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清朝收复台湾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清朝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为了建⽴⼀个反清复明的基地。
他去世后,郑⽒发⽣内乱,统治者内部逐渐腐败。
清廷曾多次招抚不成,康熙帝决定以武⼒攻台。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清朝收复台湾的故事。
清朝收复台湾
郑成功去世后,其长⼦郑经继位。
郑经曾出兵⼤陆,⽀持“三藩”之乱。
“三藩”失败后,郑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居台湾。
从此,郑经以长⼦郑克臧为监国,不理朝政。
1681年正⽉,郑经去世,郑⽒内部为争权,更加腐化。
⼆⽉,郑克臧被杀,郑经年仅12岁的次⼦郑克塽被拥⽴主持政事。
⼤权实际上落⼊冯锡范⼿中。
1683年五⽉,康熙帝命降将施琅率军攻台。
六⽉⼗四⽇晨,施琅从铜⼭港率领2万⽔军乘坐300多艘战船出发,攻打澎湖。
⼗五⽇晚上,清军停泊在郑军没有设防的⼋罩岛和猫屿、花屿。
驻守海岛的郑军将领刘国轩得知后,紧急部署兵⼒驻守岛上要地,并布置海防,并命令各⽔师将领驾驶战船驻守各要⼝,准备迎战。
他认为风暴将⾄,所以按兵不动。
⼗六⽇早晨,清军与郑军于澎湖海⾯交战,清军击沉郑军数艘战船。
施琅亲⾃督战,率舰队冲⼊敌军,兴化镇吴英配合作战前后夹击。
因为天⾊将晚,双⽅休战。
清军在西屿头洋中锚泊。
经过⼏天的休整准备清军于⼆⼗⼆⽇发动总攻。
施琅兵分三路进攻。
刘国轩督船迎战。
两军激战,郑军惨败,海上到处是浮⼫。
刘国轩率领余下的战船逃往台湾。
澎湖岛上的守军投降清军。
攻占澎湖岛的胜利,为清军攻打台湾创造了打下了基础。
在歼灭郑军澎湖主⼒后,施琅⽴即慰问岛上居民,安抚投降的郑军⼠兵。
他下令优待郑军将领,投降⼠兵也给以钱粮,负伤者加以医治。
之后,施琅以澎湖为基础,整顿军队、休整船只,准备在⼋⽉或⼗⽉,北风到来时攻打台湾。
台湾得知郑军在澎湖遭到惨败后,⼈⼼惶惶,毫⽆⽃志。
此后,清廷也加紧了对台湾的招抚。
施琅派使者以⾼官厚禄游说刘国轩。
于是,刘国轩极⼒主张降清,并派兵监视郑⽒⼦孙。
郑克填不得已上表清廷请降。
⼋⽉⼗⼀⽇,施琅派⼈驻守澎湖岛,⾃⼰率领战船开赴台湾。
⼗三⽇,清军抵达台湾⿅⽿门港。
⼗五⽇,清军接受郑⽒请降。
⼆⼗三⽇,施琅率领吴英、刘国轩等⼈巡视台湾南北两路。
之后,清军班师。
1684年,清政府将台湾纳⼊版图,始置台湾府,下设诸罗、台湾、凤⼭3县,并派兵驻守设防。
⾃此,台湾成为福建省下属的⼀个府。
1885年九⽉,始分⽴为台湾省。
驻守澎湖岛的郑军将领得知清军来攻如何部署兵⼒?
清军在郑军没有设防⼋罩岛和猫屿、花屿驻泊。
海上巡视的郑军哨船发现后,报告郑军守将刘国轩。
刘国轩得知后,紧急下令镇守在狮屿头、风柜尾、鸡笼⼭、四⾓⼭、内堑、外堑、东峙、⽜⼼湾等要地的将领,将⼤炮运⾄海岸,以防⽌清军停泊,命各⽔师将领驾驶战船,环泊于各要⼝,准备迎战。
宣毅左镇建议趁清军远来疲惫,⽴⾜未稳之机主动迎击。
刘国轩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认为炮城严密,清军船只⽆处停泊,直等到风暴临⾄,清军不战⽽退。
当晚,清军战船停泊在⼋罩以西的⽔坟澳。
邱辉⼜提出主动迎击,刘国轩仍坚信不久⼤风将⾄⽽按兵不动。
第⼀次激战之后,郑军和清军⼜如何部署?
天⾊已晚,清⽔师收兵,停泊在西屿头洋中。
邱辉⼜建议趁夜袭击清军,刘国轩将希望寄托在台风,错失战机。
清军⽔军将领施琅率战船停泊在⼋罩⽔坟澳休整。
他⾸先重申军令,对官兵论功⾏赏,⿎舞将⼠⼠⽓。
之后,他亲⾃勘察地形,为⿇痹敌军,遣使招降,为总攻赢得时间。
此次战⽃中,双⽅兵⼒相当,郑军在澎湖岛上经营多年,设防坚守,以逸待劳。
清军远来疲惫,处于劣势。
结果郑军却⼀败涂地,全军覆没。
这与郑军统帅指挥失当有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