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信道的纠错编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机(suí jī)信道: 错码出现是随机的, 统计独立的. 例如, 高斯白噪声信道, 卫星信道、同轴电缆、光缆信道 等. —纠随机差错码.
突发信道: 错码成串集中出现, 在很短的时间出现大 量错码, 而过后又存在较大的无错码位. 例如, 移动
通信信道、短波信道、带擦伤的光盘等. — 纠突 发差错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1 纠错码分类(fēn lèi)
➢ 按码元取值分类(fēn lèi)
二元码和多元(duō yuán)(q)码.
➢ 按构造码的数学理论分类
代数码: 建立在近世代数基础上. 线性分组码是代数
码中一类重要的码. 几何码: 数学理论基础是投影几何学. 算术码: 数学理论基础是数论、高等算术. 组合码: 数学理论基础是排列组合和数论.
方法和设备(shèbèi)简单, 无需纠、检错编译系统. 但需 要双向信道, 传输效率↓、实时性差.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纠错(jiū cuò)方式小结
FEC ARQ HEC IRQ


可纠正错误的码
发 能够发现错误的码 收
应答信号 发 能够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码 收
应答信号

信息信号
n 0
1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2
纠错 码的基本概念及纠错 (jiū cuò)
( jiū cuò)
能力 ➢ 分组码纠错(jiū cuò)能力与码最小距离的关系
码距的几何(jǐ hé)意义: 以n = 3的编码为例, a2a1a0
码距是 n 维空间中单位 正多面体顶点之间的
卷积码: 把信息序列以每k个分组, 通过编码器输出长
为n的一个子码, 该子码的n-k个校验元不仅与本子
码的信息元有关, 而且与其前L个子码的信息元有关.
记为(n, k, L)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1 纠错码分类(fēn lèi)
➢ 按码的数学结构中校验元与信息(xìnxī)元关系分类

信息信号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 纠错码分类(fēn lèi)及基本概念
9.2.1 纠错码分类 9.2.2 纠错码的基本概念
及其纠错 能力 (jiū cuò)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1 纠错码分类(fēn lèi)
➢ 根据干扰(gānrǎo)和噪声形式对信道分类
纠删码: 能够纠正被删除了信息的错误的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1 纠错码分类(fēn lèi)
➢ 按码的结构中对信息序列处理方式(fāngshì)分类
分组码: 把信息序列以每k个码元分组(信息组), 编 码器将每个信息组按一定规律产生r个多余的码元 (校验元), 形成(xíngchéng)一个长为n = k + r 的码字. 记 为(n, k)码.
错能力(nénglì)的纠错码, 接收端收到这些码后, 通过纠 错译码器自动地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优点是不需要反馈(fǎnkuì)信道; 能进行一个用户对多个 用户的同时通信; 译码实时性较好; 控制电路也比 较简单.
缺点是译码设备较复杂; 编码效率较低.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1.2 反馈(fǎnkuì)重发(ARQ)方
n1
ci
i0
例如, 码字 10110, 码重W = 3.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2
纠错 码的基本概念及纠错 (jiū cuò)
( jiū cuò)
能力 ➢ 错误(cuòwù)图样
设发送码 C (cn c 1 n2 c1c0 ) 接收码 R (rn1rn2 r1r0 )
2010.6.19
9.2.2
纠错 码的基本概念及纠错 能 (jiū cuò)
( jiū cuò)
力➢ 错误(cuòwù)图样
在二元无记忆(jìyì)信道中,
发生一位随机差错的错误图样个数
n 1
n
二位随机差错的错误图样个数
n 2
发生e位随机差错的错误图样个数
n e
全错的错误图样个数
n n
1
全对的错误图样个数
a1
(0,1,0)
(1,1,0)
汉明距离.
(0,1,1)
(1,1,1)
发送码字000和111, 最小
距离是3, 可以纠正1位码
元的错误, 检测2位码元
的错误.
(0,0,0)
(1,0,0) a2
a0 (0,0,1) (1,0,1)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2
纠错 码的基本概念及纠错 能 (jiū cuò)
接收码组和发送码组之差为 (模2减) R C E (en1en2 e1e0 ) E称为错误图样.
ei
0, 1,
当ri ci 无差错发生 当r i ci 有差错发生
码字、接收序列和错误图样的关系:
RCE C RE
C (010110111), R (001110011)
E C R (杨0晓11萍0电0子01教0案0) 共八十页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1 纠错码分类(fēn lèi)
信道编码
分组码
卷积码
线性分组码
非线性分组码
线性卷积码
非线性卷积码
汉明码 循环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2
纠错 码的基本概念及纠错 (jiū cuò)
( jiū cuò)
能力
➢ 码字 信息 元 (xìnxī) 校验元
成了一门新的技术 — 纠错编码技术.
纠错编码即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一样都是一 种编码,但两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信源编码的目的(mùdì)是压缩冗余度,提高信息
的传输速率.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息传输(chuán shū)时的抗干 扰能力以增加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混合信道: 既存在随机错码, 又存在突发错码, 两 者均不能忽略. — 纠混合差错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1 纠错码分类(fēn lèi)
➢ 按应用目的(mùdì)分类
检错码: 能发现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的码. 纠错码: 不仅(bùjǐn)能发现错误而且还能纠正错误的 码.
线性码: 校验(xiào yàn)元与信息元之间呈线性关系的码.
非线性码: 校验元与信息元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的码.
线性码的理论较成熟, 但非线性码出现许多好码.
➢ 按码是否具有循环性分类
循环码: 分组码中的任一码字的码元循环移位后仍是 这组的码字.
非循环码: 分组码中的任一码字的码元循环移位后
不一定是这组的码字.
实时性也较差.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1.3 混合(hùnhé)纠错(HEC)方 式
ARQ
反馈信道
FEC 编码器
正向信道
FEC 译码器
ARQ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1.3 混合(hùnhé)纠错(HEC)方 式
HEC (Hybrid Error Control) 方式: 前两种方式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2.2
纠错 码的基本概念及纠错 能 (jiū cuò)
( jiū cuò)

➢ 码字的汉明重量(zhòngliàng)
码字中含非零码元的个数称为(chēnɡ wéi)码字的汉
明重量. 记作W(C).
设二元码字
C
, cn1cn2 c1c0

W
(C )
线性码: 校验(xiào yàn)元与信息元之间呈线性关系的码.
各码元应满足齐次线性方程:
a11cn1 a12cn2 a1( c n1) 1 a1nc0 0
a
c 21 n1
a22cn2
a2( c n1) 1
a2nc0
0
ar1cn1 ar 2cn2 ar c (n1) 1 arnc0 0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1.4 信息反馈(IRQ)方式(fāngshì)
发端
信息信号 信息信号
收端
IRQ (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 方式: 收端把
收到的码全部由反馈信道送回发端, 在发端进行比较,
发现错误后, 把出错的码再次重发, 直到收端正确接 收为止.
9.1 差错控制的基本(jīběn)形式
9.1.1 前向纠错方式(fāngshì) 9.1.2 反馈重发方式 9.1.3 混合纠错方式 9.1.4 信息反馈方式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1.1 前向纠错(jiū cuò)(EFC)方式
信源
FEC 编码
信道
FEC 译码
信宿
FEC (Forward Error Control) 方式: 发端发送有纠
信道编码器将输入信息序列, 每k个信息符号 分成一组(信息组, 2k个), 记为m mk1mk2 m1m0 , 其中mi称为信息元.
编码器将每个信息组按一定规律产生r个多 余的符号(校验元), 形成一个长为n = k + r 的码 字. 码字中每个符号 ci称为码元.
不同的n长的码符号序列总共有 2n种, (n, k)分 组码的 2k个称为许用码字, 其余称为禁用码字.
( jiū cuò)

➢ 分组码的码率
R log M (比特/ 码符号) n
(n, k)分组码的许用码组数为M = 2k,
log 2k k
R
(比特 / 码符号)
nn
R称作信道(xìn dào)信息传输率, 也称作码率. 它表
示了信息位在分组码码字中的比重.
一个好的实际纠错编码方案, 不但(bùdàn)希望其纠 错检错能力强, 而且希望其码率高.

信源
编码器
正向信道
译码器
信宿
缓存器
重发控制器 反向信道 重发判决器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方式: 发端发出
能够发现错误的检错码, 收端译码器收到后, 判断在 传输中有无错误产生, 并通过反馈信道把检测结 果告诉发端. 发端把收端认为有错的消息再次传送
(chuán , sònɡ) 直到收端认为正确接收为止.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1.2 反馈(fǎnkuì)重发(A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 式
优点是译码设备(shèbèi)简单, 在冗余度一定的情况 下, 码的检错能力比纠错能力要高得多, 因而整个 系统能获得极低的误码率.
应用ARQ方式必须有一条从收端至发端(fāduān)的反馈
信道. 其控制电路比较复杂, 传输信息的连贯性和
各码元应满足(mǎnzú)齐次线性方程:
a11cn1 a12cn2 a1( c n1) 1 a1nc0 0
a
c 21 n1
a22cn2
a2( c n1) 1
a2nc0
0
ar1cn1 ar 2cn2 ar c (n1) 1 arnc0 0
的结合. 发端发送的码既能检错、又有一定的纠错
能力 . (nénglì) 收端译码时若发现错误个数在码的纠错
能力以内, 则自动进行纠错; 若错误个数超过了 码的纠错能力, 但能检测出来, 则通过反馈信道 告知发方重发.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FEC方式译码设 备复杂和 ARQ方式信息连贯性差的缺点.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3 线性分组码
9.3.1 一致(yīzhì)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 9.3.2 伴随式及标准阵列译码 9.3.3 汉明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9.3.1 一致校验矩阵(jǔ zhèn)和生成矩阵
( jǔ

zh一èn)致校验方程
分组码: 把信息(xìnxī)序列以每k个码元分组(信息组), 编码器将 每个信息组按一定规律产生r个多余的码元(校验元), 形成 一个长为n = k + r 的码字. 记为(n, k)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ci [0, 1] aij [0, 1]
2010.6.19
9.3.1 一致校验矩阵(jǔ 和生成矩 zhèn)
阵一致校验 方程 ➢ (jǔ zhèn)
(xiào yàn)
共r个方程, k个独立变量 — k个独立的信息元, r个校验元可由此方程给出.
例 某(7,3)线性分组码,k = 3,r = 4,决定校验元的 齐次线性方程组如下
第九章 信道的纠错 编码 (jiū cuò)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第九章 信道 的纠错编码 (xìn dào)
9.1 差错控制的基本形式(xíngshì)
9.2 纠错码分类及基本概念
9.3 线性分组码
杨晓萍电子教案 共八十页
2010.6.19
香农第二定理指出, 当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容 量时, 通过某种编译码方法, 就能使错误概率为 任意小. 目前已有许多(xǔduō)有效的编译码方法, 并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