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 宏扬法治精神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行为 规范
由国家创制
由国家制定
由国家认可
由国家保证实施
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5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统治阶级整 体意志,非 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 志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 部,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 志的那部分
在阶级对立 的社会中, 法律是统治 阶级意志的 体现
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
22
法治与人治:
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 即是说要求由神癨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3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权利与义务都是由界限的:你挥动手臂的自 由止于别人鼻子的面前
29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 相关关系
数量上的 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30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私宅就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 而国王不可进。
31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
依法治国与 党的领导 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 法的制定 的关系?
27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民主
前提 体现和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
28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做或不 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 不作一定行为。
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
24
法官袍为黑色散袖口式长袍, 黑色代表庄重和严肃,红色 前襟配有装饰性金黄色领扣, 与国旗的配色一致,体现法院 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5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民主和法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26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根本保证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 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 向。
34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法治
1、讲法律
思想
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 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时,仍能遵守有效的法律
个案公 平与社 会公平
35
2、讲证据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13
每个部门法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刑法的味道是苦的,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
“打”和威慑; 民法的味道是酸的,因为它的主要的目的
在于恢复原状; 而宪法的味道却是甜的,因为它的主要目
的在于保护公民免受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 或规定的处罚。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
14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 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 要包括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
教学重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 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由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 规范体系。
3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6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
地理环境
会
物
质
人口
生
活
条
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根本因素
7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8
1、法律体现的意志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 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的 ——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共同意志
9
2、法律的实施内容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
10
3、法律的社会作用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社会建设 对外方面
11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12
(一)宪法 (二)行政法(法律部门) (三)民商法(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法律部门) (五)刑法(法律部门) (六)程序法(法律部门 )
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 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独立宣言》
32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 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 位、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
33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15
(一)法律制定
1、法律制定的概念: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 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
环节
法律是如何 制定出来的
2、法律制定环节:大体包括以下 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总统制 图示(美)
20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 法。
21
法治即“法律的统治” 法制即“法律的制度” “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
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则是“法律制度”,即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
16
(二)法律遵守
两方面主体: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公民个人
两层含义:
行使权利 承担义务
17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18
(四)法律适用
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国家审判机关 法律监督机关
19
立法
众议院 参议院
每州兩名 依人口比例 各州产生
方式不同
行政
司法
总统 国务院
最高法院
由人民选举 选举人团选举之
合法性
客观性
关联性
36
3、讲程序
37
佘祥林案给我们的反思 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 赔偿更重要的是对法律
程序的重视
38
4、讲法理
理由必须是公开的 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39
(三)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行为 规范
由国家创制
由国家制定
由国家认可
由国家保证实施
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5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统治阶级整 体意志,非 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 志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 部,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 志的那部分
在阶级对立 的社会中, 法律是统治 阶级意志的 体现
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
22
法治与人治:
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 即是说要求由神癨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3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权利与义务都是由界限的:你挥动手臂的自 由止于别人鼻子的面前
29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 相关关系
数量上的 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30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私宅就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 而国王不可进。
31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
依法治国与 党的领导 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 法的制定 的关系?
27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民主
前提 体现和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
28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做或不 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 不作一定行为。
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
24
法官袍为黑色散袖口式长袍, 黑色代表庄重和严肃,红色 前襟配有装饰性金黄色领扣, 与国旗的配色一致,体现法院 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5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民主和法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26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根本保证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 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 向。
34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法治
1、讲法律
思想
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 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时,仍能遵守有效的法律
个案公 平与社 会公平
35
2、讲证据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13
每个部门法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刑法的味道是苦的,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
“打”和威慑; 民法的味道是酸的,因为它的主要的目的
在于恢复原状; 而宪法的味道却是甜的,因为它的主要目
的在于保护公民免受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 或规定的处罚。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
14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 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 要包括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
教学重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 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由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 规范体系。
3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6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
地理环境
会
物
质
人口
生
活
条
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根本因素
7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8
1、法律体现的意志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 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的 ——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共同意志
9
2、法律的实施内容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
10
3、法律的社会作用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社会建设 对外方面
11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12
(一)宪法 (二)行政法(法律部门) (三)民商法(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法律部门) (五)刑法(法律部门) (六)程序法(法律部门 )
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 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独立宣言》
32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 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 位、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
33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15
(一)法律制定
1、法律制定的概念: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 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
环节
法律是如何 制定出来的
2、法律制定环节:大体包括以下 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总统制 图示(美)
20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 法。
21
法治即“法律的统治” 法制即“法律的制度” “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
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则是“法律制度”,即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
16
(二)法律遵守
两方面主体: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公民个人
两层含义:
行使权利 承担义务
17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18
(四)法律适用
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国家审判机关 法律监督机关
19
立法
众议院 参议院
每州兩名 依人口比例 各州产生
方式不同
行政
司法
总统 国务院
最高法院
由人民选举 选举人团选举之
合法性
客观性
关联性
36
3、讲程序
37
佘祥林案给我们的反思 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 赔偿更重要的是对法律
程序的重视
38
4、讲法理
理由必须是公开的 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39
(三)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