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三课时教案分析-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三课时教案分析-
文档资料
第一篇:2018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三课时教案分析-文档资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三课时教案
分析
课时安排:第3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第1 页第 1 页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
第 2 页第 2 页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
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第 3 页第 3 页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晋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
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时安排
二时
第一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
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板书:第一节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讲授新]
展示:图91“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92“东南亚政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内陆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板书: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3展示:图93“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板书: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6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
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展示:①图72“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然后,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
[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反馈练习]
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
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
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2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A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B介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D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3马来西亚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为
A油棕和天然橡胶
B金鸡纳和油棕
椰子和金鸡纳
D蕉麻和油棕
4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
炎热少雨
D全年高温多雨
被誉为“千岛之国”的世界最大群岛国家是
A菲律宾
B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D日本
6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印度尼西亚
B菲律宾
马来西亚
D泰国
7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
B缅甸
越南
D老挝
8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主要农事活动的特点是
A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有收获B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
农作物多雨季播种,旱季收获D农作物秋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
篇一: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形图说出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2.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对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可进一步通过资料分析旅游业给东南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强化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即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强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2.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理解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游首选地的优势条件。
■教学策略
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学情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标引领下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标准,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
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组织形式上侧重小组合作,这些教学策略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南亚地形、河流、城市以及旅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湄公河游记”的生活地理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学习,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地理的教学新思想“(中山旅游网2014年2月7日)恋上一条河,挥之不去的湄公河情愫”节选 http://?newsID=100186637 === 篇二: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东南亚》同步检测试题1(附答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东南亚》同步检测试题1(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为()
A.日本
B.马来西亚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2、东亚唯一的内陆国为()
A.泰国
B.缅甸
C.越南
D.老挝
3、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多属于()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4、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伊洛瓦底江
B.红河
C.湄公河
D.湄南河
5、关于马六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B.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C.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D.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
6、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A.大山众多、平原少
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C.多平原、少山地
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
7、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主要农事活动的特点()
A.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B.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
C.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D.农作物在秋季播种,第二年的春季收获
8、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自东向西依次为()
A.缅甸、老挝、越南
B.老挝、柬埔寨、越南
C.泰国、老挝、越南
D.越南、老挝、缅甸
二、填空题
1、东南亚位于________部,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部分。
2、东南亚位于________大陆和________大陆,以及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
3、________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
东南亚的沿岸冲积平原是东南亚________的重要农业区。
4、马来群岛上________很多,________崎岖,________短促________很少。
这里地壳不稳定,常有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现象。
________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因此有“________”之称。
三、读图题
读下图:东南亚政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海洋名称,海峡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2)所处的是D、E________气候,所处的是F________气候。
(3)在图中适当位置上,用符号填注:
①中南半岛
②马来半岛
③马来群岛
④菲律宾群岛⑤苏门答腊岛⑥爪哇岛答案:
一、1D 2D 3B 4C 5A 6D 7C 8D
二、1 亚洲东南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2澳大利亚
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3湄公河
人口稠密农业发达
山岭
地形
河流平原
火山
地震印度尼西亚
火山国
三、(1)南海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2)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3)略篇三:【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1)第二节东南亚(1)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retype/zoom/94a481785fbfc77da369b10f?pn=2&x=0&y=0&ra ww=651&rawh=1017&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749. 86***&md5sum=fc09a3ea3b9537c4d3be7cb81620ba23&sign= 08a692c0b9&zoom=&png=2653-33155&jpg=107797-212321“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retype/zoom/94a481785fbfc77da369b10f?pn=3&x=0&y=0&ra ww=647&rawh=244&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181.0 2009273570326&md5sum=fc09a3ea3b9537c4d3be7cb81620ba 23&sign=08a692c0b9&zoom=&png=33156-&jpg=212322-”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导
学
过
程
主讲人备
自
主
预
学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故事导入]喜剧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通过“三人行”跨出国门远赴热带风情浓厚的泰国,一路遭遇“敌人”狙击,上演泰国冒险传奇。
你知道泰国的位置吗?
自主预习单:
知识点●1 “十字路口”的位置
图7-2-1
.范围:A__中南__半岛和B__马来__群岛两大部分。
2.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赤道__~__北回归线__。
海陆位置:地处__太平__洋和__印度__洋之间。
3.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十字路口__”。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__缅甸__、老挝、__越南__,其中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
知识点●2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气候类型:__热带雨林__气候和__热带季风__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
2.主要的粮食作物:__水稻__。
3.东南亚是世界上__天然橡胶__、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__泰国__、越南、缅甸
__泰国__
__菲律宾__
__马来西亚__
__印度尼
西亚__
互
助
探
学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探究点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问题导入
下图是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描述,据图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甲
乙
图7-2-2
知识链接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南亚位于南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位置: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南纬10°到北纬23°之间,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地处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咽喉,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结论:东南亚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南纬10°到北纬23°之间,属于热带。
◆误区提醒
马六甲海峡是联系东南亚和东亚到欧洲和非洲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不是唯一的海上通道。
拓展应用
.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主要咽喉要道是图7-2-3中的海峡
图7-2-3
A.甲
B.乙
.丙
D.丁
[解析]D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探究点二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问题导入
下图是东南亚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图,据图说明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图7-2-4
知识链接
东南亚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结论:东南亚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气候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拓展应用
2.烟台中考下图是中南半岛部分地区水稻分布图。
据图回答~题。
图7-2-
据图归纳水稻的分布特点,最合理的是
A.分布在沿海地区
B.分布在内陆地区
.分布在河流沿岸
D.整体分散,局部集中
水稻的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
图中能够支撑水稻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信息是
①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②地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③有热带经济作物甘蔗和椰子树
④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
A.①③ B.①④ .②③ D.②④
[解析]D 根据图例可知水稻的分布是整体分散,局部集中。
地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说明这里位于热带,全年高温。
有热带经济作物甘蔗和椰子树说明这里的环境是高温多雨。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易错点东南亚的气候分布
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做题时容易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混淆。
易混点马来半岛与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部。
马来半岛是中南半岛向南伸向海洋的狭长部分。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不是位于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提
高
拓
学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东南亚》教案湘教版
东南亚
一、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教材内容:
本节主要侧重介绍了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湿热的气候、稠密的人口”及“发展不平衡的经济”三方面的区域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及主要国家,并说出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征和成因的能力,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
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学法:学生已经学过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在认知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在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东南亚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东南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新课讲授】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师: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明确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活动找到主要的地理事物和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生:结合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和在图上找到的主要地理事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