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书(通用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ta charset="utf-8"/>
<div bdsfid="135" class="content"><p bdsfid="136">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书(通用3篇)</p><h2 bdsfid="137">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书篇1</h2><p bdsfid="138"> <strong bdsfid="139">一、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strong></p><p bdsfid="140"> 分析20xx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20xx年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

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

</p><p bdsfid="141"> 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

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

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

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

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p><p bdsfid="142"> <strong bdsfid="143">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突出素质教育要求</strong></p><p bdsfid="144">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0xx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
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p><p bdsfid="145"> 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p><p bdsfid="146">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

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p><p bdsfid="147"> <strong bdsfid="148">三、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strong></p><p bdsfid="149">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是高考的一个能力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p><p bdsfid="150">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素材,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理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p><p bdsfid="151"> 一轮复习中要拓展考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

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导考生思考。

引导考生走出课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激发考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p><p bdsfid="152"> <strong bdsfid="153">四、复习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体现实践性与开放性</strong></p><p bdsfid="154"> “探究”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性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它同时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题目,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鼓励考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考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体现开放性、探究性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p><p bdsfid="155"> 一轮复习中要正确认识高考与课程改革的关系:高考应渗透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p><h2 bdsfid="156">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书篇2</h2><p bdsfid="157"><strong bdsfid="158">一、总体复习思路</strong></p><p bdsfid="159"> 第一轮复习:基础能力过关(考点复习)</p><p bdsfid="160">时间安排:20xx.9.1至20xx.2.30</p><p bdsfid="161"> 1、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

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

这是我们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

将零散的知识点连结成线,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

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也是便于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p><p bdsfid="162"> 2、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

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

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每一个考点,使基础能力过关。

高考的单项选择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切入口小事实上也表现考察的内容也更加细小。

</p><p bdsfid="163"> 3、主要方法:引用一个“例”字。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事例(时事热点)来说明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应用高考题为例进行讲解。

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采用的是《走向高考》这本书。

本书内有许多全国高考例题及分析,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p><p bdsfid="164"> 4、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

规范答案,讲究逻辑。

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总结解选择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材料)分析。

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

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过好审题关、结构关,语言关。

审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找到与材料相结合的知识点,答题的结构要严谨具有逻辑性,而答题的语言也是学生非常欠缺的,平常训练时,应有意识把他们错误的语言进行汇总,集中纠正,进行归类。

</p><p bdsfid="165"> 第二轮复习:综合能力突破(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结合时事热点)</p><p bdsfid="166">时间安排:20xx.3.1至20xx.4.30</p><p
bdsfid="167"> 1、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综”字。

第一轮复习建立了知识的系统观之后,第二轮强调就是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应用,能引导学生能就线延伸到面。

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

</p><p bdsfid="168"> 2、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热”字。

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第二轮复习一定要紧扣热点知识讲。

例如,嫦娥二号,世博会,自然灾害,金融风暴,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热点问题。

当然,在第一轮复习中也会穿插讲解一部分。

</p><p bdsfid="169"> 3、主要方法:围绕一个“专”字。

进行专题训练。

专门对四选二组合型类;四选三组合型类;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判断推理类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

同进更要加强对主观题中,填表题;图表题训练;搞好解题技巧专题讲解训练;热点专题讲解训练。

</p><p bdsfid="170"> 4、主要任务:研究一个“真”字。

研究考题,把握命题的方向。

指导学生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及各地的模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检测一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老师也要把握最近高考的动向,研究高考考纲,以及哪些知识点高考考的频率比较高。

</p><p bdsfid="171"> 第三轮复习:提高运用能力(强化综合训练)</p><p bdsfid="172">时间安排:20xx.5.1至20xx.6.3</p><p bdsfid="173"> 1、主要目标:突破一个“准”字。

主要目标是准确的记忆书本知识点,基本原理,准确的答案答题方
法。

因为就要进入高考的实战阶段,因此不能再模棱两可,要力求准确。

</p><p bdsfid="174"> 2、主要特点:做到一个“精”字。

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一定要精讲、精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力求做到举一返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p><p bdsfid="175"> 3、主要方法:避免一个“漏”字。

最后一轮学生要会查漏补缺,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尤其是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

</p><p bdsfid="176"> 4、主要任务:模拟一个“实”字。

最后一轮要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

</p><p bdsfid="177"> 最后阶段,(6月1日至6月6日)应留适当时间,回归教材,做好考前心理及状态调整。

</p><p bdsfid="178"> <strong bdsfid="179">二、一轮复习注意事项</strong></p><p bdsfid="180"> 高考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考点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p><p bdsfid="181">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p><p bdsfid="182"> 一、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p><p bdsfid="183"> 以课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大模块(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知识,131个考点,以致于灵活应用,
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对课本内容要熟。

这就要求我们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

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p><p bdsfid="184">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p><p bdsfid="185">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p><p bdsfid="186">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考纲》,对每一个考点,逐个消化。

需要识记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

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由老师安排考试),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p><p bdsfid="187">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查看笔记,查看并整理一下这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同时要
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笔记本的作用)</p><p bdsfid="188">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p><p bdsfid="189">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

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p><p bdsfid="190">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

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

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总之,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老师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轮复习。

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20xx年的高考中获取得最大的成功。

</p><p bdsfid="191"><strong
bdsfid="192">三、常用政治学科复习方法</strong></p><p bdsfid="193"> 1、及时复习法</p><p bdsfid="194"> 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

其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

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及时复习,首先强调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

然后,结合练习,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记忆,达到理解、掌握教材之目的。

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p><p bdsfid="195">2、循环复习法</p><p bdsfid="196"> 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

比如,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

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

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

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

政治学科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

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

学习程度提高还会促进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p><p bdsfid="197"> 3、尝试回忆自我检测法</p><p bdsfid="198"> “尝试回忆”是
心理学术语,也叫“试图回忆”。

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学习材料,这种复习方式叫试图回忆。

这种复习方法在记忆、复习中效果较好。

因为尝试回忆时,进行着各级主动的心智活动,看到成功又会感到成功感,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有利于识记的进行。

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能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尚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

只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能记忆成功。

然而它必须同其它各种复习方法交叉使用,合理安排。

在宏观上,综合运用各种复习方法,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所学知识的全貌。

另外,还要注意同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协调起来,比如渐进复习法和反复复习法。

把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复习配合起来,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纠正。

</p><p bdsfid="199">4、小结复习法</p><p bdsfid="200"> 学生在学完一课或一节结束后所进行的、以概括提炼为主的系统复习方法。

小结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概括阐述教材正确与否的过程。

通常,学完某一课、节结束后,应进行小结,概述全课、全节的主要内容,创设一个清晰、简明的脉胳,使自己在心理上形成定势。

然后不断复习,加深巩固。

当小结内容全部掌握以后,再联系社会现实、理论指导实践。

</p><p bdsfid="201"> <strong bdsfid="202">四、一轮复习要求(具体做法)</strong></p><p bdsfid="203"> 1、笔记要求</p><p bdsfid="204"> 每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正反两用:正面记考点复习笔记,反面记习题集(包括高考题、易错题以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题目等)。

每周三为惯例检查时间。

</p><p bdsfid="205">
2、考点复习要求</p><p bdsfid="206"> 复习每一考点前,要求至少预习1遍以上;复习完每一考点后,要求至少详细看教材(包括小楷体字)以及《走向高考》相应内容2遍以上,该识记的要及时识记,不留知识死角,并注意巩固复习成果。

</p><p bdsfid="207">
3、练习、测试要求</p><p bdsfid="208"> ⑴《走向高考》作业:每讲完一节,做一节练习(已做的,再做一遍),并及时检查。

</p><p bdsfid="209"> ⑵ 每复习完一课,进行考试,及时讲评。

要求学生将自认为的疑难题或易错题及时记录于笔记本上(反面)。

</p><p bdsfid="210"> ⑶ 每周利用一节晚自习进行巩固考试,复习高一时考高三,复习高二时考高一(高二已考),并于第二天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讲评。

</p><h2 bdsfid="211">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书篇3</h2><p bdsfid="212"> 20xx年高考政治非常注重教材知识,主要还是考查基础知识的。

但在20xx年的备考中,教学内容基本不变,高考的难度也不能降低。

因此,教学中必须节省教学资源,缩短教学周期,提高教学效率。

为搞好本届高三复习,特制定本计划:</p><p bdsfid="213"> <strong bdsfid="214">一、找准立足点,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

</strong></p><p bdsfid="215"> 第一轮复习中,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到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规律进行。

第二、三轮复习侧重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下功夫。

随着讲解的内容跨度加大,练习综合性强度加大,且与现实问题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习题的参考答案也随之越来越带有时政化倾向,许多学生往往自觉不自觉的轻视书本,认为看不看书
本无所谓,背不背理论关系不大,进而抛弃书本,结果导致理论水平明显下降,体现在解答客观题失去理论依据靠瞎蒙,解答主观题言之无物靠乱写,洋洋洒洒,天马行空。

</p><p bdsfid="216"> 因此,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也就是变的肯定是题目的背景材料,题目的设问,这是绝对千变万化的。

而相对稳定不变的一个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个是对考生能力要求,应该怎么去审题,怎么答题,应该怎么分析具体材料,有针对性的、概括性、较完整的发散的来回答问题。

在后期复习中,为有效的提高学生能力,应指导学生认真做好以下两方面。

</p><p bdsfid="217"> 1、将考试内容系统化、网络化</p><p bdsfid="218"> 要求学生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加以强记。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考来考去,也不过是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罢了。

如果我们能够对课本上所学的这些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那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遇到什么题都可以从容应对。

所以复习中首先应该回归课本,通过列知识结构图表对原来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这既有利于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具体的知识点。

从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更准确、更全面。

</p><p bdsfid="219"> 具体做法:一是仔细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表述原理内容,并注重文字上的准确性,消除学生似是而非的感觉。

二是按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顺序记住各部分的知识点,重难点及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科知识树,各部分知识纵横贯
通,精简浓缩。

三是对学习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p><p bdsfid="220"> 2、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p><p bdsfid="221"> 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学生解题时能遵循这样的思路:</p><p bdsfid="222"> (1)阅读题目。

</p><p bdsfid="223"> (2)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p><p bdsfid="224"> (3)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

</p><p bdsfid="225"> (4)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p><p bdsfid="226"> 为在练习中减少失误,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要求学生做到:</p><p bdsfid="227"> (1)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出错误的原因。

</p><p bdsfid="228">(2)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p><p bdsfid="229"> (3)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做错题,然后与正确解法进行对照、比较,以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记忆。

</p><p bdsfid="230"> <strong bdsfid="231">二、把握练与思的关系,在考试中体现能力</strong></p><p bdsfid="232"> 在后期复习阶段让学生做必要的高考模拟训练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复习,还可以通过做题发现问题,以便在复习中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

同时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知道自己在知识方面究竟有那些地方学的不扎实,理解的不够透彻,以便在考试前及时的将这些缺漏的地方补齐,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p><p bdsfid="233"> 在综合训练阶段(学科内综合),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