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心电图
高寒薇 赵静宜
心脏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产生电激动,它出现在心脏机械 性收缩之前。心肌激动的电流可 以从心脏经过身体组织传导至体 表,使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 的电位变化。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一)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间距,然后用60除以其 平均值,求得每分钟心室率。若求心房率,需测 PP间距。 数30大格(共6s)内的QRS波群或P波的个数, 乘以10,即为每分钟心室率或心房率。
2.心肌除极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便开始除极(depolarization),此 时,膜外正电荷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外的电荷逆转, 即细胞膜外转为负电荷,细胞膜内转为正电荷,产生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这种极化状态的消 失,叫除极。
此过程中细胞膜外相邻的一个尚未除极的部位仍带有 正电荷(+,电源)与一个已经除极了的负电荷(-, 电穴)构成一对电偶(dipole)。
4.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正常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5. ST段(ST 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 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 波为T波
ST段移位的测量
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取J点后0.04s、 0.06s或0.08s处为测量点。 报告ST段移位时,应说明ST段移位类型与测量点。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1.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极化状态
此时细胞膜外侧具有正电荷(+),膜内侧具有 负电荷(-),细胞内外存在电位变化,为静息 电位(resting potential)。
此时,膜外任意两点间无电位差,没有电流产生, 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7. T波(T wave): 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况 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F、 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波 向肌缺血、低血钾等
8. U波(U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波后 0.02~0.04s出现,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波明 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在心前区导联易见,尤其V3导联。 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二. 心率测量
(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测一个RR间距的秒数,然后被60除,可求得心室率。 数RR之间的格子数,用300除以格子数即可得。
(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
心包炎等。
Q-T interval
6. 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了,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正常为 0.32~0.44s
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越慢则越长。 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 大、心力衰竭、低血钙、低血钾、冠心病、Q-T间 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 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等。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活动
P波
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
P-R段 心房开始复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P-R间期 P波与P-R段合计
QRS波群 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条直线,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T波
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
Q-T间期 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3.复极过程
除极完毕,心肌细胞开始复极(repolarization), 膜两侧离子又逐步变为外正内负,直至完全恢 复到原来的静息状态。
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示意图
刺激
++++ ----
电偶方向 --++ ++--
---- ++++
电偶方向
-+-- --++
++++ ----
---- ++++
静息状态 (极化状态)
++-- --++ 除极过程
++++ ----
除极完毕
--++
- +- -
复极过程
---- ++++
复极完毕 (复极化状态)
心房除极 心室除极 心室慢、快复极 心房除极到心室 心室除极和复极 开始除极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各波段的正常值
走纸速度:25mm/s时 标电压:1mV=10mm
各波段时距的测量
从该波段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该波段终末部的内缘
1. P波(P wave )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
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形态:多呈圆钝形,可有切迹,峰间距<0.04s。 方向:I、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时间:小于0.12s。
2. PR段(PR segment )
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
电活动。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s~0.20s。 幼儿及心动过速者可缩短;老人及心动过缓者 可略延长,不超过0.2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