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上肢骨、下肢带骨

合集下载

0021.03上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及其连结 上肢骨为什么比下肢骨多2块

0021.03上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及其连结 上肢骨为什么比下肢骨多2块

03上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及其连结上肢骨为什么比下肢骨多2块03上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及其连结上肢骨为什么比下肢骨多2块发布时间:2019-07-20 11:18:18 影响了:人第三单元:上下肢骨及其连结第一节: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1、上肢带骨(1)锁骨:呈∽形,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有两端即内侧胸骨端、外侧肩峰端,两面即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2)胛骨:为三角形扁骨,平对第2至第7肋。

有三角即外侧角、上角、下角,有三缘即内侧缘、外侧缘、上缘,有两面即前面、后面,主要结构有盂上下结节,鹘突、肩胛冈、冈上下窝、肩胛下窝、肩峰2、肢自由骨(1)肱骨:长骨,一体两端,主要结构:上端有肱骨头、解剖颈、大小结节,肱骨体有三角肌粗窿、桡神经沟,下端有肱骨小头、肱骨滑车、桡窝、冠突窝,鹰嘴窝、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

(2)桡骨:长骨,一体两端,主要结构: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窿、滋养孔、尺切迹、桡骨茎突。

(3)尺骨:长骨,一体两端,主要结构:滑车切迹、冠突、鹰嘴、桡切迹,尺骨粗窿、尺骨头、尺骨茎突。

(4)手骨:1)腕骨:短骨,共8块,桡侧→尺侧,近侧列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2)掌骨:长骨,共5块。

桡侧→尺侧为第Ⅰ~Ⅴ掌骨。

3)指骨:长骨,共14块。

(二)上肢的关节1、上肢带骨的关节(1)胸锁关节:1)组成: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琐切迹及第一肋软骨2)特点:①为上肢骨与躯干骨之间唯一关节②为鞍状关节③关节囊坚韧,有关节盘。

3)运动形式:使锁骨向前、后、上、下和旋转以及环转运动。

(2)肩锁关节(3)喙肩韧带:架于肩关节上方,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2、自由上肢的关节:(1)肩关节:1)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连接构成。

2)特点:①典型的球窝关节。

②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与周围有盂唇附着。

③囊的上壁有喙肱韧带加强,上壁和前后壁有腱纤维编入,下壁没有韧带和腱纤维加强故肱骨头易向下脱位。

上肢骨及其连接的观察实验报告

上肢骨及其连接的观察实验报告

上肢骨及其连接的观察实验报告骨连结实验报告实验二骨与骨连结一、目的要求1(骨的分类和各类骨的形态构造。

2(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关节的构造。

4(颅的组成和分部,各部颅骨的名称和位置。

5(下颌骨、蝶骨、颞骨的形态。

6(颅各面的形态。

7(新生儿颅的特点。

8(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构造。

二、材料与器械1(人体骨架标本。

2(各类骨标本。

3(胫骨、跟骨、顶骨的剖面标本。

4(儿童长骨的纵切解剖标本,示骨膜,骨髓和骺软骨。

5(脱钙骨和煅烧骨标本。

6(关节模型。

三实验内容(一)骨的分类成人共有206块骨。

按部位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份。

中轴骨包括颅骨(23块)、听小骨(6块)和躯干骨,躯干骨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构成。

附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骨的形态多样,请在人体骨架上辨认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观察形态特征,归纳分布部位。

找到位于臂部的肱骨,以它做为长骨的代表进行观察。

肱骨呈长柱形,两端膨大部分叫骺,中间细长部分叫骨干。

干与骺相连之处叫干骺端。

找到腕骨和跗骨,它们均为短骨;胸骨是一块扁骨,构成脊柱的椎骨是不规则骨(二)骨的形态、构造和成分在长骨骨干的纵剖面标本上观察,可见骨干内有一大空腔,叫髓腔,外层坚硬致密的骨质叫密质,内部的骨质呈海绵状叫松质。

松质由许多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小梁之间有许多间隙。

各类型骨的表面都有一层密质,密质的深面为松质。

观察跟骨的剖面标本,短骨的密质很薄,内部完全是松质。

扁骨由两层密质夹一层松质构成。

松质由骨小梁构成,观察长骨、短骨切面标本上骨小梁排列的方向与压力和张力的关系。

在颅盖的剖面上观察,可见颅盖由两层密质、中间夹一层松质构成,外层密质叫外板,内层密质叫内板,中间的松质叫板障。

在湿的长骨标本上观察。

骨的两端都有光滑颜色较白的关节软骨。

骨表面都附有一层坚韧的膜,即骨膜。

并可见髓腔内充满淡黄色的脂肪组织,叫黄骨髓。

观察新鲜骨经稀盐酸脱钙后的标本。

第3单元四肢骨及其连结2008

第3单元四肢骨及其连结2008
2.自由下肢骨: 股骨femur 髌骨patella 胫骨tibia和腓骨fibula 足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股骨
髌骨 胫骨 腓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1.下肢带骨——髋骨
由髂骨ilium 坐骨ischium 耻骨pubis 融合构成。
足弓arch of foot
跗骨和趾骨借关节和韧带,并且借肌 的牵拉形成向上隆起的穹隆称为足弓。
足弓可分:
1)纵弓:
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三块楔骨 和内侧三块跖骨连结构成;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两块跖骨连结 构成。
2)横弓:由骰骨 、三块楔骨构成。
足弓好比是一个具有弹性的“三脚架”,它使 足能稳固地站立于地面,在进行行走、弹跳等运动时, 起缓冲作用,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以保护体内器 官,尤其是脑免受震荡。同时也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 经免受压迫。
股骨头韧带
膝关节 knee joint
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 上端和髌骨构成,为人体 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运动:主要为屈、伸运动, 在半屈膝时还可做轻度的 旋转运动。
特点:
1)关节囊宽大松弛 而坚韧,纤维膜附着于 各关节面和半月板的周 缘。滑膜除覆盖半月板 和关节软骨外,还衬于 纤维膜的内面及覆于囊 内韧带、髁间窝和髁间 隆起的表面。
胸锁关节
肩关节 shoulder joint
组成: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 关节盂构成。
特点:
1)球窝关节,球大窝小而浅。
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的上壁 有喙肱韧带加强,上壁和前后 壁有腱纤维编入,下壁没有韧 带和腱纤维加强,故肱骨头易 向下脱位。
3)囊内有肌腱通过。
运动形式:是全身最灵活的 关节,可做多轴运动,即屈、 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 转运动。

人体骨头解剖实验报告(3篇)

人体骨头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 观察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3. 掌握骨骼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3. 实验图谱和教材五、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

2. 分别对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进行解剖观察。

3. 记录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六、实验内容(一)颅骨1. 观察整体结构:颅骨由23块骨头组成,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颅盖主要由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颅底由蝶骨、筛骨、颞骨和额骨等组成。

2. 解剖观察:- 额骨:位于颅前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

- 顶骨:位于颅顶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 颞骨:位于颅侧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和听觉系统。

- 枕骨:位于颅后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3. 功能:颅骨主要起到保护大脑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二)躯干骨1. 观察整体结构:躯干骨由51块骨头组成,分为脊柱、胸骨和肋骨三部分。

2. 解剖观察:- 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组成,保护脊髓。

- 胸骨:位于胸前部,呈长方形,保护心脏和肺部。

- 肋骨:12对,保护胸腔器官。

3. 功能:躯干骨主要起到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和参与呼吸运动的作用。

(三)四肢骨1. 观察整体结构:四肢骨由126块骨头组成,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两部分。

2. 解剖观察:- 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3. 功能:四肢骨主要起到支持身体、参与运动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七、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共有206块,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共同构成人体的骨架。

3. 通过解剖观察,掌握了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八、实验心得1. 人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动系统解剖实验-全身骨

运动系统解剖实验-全身骨

鹰嘴窝
外侧髁
2.桡骨 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 3.尺骨 位于前臂内侧部,分一体两端。
桡骨头 桡骨粗隆
鹰嘴 滑车切迹 桡切迹

尺骨茎突



4.手骨 腕骨( 8块)、掌骨( 5块)、指骨(14块)
腕骨: 近侧列(桡侧→尺侧):舟、月、三角、豆; 远侧列(桡侧→尺侧):大、小、头状、钩。
手舟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耳 状 面
骶管裂孔
骶角
骶岬 骶后孔
骶前孔
(5)尾骨 退化
歌诀
椎骨外形不规范, 各有特点记心间; 颈椎体小棘发叉, 横突有孔很明显; 胸椎两侧有肋凹, 棘突迭瓦下斜尖; 腰椎特点体积大, 棘突后伸宽双扁。
(三)椎骨的连接 ——椎间盘
椎间盘
构成:髓核、纤维环 数目:23个,总厚度约占脊柱长度1/4-1/5。 厚度:①中部最薄、颈部次之、腰部最厚(颈腰
一、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1.锁骨
分胸骨端、 肩峰端、
锁骨体(呈“~”形弯曲)
肩峰端
胸骨端
• 肩胛骨
肩 胛 骨 scapula
肩 胛 骨 scapula
肱骨头
大结节
小结节
关 节 盂
肱 骨 小 头
喙突
上角
冈上窝 肩胛切迹
肩胛冈 肩胛下窝
冈下窝
下角
内侧髁 尺神经沟 肱骨滑车
肩峰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经沟
跗骨 距上、跟下、舟前三楔、骰在外
跟骨 骰骨
距骨
足舟骨 楔骨 跖(zhi)骨
趾(zhi)骨
二、材料和用具
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及各部分骨骼标本 人体全身肌肉解剖标本

人体骨骼结构实验报告(3篇)

人体骨骼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熟悉骨骼的主要功能,如支撑、保护、运动等。

3. 掌握骨骼的形态和命名。

4. 通过解剖和观察,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解剖工具(解剖镊、解剖刀等)4.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 识别颅骨的各个部分: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枕骨。

- 观察颅骨的连接方式,如颅骨间的缝和关节。

- 分析颅骨的保护功能。

2. 观察躯干骨- 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 观察椎骨的形态特征,如椎体、椎弓、椎间盘等。

- 分析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意义。

- 识别肋骨和胸骨,观察它们的连接方式。

- 分析胸廓的保护功能。

3. 观察四肢骨- 识别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 识别下肢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 观察四肢骨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等。

- 分析四肢骨的运动功能。

4. 观察骨骼肌- 识别骨骼肌的起点和止点。

- 观察骨骼肌的形态和分布。

- 分析骨骼肌的收缩和运动机制。

六、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颅骨保护大脑,躯干骨支撑和保护内脏,四肢骨参与运动。

3.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通过收缩产生运动。

4. 脊柱的生理弯曲有助于减轻体重和分散压力。

七、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和维持姿势。

2. 骨骼生长和发育: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生长速度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成熟。

3. 骨骼疾病: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和功能。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基础,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至关重要。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次实验人体骨骼观察03

第二次实验人体骨骼观察03

脊柱的整体观
颈曲 胸曲 胸廓 肋(12对)
胸骨(1块)
四、颅骨及其连结
脑颅骨(8)
额骨(1)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顶骨(2) 颞骨(2)
颅骨(23)
面颅骨(15)
上颌骨(2) 颧骨(2) 腭骨(2) 鼻骨(2) 泪骨(2) 下鼻甲骨(2) 下颌骨(1) 犁骨(1) 舌骨(1)
躯 干 胸骨(1) 骨 (
尾骨(1)
) 肋骨(24)
51
(一)脊柱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椎孔 椎弓板 横突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棘突
上面观
椎上切迹
椎下切迹
侧面观
下关节突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椎骨的连结
• 椎间盘 • 椎骨间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 关节:椎间关节、寰枢关节、寰枕关节
应的结构特点。
【实验材料】
• 人体全身骨架模型,人体各部分骨骼标本和模型
【实验步骤】
一、骨的形态构造 (一)骨的形态
• 从人体骨骼标本和模型上,分辨长骨、短骨、扁 骨和不规则骨的形态及其分布。
骨的形态
(二)骨的构造 骨的构造
骨膜
骨质 骨髓
骨密质 骨松质 红骨髓 黄骨髓
滋养孔 神经和血管
骨和骨连结
人字缝 矢状缝
冠状缝
枕骨 顶孔 顶骨
额骨
颅的顶面
筛骨 蝶骨
枕骨大孔
颅底内面
顶骨 下颞线
颞骨 人字缝 外耳门
枕骨 乳突
冠状缝 额骨 上颞线
翼点 蝶骨大翼
颅的侧面
泪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人体解剖学实验二人体骨架的观察

人体解剖学实验二人体骨架的观察
第四十页,共47页。
下肢骨的主要骨连结
第四十一页,共47页。
人类四肢骨的特点总结
1)上肢
上肢适应灵活运动的形态结构特点: –(1)形体轻巧,关节囊松弛而薄,关节腔宽大,韧带少。 –(2)肩带各骨不与脊柱形成完整的骨环,左右锁骨前端与胸 骨相连,并不接触,支撑肩胛骨。
–(3)肩关节远离中线,属于球窝关节,头大盂浅,能作 多轴性灵活运动。
6、上肢的主要骨性标志
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 ② 肱骨 ③ 尺骨 ④ 桡骨 ⑤ 手骨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7、下肢骨
下肢带骨:即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愈合而成。
观察髋骨标本,辨认髂骨、髂嵴、耻骨和坐骨。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髂嵴
髂窝
髂前上棘
弓状线
耻骨梳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面
耳状面
坐骨 大切迹
第十二页,共47页。
第十三页,共47页。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椎弓弓
椎弓根 椎弓板
••突突起起
棘突1个 横突l对 关节突2对
• 椎孔→椎管
• 椎间孔
椎孔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棘突
椎体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椎弓板 椎体
下关节突
第十四页,共47页。
2、胸廓
① 胸廓的构成
观察人体全身骨架标本。由1块胸骨、12对肋、12块胸椎及其骨连结构成。
② 胸骨 观察胸骨标本。辨认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角等部位。
③ 肋与肋骨 观察人体全身骨架标本。识别肋骨与肋软骨,找到肋骨的位置。
第十五页,共47页。
胸骨
•胸骨柄
颈静脉切迹
•胸骨体 •剑突
颈静脉切迹

上肢骨、下肢带骨 ppt课件

上肢骨、下肢带骨 ppt课件
上肢骨、下肢带骨
第三节 附肢骨骼 appendicular skeleton
一、上肢骨 bones of upper limb
(一)上肢带骨:直接连于躯干骨。
1.锁骨clavicle:
胸骨端
肩峰端
2.肩胛骨scapula:
外侧角
上缘 脊柱缘
上角
肩胛下窝
下角 冈上窝 冈下窝 腋缘
盂上结节
关节盂
盂上结节 肩胛下窝
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
二、下肢骨bones of lower limb
(一)下肢带骨:髋骨hip bone
髂骨
髋臼窝
髋臼
髋臼切迹
坐骨
耻骨
闭孔
髂骨翼
髂后上棘
1.髂 骨ilium
髂嵴 髂结节
髂前上棘
臀面
髂窝
髂粗隆
髂后下棘
髂前下棘 弓状线
髂骨体
耳状面
2.坐 骨ischium
坐骨体 坐骨结节 坐骨支
尺骨茎突 桡骨茎突
鹰嘴 尺骨滑车 桡骨头 桡骨颈
3.尺骨ulna 上
端有滑车切迹、鹰 嘴、冠突、桡切迹 等。下端有尺骨头、 尺骨茎突等。
4.手骨:包括腕骨(8块)、掌骨(5块)和手骨(14块)。
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掌骨 钩骨 头状骨
豌豆骨
小多角骨
三角骨
大多角骨
手舟骨 月骨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3.耻 骨pubis
髂耻隆起
耻骨体
耻骨梳
耻骨上支
耻骨结节
耻骨下支 耻骨嵴
耻骨联合面
思考题
1.试述髋骨的形态特征。 2.试述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征 。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实验一上肢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2.掌握主要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其他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1.上肢骨的组成2.上肢骨的形态、结构三、实验材料:人体骨架标本,人上肢骨干标本四、实验步骤:(一)上肢骨的组成上肢骨可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上臂骨、前臂骨及手骨三部分。

上臂骨只有一块,即肱骨;前臂骨包括尺骨和桡骨;手骨又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

图2-1上肢骨(右)(二)上肢骨的形态、结构1.锁骨锁骨略呈“∽”形,横位于胸骨与肩胛骨之间,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

图2-2锁骨(右)2.肩胛骨肩胛骨是一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的后方上外侧,上下平齐第2、第7肋,可于皮下触知。

三角形底部在上方,顶部(尖)向下方,可区分为两面、三角和三缘。

图2-3肩胛骨(左、前面)图2-4肩胛骨(左、后面)3.肱骨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肱骨体和上、下端。

图2-4肱骨(右、前、后)4.尺骨、桡骨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分为尺骨体和上、下两端,上端肥大下端细小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上端、骨体和下端。

它与尺骨相反,上端上而下端大。

图2-5尺骨和桡骨(右)5.腕骨、掌骨、指骨腕部8块小骨的总称,掌骨包括5块小长骨,指骨共有14块小长骨。

图2-6手骨(右)图2-7腕骨五、作业上肢骨的组成以及数量,并举例说明上肢带骨和上肢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

2.掌握主要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其他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1.下肢骨的组成。

2.观察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三、实验材料:人体骨架标本,人下肢骨干标本。

四、实验步骤:(一)下肢骨的组成: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下肢带骨即髋骨。

自由下肢骨包括大腿骨、小腿骨和足骨。

大腿骨即股骨;小腿骨包括胫骨和腓骨;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此外,还有位于膝关节前方参与组成膝关节的籽骨——髌骨,它也在自由下肢骨之列。

《运动解剖学》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观察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观察实验报告
(二)观察骶骨、尾骨、胸骨、肋骨
三、观察脊柱模型标本
1、脊柱的组成
2、脊柱的各面观特点
3、脊柱的功能
五、实验结果
六、教师评语
上肢骨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观察上肢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
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
4.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
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模型标本
(一)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模型标本
(一)下肢带骨
髂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二)自由下肢骨
1、大腿骨:肱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2、小腿骨:尺骨、桡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3、足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运动解剖学》躯干骨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观察躯干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脊柱与颅骨的连接方式
3.掌握脊柱的构成、连接方式及胸廓的构成
三、实验器材
1、人体串连的脊柱骨模型和人体骨架模型标本。
2、分离的躯干骨模型标本。
3、脊柱、胸廓的模型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3、观察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找胸椎辩认以下结构。
椎体、椎弓、椎弓根、椎骨上切迹和下切迹、椎间孔、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孔。
4、辩认各部椎骨并掌握各部椎骨主要的表面结构。
5、椎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2颈椎棘突、第7颈椎棘突、第7颈椎以下的全部椎骨的棘突可在皮下触摸到,常以第7颈椎棘突为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第11胸椎棘突

人体附肢骨实验报告

人体附肢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上肢和下肢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掌握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及相互关系。

3.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实验记录本三、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骨骼- 上肢带骨:观察锁骨和肩胛骨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

- 自由上肢骨:观察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

2. 观察下肢骨骼- 下肢带骨:观察髋骨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

- 自由下肢骨:观察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

3. 记录观察结果- 在实验记录本上详细记录观察到的骨骼名称、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上肢骨骼- 上肢带骨:锁骨为横S形,连接胸骨和肩胛骨;肩胛骨为三角形,位于胸廓背外上,分为前面、后面、上缘、内侧缘和外侧缘。

- 自由上肢骨:肱骨为上臂长管状骨,分为上端、体部和下端;桡骨和尺骨分别位于前臂外侧和内侧,桡骨较短,尺骨较长;腕骨、掌骨和指骨分别位于手部,掌骨和指骨较短。

2. 下肢骨骼- 下肢带骨:髋骨为不规则骨,分为髂骨、耻骨和坐骨;髂骨位于脊柱两侧,耻骨位于骨盆前方,坐骨位于骨盆下方。

- 自由下肢骨:股骨为大腿长管状骨,髌骨为三角形骨,位于股骨前方;胫骨和腓骨分别位于小腿内侧和外侧,胫骨较长,腓骨较短;跖骨和趾骨分别位于足部,跖骨和趾骨较短。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人体上肢和下肢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观察骨骼标本,加深了对骨骼结构的理解,为后续学习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六、实验心得1. 人体骨骼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通过实验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2. 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观察细节,记录观察结果,以便于后续分析和总结。

3.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为今后从事医学、体育等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基础。

上肢骨实验报告

上肢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

2. 了解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的分布和功能。

3. 识别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4. 熟悉上肢骨在运动中的力学作用。

二、实验内容1. 观察上肢骨标本。

2. 记录上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

3. 分析上肢骨在运动中的力学作用。

三、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骨标本(1)观察上肢带骨:肩胛骨、锁骨。

(2)观察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

2. 记录上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1)上肢带骨- 肩胛骨:呈三角形,分为肩胛体和肩胛冈。

- 锁骨:呈“S”形,分为锁骨体和锁骨肩峰。

(2)自由上肢骨- 肱骨:上端有肱骨头,下端有肱骨髁。

- 尺骨:分为尺骨体和尺骨冠。

- 桡骨:分为桡骨体和桡骨茎。

- 腕骨:分为远排腕骨、中排腕骨和近排腕骨。

- 掌骨:分为掌骨体和掌骨底。

- 指骨:分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3. 分析上肢骨在运动中的力学作用(1)上肢带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肩胛骨:参与肩关节的运动,使肩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 锁骨:连接肩胛骨和胸骨,参与肩关节的运动。

(2)自由上肢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肱骨:参与肩关节、肘关节和前臂关节的运动。

- 尺骨和桡骨:参与前臂关节的运动。

- 腕骨、掌骨和指骨:参与手部关节的运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上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符合实验前的预期。

2. 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在运动中的力学作用明显,为上肢的运动提供了基础。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上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上肢骨在运动中的力学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上肢骨的结构,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六、实验建议1. 在观察上肢骨标本时,要注意观察骨头的形态、结构以及相邻骨头的连接方式。

2. 在分析上肢骨在运动中的力学作用时,要结合实际运动情况进行思考。

3. 多参加类似实验,提高自己的解剖学知识水平。

医学影像技术《实验二 四肢骨》

医学影像技术《实验二   四肢骨》

实验二四肢骨【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骨和下肢骨的数目、名称、位置及主要骨性标志。

2.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位置和主要结构。

3.熟悉手骨和足骨的名称、分部和形态结构。

【实验材料】完整骨骼标本;全套离体上肢骨标本;盒装串连手骨标本;全套离体下肢骨标本;串连足骨标本。

【考前须知】1.观察时,首先要按实验内容的描述,把骨标本放在解剖学位置。

2.上课之前先对照完整骨架观察,熟悉各骨在整体中的位置。

3.保护好标本,不要拿长骨作其他工具使用。

【实验内容】一、上肢骨共64块,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1〕锁骨呈“~〞形弯曲,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

分一体两端,体的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锁骨的外、中1/3交界处较细,易骨折;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与肩峰相关节。

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撑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

〔2〕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的后外侧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

分为两面、三缘和三角。

前面为一大而浅的窝称肩胛下窝;后面上方有一横位的骨嵴称肩胛冈,冈的外侧端较平宽称肩峰,为肩部最高点,冈的上、下各有一窝,分别称冈上窝和冈下窝。

内侧缘薄而锐利,外侧缘肥厚,上缘短而薄,近外侧有一小切迹称肩胛切迹,有肩胛上神经通过,自切迹外侧向前伸出一曲指状突起称喙突,有肌附着。

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为内、外侧缘会合处,对应第7肋,体表易于摸到;外侧角膨大,有一微凹朝外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分别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有肌附着。

2.自由上肢骨1肱骨是典型长骨,位于上臂,分一体及上、下两端。

上端有朝向内后上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头外侧的隆起称大结节,前面的隆起称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的骨嵴,分别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嵴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

上肢骨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上肢骨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一、实验背景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而上肢骨作为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保护和运动等多种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上肢骨的观察和实验,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连接方式及构成,了解肩关节、肘关节和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形式。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 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

3.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

4. 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

三、实验方法1. 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2. 观察分离的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3. 观察自由上肢关节标本,包括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上肢骨组成及形态结构(1)上肢带骨:锁骨呈“S”形,连接肩胛骨和胸骨,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肩胛骨呈三角形,分为肩峰、肩胛冈和肩胛下角,具有保护和支撑作用。

(2)自由上肢骨:肱骨为上臂骨,呈长管状,具有支撑和运动功能;尺骨和桡骨为前臂骨,尺骨位于内侧,桡骨位于外侧,两者共同构成前臂的旋转和屈伸运动;腕骨、掌骨和指骨构成手部,具有握持和精细操作功能。

2. 上肢骨连接方式及构成上肢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骨性连接:包括骨性融合和骨性连接,如肩胛骨与锁骨的连接、肱骨与肩胛骨的连接等。

(2)纤维性连接:包括韧带和肌腱,如肱二头肌腱与肱骨的连接、三角肌腱与肩胛骨的连接等。

(3)滑膜性连接:包括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等。

3. 上肢主要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形式(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肩胛盂和肱骨的肱骨头构成,具有球窝关节的特点,可进行屈伸、外展、内收、旋内和旋外等运动。

(2)肘关节:由肱骨的肱骨滑车和尺骨的尺骨滑车构成,具有滑车关节的特点,可进行屈伸和旋内运动。

(3)腕关节:由桡骨的腕骨凹和腕骨的腕骨凸构成,具有椭圆关节的特点,可进行屈伸、外展、内收、旋内和旋外等运动。

附肢骨实验报告

附肢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附肢骨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附肢骨的形态结构特点。

3. 通过观察,加深对骨关节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它们与躯干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骨骼系统。

附肢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保护和运动。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附肢骨的组成、形态和结构特点。

三、实验器材1. 人骨标本(上肢骨、下肢骨)2. 显微镜3. 刀片、镊子、解剖剪等解剖工具4. 生理盐水5. 纸巾、剪刀、胶带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骨:观察肱骨、桡骨、尺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结构,了解它们的组成和功能。

(1)肱骨:肱骨是上肢骨中最长的骨,分为肱骨体和肱骨端。

肱骨体呈圆柱形,两端膨大,形成肱骨端。

肱骨上端有关节面,与肩胛骨相连,下端有关节面,与桡骨和尺骨相连。

(2)桡骨和尺骨:桡骨和尺骨分别位于前臂两侧,桡骨较短,尺骨较长。

桡骨和尺骨下端与腕骨相连,上端与肱骨相连。

(3)掌骨和指骨:掌骨和指骨位于手掌和手指,掌骨共有5块,指骨共有14块。

掌骨和指骨的形态各异,功能各异。

2. 观察下肢骨:观察股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的形态结构,了解它们的组成和功能。

(1)股骨:股骨是下肢骨中最长的骨,分为股骨体和股骨端。

股骨体呈圆柱形,两端膨大,形成股骨端。

股骨上端有关节面,与髋骨相连,下端有关节面,与胫骨和腓骨相连。

(2)胫骨和腓骨:胫骨和腓骨分别位于小腿两侧,胫骨较长,腓骨较短。

胫骨和腓骨下端与跖骨相连,上端与股骨相连。

(3)跖骨和趾骨:跖骨和趾骨位于足部,跖骨共有5块,趾骨共有14块。

跖骨和趾骨的形态各异,功能各异。

3. 解剖观察:使用解剖工具对上肢骨和下肢骨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

(1)上肢骨解剖:解剖肱骨、桡骨、尺骨、掌骨和指骨,观察骨膜、骨松质、骨密质、骨皮质等结构。

(2)下肢骨解剖:解剖股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观察骨膜、骨松质、骨密质、骨皮质等结构。

4. 观察骨关节: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的关节,了解关节的组成和功能。

上肢骨的实验报告

上肢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上肢骨的组成、形态和结构。

2. 掌握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和功能。

3. 通过观察和触摸,识别上肢骨的主要骨骼和关节。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上肢骨骼模型2. 骨骼标本3. 解剖图谱4. 记录本和笔五、实验内容1. 上肢骨的组成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 上肢带骨:包括肩胛骨和锁骨。

- 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2. 肩胛骨肩胛骨是上肢带骨的一部分,位于背部,呈三角形。

主要结构包括:- 肩胛冈:肩胛骨的纵脊,是肌肉附着的重要部位。

- 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是肌肉和血管神经的重要通道。

- 肩胛骨上缘:肩胛骨的上部边缘,与锁骨相连。

3. 锁骨锁骨是上肢带骨的另一部分,呈“S”形,连接肩胛骨和胸骨。

主要结构包括:- 锁骨内侧端:与胸骨相连。

- 锁骨外侧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连。

4. 肱骨肱骨是自由上肢骨中最大的骨骼,位于上臂。

主要结构包括:- 肱骨体:肱骨的主体部分,连接肩胛骨和肘关节。

- 肱骨大结节:肱骨上端的突起,是肌肉附着的重要部位。

- 肱骨小结节:肱骨上端的另一个突起,也是肌肉附着的重要部位。

5. 尺骨和桡骨尺骨和桡骨是前臂的两根长骨,位于肘关节两侧。

主要结构包括:- 尺骨:位于肘关节内侧,与桡骨相连。

- 桡骨:位于肘关节外侧,与尺骨相连。

6. 腕骨腕骨是自由上肢骨的一部分,位于手腕。

主要结构包括:- 桡骨远端:桡骨与手腕相连的部分。

- 尺骨远端:尺骨与手腕相连的部分。

- 腕骨列:包括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钩骨等。

7. 掌骨和指骨掌骨和指骨是自由上肢骨的一部分,位于手掌和手指。

主要结构包括:- 掌骨:位于手掌,连接腕骨和指骨。

- 指骨:位于手指,连接掌骨和指甲。

六、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骨骼模型,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结构。

2. 观察骨骼标本,识别上肢骨的主要骨骼和关节。

3. 通过触摸骨骼标本,感受上肢骨的形态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胛切迹
喙突
冈上窝
肩峰
肩胛冈
冈下窝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humerus
上端有肱骨头、大结节、
大结节 小结节
肱骨头
小结节等。
体部有桡神经沟。 下端有肱骨小头、肱骨滑 车、外上髁、内上髁、尺神 肱骨小头 经沟等。 肱骨滑车 尺神经沟
桡神经沟
内上髁 外上髁
2.桡骨radius
上端有桡骨头、 桡骨颈、桡骨粗
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
二、下肢骨bones of lower limb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
髂骨
髋臼 髋臼窝 髋臼切迹
耻骨 坐骨
闭孔
髂骨翼
髂后上棘
1.髂 骨ilium
髂嵴 髂结节 髂前上棘
臀面 髂窝
髂粗隆
髂后下棘
髂前下棘 弓状线
耳状面
髂骨体
2.坐 骨ischium
坐骨体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鹰嘴 尺骨滑车 桡骨头 桡骨颈
隆等。下端有桡
骨茎突、腕关节 面等。
3.尺骨ulna

端有滑车切迹、鹰 嘴、冠突、桡切迹 等。下端有尺骨头、 尺骨茎突 桡骨茎突 尺骨茎突等。
包括腕骨(8块)、掌骨(5块)和手骨(14块)。 4.手骨: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掌骨 钩骨 头状骨 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 小多角骨 大多角骨 手舟骨 豌豆骨 三角骨 月骨
坐骨结节 坐骨支
3.耻 骨pubis
髂耻隆起
耻骨体 耻骨上支
耻骨结节 耻骨梳
耻骨下支 耻骨嵴
耻骨联合面
思考题
1.试述髋骨的形态特征。 2.试述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征。
牡丹江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第三节 附肢骨骼 appendicular skeleton
一、上肢骨 bones of upper limb
(一)上肢带骨:直接连于躯干骨。
1.锁骨clavicle: 胸骨端 肩峰端来自2.肩胛骨scapula:
外侧角
上角
肩胛下窝
下角 上缘 冈上窝
冈下窝
脊柱缘 腋缘
盂上结节
关节盂
盂上结节 肩胛下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