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河南商丘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河南商丘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军队是在()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夏朝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国家机构。
故选A。
第2题.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们的主张当时时代的潮流,因而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故选C。
第3题.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
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实行郡县制
C: 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答】统一思想,归本儒家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故选D。
第4题.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人学识渊博,但也反映了书写材料的落后。
东汉时,蔡伦开创了书写材料的新局面,主要是因为蔡伦()
①扩大了造纸原料来源,降低了成本
②革新了造纸方法
③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
④引进和改进了欧洲的造纸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答】西汉时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最早发明了纸。
东汉蔡伦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作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被称为蔡侯纸。
而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出去的。
故排除。
第5题.
东晋永嘉年间,大批北方人南渡,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南渡的原因是北方自然灾害严重
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导致了南方的战乱
【答案】C
【解答】
第6题.
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体现出的特点有()
①兼容并蓄②昂扬进取③积极向上④重文轻武
A: ①②③
B: 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答】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正确。
④重文轻武是宋朝的社会风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7题.
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附马爷细听端底。
其中提到的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
A: 东京
B: 南京
C: 西京
D: 北京
【答案】A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东京。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A。
第8题.
下图显示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态势,其中发展到成熟阶段时,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 两汉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答】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书坊和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广为流传,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顶峰。
故选D。
第9题.
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
B: 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
D: 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
【答案】D
【解答】材料中没有避免北方战事的信息,故A项错误;
据材料乱民、邪术、列国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
北洋军阀割据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亡之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面对列强入侵,地方官员不服从皇帝宣战诏书,借口各种理由推脱的现
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中央集权的效能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第10题.
下图中毛泽东的三部著作,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
A: 攻打中心城市的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D: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B
【解答】依据图片信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可知,这三部著作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B正确。
故选B。
第11题.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法,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哪种战法()
A: 地道战
B: 麻雀战
C: 夜袭战
D: 地雷战
【答案】D
【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是一个地雷的图片,所以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采用的地雷战的战法。
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第12题.
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
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
A: 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 大军合力战淮海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答案】B
【解答】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第13题.
2018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五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
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会议是()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第一届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A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A正确。
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A。
第14题.
有关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②体现了中共十四大的精神
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推行的是股份制
④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成果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答】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是1998年,故①错误。
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图示正反映了这一内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推行的是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成果。
故选C。
历史研究发现,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城邦,拥有公民权的斯巴达人,最强盛时期只有9000户,他们拥有面积大小相当的土地,但不从事农业劳动。
斯巴达人的每一户,占有7户被称为希洛人的奴隶。
奴隶从事繁重农业劳动。
还有一部分无公民权的自由人,从事务农、工商业和手工业。
这段史料可以说明,在斯巴达城邦,占有土地的是()
A: 希洛人
B: 无公民权的自由人
C: 斯巴达居民
D: 斯巴达公民
【答案】D
【解答】根据材料拥有公民权的斯巴达人,最强盛时期只有9000户,他们拥有面积大小相当的土地可知斯巴达公民占有土地,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第16题.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 土地所有权
B: 投票选举权
C: 城市自治权
D: 自由贸易权
【答案】C
【解答】依据材料合所学可知,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获得城市自治权,故C符合题意。
A项不属于政治权利的表现,排除。
B项是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表现,排除。
D项出现在工业革命后,排除。
故选C。
他曾叱咤欧洲风云几十年,所颁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仿效;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推动着时代的脉搏,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
请你判断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
B: 拿破仑和贝多芬
C: 克伦威尔和贝多芬
D: 罗伯斯庇尔和爱因斯坦
【答案】B
【解答】《英雄交响曲》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歌颂了拿破仑的英雄业绩。
当贝多芬创作此曲时,拿破仑是他理想中的民族领袖和杰出革命家。
故选B。
第18题.
某校的历史名人墙上展出这样一位人物,这位人物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伏尔泰
D: 欧文
【答案】B
【解答】观察题干两幅图片可知,这与马克思有关。
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故选B。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大量进口原料
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 美国的经济援助
D: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答案】B
【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利用美国的援助,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措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题干材料主要是介绍日本重视教育发展的有关内容。
故选B。
2.材料分析题
第20题.
我国是一个统—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三字经》
材料二:
材料三:下面是王明同学整理的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学习笔记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
加剪除,恐边界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隋朝为巩固一土宇的成果,采取了哪些措施?
(2)请用示意图来表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的政治格局(A、B、C、D、E用政权名称代替)。
从图二到图三局面的实现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明清时期什么历史特征?这三件事在当时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
意义:元朝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统治,维护了中国主权,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军,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巩固了东北边疆。
【解答】
(1)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结合所学画出示意图并总结意义为元朝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特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意义即可。
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
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材料二:《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
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①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②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解答】据材料一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可知,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据材料三伯兄
(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可知,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第22题.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主题时,搜集了以下史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成就(部分)
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及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
②到1965年,我国国内需要的石油已实现全部自给;
③修建了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
④1956﹣1966年,共有183名运动员打破和超过97项记录;
⑤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⑥1965年,我国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⑦1973年,成功培育出粘型杂交水稻。
(2)根据主题将上述史实归类。
主题一:科学技术成就:________。
主题二:工业生产能力提高:________。
根据史实再补充一个主题________。
材料三:图2是1978年12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生死状。
(3)材料三中的生死状在进行中国现代农村改革发展的史料研习中可以把它当作第几手资料使用。
它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收藏的价值是什么?
【答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⑤、⑥、⑦', '①、②', '交通运输成就
(体育方面成就)'第一手资料;是中国农村开始走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见证。
【解答】由井冈山会师结合所学,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可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材料二中,科学技术成就包括:⑤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⑥1965年,我国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⑦1973年,成功培育出粘型杂交水稻;工业生产能力提高成就包括: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及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②到1965年,我国国内需要的石油已实现全部自给;③修建了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反映的是交通运输成就;④1956﹣1966年,共有183名运动员打破和超过97项记录反映的是体育方面成就。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他
们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农村逐步实行。
因此说,生死状反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的过程,是对当时历史史实的真实记录,属于第一手资料。
其收藏价值是中国农村开始走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见证。
第23题.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预示着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过国会准许……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崛起罕见奇迹。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不,陛下,这是革命!
(1)对材料一这一现象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么?此文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2)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在哪一场战争中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场战争胜利后,颁布了哪部宪法,确立了该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3)材料三的描述这场革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
【答案】
(1)《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2)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3)《人权宣言》。
(4)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现代民主政体的确立均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解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法律文献为确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的《权利法案》,这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议会通过的文件,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可知这是美国,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胜利,最终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787年颁布宪法,确立美利坚合众国按三权分立原则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成为革命纲领文件。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