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渗透
【摘要】:当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地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也将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就是人才质量。
质量永远是硬指标,职业教育如不及时地狠抓质量,就会影响今后的生源,妨碍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在职业中学,办学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素质合格、一专多能的初中级实用人才。
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而且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就必须要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方向。
要求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德育工作者,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专业课教学
本文拟从德育中的职业道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怎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略抒己见。
以此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中学,如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一、专业课教学为什么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职业中学生源与普通高中相比质量普遍较低。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因为种种原因考不上普通高中才到职中就读的。
本学期,我对本校自已任教的2班的9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到职高读书的志愿问题:
调查显示,37.63%的学生表示自愿到职业高中读书,57.0%的学生表示是无奈的,4.3%的学生表示是被迫的,还有1.1%的学生是其它
方面的原因。
(2)关于“你对所学专业的态度”问题:
调查显示,38.7%的学生表示“热爱”,54.84%的学生表示“一般”,5.38%的学生表示“不热爱”,还有1.08%的学生是其它方面的态度。
(3)关于“你将来是否打算从事现在所学专业”的问题:
调查显示,51.61%的学生表示“是”,10.75%的学生表示
“否”,36.56%的学生表示“到时看情况”或“不一定”。
进行上述问卷的两个班分别是两个年级的电工专业和旅游专业
班的学生。
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的态度都是如此,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是难以想象,其状况确实令人忧心。
学生进入职校读书时,已分专业学习,经历了第一次的职业选择,这些选择带有被动性和不同程度
的盲目性。
由于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报考的专业并不真正了解,“为什么要学?”“学些什么?”该怎样学?”知之甚少。
不少学生的内心存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得胜感与失落感同时作用在他们身上。
在初中阶段学习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得胜感”表现得较为强烈,这种心理常常会导致他们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另外,受社会某些鄙薄职业教育的消极舆论的影响,也会使他们产生失落的心理。
至于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处于中等或偏上的学生,则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他们因不甘心自己的境遇而陷于无限的苦恼之中,由此
产生一种动摇、得过且过的心理。
又由于在过去一段时期,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
在学生中也存在看不少问题,如缺乏劳动习惯;不爱惜劳动成果;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等,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淡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无心向学等等。
这些思想也随着学生的入学带进了职中的校园。
上述学生中这些消极心理和各种消极的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将来的就业。
作为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在职业高中这个新的起点上重新站起来,树立学习自信心,树立更新的人生目标。
因此研究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二、怎样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各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学德育大纲》)职业中学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特别在专业技能实习课中,教师要按照有关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业责任感,养成遵守职业纪律的习惯。
1、明确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其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挖掘教材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此,以《电力拖动安装与维修》为例,简述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学中应如何渗透职业道德。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因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进行操作实习的时,要明确作为一个电工应该具备的电工安全基本知识: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规定,不得玩忽职守,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所以在操作实习课上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定要做到,例如:在进行电拖板安装时要求学生站着工作,每次操作完毕必须将自己的位置整理干净。
(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寄于思想教育因素如:在绪论这一节中讲到电力拖动特点:方便经济、效率高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对学
生进行节约用电教育。
家电待机“代价”每年户均60元 .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约5至15瓦不等,城镇居民一般家庭拥有的电视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至50瓦的长明灯。
仅以电视机为例,我国电视机保有量3.5亿台,如果每台电视机平均每天待机2小时,一年的待机耗电高达25.55亿度。
据测算,我国城市家庭每户每年因待机能耗花费60元,仅北京市300多万户城市家庭每年要为此支付1.8亿元。
专家建议,尽量不要使家电处于待机状态。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把德育(职业道德)放在首位,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3、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要使学生真正把社会一定职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让他们参加与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很有必要,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除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见习和实习外,还进行下列社会实践活动:
(1)请本行业先进人物介绍经验,校友谈走向成功之路的体会。
(2)各班结合专业学习进行专题考察,拓展知识视野。
(3)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并把活动成绩纳入德育考核之中。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
教师应尽的职责,每个教师都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詹万生(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学》劳凯声(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索》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