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 45分钟课时检测练 专题一 图、表、线类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图、表、线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5·苏州中考)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解析】选A。

A是回收循环利用的标志;B是节约用水的标志;C是严禁烟火的标志;D是节约能源的标志。

2.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属于酸性体质,根据以下表中信息:
这类患者应经常食用的食物为( )
A.牛奶
B.苹果
C.葡萄
D.豆制品
【解析】选D。

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属于酸性体质,应经常食用碱性食物来中和。

D选项豆制品的pH大于7,显碱性。

3.(2015·烟台中考)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
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
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
【解析】选D。

食醋、雨水显酸性,pH都小于7,且食醋的酸性更强,食盐水为中性,pH等于7;肥皂水显碱性,pH 大于7,A正确;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B正确;镁、铝、硅、磷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2、13、14、15,C正确;空气中氩气的体积含量大于二氧化碳,D错误。

4.(2015·安徽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解析】选B。

没有说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A错误;由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正确;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推测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相等,C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不等于50%,D错误。

5.(2015·广东中考)如图是某芝麻酱说明书,下列关于该芝麻酱判断正确的是
( )
:52.7 g
- 2 -
A.不含微量元素
B.不含糖类和油脂
C.婴儿要慎用
D.钙含量高于蛋白质
【解析】选C。

根据说明书信息,铁、硒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芝麻酱中含有脂肪、糖类,B错误;根据“提醒”内容,婴儿食用该芝麻酱时需谨慎,C正确;每100 g芝麻酱中含钙720 mg=0.72 g,含蛋白质19.2 g,蛋白质含量远高于钙含量,D错误。

6.(2015·遂宁中考)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解析】选D。

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A正确;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只是改变反应速率,B正确;向硝酸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待硝酸完全反应,继续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正确;图示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铁,D错误。

7.(2015·聊城中考)下图为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
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选C。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5%,故A正确;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故B正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12)∶(16×6)=6∶1∶8,故C错误;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8.某密闭容器内有X,O2,CO2,H2O,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3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X只含有碳、氢元素
D.物质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解析】选D。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与应用。

结合题中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8 g,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27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3 g,所以反应后X的质量为0,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据
- 4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6 g,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 g,所以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9.(2015·泰安中考)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解析】选C。

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这两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A正确;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常用此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B正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C错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可用来制取烧碱,D正确。

10.(2015·无锡模拟)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解析】选C。

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不含有硫酸和氢氧化钠。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0分)(2015·乐山中考)蜂蜜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营养品。

下表是某品牌蜂蜜外包装上标识的“营养成分表”。

说明:表中所列“碳水化合物”主要指一些糖类物质。

(1)在六大基本营养素中,除水之外,上表中没有列出的是;
(2)表中的“钠”是指钠(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3)服用蜂蜜可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能量,其中提供能量的主要是。

(4)麦芽糖(C12H22O11)是蜂蜜中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它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转化:C12H22O11+X2C6H12O6,X 的化学式为。

【解析】由表可以看出,该表未列出维生素这一营养素;表中的“钠”指钠元素;蜂蜜中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可知,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2O。

答案:(1)维生素(2)元素
(3)碳水化合物(或糖类)
(4)H2O
- 6 -
12.(14分)(2015·雅安中考)(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写化学方程式),可选用下列装置(填序号)制CO2。

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解析】(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选用固液不加热的装置来制取,图中所给仪器都属于此类装置;B装置中仪器a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加入液体的流速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合理即可)。

(2)由于开始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HCl过量,反应后的残液中有CaCl2和HCl,a点时溶液pH小于7,且pH 逐渐增大,说明Na2CO3先与HCl反应生成NaCl,故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NaCl三种。

bc段溶液pH一直为7,是因为在bc段发生的是CaCl2与Na2CO3的反应,CaCl2呈中性,与滴入的Na2CO3反应生成的NaCl溶液也呈中性,所以在bc段pH为7,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Na2CO3,溶液pH逐渐增大。

故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1)CaCO3+2HCl CaCl2+H2O+CO2↑A、B、C 通过控制加入液体的流速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合理即可) (2)CaCl2、HCl、NaCl 在bc段发生的是CaCl2与Na2CO3的反应,CaCl2呈中性,生成的NaCl溶液也呈中性,所以在bc段pH为7 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13.(12分)(2015·呼和浩特中考)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回答:
-
8 -
(1) ℃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等。

(2)t 3℃时,把20 g a 、b 、c 三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填字母,下同);若将温度降低到t 1℃时,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

A.c>a=b B.b>a=c C.a>b>c
D.b>a>c
(3)在t 2℃下,将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可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解析】(1)t 1℃时,a 和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

(2)t 3℃时
50 g 水能溶解25 g a,所以20 g a 全部溶解,50 g 水能溶解19 g b,所以20 g b 只溶解19 g,c 的溶解度小于20 g,溶解c 的质量小于10 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c 。

降温到t 1℃时,a 、c 溶解度相等且均小于b,故溶液质量b>a=c 。

(3)在t 2℃下,将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蒸发溶剂也可以增加溶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故D 不正确。

答案:(1)t 1 (2)C B (3)D
14.(14分)(2015·邵阳质检)取10 g 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分四次加入等质量的同种稀硫酸,实验过程中得到如下数据。

(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是。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保留计算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1)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通过实验分析,第4次实验剩余的固体全是铜,那么铜的质量为5.5 g。

(3)前三次实验中硫酸都反应完了,可以根据其中的一次来算,每次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锌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硫酸溶质质量,进一步可以求出质量分数。

答案:(1)Zn+H2SO4ZnSO4+H2↑
(2)5.5 g
(3)设第1次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Zn + H2SO4ZnSO4+H2↑
65 98
1.3 g x
=
x=1.96 g
×100%=9.8%
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