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并掌握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情况;
2.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难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一、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多、快、好、省原则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
1.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重要提示】交通便利的地方不一定都能形成城市
能否形成城市除考虑交通状况外,还要结合当地的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

如亚马孙河流域内平原广阔,水流平缓,航运便利,但是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不利于人类居住,人口密度极小,难以形成城市。

2. 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交通运输不仅对聚落的形成有决定意义,而且对聚落空间布局及形态也有深刻的制约作用。

【随堂练习】
1. 一些商务人员从北京去天津选择乘坐京津城际高速列车主要考虑的是()
A. 动量
B. 时间
C. 运输成本
D. 安全性
答案:B
思路分析:北京与天津地域相连,经济交往频繁,人员往来密切,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以后,北京与天津之间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大大缩短了两地交往的时间。

商务人员的往来,考虑的主要是时间。

2. 重庆市的兴起与下列哪个城市的布局规律一致()
A. 武汉
B. 石家庄
C. 大连
D. 北京
答案:A
思路分析:沿河设城是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故A正确。

例题1(全国高考)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 线路过长
B. 距城镇过远
C. 易受洪水威胁
D. 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思路分析:第(1)题,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主要是为了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

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A错。

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B错。

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C错。

第(2)题,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对。

从经济发
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

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C错。

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D错。

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对。

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

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答案:(1)D (2)B (3)B
例题2 (湖南长沙模拟)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

下图是浙江省某城市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学校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的某城所在地区聚落的分布特征图。

据此回答问题。

(1)请你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征,并判断该城镇的空间形态。

(2)随着A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

结合上图比较分析A 城市往a、b两个方向发展的优势条件。

思路分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聚落沿公路干线分布,平原多于山区,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形态,功能区集中连片,属于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形态。

第(2)题,随着A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结合我国对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城市空间发展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趋向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发展余地大的方向。

答案:(1)沿公路干线分布,平原多于山区。

(2)往a方向发展,改造河滩沙地,不占用农田;靠近河流,用水便利。

b方向接近铁路,交通便利;土地开阔,发展余地大。

【高频疑点】
1.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