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的绿色呼唤
藏药浴-道法自然洗尽铅华
![藏药浴-道法自然洗尽铅华](https://img.taocdn.com/s3/m/00e1bad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f.png)
藏药浴:道法自然洗尽铅华在青藏高原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浩瀚的天空中有一颗叫“嘎玛堆巴”的星星,是药神的化身,每年在藏历的七月出现七个夜晚,这七天便是天上的药神来到人间采药的日子。
相传在这七个夜晚中,凡是被这颗星星照耀过的水都能够变成甘露,只要在此时洗浴就能祛除所有的疾病和罪孽。
在这七天中,青藏高原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江河湖畔,在药神化身“噶玛堆巴”的照耀下沐浴戏水,尽情表达着追求健康快乐的美好愿望。
这个古老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西藏的“沐浴节”。
这或许是藏药浴的最初起源。
源于自然,天人合一远古时代的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运动逐渐变成了地球上海拔最高的一片土地。
当地下水激烈运动,冲出地壳,便形成了温泉。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矿泉资源,仅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矿泉就有近700处之多,藏医学经典《晶珠本草》中记载的矿泉就有101种。
得天独厚的矿泉资源,给藏族人民提供了沐浴的天然平台。
渐渐的,藏族人民在沐浴过程中发现矿泉沐浴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但温泉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在野外还要受到季节、气候等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
早期的藏医们开始思索取代方法,根据藏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发病规律,再依据药物的性味功效,制取了人工沐浴药剂,这种替代品中的药物组方就是“五味甘露方”(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麻黄和丛生黄菊这五种药物)。
公元8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入藏,在弘扬佛法的同时还专门设立研制医药的机构,据传他亲自主持编写了一部叫《甘露要素》的藏医著作,其中便有熬制药水泡浴治疗关节炎和皮肤疾病的秘方。
在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莲花生大师在藏地发现当地众生疾病缠身便发慈悲之心,收擒了当地12仙女并命令她们每位选建一眼泉水为众生治病。
拉孜的歌瑶这样唱道:“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修炼佛法:仙女和寿星告诉众生,这里是人们理想的去处:只要人们来温泉浴疗,各种疑难病症都能根除。
”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御医东松噶瓦、元丹贡布等著成了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在这部举世闻名的藏医学巨著中,对藏药浴做了大量的论述。
“满树盛开长寿花” 藏医行医中的诊断与外治
![“满树盛开长寿花” 藏医行医中的诊断与外治](https://img.taocdn.com/s3/m/075d111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c.png)
上、下图山南藏医院,医护人员每天早晨上班之前,都要花半小时时间来集体念诵《四部医典》中对医生道德的要求与规范。
(摄影/张延红)山南藏医院明珠老师在给病人“脉诊”。
(摄影/张延红)现在的《四部医典》藏文名为《居悉》,全名为《甘露精要八支密诀续》,遵循藏传佛教密宗典籍的传承方式,所以对传承对象的要求很高,只有坚守誓言,悲的代名词。
藏王赤松德赞对藏医更是礼遇有加,一千多年前就归纳出礼遇医生的十三条: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索朗欧珠老师。
(摄影/张延红)今年50岁的索朗欧珠老师,1984年毕业于西藏藏医学校,师从强巴赤列、次成坚赞等当代藏医学界的顶级大师,是中青年藏医中的佼佼者,从医30他们到拉萨后没有住处,没有经济来源,我也不能固定时间、地点来跟他们交流,但他们是真心来学习的,对每一节课都非常认真。
有些徒弟回去后,已经成因而,藏医学是一个完整而巨细的生态学世界,优秀的藏医师和学生,无不以“药师佛”那医药拔苦、救人身心的伟大理想为典范。
在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曼唐”第21幅论述了疾病的病因、症状和归类,第一幅小图绘有一只小鸟和它的影子,意为在天上飞翔的小鸟,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飞行,但不管飞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先生。
(摄影/张延红)藏医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时至今日,所有的藏医都遵循这一规律。
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先生今年56甘示弱。
过度的贪欲,过分的物质追求,就会导致隆病,生机失调,寝食不安,物质的拥有并没有给你带来幸福和安宁,在这个追求物质享受和身外之物的神猴藏医院朗杰老师。
(摄影/张延红)首先要区分清楚。
起病原因,有不少病患者可以说出自己的病因或诱因。
如暴饮暴食引起的胃痛、呕吐、腹泻,受凉引识一下你们的真功夫。
赤松德赞命人将绳子拴在一只猫的爪子上,然后把引绳的另一端传给门外的藏医们,藏医逐一通过引藏医在为病人进行诊断。
(摄影/张延红)反映热敷(冷敷)、药浴、擦涂、穿刺内容的曼唐。
(供图/奇正藏药)反映医疗器械的曼唐。
健康之路藏药讲师
![健康之路藏药讲师](https://img.taocdn.com/s3/m/6a3ef20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77.png)
健康之路藏药讲师观众朋友们,您们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直播节目,今天我们来聊的是认识藏医药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藏医药发展的历史?艾措千:藏医药起源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得追溯到公元1800年前,藏族最早医学是本医,随着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藏医学吸收了许多医学的精髓,在青藏这片特殊地理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
藏医学书籍共有3000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九大名医之一的宇妥宁玛元丹贡布,在公元708-833年编撰的《四部医典》。
藏医学在1000多年以前就做过许多高难度的手术治疗,如脑科、眼科、骨科等。
藏医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是由帝玛丹增彭措在公元19世纪编撰的《晶珠本草》,其以植物、动物、矿物提取药材,味道、功能、性质、产地、用法、词藻、标本图解等13类,2294种,较《本草纲目》多400余种。
主持人:近代藏医药的发展情况如何?多杰:上个世纪是藏医药发展最快的时期,藏医学从各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成绩。
艾措千:国际藏医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青海已经形成了藏医的网络。
主持人:中医以辨症论治为治疗基础,那藏医呢?多杰:藏医学治疗的关键就是三一学说。
主持人:藏医如何诊断疾病呢?艾措千:脉诊,因为各种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不同,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脉诊处,如对待小孩,就会选择耳脉;还有尿诊,根据其颜色、气味等进行诊断。
主持人:藏医有哪些治疗方法?多杰:非常多,主要有饮食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外诊疗法。
其中外诊疗法包括:手术、药浴、火灸、化学等。
藏医还非常重视保健及预防疗法。
主持人:藏医的药材是不是都来源于青藏高原?艾措千:藏药85%来自源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之间处,其高寒、缺氧、紫外线强,所以生长的植物也非常特殊。
青藏高原可以说是世界屋脊,其植物的污染情况非常少,我们常用的有2000多种药材。
主持人:藏药对哪些疾病的治疗效果理想?艾措千:主要治疗心脑血管、肝胆、消化、前列腺、免疫性疾病等,效果比较理想。
藏药“帕蒙丝哇”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藏药“帕蒙丝哇”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554a0828ea81c759f578aa.png)
藏药“帕蒙丝哇”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灰绿黄堇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好的消炎、利胆、止痛作用。
该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还有一些挥发性成分。
笔者对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灰绿黄堇;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 又名蛇含七,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000~3900m的干旱山地、河滩或石缝中,资源丰富[1]。
本种为藏药,称“陆额”[2]、“帕蒙丝哇”[3],全草均可入药,地上部分用于血热引起的头痛、背心痛、出血、肝脏热病、胆病、腹泻等,地下部分具有活血散瘀、止痛功效[2-3]。
紫堇属植物我国约有280种,其多数种类均药用[4]。
其中,青藏高原分布的种类较多且分布广泛,文献记载约有66种为藏医药用,但不同藏区使用的药材品种、名称及基原常有较大差异,极为复杂[2-4]。
笔者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灰绿黄菫的研究和藏医药用该属植物的品种整理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研究据文献报道,紫堇属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和一些挥发性成分,其中异喹啉生物碱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已报道的生物碱成分包括原阿片碱类、原小檗碱类、苯酞异喹啉类、苯菲啶类、阿朴菲类、苄基异喹啉类、螺苄异喹啉类、枯拉灵类、其他类等9种结构类型、278种成分[5-6],其中对高原分布或藏医使用的紫堇属植物的成分研究仅涉及9种,报道有30种生物碱成分[7]。
但对灰绿黄菫的成分研究不多,已报道的主要为一些生物碱和挥发性成分。
张继等[8]首次采用气质联用的方法对灰绿黄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3,7 - 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7-dimethyl-1,6-Octadien-3-ol)。
千年藏医起源治愈神秘黄水病.doc
![千年藏医起源治愈神秘黄水病.doc](https://img.taocdn.com/s3/m/b1d84b4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b.png)
千年藏医起源治愈神秘黄水病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健康生存的技能,掌握了颇具特色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而得以顽强地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藏医:自然为药,内外兼治藏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传统藏医生在教孩子们辨认黄牡丹等特色藏药材。
(供图/奇正藏药)“雪域人间出现的第一种疾病,是消化不良;第一种药物,为白开水;第一位病人,叫希布;第一位医生,叫仓巴。
”希布,实际上就是人的意思,仓巴,本意是人们的一位先祖。
有人的地方便有疾病,但藏人却善于从任何一点自然的馈赠中找到医治病痛的方法。
关于传统医学的起源,不少都能找到各类神话传说,藏医也不例外。
但真正有文献证明的藏医发展的故事却少之又少。
据藏医史记载,距今五千年前,藏族地区就已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三千年前的藏王直贡赞布时期,畜牧业和农业不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藏人们还学会了用融化的酥油止血、用酒清洗伤口、敷酒糟消肿等简单的医疗方法。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代代沿袭,聪慧的藏人得知身边的植物、动物甚至矿物可以用来医治疾病。
他们将羊毛烧成的灰烬用于消炎,用麝香内服治疗胃病、外敷治疗跌打损伤,用藏雪鸡治疗感冒和眼病,用松柏燃烧的烟雾净化空气、消除病毒。
这些方法均取自于自然,用之于人身,也奠定了藏医学观念的基础:自然为药。
直到公元300年前后,吐蕃第二十七代赞普藏王拉妥妥日年赞时,古印度的医学才正式传入西藏。
藏医距今有约两千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藏医学已成为一种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
起源:“圣医”与药浴疗法藏医学同其他传统医学一样,最初都存在不少“神秘”的成分。
藏族医生们用高原独有的动植物、矿物治疗患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中,这种藏医学的传授是在寺庙中隐秘进行的。
而藏医真正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公元8世纪时编写完成的《四部医典》密不可分。
《四部医典》是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传说宇妥宁玛・云丹贡布出生前有药仙托梦,自小便颇有天赋。
进入藏医药神奇世界——专访金诃藏药集团的董事长艾措千
![进入藏医药神奇世界——专访金诃藏药集团的董事长艾措千](https://img.taocdn.com/s3/m/202830c6c77da26924c5b06c.png)
“我从学习西医到研究藏医,从事藏
的全国两个藏医学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医药,包括藏文化的管理,在这个领域坚
十几年来,藏医学院已累计培养了两千 持了下来,除了缘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
余名高等藏医药人才,为藏医学的传承 藏医文化的魅力。”回忆起与藏医药结缘
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艾措千,则每 的经历,艾措千不禁露出了笑容。
藏医药了解不多。1974年毕业后,他被
分 配 到 青 海 省 海 南 州 同 德 医 院 。在 那
里,他发现许多牧民生病并不看西医,
而 是 去 寺 院 或 民 间 藏 医 那 里 治 病 。起
初,艾措千对此还不以为然,但随着对
藏医药的慢慢了解,他窥探到一个让他
折服的神奇领域。
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先民已经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证,藏药与藏 医从民间的传说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
冬虫夏草、藏雪莲、藏旺拉、红景天、 人参果……这些稀有而珍贵的药材保障 了藏区牧民的日常健康。慢慢的,它们也 逐渐被世人所知晓。
“佐太”是藏药中最为著名的一味
药,被称为藏药中的宝中之宝,它对脑溢 藏医学走向世界,走出了国际范的发展
金诃藏药集团的董事长艾措千告诉《小 国药典》。
康》记者。
不过,这位谦和的藏族企业家从来
没有为自己对藏医药领域做出的贡献感
筹建博物馆,编纂藏医药文献
到自足。在他看来,这都是他应该做的事
继承和发展藏医药文化,最需要的 情,是他的责任,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
就是藏医学人才。金诃藏药集团下属的 缘分。
青海藏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
年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花几个月游历
作为藏医药学界的一个领航者,当
五大藏区,寻找民间的藏医学家,挽救即 代藏医药传承与保护、藏医药产业链构
绿绒蒿简介
![绿绒蒿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55afe3ba32d7375a417808d.png)
绿绒蒿是野生高山花卉,生长于海拔三 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滩和冰川的前缘 。株高10~60厘米,根圆锥状,肉质。 叶基生,莲座状,有长柄。花生于花葶 顶端,有蓝色、青蓝色、淡黄、淡紫色 、红色等多种,色彩绚烂,姿态各异, 花期6~8个月。人称“高山牡丹”,欧 洲人推崇为“世界名花”
乍看美丽的绿绒蒿似乎给人们留下一种娇柔万分, 弱不禁风的印象。实际上,她是一个禀性刚强,不 畏严寒风霜的坚强斗士。凡是到过雪山的人,都知 道高海拔地带的气候特点:冰霜凛冽,辐射强烈, 风大土薄,昼夜温差悬殊,气候变化甚大。即令雪 消融的温暖夏日,也是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骤雨冰 雹,一般树木都不能很好地生长,草本植物和小灌 木亦常成垫状,匍匐于地。然而,绿绒蒿竟能在这 样艰苦的环境中迎风笑日,顽强生长。
观赏价值
高海拔地带的气候特点:冰霜凛冽,辐 射强烈,风大土薄,昼夜温差悬殊,气 候变化甚大。草本植物和小灌木亦常成 垫状,匍匐于地。然而,绿绒蒿竟能在 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迎风笑日,顽强生长 。在那百草不生,海拔高达5000米的流 石滩中开放。
医药价值
绿绒蒿不仅花色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有些种类还可入药治病。如:全缘绿绒蒿( 丽江又名“黄芙蓉”)、尼泊尔绿绒蒿 (禄 劝又名“山窝笋”)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 毒的功效,清热止咳;花前采叶治胃中反酸 ;花退热催吐、消炎,还治跌打骨折。总状 绿绒蒿,兄弟民族又称“红毛洋参”、 “ 雪参”,根入药,治气虚、浮肿、哮喘等症 ,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地理分布
绿绒蒿全世界共有49种,主产于亚洲中南部,以我国最 为丰富,有40种分布于藏、滇、川、青、甘、陕、等省, 其中云南占17种,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 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在滇雪山绿绒 蒿中、滇东北的亚高山地带。[2] 绿绒蒿家族兴旺,共有四十九种,除一种产于西欧外, 其余均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丽江就有8种。 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 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在滇中、滇东北的亚高山地带, 横断山脉则是绿绒蒿家族的中心,这里的绿绒蒿有三十九 种,其中尤以淡蓝色的丽江绿绒蒿、鲜黄色的贡山绿绒蒿 等最为著名。西北祁连山区也有分布,常见为黄色,形色 惊艳。
传承创新 藏医药的现代发展
![传承创新 藏医药的现代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a854b1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f.png)
位于林芝市区东北侧青山脚下的奇正藏药厂,是一栋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藏民族特色建筑。
雨后的清晨,林芝还沉湎在睡梦之中,奇正藏药厂的大门刚一打开,居住在周边的老百姓,就三五成群地走了进来,他们不是前来上班,而是走进了藏药厂的大
厅,在药王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的雕像前供奉酥油,
跨越千年,古老的藏医药从传统走向现代需要面
对很多挑战。
生产的标准化、工艺的现代化、疗效的
再验证,无一不是今天的藏药产业需要跨越的门槛。
生产标准化符合现代制药规范:如今,藏药企
业不仅遵循着古老的炮制传承,而且还要完全符合GMP 现代制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目前西藏自治奇正藏药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供图/奇正藏药)
上图奇正藏药的实验室。
下图奇正藏药的药品自动包
装线。
(供图/奇正藏药)
评价标准和方法,指导临床用药,让传统藏药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得到认可,是民族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传统的藏药生产加工融入了现代高科技,开始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藏药产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近年来,藏药在我国医药消费市场上已被众多患者和医生认可,并涌现了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奇正藏药等数家知名品牌企业。
在西藏,藏医药已取得了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
成一种区域惰性,所以我们应该发展西藏本土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藏药产业正是这样一支生力军。
”边巴次仁先生表示。
但产业的扩张及药材的过度开发,也会迫使资源“亮红灯”。
原本我国藏药的资源储备是相当丰富的,但有些药材资源却濒临灭绝,一些企业在生产加工的同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保护,例如红景天有几年
奇正藏药林芝药厂。
(供图/奇正藏药)。
藏药材介绍文件
![藏药材介绍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f6bd73c1c708a1294a4430.png)
.
2
他们对纯净的湖水、对雪山、对天空、对雄鹰等所有自然事物都充满了感情;他们懂得利用大自然的恩赐,凡天地所生
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功效,都是药师佛赐予人间的殊胜宝药;他们吃的粮食、喝的酥油茶、生病时用的藏药,无不是藏
地特产的纯天然食物和药材。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
3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高寒、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等)使得产出的药
藏药资源概况:
据《西藏植物志》、《中国植被》等记载,青藏高原约有维管束植物189科1174属4385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约 2500种。
基于藏医药学的民族特点和高原生态环境的特殊性,藏药品种约有70~80%产自青藏高原,其中不乏在全国占有 重要地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贵重、特有品种,如冬虫夏草、雪莲花、胡黄连、洪连、独一味、藏茵陈、小叶莲、 绿绒蒿、金莲花、马尿泡等都是高原特产或藏医学使用的特色药物,冬虫夏草、大黄、甘松、川贝母、秦艽、羌 活、川木香、桃仁、鹿茸等品种在蕴藏量和产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材食材比任何一种内地的有效营养成分更多、医用功效更好。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
4
西藏养生源流
TibetCheezhengTibetanMedicineCo.,Ltd
守护守资守护源护资关资源爱源健关康关爱爱健健康康
.
5
藏医三大学说
五源学说 三因学说 寒热学说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
6
三大学说之 五源学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尾草的花及根。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2100〜
4500 米的林下,林缘、灌丛、山坡、沟边等处^分布于西藏大部分地区及靑海、 云南、甘肃西南部、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7月份采花,晾干备用,8〜9月挖根,洗去泥沙 ,去掉外皮晒干,
藏药用药指导
![藏药用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f4c361c6c175f0e7cd137cb.png)
藏药用药指导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
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经 营 主 要 品 种心脑血管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珊瑚七十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八味沉香丸、十五味沉丸、二十味沉香丸、三十五味沉香丸、十八味降香丸、十一味甘露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
消化系统疾病 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二十五味大汤丸、加味黑药丸、十五味黑药丸、大月晶丸、六味木香丸、石榴健胃散、智托洁白丸,六味能消丸,石榴日轮丸、十味青蓝散。
谈藏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谈藏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91e89c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f.png)
2.加大藏药实验室、医院制剂室的建设 目前医院用的藏药都是按国家藏药标准和地
方标准来配制,显得运用不灵活。
3.藏医特色专科建设不足 目前全藏区只有一家专科医院,藏医
骨科医院。应加强胃病、肝病、风湿病等 有藏医特色的专科医院的建设。
西藏藏医学院 本科 硕士
藏 医 药 教 育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本科 硕士 博士 留学生
甘肃中医大学藏医学院 本科
成都中医大学民族药学院 本科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本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
硕士 硕士 博士
博士 硕士
汉文授课
成都中医大学民族药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
藏药本科 藏药本科 藏药营销班
2. 2006年西藏藏医学院在西藏贡嘎县建立喜马拉雅紫茉莉的 人工栽培基地.
5.藏医对艾滋病的研究
浏阳利美医院与湖南中医大学合作,成功研 制出针对艾滋病等重大免疫力缺陷疾病有的药物组 方——“藏艾康”。经前期科学分析试验、临床观 察试验等结果表明:药物安全,效果明显。
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藏医养生保健应用和推广滞后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防病保健的
3、对肝功能异常的观察治疗
这是用藏医泻疗法治疗肝功异常的少样本观察
4.藏药种植技术研究
1.随着环境的恶化、企业化生产等的原因,很多高原上药材 面临着濒危。自治区藏医院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研究基地 已经开展了绿绒蒿、毛果婆婆纳等27种濒危藏药材的野生变家 种术研究,其中毛果婆婆纳、桃儿七、藏木香、卷叶贝母、毛 花忍冬等藏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研究已基本形成了技术体系。
探讨藏医药发展的新思路
![探讨藏医药发展的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0a7787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5.png)
2021年11月 第24期综合医学论坛探讨藏医药发展的新思路尕藏校郎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理论研究所,甘肃 甘南 747000【摘要】藏医学是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是一门具有完善理论和临床疗效极为丰富的医学理论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文明发展而发展的,藏医学也不例外。
因此,藏医学的发展与提高,既重继承,又重发扬,藏医学重点平台建建设,才能使藏医学事业振兴和不断发展。
为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藏医药罕见古籍挖掘而整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突出特色。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特别注意有利于形成学科群和交叉、新兴学科,使学科结构有利于下个世纪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要求。
而且在藏医学继承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藏医药;发展途径;展望未来[中图分类号]B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221-021 藏医药发芽的途径在千年文化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藏医药学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所创造的自然学科,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劳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因此人们才逐步认识到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性能,才获得更多的医疗经验[1]。
但却并不能绝对化,劳动也不仅仅是生产劳动,也不可忽略了其它因素的作用。
青藏高原是藏医药的发祥地,藏医学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愧宝,是藏族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2]。
藏医的传承性极强,几千年来,口口相传,继承了藏医药也传承了静心观性、返观内求的内证实践和修持方法。
在藏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涌现出了西博赤西、玉托尼玛云丹贡保、素卡娘尼道吉、强巴南杰扎桑、帝斯桑杰加措等德修深厚、医术高明的藏医药学者。
无数的文史资料证明的藏医,当他面对病人时,望就能知道对方是否有病,病在那个阶段,是否形成器质性病变,这便是具有了上工的本领,切包含了进入的意思,不单单是把手指搭在脉上,而是进入气机。
藏医独特疗法与高原环境的关系
![藏医独特疗法与高原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a09b33df111f18583d05abf.png)
露, 营养价值极高 , 由于性重而凉之故, 不易消化。水 , 藏医 分等。其中以
雨 水 的 质 量 最 好 , 为 雨 水 在 降 落 过 程 中 , 触 日光 、 光 因 接 月
关键 词 : 医; 藏 饮食 起 居 ; 物 治 疗 ; 药 高原 环境
中 图 分类 号 : 2 14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6—61 (00 O —03 —0 R9 . A 10 80 2 1)8 0 8 3
800 ) 10 1
素有“ 界屋脊” 世 和地 球 “ 三级 ” 称 的青 藏 高 原 横 亘 第 之 我 国 西部 , 它不 但 具 有 复 杂 的 地 理 、 貌 , 且 高 寒 、 燥 、 地 而 干
作用 、 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相 1 饮 食 疗 法
食物, 其中稠粥和黏粥对体弱消瘦有益 , 稀粥对泻下后恢 复 最佳。饮料方面包括奶类 、 水和酒类。牛奶 味甘 , 可使人 面
色 红 润 , 肤 光泽 , 其药 性凉 而重 , 产 生 培根 病 , 皮 但 易 牛奶 可 治肺结核、 晕、 眩 咳嗽 、 饿 等 ; 羊 奶 则 药 性 轻 , 于 治 疗 饥 山 用
藏医认为 , 饮食与人体健康及疾 病之 问有着 极为密切
的关 系 , 此 , 括 高 原 饮 食 结 构 , 结 出 了 医疗 疾 病 的 食 因 概 总 膳 。 比如 :开 水 有 助 于 消 化 ” “ 麦 可 用 于 滋 补 并 治 隆病 “ ,小 和赤 巴病 ”“ ,青稞 通 便 上 增 力 ” “ 肉增 力 健 体 质 , 除 隆 i ,羊 解 病 和培 根 病 ” 以及 “ 化 的 酥油 可 止 血 ” “ 糟 外 敷 治 疗 创 , 融 ,酒
上篇:结缘藏医药,成为虔诚的传承者
![上篇:结缘藏医药,成为虔诚的传承者](https://img.taocdn.com/s3/m/058f5ae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4.png)
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先民已经在进行用于医学目的的穿颅手术;藏地在上古神话中即被称为是“不死之药”的产地,晚一些的文献中被称之为“曼畯”(sman-ljongs, “药物之域”)……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院院长、青海省藏医院院长、金诃藏医药集团董事长、青海藏医药学会理事长、青海省藏医药协会名誉会长……作为藏医药学界的一个领航者,当代藏医药传承与保护、藏医药产业链构建中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艾措千持续探索的足迹。
谁能想到,他最早学习的却是西医。
艾措千说:“我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以弘扬藏医药为梦想,也不像很多人生来就是藏医的继承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机遇。
”艾措千最早在青海医学院学习西医,虽然接触过一些传统医学,但是对藏医药了解不多。
197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医院。
在那里,他发现许多牧民生病并不看西医,而是去寺院或民间藏医那里治病。
起初,艾措千对此还不以为然,但随着对藏医药的慢慢了解,他窥探到一个让他折服的神奇领域。
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先民已经在进行用于医学目的的穿颅手术,这种穿颅术也广泛见于西欧、俄罗斯、波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偶尔也发现于南美洲秘鲁等地的古代文化遗址。
说明包括藏医学在内,藏文化很早时就和亚、欧、非大陆的各史前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
藏族先民早期医疗实践中最辉煌的要数她的药学。
藏地在上古神话中即被称为是“不死之药”的产地,晚一些的文献LEADERS领袖B BUSINESSMAN USINESS上篇:结缘藏医药,成为虔诚的传承者COMBIN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中被称之为“曼畯”(sman-ljongs, “药物之域”)。
自古以来,藏地持续不断地向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输出许多重要的药物。
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现在。
藏医中使用的部分外科手术器械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8 | 中国商人 CBMAGCBMAG 中国商人 | 19在青海省藏医院,艾措千对藏医药文化及其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深深为藏医药文化的魅力所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藏医药事业中。
菩萨的药园在大峡谷化现 药材培育的现代之门
![菩萨的药园在大峡谷化现 药材培育的现代之门](https://img.taocdn.com/s3/m/c76d06c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4f.png)
药材培育的现代之门撰文/罗洪忠已有的研究探明,在青藏高原,藏药用植物共有191科682属,2896种;药用菌类43科180属,180种;矿物药材70余种;植物、矿物、动物等天然药用资源总计3125种,其中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品种约占60%以上。
以米林为中心的雅鲁藏布江两岸,气候从暖温带到高寒带,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这海拔2500~5000米一带的高山、裸岩、灌木丛地带,生长着数百种珍贵药材,如虫草、西藏延龄草、胡黄连、天麻、雪莲、红景天、高原灵芝等,丰富的植物资源使大峡谷俨然成为菩萨化现于人间的药园。
或许是菩萨的加持,在这遍地药材的秘境之地,也孕育了藏医历史上一支重要的学派——南派藏医。
南派藏医创始人苏卡·年尼多吉经过多年深入探讨研究产生于藏南河谷地带的各种藏药材的功效以及临床的验证,建立了“南方温热派”的学术基础,也奠定了大峡谷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价值基础。
如今,虽然被南迦巴瓦雪峰之水滋养的各种药材仍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但在藏医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原生态药材资源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却已纳入藏医药领域一些代表人物的思考和实践中。
奇正藏药雷菊芳女士率先倡导,要推行藏药材的保护和种植工程,以针对高原生态的脆弱环境及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奇正藏药在素有“藏地药王谷”之称的南伊沟建立的近万亩藏药材保护基地,也成为推进“药洲”米林药材种植现代化的有力支点。
128T IBET GEOGRAPHIC 2015 09中国梦 西藏的故事雅鲁藏布江两岸河谷,曾是藏医们采集药材的绝好地方,也是南派藏医的重要发源地。
(摄影/罗洪忠)129西藏人文地理130T IBET GEOGRAPHIC 2015 09大量论著,故称为“北方寒凉派”。
苏卡·年尼多吉的研究重点,是以《四部医典》的理论为指导,利用朗县、林芝一带盛产各类药材的优势,深入探讨研究产生于藏南河谷地带的各种藏药材的性味功效,研究易发于藏南温热地区的瘟疫、赤巴病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属于“南方温热派”。
藏医药保健养生
![藏医药保健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615ae704770bf78a6429547b.png)
藏医药保健养生TIBETAN MEDICINE文/ 才让当智图/ 张静TIBETAN MEDICINE FEATURE藏医药专题TREE OF LIFE藏医药宛如甘露,源于雪山珠串环绕清静圣境中,历代圣贤论典卷帙浩繁,稀有殊胜熠熠生辉,似日月光辉遍照天地,消除寒热病症,起死回生甘露宝瓶,关怀众生无疾安康,汲取天地营养万物精华,滋养亿万生物相依相生。
六章《根本医典》生命树根深枝繁叶茂,蕴集医药学精华要义。
三十一章《理论医典》似万里晴空日月高照,精准传授医药学体系词句医理,通透明亮。
九十二章《实践医典》犹如如意珍宝,所愿所需齐全圆满。
二十七章《临床医典》犹如金刚钻石,对症施治祛除一切病症。
高原遍地清净,遍布药香,医药师就像父母一样,诊治关怀有病子女无微不至,清净世间污秽瘟疫,保持人体健康平衡安稳,只要人类的文明进步,爱护自然生态环境,遵循自然法则,依照生存规律,就能幸运领受藏医药生命甘露的净心滋养。
经历代医药学大师传承至今。
藏医药学认为,无数病症,归结为寒热两症。
而且,人体、病症、治疗方法三者在本质上都具有土、水、火、气、空间的属性,人体和病症相依相存,相互紧密联系,患者和医药师相互之间紧密联系,治疗方法与平衡隆、赤巴、外干“三因”紧密联系,“三因”平衡稳态与人体的健康平安紧密联系,养生保健与饮食、行为方式、季节变化、居住环境等增盛过量、颠倒紊乱,是导致一切病症的病理因素,因此,需要充分认识病因和病理因素,以善心善念善行利他保持身心健藏医学认为,以一百岁寿命为准,人体分为三个年龄段,从出生至十六岁为少年或幼年阶段,超过这个年龄段至七十岁,为体质体能等精力旺盛的壮年阶段,此后逐渐衰老为老年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时候,饮食都要有禁忌,守住感官刺激,节制饮食,按时睡眠,避免消沉、贪婪、粗俗、散乱心思,注意避免各种食物、饮料相互性能搭配失当。
不易同食的食物和饮料有:未发酵酸奶与鲜酒;鱼肉与乳汁;乳汁与杏子、核桃等;鸡蛋和鱼肉;豆类蔬菜和蔗糖、酸物。
藏医藏族医药简史
![藏医藏族医药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509b7df3b7360b4c2f3f645f.png)
藏医-藏族医药简史藏医-藏族医药简史藏医药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
千百年来,它广泛吸收汉族医学和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民族医药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独特见解和疗效,使其在祖国民族医学之林独树一帜,同其他民族医学一样,成为祖国文化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藏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原始社会,藏族先民就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极为原始的医疗卫生经验。
据藏族史书记载,聂赤赞普在位时,他的心中存在一些疑虑的问题,包括盗贼、敌人、野牛,毒物和咒诅。
当时,他的臣下集拉嘎玛月德对他说:"可以用赔偿的办法来对付盗贼,用亲友来对付敌人,用药物来对付毒物,用禳解来对付咒诅".这表明,在二三千年前的西藏地区,尽管当时的生产水平还十分落后,但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药物,用来治疗中毒和其他病症。
这段时期估计是在由原始社会制度向私有制过度的时期。
大约在这个阶段,人们由图腾崇拜而产生原始的宗教观念,这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进步。
高原上的原始宗教是本教。
本教的教旨认为,世界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上、中、下三个世界,上界为天神所居,中界为念神,下界为龙神。
本教徒为人们卜卦祈福,上观天象、祀天神,下镇鬼魔,还能预卜吉凶,为病人乞求神药,息灾送病,为死者营建墓穴。
这种巫术与医术混为一体的现象,表明医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例如从敦煌出土的藏文卷就有“人神不悦,引来魔怪、妖精、瘟疫、厉鬼等。
国王与尚论生命危险,凶”;还有“属于‘火土’,身无病,生命平安,吉;……病人无须服药能愈”。
史料还表明,公元前1、2世纪的统治者巩杰赞普也请本教巫师卜病:“囊辛百脱坚以卜卦召福,祈神乞药……楚辛百村坚息灾送病……”。
这表明本教徒确是用祈卜与医药合用的方法来为人治病的。
本教不仅相信多神,而且认为人体的疾病与“龙”神有关,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龙”,这些“龙”能引致癞病、水疱、疱疮、痘疮、瘟疫、跛子、梅毒等,病种可多达400种以上,而引致这些病的“龙”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