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
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曾老师在中国画鉴赏课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绘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帮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精神内涵。

曾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范例教学
B.讲授教学
C.引导教学
D.发现教学
【答案】 B
2、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基础技能和表达能力的评价,属于教学行为评价的()。

A.教师的教资教态
B.教师的教学能力
C.教师的评价语言
D.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
【答案】 B
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晋人风韵一王羲之赏析》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A.作品的书写技巧与文化内涵
B.王羲之的人生经历
C.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D.《兰亭序》的创作背景
【答案】 A
4、在混悬剂中起润湿、助悬、絮凝或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A.反絮凝剂
B.助悬剂
C.稳定剂
D.润湿剂
E.絮凝剂
【答案】 C
5、著名壁画《逃亡埃及》的作者是()。

A.贝里尼
B.贝尼尼
C.达·芬奇
D.乔托
【答案】 D
6、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为核心。

A.评价理论和目的
B.评价对象
C.教学内容
D.教学问题
【答案】 A
7、美术是以()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

A.视觉感受
B.视觉体验
C.审美情趣
D.视觉形象
【答案】 D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中美术课程总目标内容的是()。

A.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
B.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C.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D.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答案】 B
9、墨法中湿者为(),趁湿相化为“破墨”。

A.染
B.晕
C.擦
D.皴
【答案】 A
10、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的代表作是()。

A.舞蹈纹彩陶盆
B.鹳鱼石斧彩陶缸
C.三鱼纹彩陶盆
D.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案】 B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设计中美术学科自身特点的是()。

A.理论性与创造性
B.实践性
C.人文性
D.审美性
【答案】 D
12、下列对酒剂与酊剂的叙述正确的为
A.酒剂的溶媒为酒,酊剂的溶媒为规定浓度的乙醇
B.酒剂.酊剂中常常加入防腐剂
C.酒剂多为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复方制剂
D.酒剂应检查乙醇含量和甲醇含量
E.含毒剧药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相当于原药材20g 【答案】 A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的是()。

A.体现开放性、多样性和个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B.体现专业性、理论性和感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C.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D.体现系统性、操作性和理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答案】 C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设情境的教学活动是()。

A.故事讲述
B.作品分析
C.角色扮演
D.背景音乐
【答案】 B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反思方法的是()。

A.写反思日记
B.修改学生作业
C.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
D.进行行动研究
【答案】 B
16、()指的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A.教学模式
B.教学方法
C.教学方式
D.教学理念
【答案】 A
17、某学校在开学之初进行了摸底考试来进行分班,该评价方式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 A
18、以下关于表现性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A.对学生的作业成绩的评价属于表现性评价
B.将学习态度纳入评价项目中
C.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美术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D.表现性评价是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答案】 A
19、下面不属于水彩画“干画法”技法的是()。

A.罩色
B.重叠
C.枯笔
D.接色
【答案】 C
20、微电影在《标准》中属于()。

A.电影·电视模块
B.网络·摄影模块
C.电脑·设计模块
D.摄影·摄像模块
【答案】 D
21、王老师将当地的草编工艺引入课堂,开发了“魅力草编”课程,引导高中生运用各种材料创造出多种形式的编织作品。

该课程是()。

A.基础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答案】 B
22、因使用油质颜料而得名,色彩丰富,能体现色调层次、光线、质感和空间感.能真实生动地描绘一切有形事物的是()。

A.中国画
B.油画
C.水彩画
D.版画
【答案】 B
23、()的山水画风格可以用“烟笼雾锁,苍茫雄奇”来形容。

A.张大千
B.任伯年
D.范宽
【答案】 C
24、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不属于美术学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的是()。

A.个人情境
B.自然情境
C.社会情境
D.生活与职业情境
【答案】 B
25、北魏后期龙门石窟的代表洞窟有()。

A.宾阳洞
B.古阳洞
C.莲花洞
D.石窟寺洞
【答案】 A
26、在美术教学中,将学生的作业以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属于()。

A.质性评价
B.量化评价
C.横向评价
D.纵向评价
27、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不包含()。

A.形象性和情感性
B.文化性
C.技艺性和多样性
D.艺术性
【答案】 D
28、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你认为哪个不合适?()
A.“不错。

你的作品很有特色!”
B.“这幅作品的毛病太多了,赶紧改!”
C.“画得很不错,如果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将会更加出色!”
D.“你的这件作品太有想象力了!”
【答案】 B
29、每个学期,学校都会通过会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属于()。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答案】 B
30、李老师在上《写意花卉》一课时,从用笔、用墨、勾线、渲染等步骤详细讲解并逐步示范,使学生对花卉的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李老师在此处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情境法
【答案】 B
31、曾老师在上“意象美术”一课时,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区分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之间的不同,分别引导学生观察《亚威农少女》和《土尔其浴室》两幅作品之间的不同。

该老师运用了()教学方法。

A.讲述法
B.讨论法
C.比较法
D.情景法
【答案】 C
32、在《楷书练习》一课教学中,教学重点的设计较为恰当的是()。

A.了解文房四宝的功能
B.了解楷书的风格特征
C.掌握多种楷书的书写风格
D.掌握楷书的结体与用笔
【答案】 D
33、下列选项中,属于腿部骨骼的是( )。

A.腓骨
B.耻骨
C.锁骨
D.桡骨
【答案】 A
34、下列选项中,位于大腿前侧的肌肉是()。

A.股二头肌
B.比目鱼肌
C.股直肌
D.腓肠肌
【答案】 C
35、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因为作业要求太高而为难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降低作业要求
B.取消作业
C.重新布置作业
D.探明原因
【答案】 B
36、下列物品不属于手工编织品的是()。

A.背篓
B.渔网
C.竹席
D.北京布鞋
【答案】 D
37、王老师在上《老街的改造》一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改造方案发到家校微信群征求意见。

对这种评价方式,看法合适的是()。

A.可以,这是一种表现性评价
B.可以,这是一种多主体评价
C.不妥,教师应是评价的主体
D.不妥,微信群里的评价缺少专业性
【答案】 B
38、“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的规律和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这属于哪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
A.“绘画”模块
B.“美术鉴赏”模块
C.“设计”模块
D.“工艺”模块
【答案】 B
39、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A.美术与社会
B.美术与科学
C.美术与文化
D.美术与宗教
【答案】 A
40、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教学建议是
()。

A.对学生作业量化评价
B.营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C.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
D.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 A
大题(共10题)
一、刘老师在美术教学之余广泛阅读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心理学等书籍,被同事称为“刘博士”。

在一次赛课中,刘老师的美术课巧妙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当大家纷纷祝贺他获奖时,他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广泛的阅读、思考和积累。

问题:结合美术新课程理念,谈谈刘老师坚持广泛阅读对教学的意义。

【答案】①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新课程下的美术课程要求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背景下认识美术,学习美术。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

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要进一步深造,在其他学科领域也要有所涉及,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学生的疑惑。

②美术课程强调综合性,这不仅是学科各领域之间的综合,还是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的综合,这一点也要求老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二、案例:夏老师在上中国花乌画一课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花鸟画的特性,可以画出很好的中国花鸟画作品,所以在进行教师示范的环节中,夏老师把中国花鸟画的教学分成了几个步骤:教师按照严格的步骤顺序在黑板上展
示荷花、梅花、竹子、鸟等作画过程,学生在教师示范下进行临摹学习中国画的技法。

最后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学生都觉得太难,无法顺利地完成了一幅花鸟画作品。

问题: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学习中国花鸟画,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夏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花鸟画的技能表现方法,使用示范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予学生直观的表达。

同时夏老师严格按照几个步骤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作画过程,也做到了程序清晰,方法明确,让全体学生观看到示范的全部过程。

但是本次课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夏老师在示范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而是自己一味地在进行示范,同时还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没有体现出创新精神。

根据新课标,“造型·表现”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该老师在上本次课程的时候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与欣赏花鸟画作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也应当做到讲练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画得不好,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美术学习热情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了改变:不以作业的质量为依据,注重观察并收集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完成作业的次数等,并据此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

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提出改正建议。

【答案】分析题干可知,本题主要考察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评价建议内容的理解以及美术教学中的评价环节。

故此题目分要结合新课标中评价建议的内容来分析该教师做法。

四、案例:吴老师是一位新老师,专业很优秀。

在上《人像速写》一课时,他觉得较容易学,材料使捷,于是他不做任何讲解,直接从局部开始示范了一幅速写,然后要求大家按照他示范的方法进行速写练习,结果学生画的不尽如人意。

吴老师觉得奇怪,自己已经做了示范,为什么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种方法呢?问题:分析吴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第一:运用相关教学论知识进行阐述;第二:结合材料中吴老师存在的教学问题;第三:给出改进建议。

五、案例: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画不好,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美术学习热情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了改变:不以作业的质量为依据,注重观察并收集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完成作业
的次数等。

并据此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

问题: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该教师的做法是可取的,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作业是由教师来评判“优、良、中、差”,这样学生不仅不能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了解优秀作品的闪光之处。

长此以往,他们的绘画水平就会得不到提高,慢慢地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程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重点、有目的的讨论活动,能使一些存有疑问的同学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得以继续开展探索活动。

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助于相互启发彼此向更深层次讨论探究。

对于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并不需要留到结束时集中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中存有闪光点,可以及时请学生停下。

进行欣赏评价。

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及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能很好地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思路,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随机的成果展示,既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更能激励学生更加自信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六、案例:上课了,学生们每六个人围成一组,每一组的桌上都放着一盆盆的植物,学生们对着植物写生。

不一会儿学生都画好了。

教师把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把许多植物放大,植物叶子上细微的叶脉都清晰可见。

于是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看到了叶子上细细的叶脉,也有的说见到了植物叶上白白的绒毛和尖尖的刺。

然后老师再把植物的局部放得很大很大,再让学生观察植物局部的不同纹理。

并要求学生拿着放大镜取眼前植物的局部,再画一张画。

老师把学生的第二次作业同样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

(明显后一次作业由于观察得更细致而显得更精致)。

最后老师发小卡片来奖励画得好的同学。

问题:本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教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通过案例能够理解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表现、共同分享美术之美的过程中领会美术术语的含义。

准确运用美术术语的含义,准确运用美术语言,梳理健康的艺术观念,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七、案例:陶老师准备上摄影创作课,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摄影器材供学生使用。

于是。

他改上摄影鉴赏课。

在教学中,讲解了布列松等大师的摄影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有些同学听课后跃跃欲试.也想实践操作。

然而陶老师告诉学
生,大师的艺术不是可以轻易模仿的。

而且需要专业的摄影器材,目前我们学校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问题:对陶老师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评析,并谈一谈如何在条件欠缺的学校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

【答案】优点:陶老师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将摄影创作课改为鉴赏课.并且在鉴赏过程中讲解了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及其风格,这体现了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拓宽美术视野.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

另外,通过该课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缺点:(1)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而陶老师却因器材欠缺,未达成这一教学目的。

(2)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而陶老师在学生想动手实践的时候却以“大师的艺术是不可以轻易模仿的”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会使得学生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资源欠缺的情况下可由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解决:(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摄影实践的创作.这样在摄影器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学生很好地进行操作.并且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2)课前准备需加强,可让有条件的学生自带摄影器材,并且在教学中也要进行合理地分组。

保证每个学生可以进行操作.(3)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其他的活动,如教学生制作取景框,并且进行取景的活动。

这样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摄影取景知识的认识.
八、刘老师在高一《写意菊花》课堂上,讲解了有关菊花的知识及其写意画法,并做了示范,然后布置练习活动:“下面,请大家按照我刚才示范的画法进行练习,直到熟练掌握菊花的写意画法。

”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墨纸张,开始绘画,刘老师在一旁满意地看着学生在积极练习,等待着下课铃声响起。

问题:分析刘老师在教学练习环节中的不足,并给出建议。

【答案】刘老师在教学练习环节中的不足:(1)示范过于注重技法,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刘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示范的画法进行练习,学生陷入了一味地临摹练习,缺少创新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其美术素养。

(2)刘老师只注重技能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培养,并未引导学生认识写意画中的精神内涵,不能使其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学生练习时,刘老师只在一旁看着,等待下课铃声响起,没有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也没打算在学生创作完成后对学生的作品予以评价。

建议:(1)教师示范时,应突出写意菊花的笔墨方法、创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且通过讲解加以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写意菊花的画法。

(2)教师布置练习活动时,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根据写意菊花的笔墨方法自主创作一幅菊花作品,注意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并体会自然本真的写意情怀。

(3)学生创作的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并且在学生创作结束后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笔墨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九、李老师在讲授“大众美术文化”时,考虑到教材内容距离高中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于是以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听赏进行导入,并通过展示自己童年时期的老照片来与学生共同讨论“时光飞逝”的现象.学生因此对当前社会流行文化有了自己的感受。

而且,当李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卡通元素为自己设计文化衫时.这些平时忙于紧张文化课学习的高中生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创作了许多自己喜爱的文化衫,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分析李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借用当下社会流行元素进行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1)李老师这样做的优点在于:①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出筛选,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课程内容更具可操作性;②李老师通过播放歌曲、展示老照片等一系列手段进行情境创设,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当前社会流行文化的了解与认识;③李老师在学生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喜爱的文化衫,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

(2)李老师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弊端:①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20%。

”但李老师显然忽了这一点,他只是单纯地将课题进行导入,并未向学生深入介绍究竟什么是“大众美术文化”,“大众美术文化”包含了哪些内容等问题,忽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讲解;②从《大众美术文化》这一课题上不难看出,该课涉及的美术文化肯定不止一种,但李老师在授课期间为了照顾学生的学习压力.只选取一种美术文化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未免显得单一;③在学生创作环节,李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这一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高中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其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建议李老师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应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选择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一十、案例: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他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

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

”刘老师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都是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和推敲的。

问题: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是一名美术老师,你该怎么上好美术课以下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块中选自教材《家乡的春天》的教学片段。

在初中色彩知识课程中属于基础阶段。

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1.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2.教学目标:学习、掌握色彩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情感功能。

【答案】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

要充分利用好一节课的时间,又要能激起学生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

如果我是一名美术老师,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去上好美术课:第一,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
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第二。

美术课程是注重视觉感受的课程,我会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以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三,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

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