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246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
单选题
1、()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A.一国两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样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因为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
2、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A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单选题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C
[命题出处]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思路剖析] 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可见,C是唯一的正确选项。

A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B 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D是完成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

[必背考点]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应试对策] 注意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的含义;区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多选题
4、“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模式
答案:A,B,C,D
[解析] 考查对“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掌握。

“一国两制”的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来是用来解决国际间的问题的,现在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这是一个创造,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例,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

所以,A、B、C、D项都是正确答案。

简答题
5、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
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请回答: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哲学理论依据是什么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准,只能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体现的生产力标准。

[解析]
单选题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暂无解析
多选题
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充分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答案:A,B,C,D
[解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充分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A、B、C、D全选。

单选题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C
暂无解析
单选题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答案:A
[解析] 做此题时考生要注意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直接联系的,基本目标是纲,基本政策是为实现基本目标而制订的。

这个题的备选BCD三项分别为实现经
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目标的基本政策之内容,有些也很有干扰性,如C。

还要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的内容与基本路线易混淆,可参见《2006年政治理论辅导讲稿(汪云生等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P410~413。

多选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科学之科学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答案:A,D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的把握和理解。

从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分析:B项是所有哲学的共同特点,不符合题意要求;C项是错误的观点,需要排除。

这样只有A项和D项才能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

考生选择此题最容易误选B项和C项,这就需要对有些知识点必须较真到位。

多选题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因为
A.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D.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答案:B,C,D
暂无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