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环境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环境的构建
【摘要】分析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讨论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环境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这两个字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工学结合模式成为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
工学结合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以学校(课堂)学习、校内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或实训的形式相互交替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探讨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环境的构建。
一、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
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一般采用“2.5+0.5”、“2+1”、“订单式”、“顶岗实习模式”、“引企入校模式”等培养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西高职形成了自身的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模式。
广西高职开展工学结合大概有四个方向:一是在某一门课程中,分有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课时,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一部分课时进行实训,课时相对较少。
二是单独开设校内实训课程。
对于校内实训条件允许的课程,可专门针对该专业设立实训课程,也可在期末时,单列几周作为实训教学周。
三是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种实习实训的时
间一般要求学生离开学校,全日制的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习,时间比较长。
四是进行毕业实习。
高职院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会进行毕业实习,时间最长。
实习实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校内完成,学习完某门课程后,在期末开展短期的实训,大部分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
另一类是到校外实训。
有安排到学校合作的企业实训的情况,也有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
二、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有限,实训项目受限。
高职院校的校园面积是有限的,要在校园内建设很多实训基地不现实,所以校内实训基地是有限的。
此外,管理类专业对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数量要求比较多。
究其原因,一是管理类专业招生人数多,对实训场地数量的要求就多。
二是管理类专业所学的课程数量多,涵盖面宽,对实习实训的内容要求就多。
但是仅依靠校内有限的实训基地来开展种类繁多的管理类专业项目的实训是不现实的,学校只好对实训项目进行取舍,只做最核心课程的实习实训。
(二)校外实训基地分散,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
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体现在中小企业居多,大型企业少。
学校统一安排管理类专业学生到同一企业实习实训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只能与更多的企业联系,安排学生实习实训,这样,校外实训基地就比较分散。
即使是与外省的大企业合作,由于要去到外省,学校和学生的成本都高,此外,到校外实习实训时,学校管理监控的能力就比较弱了。
与企业合作的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企业合作的配合程度有关系,如果不是企业定向或订单培养的合作单位,企业不会与学校合作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开发,学生去到实习单位就是跟着进行操作,没有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成效不大。
在毕业实习方面,由于要以就业为导向,加之毕业人数多,因而学校不可能做到统一安排,很多时候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地点十分分散。
此外,校外实习实训的考核不够科学和严谨。
进到企业实习,由实习单位考核,学校参与考核的机会比较少,而且基本没有考核不过的学生,最后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就可以了,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是否掌握专业所需的技能。
(三)管理类专业学生技能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一般是通过课程考试或实习实训考查来评定成绩的,但是有的管理项目或方案是可以创新的,不会统一一个标准答案。
而这些方案的正确与否,除教师根据知识要点来点评外,最好的检验办法还是社会的检验,但是学生在实训时基本没有机会来实施自己的方案,毕业后也不可能马上走向管理岗位,所以管理类专业很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后续性的,学生实际技能的体现也具有时滞性,给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环境的具体构建
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的发展除受广西地域经济的影响外,还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企业的参与的影响,学生、学校和
企业三方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结合环境,才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发展。
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为了给广西高职管理类专业提供良好的工学结合环境,学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立足广西,抓住中国—东盟商务区发展机遇,做好专业特色。
经济因素是制约广西职教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中型企业数量比较少,能在本省内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机会也就比较少,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一些校外实训都是分散到广东和浙江一带,这样学校参与的力度就会因为地域关系而削弱。
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可立足本身,根据中国—东盟商务区的发展,进口“6+1”的产业链,做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以此提高与企业合作的实力。
(二)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尽可能多的实训项目。
在调查过程中,关于学生最想参与的模式的统计显示,在订单式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引企入校模式、办校入企模式、项目驱动模式和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这8个模式中,学生最喜欢的是引企入校模式。
学校可充分利用该类型的实训基地,开展尽可能多的实训项目。
例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特产网合作建设的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就是一种典型的引企入校模式。
该实训基地可为营销与策划、连锁经营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
务、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方向)、物业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实训。
该基地主要有四大实训区。
第一,特产业务实训区:可进行产品整合、企业整合、采购、仓库、零售、批发、团购、网络销售、店面装修、加盟连锁、系统管理制度、代理采购、渠道、促销、广告宣传、物流、包装、价格体系、市场策略、团队管理、业务培训、财税、公关、商务谈判、人事劳资、企业文化、网络采编、合纵连横、制度建设、岗位职责等实训。
第二,羊奶业务实训区:可进行生产计划、新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物流、库存、市场策略、零售、批发、加盟、宣传与促销、售后服务、渠道建设、招商、全国市场布局、广西市场试点、系统建设与完善,公关、商务谈判、价格体系、财务管理、系统知识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人事劳资、制度建设、岗位职责等实训。
第三,便利奶茶店实训区:可进行涉及装修、策划、宣传、形象设计、进销存管理、奶茶技术、财务、采购、系统文件、制度建设和完善、销售统计分析、交接班、成本利润分析等实训。
第四,电子技术系统实训区:可进行局域网系统、广域网系统、进销存系统、指纹考勤系统、电子监控系统、集团电话系统、电气系统、互联网平台系统、收银系统等实训。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共建,优化课程和专业,做好校外实习实训。
企业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本身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但是在高职院校开展校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太高,认为培养学生自己受益不大。
要改变这种情况,主要还是要以就业为
导向,加强调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优化课程和专业,做好校外实习实训。
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以此来设置专业和优化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到去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时就容易上手;而企业除通过协助学校开发课程和培养学生来获得自己所需人才外,还可以开发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课程,使员工不断提高自我,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如此一来,高职院校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性人才,并且还可以促进企业员工再培训的工作,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企业需要的更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在实习实训时期培养后备人才,同时,在员工的继续教育上,有高职院校的合作,可以进行更系统、更高层次的培训,以此提升员工的价值,高职院校和企业两者都有收益,共同发展。
(四)深化实习实训的考评体系。
管理类专业学生技能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学生的实习实训考评体系也应有所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的是结果,而高职院校强调技能,管理专业需求的是因地制宜和出奇创新的思维,因此,对学生的考评应更注重过程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实习实训效果的体现。
(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由于高职院校课程的特点,“双师”型教师基本是学校的一个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校内进行实习实训时,可以得到扎实的技能指导;在校外实训时,可以明确学习目的
和方向,培养职业素养。
“双师”型教师更能与企业找到共同点,提高企业配合学校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六)加强教学软环境建设。
除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外,学校还需要加强软环境的建设。
首先,教学管理制度要更为灵活。
比如在引入竞赛、技能培训时,可以考虑给予学生灵活的时间和地点,这需要相关政策制度予以保证。
其次,改革薪酬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投入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晓丽.国外学分制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2)[2]余红,段长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科技视界,2012(10)
[3]杨晓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学环境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