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练习圆面积公式推导、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沟通新旧知识,渗透一定的极限思想。

过程与方法:借助数形结合,感悟到“无限”“无限逼近”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链接情趣阅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在解决问题是领悟到极限和数形结合两种思想,并能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师:10秒时间写等值的比,看谁写的多。

师:想一想,如果给你充足的时间,你能写多少个?(无数个)
2、复习圆面积推导公式。

师:(课件出示一个圆)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生1: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月接近长方形。

师:那我们再来分一分这个圆。

(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个、32个、64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下去会怎样?
生: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因为变越来越直了。

师:真有想象力!看来学习数学时“想象力”很重要。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什么?
生:从第2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
2。

2、尝试计算:
1 2 +
1
4
=
3
4
3 4 +
1
8
=
7
8
7 8 +
1
16
=
15
16
15 16 +
1
32
=
( )
( )
( ) ( ) +
( )
( )
=
( )
( )
......
3:提出猜想。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一个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4、画图验证猜想。

(1)选择喜欢的方式,尝试画图验证。

如果用正方形表示1,你会怎么画?
如果用圆形表示1,你会怎么画?
如果用线段表示1,你会怎么画?
……
(2)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课件出示
(3)渗透极限思想。

师:从图中直观看出随着加数的不断增加,面积逐渐的扩大,并且越来越接近相应的正方形、圆或线段,即不断的逼近1.当有无限多项相加时,期结果为1。

(4)小结:有些计算问题或者复杂的题目通过画图,可以使题意更直观。

图形与数之间能相互转化,能使得计算更直观、更简单。

三、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根长为一尺的木棒,每天截去一半,这样的过程可以无限制的进行下去。

师:如果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操作,第一天截去后剩下的部分的长度占原长度的(),第二天截去后剩下的部分的长度占原长度的(),第三天截去后剩下的部分的长度占原长度的(),第四天截去后剩下的部分的长度占原长度的(),……第十天截去后剩下的部分的长度占原长度的(),……第n天截去后剩下的部分的长度占原长度的()。

如果我们这样不断地截下去,木棒所剩部分的长度是()。

1、学生画图思考。

2、甲流反馈。

3、小结。

师:当遇到复杂数学问题的解答时,很多同学常常为之变色,认为这只是一个枯燥的公式堆砌和深奥的数学推导过程。

这当然是每一个让人感到遗憾的误解。

以为数学中包含的美丽与精巧实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这种亮丽不需要用语言来描述。

4、把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可得1条折痕,对折两次可得3条折痕,对折六次可得()条折痕。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与形
=1 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