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好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
置。

第Ⅰ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人在世上是不能没有朋友的,如果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连一个朋友也没有,那么,他很可能怪癖得离谱,使得人人只好敬而远之;或者坏得离谱,以至于人人(侧目/刮目)。

不过,一个人又不可能有许多朋友。

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便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热衷..
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主导)绝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根据我的经验,真正的好朋友也不像社交健儿那样频烦相聚....。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我们身上都有一种(直觉/感觉),当我们初次与人相识时,只要一开始谈话,就很快能够感觉到彼此是否相投. 当两个人的心性非常接近时,或者非常远离时,我们的本能下判断最快,立刻会感到默.契.或抵牾..
.这就说明, ,基本上是一件在他们开始交往之前
就决定了的事情.
1。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怪癖浅薄B。

频烦由衷
C。

热衷自诩D。

默契抵牾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侧目主宰直觉 B.刮目主宰感觉
C。

侧目主导感觉D。

刮目主导直觉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喧嚣的是真正的友谊成为朋友的两个人
B。

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两个人能否成为朋犮
C。

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成为朋友的两个人
D.不喧嚣的是真正的友谊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一轮严重的雾霾天气侵袭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山东、上海等多个省市,各大媒体上下其手
....
B.虽然三月转眼即至,但是春节过后的几场阳春白雪
,使哈尔滨的
....
冰雪旅游时间较往年长了半个月左右。

C.第九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诞生,人们聚焦于这四年一度的文学
的网络文化有些黯然神盛典。

此时,在互联网时代一向混得风生水起
....
伤。

D。

在《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决赛的舞台上,参赛选手的表现,引来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乏善可陈
....
5。

在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都有重要意义。

B.山东省质监局近日发布5项养老服务地方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推动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为目的。

C。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医药工作者研制的抗疟疾新药,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病痛和性命,将过去15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 D.从考古价值上看,南昌西汉大墓在文物品种和数量方面超越了马王堆等汉墓,为考古学界研究西汉列侯墓园提供了首次实物依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
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

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泰山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

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刻,上有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

”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

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

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

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

清代学者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近代以降,“石敢当”习俗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

“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渐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
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

6.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

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置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 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

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7.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

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

C .《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

D .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
B .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

C .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D .


泰山石是文化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边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

性谦退和雅,有吏材.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为殿中丞,赐绯。

长兴四年,改太常丞。

丁.内艰.晋天福初,服阕,授检校户部员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

二年,拜太府少卿。

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
者惟都督、刺史。

’则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

今则刺史或因缘世禄,或贡奉家财,或微立军功,或但循官序。

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

望选能吏以苏民瘼①,用致升平.”奏入,留中不出。

俄为册秦王李从严副使.
晋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

会蝗灾,受命亳州括借军粮,称为平允.时与.契丹失欢,河朔连兵,命光范出使修好.会契丹复南入,光范行至赵州,召还。

开运元年,权知郑州,
拜左散骑常侍。

二年,入为枢密直学士。

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因游宴,见光范位翰林学士下,即日拜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仍直枢密院。

周广顺初,出知陈州,迁秘书监,俄召拜御史中丞,赐袭衣、银器、缯彩、鞍勒马,复为礼部侍郎。

时礼部侍郎于贡部或掌或否,光范拜官,将及秋试,乃言于执政曰:“单门偶进,何言名第。

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执政曰:“公晋末为翰林、枢密直学士,勿避事也。

"及期,光范辞疾不出,乃以翰林学士承旨②徐台符掌之,时论多.其自知。

建隆四年,襄州节度慕容延钊征湖南,以光范权知州事,路当冲会,饷馈无阙。

是冬郊祀,召还。

会延钊卒,复知襄州.大军数万由陕路讨蜀,出汉上,光范复当供亿,人不知劳。

尝举.本镇判官李楫为殿中侍御史,后坐事除籍,光范左迁太子宾客,仍知襄州。

五年,兼桥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辈,一使所调发民皆数百人,吏缘为奸,多私取民课,所.发不充数,而道益不修.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

诏书褒美。

开宝四年,复判吏部铨曹。

御史中丞刘温叟卒,以光范判御史台事,数月,真拜中丞。

六年,以疾解铨曹任。

卒,年七十三。

(选白《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有删减)注①瘼mò,疾苦。

②翰林学士承旨:古代官名。

9.对下列句子巾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兴四年,改太常丞。

丁.内艰丁:遭逢,碰到
B.所委.者惟都督、刺史委:委屈
C.时论多.其自知多:赞扬
D.尝举.本镇判官李楫为殿中侍御史举:举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与.契丹失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将及秋试,乃.言于执政曰/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多私取民课,所.发不充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B.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C.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D.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光范任太府少卿时,向皇帝上书指出,当朝在选拔任用官员上存在弊端,希望选择好的官员为政。

B.边光范担任给事中一职时,遇到蝗灾,受命到毫州征粮,因为处事公平,得到百姓的赞扬。

C.晋少帝让边光范负责秋试,可边光范认为自己资历浅,声望低,坚决推辞了这项任务。

D.边光范再次掌管襄州时,数万大军准备讨蜀,他承担着为大军调集粮草的任务,尽职尽责。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5分)
(2)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5分)
14。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8分)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

(4分)
(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2)苏轼在《定风波》中有
“,”的诗句,借此表现不惧风雨,悠然前行的情态。

五、(12分)
16.对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互联网+”下定义,不超过60字.(4分)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
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近几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17.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4分)
文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饱含了炎黄子孙“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开拓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①,“沉舟侧
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改革气魄等优秀品质和文化性格。

②,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18.下面是在新疆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会徽,请写出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看见的日子
周伟
眼睛睁开了,你就什么都看见了?
眼睛瞎了,我就一点也看不见了吗?
孩子,听我讲,真的不是那么回事.
孩子你别老那么看我。

我嘛,几十年了都这样,一天到晚在木火桶上坐着。

有人说我木了.我木了吗?我在一丁点儿一丁点儿地嚼着日子。

你要说,还不是一粒粒嚼着干豆豉,嘎嘣嘣地响.也对,也不对。

一个个日子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我掉下一把口水,它慢慢地从地上变戏法似的长高,一闪,又不见了。

再闪出来,一下是哭,一下是笑,一会儿竟半笑半哭;一会儿却不哭不笑。

再看看,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美美的、丑丑的……哎呀呀,这么多的日子,怕还在开会呢。

孩子,你瞧,门前的小溪在说着话儿,还悠悠地哼唱着小调.风来时也好,雨下时也好,它总是那么从从容容。

从容得你不得不佩服它,佩服它的镇定、豁达与远虑.你不会听不见,听听它的音符,感受感受它的节拍,几多的美妙。

你不会看不到,披绿时披绿,挂红时挂红,亭亭地立着,十分可爱.孩子,耳朵眼睛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的,有时得用脑上心。

小溪是细水长流的从容,孩子,你呢?不要看我,我和好多好多的日子在说话儿.胖的日子说,健健旺旺好;瘦的日子说,够吃就好。

我讲,千好万好,要的是细水长流,平平安安过,最好!
孩子,对面山里树上的鸟儿在唱歌,在跳舞.再看看,那其实是一个上树的女娃。

她把砍到的柴火丢在了树下,她把一早的重担抛到了一边。

上了树的女娃变成了另一个人,把树叶当笛子,把日子当歌唱.下了树的女娃把扁担一横,一担柴火挑在了肩上.挑在肩上的还有日子,好沉好沉。

孩子,该丢的丢下,该抛开的抛开,该挑上的挑上.年纪轻轻的,就老是愁啊,累啊,苦啊,悲啊……垒了一身,这样子很不好。

孩子,唱歌时就唱歌,跳舞时就跳舞。

这样,你的日子也就上了树了。

于是,你就看见那山上开满了鲜花,到处是疯长的野草,飞禽走兽们,都在各显神通,表演着杂耍;那山上的树是绿的,风是柔的,气息都是甜的。

于是,你就认定那山上绝对住着神仙,神仙的日子哟……
孩子,神仙的日子,要说有,也就有;要说无,本就无。

所以,日子里就有了哭声,就有了笑声。

孩子,我经历得多了,哭也好,笑也好,那多是你们年轻人的事。

大了,老了,你就不会那么随随便便
哭了笑了.别不信,我碰到好多好多哭的日子。

他们都跟我讲哭来哭去有什么用呢?人嘛,是靠水养着,你把他一身的水榨干了,还不蒸发了。

人一蒸发,什么东西都跑得无影无踪。

再说哭的泪水太多,流成河,也会淹死人的。

还不如把哭的时间腾出来,磨磨刀.磨刀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呢!把刀磨得亮,抽出来,一闪,就闪过来一个春天.一刀砍下去,就砍死了一个严冬。

孩子,哭字上面两个口,哭字下面一头犬,要哭,你就是小狗狗。

看看,孩子,你笑起来了,笑起来好。

孩子,走路是最当紧的!我看见你又笑了,你还在心里头讲:呸,哪个不会走路呢?两三岁的娃娃都会。

好吧,就讲门前的这条路,弯弯曲曲,老长老长,有好多人总走不出去,有好多人总是原地踏步,有好多人又走了回头路,还有好多人摔倒了……日子也一样,老长老长,弯弯曲曲,好比门前的这条路。

走吧,先上路就是.“路是人走出来的”,路再长,脚再短,还不是一脚一脚丈量完。

是的,路上,有时会泥土飞扬,有时会泥泞满路,有时冰雪地冻,甚至路窄坡陡,坑坑洼洼,险象环生……孩子,且莫停下脚步,歪歪斜斜深深浅浅地一路走过,走过去就是了,路的尽头又是另一番风景。

你要晓得,路,只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温暖,越走越完美。

孩子,你上路了,竟又回头,长长地一望,我晓得,你是怕望不走那片红褐色的泥土,那泥土上的青草地。

你无数次地在上面温暖着,那上面留着你的体温和气息。

那么,你就带着一杯泥土上路,带着一缕香草上路吧。

孩子,你只要在心中的泥土上种上了草根,浇水,撒肥,一片片嫩绿冒出,四季不断,尽管你走得再远,其实很近很近……
我站在阳光下,看着坐在木桶上的瞎眼二婆婆,她一下一下地往深如黑洞的嘴里丢进一粒粒干豆豉,不一会儿,就一阵嘎嘣嘎嘣响。

响过之后,她黑洞的嘴里源源不断地翻吐, 一坨坨地都是咀嚼过的日子。

慢慢地日子升起来了,二婆婆黑黑洞洞的瞎眼也升起来了。

孩子,我老了,我看见的日子也老了。

日子也老了?我问。

我又说,二婆婆,你老老去了,我都不知怎样待日子。

二婆婆,我只有攒起心劲,天天把日子暖着掖着……
孩子,你真的看见日子了……
那一天,二婆婆真的走在一个金色的日子里,当我们焚烧起二婆婆的遗物时,起风了,木火桶呲呲啵啵端端地在禾坪上烧了许久。

烧完时,夕阳己经西下,一切皆静了,看时,惟见烟痕淡抹。

19。

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⑴这样,你的日子也就上了树了。

⑵慢慢地日子升起来了,二婆婆黑黑洞洞的瞎眼也升起来了。

20.试分析文章的结尾一段有何妙处?(4分)
21.试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分)
22.你从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就其中的某一点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2)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商投资,然而他第一次就被骗了十九万元,欠了一屁股债。

还是他夫人深知马克·吐温的“宝藏”所在,鼓励他继续写作,最终他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B(B项“频烦"应为“频繁”)
2.A(刮目:彻底改变眼光。

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

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

主导:决定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事物。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直接反映;觉得.直觉: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感性认识.)
3.B(第一处横线,从前后文看,叙述的中心是“友谊”,强调的应是“真正的友谊"的特点。

第二处横线,根据下一个语句的内容可以了解,其强调点是“事情"而不是“人",横线处应该是“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

)
4.C(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A.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褒眨失当.B。

阳春白雪: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望文生义。

D.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

不合语境。


5。

A(B.句式杂糅,应去掉“为目的”。

C。

搭配不当,应将“病痛”去掉。

D。

语序不当,应将“首次”放在“提供”前面.)
二、(9分)6.C(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区) 7。

B(A.“起源”应该是在上古时期 C.“已经遍布家家户户"有些绝对 D.“流行于清代”于文无据)8。

B(A.“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的首选”于文无据;C。

晏婴登临泰山,于文无据;D。

强加因果。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B(委:委托,依靠)
10.A(介词,和,跟;B介词,因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C副词,就/副词,才;D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事物”/所和以连用,表原因.)
11.A(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12.C(周广顺初年,让他负责秋试,不是晋少帝时期)
四、13。

翻译答案
(1)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象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2)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
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

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

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

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

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象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

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