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措施和方法,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是:共有学校1个,幼儿园3个,企业单位3个,总楼数68栋,总户数2768户,总人口数8916人,18~49岁妇女3012人,35岁以上6003人,65岁以上406人,残疾人21人,精神病人:9人,长期外出人口2575人,拆迁转移2214人,空挂迁入人口579人。

年出生224人,参加养老保险7249人,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311份,建档率82%,筛查出高血压676例,糖尿病185例。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保健系统,包括卫生保健的供应者如卫生有关部门,和卫生服务的接受者,即社区人群,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我已从事社区护理工作25年多,下面就浅谈一下社区护士在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护士首先要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和医疗保健合同的建立和管理。

通过对辖区居民的入户调查,护士能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所需,从而配合医生能够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

在健康档案的建立中,不能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

要以疾病为核心,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会诊、转诊记录等。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慢性病防治、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一级预防等基本医疗需要。

2参与社区诊断,根据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实施护理计划;提供以人为对象的护理服务。

我辖区社区居民主要是以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为主,有着良好的医疗保险和每年的健康体检,大部分中、老年人已退休。

在这些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居高,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社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管理及慢性病防治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居民的饮食习惯及营养方式的不合理,吸烟饮酒人数比例高,尤其慢性病人的比例更高,不运动的人、超重的人数居多,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危险因素又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的共同的危险因素。

在高血压患者中,不服药或不按时服药的占30%,这应当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从而也显示了高血压病人系统管理在本社区的重要性。

对此,护理工作就显示出了它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种种因素,护士们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护理技术,加强各方面的业务培训,更要积极参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播放影碟,张贴宣传画,发放健康处方,板报宣传,参加社区的各种义诊活动。

落实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的重要性,以免漏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对高血压、糖尿病倾向的病人叮嘱他们定期测血压、测血糖,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的病人建立慢性病随访记录并对病情监测,对他们的服药情况、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督处对65岁以上的慢性病人群每年进行免费体检,做好筛查工作。

3做好出诊的护理工作,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和家庭临终关怀护理服务。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护理在社区”,社区医院最贴近社区居民,对于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及老人,社区护士便可以协助医生定时上门指导用药,如果需要打针,护士会上门打针。

护士们还要经常上门测血压,测血糖、进行医疗护理咨询、进行康复健康指导等。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出现和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以及临终患者的增多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在家庭接受临终关怀,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在生命弥留之际,情愿与家人一起享受最后的时光,临终病人在家中得到了关怀,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及亲属细致照顾下,从心理上使病人感到亲切、信任,并排除了适应环境的过程,同时病人亲属在家庭临终关怀中成为参与护理的重要角色,因此家属与病人之间逐渐产生护理与被护理关系,有助于双方心理平衡,并产生更融洽的的相互支持和依赖的感情,即可满足病人的愿望又维护了病人尊严。

对亲属从精神上、心理上也获得了安慰和补偿,并减轻了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

使居民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护理人员的医疗服务。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将来社区居民得到的卫生服务会更贴心。

4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严密观察病员的治疗情况和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报告;负责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负责室内、器械和物品的消毒工作。

5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开展与护理内容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入户宣教、疾病预防、防止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护理技术指导,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

在辖区的护理工作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护士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是至关重要的,在入户调查中,在与居民闲聊中,均可以了解并干预居民的心理与疾病的治疗,多听居民们的卫生需求,与医生一起给予居民各方面健康指导,全面深入搞好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以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浅谈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陈玉颜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卫生院,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讨基层医院对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经验和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接诊的127例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些患者包括车祸伤、打架伤、工伤、自杀伤等。

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包扎、止血、固定、维持呼吸等院前急救处理,96人接回医院就诊,另外31人因病情危重,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由于受医疗条件限制,要转送到上级医院治疗。

结论:急救医护人员一定要快速及时到达救治地点,在进行快速的伤情评估、现场病员分类的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及护理措施,给伤病员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并根据具体病情安全转运到合适医院进行救治。

关键词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6567(2013)04—0337—03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


具有社会性强、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多样、以对症治疗为主、体力强度大等特点[1]。

当意外伤害或灾难事件发生时,救护人员赶赴现场,在急救中,护士将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救护任务。

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重视和研究如何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2]。

本文结合我院创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情况,从病情评估、伤病员现场分类、急救护理、转运和途中护理等方面,讨论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和体会,以进一步促进我院的急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适应医学发展的水平和社会的需要。

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接诊的127例创伤患者,其中男性98例,占77.2%,女性患者29例占22.8%;这127例患者中发生交通意外的为73人,占57.5%,打架斗殴25人,占19.7%,其它的自杀伤、工伤等29人,占22.8%。

2急救方法:本中的127例创伤患者,需要包扎、止血有108例,骨折夹板初步外固定19例,颅脑损伤患者11例,途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危重者23例。

在经过快速的病情评估、伤员现场分类、及时有效的包扎、止血、固定、维持呼吸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院前急救处理,96人接回医院就诊,31人因基层医院医疗条件限制,根据具体病情及时安全转送到合适的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3结果:127例创伤患者,除了伤势严重,及时转送到合适的上级医院进行救治外,其余的创伤患者,接回本医院住院治疗。

经过有效的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全部患者治愈出院。

4急救护理体会: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院前急救除应具有在现场救治的能力外,还需有必要的装备并能安全地将伤病员运送到恰当的医院或中心进行确定性治疗。

一个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必须具备以下标准:(1)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伤病员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的医院;(2)给伤病员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3)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难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4)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环节包括:通讯、运输、急救技术、急救器材装备、急救网络、调度组织等[1]。

在救护中,护士要配合医生对病员进行救治,主要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评估、伤病员现场分类、急救护理、转运和途中护理等。

本人在院前急救实践工作中的救治护理体会如下。

4.1认识时间、通讯、急救器材装备的重要性:要实现最快速的院前急救,“120”急救中心通讯设施应保持完好通畅,有专人接听,接听时服务态度良好,问话应清晰明确,突出重点,电话接听者要认真询问并记录病人的姓名、年龄、病情、性别、详细地址、联系人的电话及附近有无明显的建筑物标志,弄清楚病人所在准确位置。

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可让患者家属在指定位置等候。

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器具,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5分钟内立即出车,并根据呼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伤情,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

4.2到达现场后的急救措施:(1)迅速病情评估。

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伤情评估,察看现场,迅速地帮助伤员脱离危险地带,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对创伤患者特别是急危重伤员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挽救生命第一的观点,应强调边评估边救治,根据伤情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记忆,建议使用ABCDE程序,这些评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①A(airway)气道:检查病员的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②B(breathing)呼吸:观察伤病员的呼吸,注意其频率和幅度,考虑呼吸交换量
是否足够;③C(circulation)循环:检查伤员脉搏的频率是否规则、有力、心音是否响亮,血压情况等的生命体征。

尤其应迅速判定有无心跳骤停,以便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④D (decision)决定:根据对呼吸、循环所做出的初步检查,迅速做出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⑤E(examination)检查:经过上述基本的检查,如病情需要和许可,再作进一步检查,以防漏诊或误诊[1]。

病情评估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绝不能因为评估而延误抢救及后送时机。

对伤员伤情评估的同时及时与相应的科室联系,以做好进一步院内急救或转送的准备。

(2)伤员现场分类。

伤员现场分类是保证加快伤员救治和转送速度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2]。

其主要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次序。

判断一个病员应在1~2分钟内完成,并给病员挂上相应的病情分类卡,分布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把现场急救区划分为收容区、急救区、后送区和太平区,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

(3)急救护理。

在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和现场伤病员分类后,护士应协助医生对伤病员进行急救处理,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

应先救命后救伤,先复苏后固定。

先止血后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

先进行生命体征的紧急维护,而后进行不危及生命的伤病处理[3]。

常见的护理措施有:①体位的安置:将伤病员置于安全舒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

但若怀疑有颈椎或脊柱、骨盆骨折者宜用硬担架床,对骨盆伤者用三角巾或大块敷料作环行包扎固定后快速转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它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误吸。

对舌后坠伤者应将舌体暂时拉出外固定,必要时吸氧,以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及时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②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如选用静脉留置针,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伤病员十分有利。

严重重伤患者,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调整,幼儿、年老体弱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③及时包扎固定并控制活动性出血:护士应协助医生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止血方法包括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强屈关节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外用药物止血法,最常用的紧急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止血法。

骨折患者应用夹板做临时外固定;④防止差错事故:医生抢救中下达口头医嘱必须准确、清楚。

护士在执行时必须做到“三清一核对”即听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给药时间与途径;问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给药时间与途径(护士必须重复一遍);看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与途径[4];并与医生再次核对药品无误后,方可用药。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用过的安瓿应暂时保留,以便核查。

同时应密切监测急危重症病人用药后反应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⑤做好创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对于创伤患者及其家属应使用安慰性语言,关心、体贴患者,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可缓解疼痛,对于“三无”的病人,急救抢救生命的同时,遵守报告制度,寻求各部门及领导的帮助。

(4)转运和途中护理。

由于现场救护条件所限,创伤患者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后,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应尽快、安全地将病员送到本院或转送到合适的医院以进一步抢救,以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在转运途中应正确地搬运和护送,要注意保护伤病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病员以持续生命支持和监护。

(5)记录。

将病员送达医院后要与接收的护理人员严格交班,内容包括病情、处理及用药等情况,并及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护理记录是防止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院前急救的唯一证据。

因此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发生发展情况、医嘱执行情况、生命体征、护理措施、治疗效果等,作详
细记录,护理文书要真实有效。

要特别注意记录出诊的时间、到达现场的时间、送到医院的时间、病人的病情、在抢救中用的药物,应注意与医生记录的内容相吻合。

小结:总之,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快速的120出车、迅速病情评估、准确的伤员现场分类、有效的熟练的急救护理技术、安全的转运和途中的细心的伤情观察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使创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
创伤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
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陶红主编.急救护理[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王静华.院前急救[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8.24.[4]
孟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安全有效护理环境浅析[J].2010,12.29.
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在肿瘤专科护理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应用
张彬郑立(通讯作者)杨郁素林美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广东汕头515031)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安全实时控制系统在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效果及质量控制,使电子病历的记录更具
规范化、科学化。

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手写护理病历500份和2012年采用护理电子病历质量安全实时控制系统电子病历500份。

观察2组护理病历记录时间及存在的质量缺陷,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能提出改进措施。

结果:使用电子病历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电子病历记录书写质量提高,缩短了护理病历书写时间和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实施护理电子病历安全实时控制系统,保证了护理电子病历规范,科学合理和及时准确,提高了护理电子病历书写质量。

关键词护理电子病历;安全实时监控系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13)04—0339—02
病历是有关病人健康情况的文件资料,包括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病情的主观描述,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客观检查结果及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以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现在使用的电子病历是以电子化的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1]。

本院自2009年10月开始使用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护理病历均采用文字模块或表格化模块两种方法,对护理记录进行编辑。

为了保证护理电子病历质量,2012年实施电子病历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份在我院住院归档的手写病历和2012年5月份使用护理电子病历安全实时监控实施的出院病历各500份,均为二级护理病人,每组500份。

2方法:护理电子病历安全实时监控组:采用计算机编程语言(Mricosoft Visval Studie 2005)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设计,进行护理病历的记录。

手写护理病历组:根据常规进行护理病历记录,由护理病历质控人员根据《护理病历质量检查的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抽查、分析,观察2组护理病历在记录时间,质量缺陷(包括整洁、涂改、漏记、欠缺等)方面的差异性,针对存在问题,分析电子病历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质量检查的内容:护理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和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在严格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的基础上制订电子护理病历的使用规范,按照各种功能设计和管理规范建立适应的表格模块和文字模块,以及与各个专科疾病相适应的各类表格模块。

护理电子病历总质控护士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有无漏项,护理措施落实后记录是否完整、记录与病情是否一致、医护记录是否一致,有无重复粘贴等。

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x 2检验,
P<0.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1)2组护理病历记录时间的比较,见表1。

(2)2组护理病历记录缺陷的比较,见表2。

表12组护理病历记录时间的比较
表1显示,护理电子病历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组每份记录时间为6.5分钟,手写护理记录每份为16.8分钟,每份节约10.3分钟,节约率为61.3%,2组护理病历记录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表22组护理病历记录缺陷的比较
X 2=29.189
P<0.001
表2显示,护理电子病历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组病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达标率97%,护理记录终末修改率下降,在修改内容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差异,如涉及到护理专业水平的问题修改率明显下降,而错字、涂改、欠整洁等质量缺陷显著下降,与手写护理记录有比较显著性差异(x 2=29.189P<0.001)。



1传统的病历质控是对各科室已完成的护理病历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护理规范的病历进行整改,这种事后控制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现问题。

采用安全实时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功能就能避免以上问题,质控人员可直接在系统中,结合护理规范,分别对当前在院患者及出院患者进行病历
本课题列为2012年度汕头市医疗重点科技项目,汕府科《2012(113)号》
组别
病历数平均每份记录总记录时间时间节约率
时间(min)(min)(%)
护理电子病历安全实时组100
6.565061.3
手写护理病历组100
16.8
1680
组别
病历数达标不达标达标率(%)护理电子病历安全实时组5004851597手写护理病历组
500
440
60
88
浅谈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玉颜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卫生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刊名:
中国伤残医学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年,卷(期):2013(4)
1.陶红急救护理 2006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 2001
3.王静华院前急救 2009(08)
4.孟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安全有效护理环境浅析 2010
引用本文格式:陈玉颜浅谈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 20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