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的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牙周炎的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清除局部病致病因素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方法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行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经治疗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

结论:洁治和刮治术是牙周治疗的基础,任何
其他治疗手段都只是基础治疗的补充。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洁治术;龈下刮治术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16-02
慢性牙周炎为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牙龈炎是牙周炎的前期阶段,但并非所
有牙龈炎均会发展成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通过以上临床表现不难做出诊断。

正确
的诊断要依据临床检查,牙周探诊深度检查是牙周炎重要的检查方法[1]。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对清除局部致病因素治疗
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

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岁。

探诊深度≤3mm的部位只需牙周洁治,不应进行刮治和根面平整;中等深度牙周袋(4~6mm)部位适合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1.2 方法
1.2.1超声洁治术先调节功率,功率大小应根据牙石情况而定,功率过大会
造成牙面的损伤使患者感到牙齿酸痛不适。

踩动开关,检查手机是否有水雾喷溅。

洁治时以握笔式将工作头前部侧缘与牙面平行或<15°轻轻接触牙石。

注意,不能
将工作头尖端指向牙面。

利用超声震动将牙石去除,施力要轻,要不断地移动工
作头,不能将工作头停留在某一点上。

施力过大会造成产热过多,效力下降。


一定顺序去除全口牙的牙石,避免遗漏[2]。

调节好灯光,确保所有牙齿均可在直
视或通过口镜反射下,视野清晰,切忌盲视下只凭手感。

超声洁治后,应仔细检
查牙石是否去净,尤其是邻面。

术后用3%过氧化氢冲洗或擦洗创面。

洁治后牙
面粗糙或有划痕,必须要抛光。

橡皮杯蘸抛光膏低速旋转,可略加压力,使橡皮
杯的薄边缘伸入龈缘下。

抛光膏应保持湿润,以减少摩擦产热。

龈上洁治应将龈
下3mm以内的牙石去除干净。

1.2.2龈下刮治PD≥4mm的位点需要龈下刮治。

刮治可在局麻下进行,以达
到无痛和彻底的目的。

龈下刮治可采用机用和手用器械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使用
机用超声刮治器。

其工作头为专用于龈下的细线器,特点是直径小,可伸入牙周
袋内的龈下区以及较窄的根分叉区。

操作注意事项同超声洁治。

使用机用刮治器
后可配合使用手用刮治器。

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Gracey刮治器,5/6号用于前牙,7/8号用于后牙颊舌面,11/12号用于后牙近中面,13/14号用于后牙远中面。


而大的外侧缘为工作刃。

操作要点:用改良握笔式手持器械,用中指做支点或中
指与环指紧贴在一起为支点,指腹放在邻近牙齿上,支点要稳固。

刮的动作幅度
要小,避免滑脱或损伤软组织[3]。

将刮治器工作面与根面平行,工作面为弧形),缓缓放入袋底牙石基部,然后改变刮治器角度,使工作面与牙根面成80°,此时
刮治器颈部露在牙周袋外面的部分与牙齿长轴平行。

运用腕力和指力,用力方向
以冠方为主,牙周袋较宽时,可斜向或水平向运动。

操作时应随着牙面外形的变
化,转动刮治器柄部的角度,使刮治器前端始终紧贴牙面,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

每一动作的刮除范围要与前次有部分重叠,连续不间断,并有一定次序,不
要遗漏。

刮治后的根面光滑平整,在深牙周袋的龈下刮治时,刮治器也会将袋壁
的一部分肉芽组织刮除,但不建议根面牙骨质过度刮除。

操作完成后,仍回到与
根面平行的位置,取出器械。

完成后用探针检查是否干净。

用3%过氧化氢冲洗
牙周袋后,压迫牙龈,使牙龈与根面贴合。

2.结果
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经治疗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

3.讨论
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

菌斑在牙面上时刻不断地形成。

为了取得
较好的牙周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社区口腔医师必须向患者仔细讲
明菌斑的危害,使患者充分理解坚持不懈地清除菌斑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进
行口腔卫生指导。

良好的口腔卫生是牙周治疗成功的前提,口腔卫生宣教贯穿牙
周治疗的全部过程,并要指导患者终身坚持。

口腔卫生宣教可在模型上直观地演练,并根据患者实际操作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4]。

洁治和刮治术是牙周治疗的基础,任何其他治疗手段都只是基础治疗的补充。

对于探诊深度≤3mm的部位只需牙周洁治,不应进行刮治和根面平整;中等深度
牙周袋(4~6mm)部位适合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而对于深袋(≥7mm)部位,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可能考虑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超声洁治时工作时术者除戴口罩、帽子外,还需戴防护面罩或眼镜。

洁治术
前让患者用3%过氧化氢或0.12%氯己定液含漱1min,然后清水漱口。

超声洁治
术禁用于置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患者。

工作台、照
明灯的把手等处要防止交叉感染,用塑料薄膜覆盖,每个患者均更换。

为减少消耗,也可使用机头等消毒使用的塑封袋。

洁治过程中使用强力吸引器,减少污染;诊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定期使用紫外线照射。

洁治前询问病史,如病人患有未控
制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则不能进行牙周洁治。

如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
林等药物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应预防洁治后牙龈出血,必
要时应做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检查。

牙周炎的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接受过牙周治疗的患者仍是牙周炎复发的高
危人群。

牙菌斑不断形成,患者自己很难彻底清除,需定时由专业人员为其彻底
清除。

牙周治疗后疗效的长期保持有赖于患者坚持有效的菌斑控制,以及定期的
复查、监测和必要的重复治疗。

其中全口的洁治和口腔卫生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探诊深度≤3mm的位点不需做龈下刮治。

有些牙位虽然探诊深度仍在4~
5mm,但菌斑控制良好,没有探诊出血,可密切观察,不进行手术。

复查的间隔
期应根据病情和患者控制菌斑的程度来确定,治疗刚结束时应勤复查,尤其对于
不太重视自我口腔保健者,最好1~2个月即复查一次,待疗效稳定后可逐步延
长间隔期至6个月。

对于病情稳定、自我维护意识强的患者,可逐渐延长间隔期。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22.
[2]程晓华,刘娟,赵红宇.120例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8, 16(05):223-224.
[3]马胤,艾丽娟.龈下刮治术治疗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疗效观察[J].云南医药,2011(2):227-229.
[4]陈子龙.慢性牙周炎超声龈下刮治术110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9):2123-2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