生长和发育 • 在肾小球出 / 入球小 动脉上均有分布。降低 肾小球内压力
缬沙坦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评估研究 VALUE
• 证实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有效性
奥美沙滩+CCB在日本老年高危高血压患者 OSCAR
• ARB+CCB降压优于高剂量ARB
ACCOMPLISH研究
benazepril +amlodipine
Benazepri 20mg
ACEI+CCB or ACEI+D?
噻嗪类利尿剂与钙拮抗剂联合
钙拮抗剂能够促进肾脏钠离子排泄, 与噻嗪类利尿剂降压作用机制 部分重叠 ,都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和 RAAS 激活 因此噻嗪类利尿剂与钙拮抗剂联合更适于低肾素型高血压如多数老 年高血压患者。
噻嗪类利尿剂与 β 受体阻滞剂联合
• β 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输出量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减少肾 素分泌发挥降压作用, 能够抑制噻嗪类利尿剂所致的 交感神经系统和 RAAS 激活。 • 噻嗪类利尿剂联合 β 受体阻滞剂降压幅度与其他组合方案相当 , 但代谢相关不良反应更多见,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更高 。不推荐该 组合用于伴代谢综合征 、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 利尿剂与 β 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能增加糖尿病易感人群的新发 糖尿病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该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题
钙通道阻滞剂及利尿剂
CONTENT
01
高血压背景及治疗 现状
02
利尿剂及CCB相关 概念
03
利尿剂及CCB相关 重要研究
04
最优降压组合
01
高血压背景及治疗现状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 显示, 2012 年 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 男性高于女性, 城市高于农村, 估计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为 2.6亿 •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知晓临床率仅为 46.5%, 治疗率为 41.1%, 控制率为 13.8%
• Participants: 4736person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anged from 160 to 219 mm Hg and diastolic blood.The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170 mm Hg.The mean age was 72 years,average follow-up was 4.5 years
主要与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关 排钠而降低血管平滑肌内 Na+的浓度 , 并通过 Na+-Ca2 +交换机制 , 使 胞内 Ca2 +减少 , 从而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物质的反应性 , 以及增 强对舒张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
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
争议的降压机制 抑制碳酸酐酶活性 , 因可使细胞内 pH 值升高而激活钾通 道 ,使细胞膜电位超极化 ; 同时部分关闭了电压依赖性 钙通道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噻嗪类利尿剂可下调AT1受体 , 使血管平滑肌 细胞钾通道部分开放 。
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
初期降压机制
血浆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血容量减少 ,肾灌注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多体液和肾小 管液能够通过调节机制快速恢复稳定 另一方面部分抵消了噻嗪类药的降压作用 。对于大多数噻嗪类药而言 , 服药6 h后就几乎没有促尿钠排泄作用了 , 但血管阻力持续下降
长期降压机制
利尿剂较少单独使用, 常作为联合用药的基本药 物使用。 由于单药治疗往往仅能使一小部分高血 压患者血压达标, 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
利尿剂不良反应
•
高尿酸血 症
低血钾可使胰岛素 分泌减少 继发性 RAAS 的激 活产生胰岛素抵抗
低血钾
糖代谢 障碍
高脂血症
低镁 、 高钙血 症
噻嗪类利尿剂与其他药物联合
ALLHAT 研究
• 氯噻酮在降压及降低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 、肾脏事件方面与氨氯 地平 、ACEI 同样有效 , 在预防心力衰竭方面优于其他 3 种药物 , 在预防脑卒中及次要心血管事件优于 ACEI, • 利尿剂显示可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 氨氯地平组降低eGFR程度较其他组小。
联合降压的研究
主要适应人群
老年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
肥胖
高盐摄入人群的高血压
其他适用人群
注意事项
• 禁忌证 : 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 高血钾与肾衰竭患者禁 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单药治疗时还需注意其导致电解质紊乱、 糖代谢异常、 高尿酸血症、 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