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对籽用葫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对籽用葫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基于对籽用葫芦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优化,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对籽用葫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以籽用葫芦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长度、籽粒宽度为评价指标,以不同种植密度(3.3万株/hm2、4.4万株/hm2、5.5万株/hm2)和不同种植模式(行距30cm,穴距30cm;行距40cm,穴距30cm;行距50cm,穴距30cm)为研究对象。

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种植模式也会对产量和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以种植密度4.4万株/hm2为例,行距30cm,穴距30cm的种植模式产量最高,达到16.5t/hm2,千粒重为102.6g,籽粒长度为5.6cm,籽粒宽度为3.2cm,表现最佳。

综合而言,在种植密度和种植模式的选择上,行距30cm,穴距30cm的种植模式、种植密度4.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为最佳选择。

此外,还需要注意籽用葫芦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以及肥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以获得最优的产量和经济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