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
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6.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年幼儿童的社会生活模式是根据一种可预期的方式发展的,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顺序是:从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发展到( ) A.其他家庭成员、无关的成人、之后是同伴
B.其他家庭成员、同伴、之后是无关的成人
C.无关的成人、同伴、之后是其他家庭成员
D.同伴、无关的成人、之后是其他家庭成员
正确答案:B
2.中学生李某从小特别听话,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到了中学,也没有表现出其他多数同学所面临的高考专业选择的苦恼,他认为一切听从父母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即可。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李某的表现属于( )
A.同一性获得
B.同一性迷乱
C.同一性延缓
D.同一性早闭
正确答案:C
解析:玛西娅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会有四种不同的情况:(1)同一性迷乱;(2)同一性早闭;(3)同一性延缓;(4)同一性获得。

其中,同一性延缓是指延缓做出有关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性决定,如职业上的、人际间的、价值观念上的选择。

故题干中李某的表现属于同一性延缓。

3.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完成课外作业,每天只随机抽查5名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如果学生做得很好就给予加分奖励。

教师的这种做法从强化的程序来看,属于( )
A.可变比例程序
B.可变时距程序
C.固定比例程序
D.固定时距程序
正确答案:B
解析:可变时距程序(变化时距强化)以强化物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为基础,不定间隔的时间后给予一次强化,强化是不可预测的。

例如,教师想要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所以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检查,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便得以养成。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你听话,我才给你买玩具”“你好好吃饭,我才领你去公园玩”之类的话。

这种将低渴望的活动与高渴望的活动联系起来,以促进低渴望活动出现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普雷马克效应
B.雷斯托夫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高低期望效应
正确答案:A
解析:普雷马克效应,又称为“祖母法则”,它最早是由普雷马克提出的,指利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题干所述体现了普雷马克效应的内涵。

5.如果教师在批阅学生的考试试卷时采用的评分标准不统一,就会造成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同的分数,或者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得到不同的评价等级。

长此以往,按照控制点理论,就会造成( )
A.内控
B.外控
C.稳定
D.不稳定
正确答案:B
解析:罗特把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信念称作控制点。

内控强调结果由个体的自身行为造成或者由个体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如能力)决定。

反之,如果认为事情是由个体之外的因素(如运气、机会、命运、偏见)等导致则被称作外控。

某些课堂情境更易导致外控型信念的形成。

例如,极为不精确的评分标准的使用,使得不同表现的作业得到相同的分数,或者对于同样的作业表现在不同时间得到不同的评价等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极可能形成分数和他们的表现无关的信念。

6.研究者为研究二战期间犹太人在华的教育状况,特在哈尔滨和上海的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并且查到了一些相应的档案资料。

研究者查阅的这些资料属于(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正确答案:A
解析: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

根据题干所述,研究者查阅的这些资料属于一次文献。

7.杜威有句名言:“一切浪费都是由于学校和现实隔离开来。

”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教育要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B.教育无目的论
C.学科教学应连贯有序
D.废除学校,在社会中学习
正确答案:A
8.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制度化的开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提倡“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这里提倡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后制度化教育
正确答案:C
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以及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 )
A.活动中心
B.课程中心
C.学科中心
D.教材中心
正确答案:A
解析: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10.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历史上有“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种不同的观点,主张“教师中心论”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康德
正确答案:C
解析: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11.即便是用同一份教案,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各具特色。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再造性
B.差异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方法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同一份教案,不同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和手段不同,课堂教学会各具特色,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2.“教育先行”的思想揭示了( )
A.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B.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C.教育和人口的关系
D.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所谓“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注意首先发展教育。

因此,“教育先行”揭示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3.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相对稳定
D.重视关键期
正确答案:A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是(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文化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5.“教育除了造就每个人使其乐于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之外,不能有别的目的。

”这句话反映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改善本位论
正确答案:B
解析:“乐于为社会而生活”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1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为增强学生体质,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A.30分钟
B.45分钟
C.60分钟
D.90分钟
正确答案: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为增强学生体质,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60分钟),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古希腊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正确答案:C
解析: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教育主管部门
B.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学校自筹为辅
C.人民政府
D.人民政府为主,教育主管部门自筹为辅
正确答案:C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实行( )
A.党委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C.校长负责制
D.党委和校长共同负责制
正确答案:C
20.为规范教学秩序,某老师规定学生迟到罚款1元,不完成作业罚款3元,旷课罚款5元,这位老师的做法( )
A.合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B.违反了廉洁从教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不合法,学校才有罚款的权力
D.不合法,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力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教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是不合法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学校和教师都没有罚款的权力。

故D项说法正确。

21.下列现象中,不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C.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2)项、第(3)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答案选A项。

22.某初中生经常打架斗殴,屡教不改,学校不得已开除了这个学生。

该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财产权
D.受教育权
正确答案:D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 )处罚。

A.免除
B.从轻、免除
C.从轻、减轻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正确答案:D
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24.学生小强在暑假期间私自进入学校打球,导致胳膊摔伤。

对于小强所受的伤害,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学校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C.学校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D.学校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 ) A.解聘
B.开除
C.劝退
D.处罚
正确答案:A
26.陈某和王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打斗,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结果陈某不小心击中了王某的眼睛,导致王某的眼睛失明。

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
A.陈某和其监护人
B.王某和其监护人
C.陈某和学校
D.王某和学校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
的责任。

因此,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事故造成者陈某和学校。

27.某初三年级的班主任田老师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座位,考试成绩好的坐前排,考试成绩不好的坐后排,而且每次考试后都按成绩调整座位。

田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C.有助于班级管理
D.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田老师按考试成绩排座位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28.丛老师作为班主任,不仅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还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丛老师违反了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爱国守法
正确答案:A
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题干中丛老师的做法明显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29.目前,有的教师在课余办起了家教,收取一定的费用给学生补课。

这实际上违背了( )
A.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依法从教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廉洁从教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正确答案:D
解析:廉洁从教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有偿家教违背了这一要求。

30.小学生解决类似“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三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心理学上称为(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命题性知识
正确答案:B
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包括各种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等。

解决数学题的过程中需运用心智技能,即需要程序性知识。

31.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品德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海因茨偷药”,如果有学生认为故事中的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他偷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妻子的需要,为了救妻子。

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这个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最有可能是( )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阶段
C.使他人愉悦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阶段
D.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C
解析: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使他人愉悦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时,会认为海因茨偷药是为了寻找妻子所需要的东西,这并不是自私的表现。

32.《论语·述而》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在心理学上是指(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相互抑制
D.学习迁移
正确答案:D
解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因此,体现了学习迁移现象。

33.电话接线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这也使他们记忆外语词汇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最有力的理论基础是迁移的( )
A.形式训练说
B.实质训练说
C.关系转换说
D.相同要素说
正确答案:A
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

故题干所述体现了形式训练说的观点。

34.教师为了培养幼儿园小朋友回答问题先举手的习惯,对小朋友说:“在课堂上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者当被提问时你想回答,要像我一样先举起右手,好吗?”结果,二十多个小朋友都举起了左手,教师对此迷惑不解。

根据心理发展理论,对这种现象的最佳解释是( )
A.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乎的儿童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如果一个儿童举起左手,其他儿童也会跟着举起左手
B.维果斯基认为,这一要求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外,没有外界的帮助,儿童无法完成这个动作
C.皮亚杰认为,处于自我中心的儿童,在做出行为时不考虑他人的观点D.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缺乏完成模仿举手动作所必需的心理发展动力
正确答案:C
解析:皮亚杰认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35.李老师是某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他发现所教班级的一名学生喜欢写诗,为了鼓励他,在一次班会前,李老师很兴奋地对全班同学说:“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班出了一名大诗人,这个人就是张明,他写的诗非常棒,下面我就读一首他写的诗给大家听。

”李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首诗,的确很美。

然而,李老师注意到张明的脸红了,看上去似乎很不安,同时也注意到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全市有一个诗歌征文比赛,李老师很激动,想让张明参加,可是张明却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张明对李老师的表扬做出这种反应的解释是( )
A.公开表扬张明可能会让他遭到青春初期学生的反感和孤立
B.青春初期的学生更愿意受到异性老师的表扬
C.从发展的角度看,写诗对于青春初期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合适的事情
D.写诗会影响张明的成绩进而可能会影响到中考
正确答案:A
解析: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由于开始寻求独立,可能会表现出拒绝接受成年人的建议。

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会通过取悦父母或教师,以获得他们的赞赏,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却恰恰相反。

青少年想要摆脱教师和父母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因而会表现出拒绝接受教师和父母的权威。

题干中的学生可能由于李老师对张明的夸奖,拒绝其进入自己的小团体,从而使张明遭到其他同学的反感和孤立,最终使张明对写诗丧失兴趣和信心。

36.小明有轻微的听力障碍,但他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

他该上小学了,学校以他有听力障碍为由,拒绝其进入学校学习,并建议他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针对学校的这一做法,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去特殊教育学校
B.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普通学校没有为残疾儿童学习和康复提供帮助的义务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故题干中学校的做法违反了该条规定。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内,作出处理。

A.15天
B.30天
C.40天
D.60天
正确答案:B
38.校运动会上,李某等几位同学随裁判老师进入标枪区量结果,在他们尚未撤离该区时,参赛同学王某的标枪击中了李某,致其受伤。

对于李某所受的伤害,应承担主要责任的主体是( )
A.王某的父母或其监护人
B.王某的父母和裁判
C.王某的父母和学校
D.学校和裁判老师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可知,王某射出的标枪致使李某受伤,故王某的父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而学校在组织活动时,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也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故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 )
A.实践能力
B.创新能力
C.创造能力
D.创业能力
正确答案:A
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D.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正确答案:B
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教师应尽的义务的是( )
A.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B.尊重学生人格
C.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正确答案:D
42.许多学校附近的小店常向小学生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下列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
A.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B.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没收相关食品
C.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教育未成年人不要购买
D.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罚款
正确[标签:试卷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