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中2009-2010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初三语文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3.答案一律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
(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骊山四顾,▲,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5)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7)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8)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
(9)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必须“▲”,趁劲头足的时候一口气把事情做完。
(用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填空)
(10)温家宝总理在出访外国时经常引用诗句表达爱国之情。
例如,他在跟留学生座谈时感慨“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这是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2.给加点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咀嚼.(▲)恃.才放旷(▲)qián(▲)信根深dì(▲)固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
..的一句是(▲)(3分)
A.今年的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等,已在各大城市隆重上映。
B.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C.“谢谢你的帮助,”李老师微笑着说:“车快来了吧?”。
D.互联网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还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4.下列关于名着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格列佛帮助小人国打败了邻国的入侵,并乘胜追击,帮助小人国的国王扩大了疆域。
B.《傅雷家书》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傅雷谈论更多的是艺术与人生,目的是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C.培根随笔善用比喻,其中很多比喻都成为格言警句。
例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D.林冲在高俅的陷害下,先后误入白虎堂,身陷野猪林,但他一直委曲求全。
最后因为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才被逼上梁山。
南京市是2014年“第二届世界青少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之一。
请你参加以“了解青奥会,申办青奥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5—6题。
5.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南京申办“青奥会”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文
中空缺处填写与加点短语结构一致
....的恰当短语。
(3分)
南京作为第二届青奥会的申办城市之一,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经济发达
....。
南京有电子、汽车、石化、钢铁四大支柱产业,商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国城市“十强”之列,近5年来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1)▲。
南京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
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
(2)▲。
南京由机场、高速铁路、BUS站线、地铁和港口构成的立体交通网,覆
盖全城,连通世界。
(3)▲。
南京森林覆盖率达到24%,新建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1%,人均公园
绿地达13.2平方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6.下图是2010年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世界青少年奥运会”的徽标“青春之星”。
请根据提示填空。
(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
【古诗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的秋景图。
8.诗中表现主人公苦苦追寻、执着不舍的词语有“▲”和“”▲。
(2分)
【古文阅读】
朱云见汉成帝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③其.馀。
”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④云下,云攀殿槛⑥,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着狂直于.世,使其
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③厉:激励,此处有“警戒“之意。
④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⑤将:拿。
⑥槛jiàn:栏杆。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修补。
⑨旌:表彰。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3分)
遂将云去.(▲)然后得已.(▲)勿易.(▲)
10.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下亡以.益民皆以.美于徐公
B.以厉其.馀其.如土石何
C.因而辑之.公将鼓之.
D.素着狂直于.世谤讥于.市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
12.朱云劝谏汉成帝的方式与邹忌劝谏齐威王有何不同?(2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15分)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那晚,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
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声去了,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我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这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
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
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
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
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
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
他陶醉着,为着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像雪山前的回音。
他放下了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
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
我们不再对话。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他说。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他说。
“不。
”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
”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
英雄就该倒下。
”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
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
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
快走到河岸的时候,
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
..........
..........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
战马依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3.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
(2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
“我”见到周瑜→▲→▲
14.请简要赏析下面的语句。
(3分)
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
15.结合文末的加点语句,联系全文,说说“我”心目中的周瑜是一位怎样的英雄?(3分)
▲
16.试分析小说开头和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开头: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结尾: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
17.下列各项中,对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我颤抖不已”“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
B.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对“我”的态度由不以为然到深有触动。
C.小说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如文中写艾草味、鼓角声便是实写。
D.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13分)
恰到好处
杨述
①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①。
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②的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
稍为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②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
③京戏着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③。
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又能自持。
工人炼钢需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
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
④“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
“过”就是“过火”,“过了火”,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
说这是“深”、“透”,是“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
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
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
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
而对健康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
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话讲得多么深刻。
⑤写到这里,有人会问:“依你说,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
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什么事都要不长不短,不快不慢,不多又不少,那岂不是变成折中主义了吗?孔夫子讲过:过犹不及。
你的说法很像儒家的中庸之道。
”我说:不是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按自己的主观,把长和短、快和慢、多和少加起来被二除的东西。
自己以为“恰到好处”,其实是一种主观上的想象。
我说的“恰到好处”,也不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过”与“不及”,是按孔子所说的标准来衡量的。
我们常说做事要恰如其“分”,这“分”也就是标准的意思。
孔夫子认为的“分”和我们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者对“过”与“不及”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
这个客观的标准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寻找这个客观标准,就要下番调查研究功夫,认真走群众路线;而且要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来。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情况是“过”,什么情况是“不及”,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注释】①宋玉: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
②东家之子:邻居东家的小姐。
③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18.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
19.文章开头第①段以“东家之子”故事入题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0.第④段作者议论“过”与“不及”两方面时,着重议论的是▲,着重议论这方面是因为▲(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分)
21.梳理文章第⑤段的论证过程,体会作者严谨的论述思路。
(3分)作者首先针对一些人的疑问,把▲与▲作了区别,然后阐明▲,最后告诉人们▲。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哪一则更适合作选文第③段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材料1】南朝名医陶弘景发现巴豆(植物巴豆的种子)特性最泻。
明朝的李时珍,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而且可以治疗慢性腹泻,只有大剂量才会造成腹泻。
【材料2】全球着名玩具制造商TY公司的营销策略是,生产的玩具不管多么热销,但都会在生产一段时间之后就宣布停产。
这就使得一些老产品反而成了收藏家争购的对象,此举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
三、(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需要有一双充满阳光的慧眼;能在困境中享受快乐,需要有一颗充满阳光的慧心。
坦然、乐观、坚韧……,就是那双慧眼、那颗慧心的品质。
这样的品质,能开拓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之路。
请以“在压力面前,我追求▲”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书写(3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学情分析样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5分)
1.(10分)(1)弓如霹雳弦惊(2)会挽雕弓如满月(3)塞下秋来风景异(4)阿房一炬(5)日高人渴漫思茶(6)人比黄花瘦(7)全仗你抬声价(8)窈窕淑女(9)一鼓作气(10)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每空l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4分)juéshì虔蒂(每空1分)
3.(3分)D
4.(3分)A
5.(3分)文化丰富(历史悠久)、交通便捷(发达、便利、方便)、环境优美(舒适、绿色、干净)(每处1分,其它符合要求的亦可,但所填词语必须是主谓短语)
6.(2分)荣誉(胜利、成绩、卓越……);希望(未来、活力、青春、朝气……)。
(每处1分,意近即可)
二(42分)
(一)(14分)
7.(1分)萧瑟冷落(意近即可)
8.(2分)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每个词1分)
22.(3分)【材料1】更适合作选文第③段的事实论据(1分)。
因为在【材料1】中,从“李时珍发现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仅不会引起腹泻,而且能治疗慢性腹泻”这一事实,得出的观点“凡事要把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与选文的观点一致(2分)。
【材料2】中,TY公司的营销策略是让产品数量锐减乃至停产,造成消费者的饥渴心理来达到目的,这与选文观点不一致。
(意近即可)
三、(50分)
23.(50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l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
3.字数每少50字扣l分,最多扣2分。
4.建议37分切入,总分不超过50分。
书写(3分)
字迹清楚(1分);书写工整(1分);书写美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