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古诗文阅读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释】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2.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等情绪。

(2)请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第一句中两个“难”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创作背景)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帮助下盖成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4年,度过了一段相对的日子。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只好携家眷由成都乘舟东下,此诗为途中所作。

(1)前两联由近及远描写旅夜所见。

请选择你所喜欢的近景或远景诗句,作简要赏析。

(2)“飘飘”在诗中是飘零、漂泊的意思;“沙鸥”是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鸥一类的鸟。

请结合上述词语和创作背景,简析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①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花浮午盏②,蓼茸③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罢汝州职,游南山作此篇。

②午盏:午茶。

③蓼(liăo)茸:蓼菜嫩芽。

(1)词中“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别有风味,请结合诗句体味妙处。

(2)细读全词,谈谈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注释]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

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

②菉:草名。

③王孙草:代指茶叶。

④逋客:避世之人。

(1)作者通过写远远、上层崖、白日斜、宿野人家,突出了采茶生活的
(2)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了相似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②,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檄:檄文。

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所作的都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

下列三种字体中的哪一种字体,能较好地展现这首词的情感?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

(三幅字帖的书写内容请忽略)
9.细读全诗,品析画线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吊扶苏
(宋)孔武仲
天下精兵掌握间,便宜长啸入秦关。

奈何指剑区区死,不辨从来赵李奸。

【注释】赵李:赵高与李斯。

二人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当时在边疆带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1.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樵夫
(宋)萧德藻
一担乾(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1)樵夫居住的环境远离城市喧嚣,从诗中、两处可以读出。

(2)有读者觉得诗中樵夫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也有人说樵夫的生活充满忧伤。

试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1)诗中“”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2)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眼眉儿
(南宋)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释):①绮窗人:想象中站在花格窗前的离人。

②秋水,指眼睛;下句中“春山”,指眼眉。

(1)“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具体分析这首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创作背景)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帮助下盖成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4年,度过了一段相对的日子。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只好携家眷由成都乘舟东下,此诗为途中所作。

(1)前两联由近及远描写旅夜所见。

请选择你所喜欢的近景或远景诗句,作简要赏析。

(2)“飘飘”在诗中是飘零、漂泊的意思;“沙鸥”是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鸥一类的鸟。

请结合上述词语和创作背景,简析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
[北宋]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口花花映浦。

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释)①聊逸豫:偶尔寻一点欢乐;②归时数:由时运注定;③争:怎么;④我辈:我等,我们,一说“我悲”。

(1)这首词在流传的过程中缺了一个字,请根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在词中口处,填入你认为最合适的字,并简述理由。

(2)这首词中“功名得丧归时数”一句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情感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
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

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

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
(2)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
1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请写出体现诗人获罪之快的两句诗。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C
解析:(1)C
(2)(写出两点就满分)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盼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故答案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盼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主题赏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诗句的特点,理解诗句的内容,阐述诗句表达的情感。

3.(1)徘徊(犹豫);昂扬(向上)
(2)这两句诗用了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仍在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及具体语句分析理解作者的感情,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酒菜的
丰盛、精美,但李白却在这么丰盛、精美的酒菜面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当时苦闷、惆怅、犹豫之情,而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是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可见李白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情绪又变得乐观向上。

(2)结合典故内容和全诗的写作背景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故答案为:⑴徘徊(犹豫);昂扬(向上)
⑵这两句诗用了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仍在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①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②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分析其作运用;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1)第一个“难”意为困难,指客观之难;第二“难”意为痛苦(或“难受”“难舍”),指主观之难。

(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意思是: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

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个“难”指难受。

写出想与心爱之人见面是困难的事,与心爱之人分别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就好比夏天风的若有若无和花落一样,是无可奈何的。

(2)“考查对诗句的鉴赏。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使用双关语和比喻、象征的手法。

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作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据此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⑴第一个“难”意为困难,指客观之难;第二“难”意为痛苦(或“难受”“难舍”),指主观之难。

⑵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按照要求,选取赏析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

5.(1)示例一:(近景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诗人借景抒情,自喻为“细草”“孤舟”,说自己像
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示例二:(远景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结合创作背景看,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答案要点:飘泊无依的感伤之情。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很是动人。

(2)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尾联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近景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诗人借景抒情,自喻为“细草”“孤舟”,说自己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⑵答案要点:飘泊无依的感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6.(1)一个“媚”字,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态,将微雨初晴,稀疏的柳条沐浴晴辉的娇媚姿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轻松)之情。

(2)清欢既指诗人早春游山时,沿途富有生机的美景带来欣喜,也指与同游者清茶野餐,品茗尝鲜的闲适心境,还指历经人世沧桑后于平凡中体味出清淡的欢愉,此句也可窥见苏轼清雅的情趣和旷达的胸襟。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淡烟疏柳媚晴滩”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

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

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

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感情的理解。

联系上文中的“雪沫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

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故答案为:⑴一个“媚”字,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态,将微雨初晴,稀疏的柳条沐浴晴辉的娇媚姿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轻松)之情;
⑵清欢既指诗人早春游山时,沿途富有生机的美景带来欣喜,也指与同游者清茶野餐,品茗尝鲜的闲适心境,还指历经人世沧桑后于平凡中体味出清淡的欢愉,此句也可窥见苏轼清雅的情趣和旷达的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参考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

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7.(1)危险和辛苦
(2)第一首诗借询问朋友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能够喝到朋友所采之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第二首诗借想象朋友在孤灯独对之夜,听着寂寞的磐声思念自己,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解析】【分析】(1)第一首诗写采茶并非是采菉,需要远远的走上层崖去采。

春风拂过如布般密布的叶子顿感天气渐暖,采茶的盈筐斜在白日下。

旧时便知山寺间的道路,到时候还需要借住在山野间的人家里。

这些都突出了采茶生活的危险和辛苦。

(2)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

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主要抓到抒情句。

皇甫冉之诗首联就想象了采茶之难:需要攀上高高的悬崖;颔联和颈联依然是对友人采茶生活的想象,最后一联表面上是问物,实际上是问人:什么时候才能和你相聚品茶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皇甫曾之诗也是表达了对友人的相思之情,尾联中的“相思”一词是此诗的诗眼。

不同的是诗人通过想象友人在独对孤灯之夜思念自己的情景来表达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