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什么是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要求学生能通过事例来理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为什么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并能够用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能力方面,通过理解“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的三条道理,体会思维逐步上升进行抽象的过程,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了界什么叫“正确”什么叫“错误”,什么叫从实际出发,什么叫从主观出发,提高对比分析能力。
觉悟方面,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此概念是理解本节基本观点的基础。
2、用哲学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
在教材谈的三点理由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
教学难点:辨证地把握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只从个别事实、个别情况出发。
教学设想:引故事、激兴趣、造气氛,通过具体事例将抽象道理明白化;巧设提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启发;对比中归纳,理解中概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按图索骥》的故事;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害人不浅。
所有这些错在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新课教学)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板书)
一、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1、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什么叫主观和客观?(客观,是指意识以外的一切东西。
如阶级、民族、生产力、生产关系、土地、空气等。
主观,是指人们的思想。
如理论、观点、计划、方案、路线、方针、政策等。
)(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板书)(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首先,从具体工作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板书)
提问: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是指什么?在这里主观符合客观是指什么?(就是指客观事物的状况、属性、规律等内容。
主观符合客观就是指不论从事什么具体工作,我们的思想,所采用的方法都必须根据客观事物的状况、属性、规律。
)
讨论:恩格斯说:“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如何理解这段语录?(从表面上看,这段话是强调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但其深层次含义是强调:人们无论是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还是改造社会的活动,都要坚持“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即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提问并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教育: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事例吗?(农民种庄稼、企业家开拓市场、医生给病人治病、工人开动机器……)
我们学生学习怎么从实际出发,才能提高成绩?(学生要想把成绩搞好,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出发,要明确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如请教老师,通过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有针对性的做练习,不要盲目效仿别人的做法。
根据个人实际,对症下药,才能有所收获,提高成绩。
)
(2)其次,从党的工作大局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板书)
提问: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左”右倾机会主义在认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使中国革命蒙受重大损失?
(右倾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一再退让,丧失了革命的主动权。
“左”倾表现为急噪冒进,不顾时机是否成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曾连续三次出现“左”的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也主要犯了“左”的错误。
“左”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都是主观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即主观与客观相分离。
)
提问: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道路对于俄国十月革命而言是不是主观脱离了客观?对于中国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来说是不是主观脱离了客观?为什么?(略)
提问: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区别在于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还是相统一。
正确的路线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错误的路线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
)
①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讨论:如何理解“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实际。
不同国家、地方、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体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同一个国家、地方、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
②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提问: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从个别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吗?
(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
)
提问:全国各地、各部门应如何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国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均不一样,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决不能搞“一刀切”,而要结合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不同实际情况才能收到实效。
)
思考:好些地方在学习了别的地方经验后,认为把农户的房屋集中修建,统一规格、统一样式,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种认识对吗?
(3)从一般的哲学道理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是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板书)
提问: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什么?能分别举例吗?(学生回答略)
提问: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说到底都是处理的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回忆主观与客观的含义,这一关系又是哲学基本原理中哪一对关系在人们活动中的表现?(认识世界就是主观在实践基础上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改造世界就是主观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
所以,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说到底都是处理的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人们活动中的表现。
)
②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和客观相违背、相脱节。
(板书)
提问: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看,人为什么会犯错误?
(人们在意识或行动上犯错误,可能是有客观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则在于主观因素,即当主观与客观相违背、相脱节时,人就会犯错误。
讨论:“画饼充饥”与“烙饼充饥”不同在哪里?
(“画饼充饥”反映人的想法和做法脱离实际,即主观违背客观,这是错误的,其结果必然是枉费心机、一场空;而“烙饼充饥”反映人的想法和做法符合实际,即主观符合客观,这是正确的,所以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结果。
)
可见,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就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
小结:略
3、这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板书)
(1)要反对主观主义(板书)
第一、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主观主义表现为: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等。
主观注意的共同点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
(2)要坚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从实际出发(辨证地把握实际)(板书)
①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只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做判断、去行动,那还不是真正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抓住一个方面就发表言论,即使这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也算不上从实际出发。
②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要从实际出发,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举例:《把木梳卖给和尚》,意在使学生注意变化发展的实际。
课堂小结:哲学原理三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