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骨骼苏教版骨骼一. 教学目标1. 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 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 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 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过程:㈠摸骨活动:初步了解骨1、出示图片(一个儿童从高的地方往下跳):你认为他这样做危险吗?可能有什么样的后果?(从儿童生活中的安全教育事例入手,)2、谈话:危险!有可能摔断骨头。

有可能摔断哪里的骨头呢?3、学生回答。

4、在我们的皮肤和肉里面有骨头,自己摸一摸、找一找身体的哪些地方有骨头?仔细摸一摸骨头大概是什么样子的?5、学生活动:摸摸自己的骨头。

6、交流:你摸到骨头了吗?它在哪里?你怎么确定是骨头?骨头信息:很硬,长短等形状不一样,头、躯干、四肢部分都有骨头。

7、课件出示手掌图片:再摸一摸、数一数,一个手掌有多少块骨?8、学生活动:摸手掌9、课件(X光手掌图片):一个手掌有27块骨,人体共有206块骨。

㈡拼骨活动:初步了解骨骼⑥(出示骨骼图片)小结:骨骼是有生命的,可以生长,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预设⑶:骨骼的作用处理:①(出示胸部骨骼、头骨):保护柔软的重要器官②(出示人体站立图——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起支撑作用③(出示GIF骨骼图):你有什么发现?骨骼支持人完成各种运动。

⑤小结:骨骼有支撑、保护、运动的作用。

㈣巩固应用1、推送微视频,了解人体的骨骼。

2、调查问卷:教学后记本课诗苏教版四下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的第一课,传统课堂一般是出示一个人体骨骼模型,但是学生天然的对骨头有种害怕的心理,在想看又不敢看,想研究又有点害怕之间摇摆不定,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本节课的定位是上完课学生能亲近、喜欢骨头,觉得研究骨头有意思。

课堂教学主要分成三个部分:摸骨、拼骨、研究骨。

通过初次摸骨,感受骨的存在,了解骨的大体位置;再通过拼骨,逐渐建立对骨骼的完整认识;最后通过骨骼系统软件和观察实物猪骨来研究骨的作用和结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使引导学生形成骨骼的概念,了解骨骼的作用,认识骨的特点,使学生对骨的认识形成一个整体。

骨骼教学设计(共4篇)

骨骼教学设计(共4篇)

骨骼教学设计(共4篇)苏教版四年级科学《骨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2、知道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3.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骨骼由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教学准备:骨骼模型一、课前延伸1、搜集有关骨骼的图片和文字,对骨骼进行初步的认识。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二、课内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和骨骼的作用(一)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硬硬的)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分组活动:用手感觉身体的骨,数一数,看看你能数出多少块骨?思考:数不清楚的原因是什么?7、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8、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9、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10、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11、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4、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5、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6、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7、安全教育。

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优秀教案《骨骼》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优秀教案《骨骼》

【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观察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4.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5.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多方面的作用。

6.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人体骨骼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4.布置任务:分别摸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5.出示人体手骨的X光照片,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最后师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6.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骨头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一) 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接力。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教具剪刀、硬卡纸、胶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准备实验用的器材、收集有关骨骼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二)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骨骼结构1.活动:每人用力摸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几块骨头?2.交流: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四肢。

你摸出了几块骨头?3.比较:与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分布图比较一下。

4.手是我们身体最灵巧的部分,刚才大家说我们的手是由(借助学生回答)块骨构成。

现在让我们来看手的X光照片,数一下共有几块骨?5.学生汇报交流。

6.讲解:手骨共有27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7.观察骨骼模型。

(1)头骨是什么样的?(2)躯干骨包括哪些骨?胸骨、肋骨、脊柱分别是什么样的?(3)手臂骨包括哪些骨?大腿骨的几块大骨分别是什么样的?8.游戏——看谁说得快。

(1)老师指骨骼模型,学生说骨的名称;(2)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摸自己骨骼的各个部分。

(3)老师说出骨的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9.活动:把活动上的人体骨骼贴在硬红色板上,剪下来,拼成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

(三)观察骨的结构1.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骨头是什么吗?2.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剖开来看自己的骨头,更不能把自己的骨头敲开进行观察。

【教学设计】骨骼_科学_小学

【教学设计】骨骼_科学_小学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骨骼》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 课。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

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保护和运动。

本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看一看、摸一摸、并玩一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

成人的体内共有206 块骨头,这些不同部位的骨头有不同的名称,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需要把全身的骨头按照部位分成四个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大致了解人体骨骼的构成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人体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运动和保护,并在活动中体验人们日常所做的一些活动中有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第三部分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后,引导他们借助观察研究猪骨的特点,用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二、设计思路:中年级学生对于骨骼虽然具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不连贯的。

因此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以学生最常见的拼图游戏作为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骨骼拼图,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基础上拼接人体骨骼图片,以此展现出学生对骨骼的已有认识和了解。

进而,发给学生可以参考的骨骼图片,让学生对自己的拼接图进行修正。

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拼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进行修正,加深了学生对于骨骼结构的正确认识和了解。

在学生展示拼接成果过程中,适时地把人体一些重要的骨名称教给他们,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与骨骼有关的科学概念。

通过前面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头脑中能够构建出人体骨骼的初步模型,体现了动手做科学的特点。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骨骼》这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的构成、类型和功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骨骼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骨骼结构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对骨骼知识的系统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骨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

2.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骨骼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知识。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骨骼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骨骼模型或图片。

3.小组合作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骨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骨折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骨折与骨骼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

同时,结合骨骼模型或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骨骼。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彼此的骨骼结构。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简要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骨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与骨骼相关的疾病和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例如,介绍骨折的预防措施、如何保持骨骼健康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以及骨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骨骼》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一课。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

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感受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保护和运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骨骼虽然具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不连贯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自己的骨头作为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拼图的窍门,为后面的学生活动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4.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5.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学习人体的骨骼的作用。

评价任务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再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要预先搭建钢筋框架呢?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二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二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功能以及保护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讨论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骨骼的组成、功能和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了解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意识到保护骨骼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讨论分析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骨骼的认识。

通过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关于骨骼的图片,问学生:“这张图片是什么?” 学生回答。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人体里有什么?我们的骨骼有什么作用?”Step 2 学习新课 (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骨骼系统的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回答:“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套骨骼模型,观察并讨论骨骼模型的结构。

3. 学生回答:“骨骼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 教师出示一幅骨折的图片,让学生一起讨论:“你们有没有看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在玩耍、运动或是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遭遇了骨折,应该怎么办?”5. 教师简要介绍急救知识,让学生了解骨折应该怎样保护和处理。

Step 3 拓展延伸 (10分钟)1. 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了解到我们的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仅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还能支撑和保持我们的体形。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发言,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骨骼,我们会怎样?”Step 4 总结归纳 (5分钟)教师向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习了骨骼的组成、功能以及骨折的急救知识。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和功能;2.了解骨骼的形态特点;3.了解骨骼对人体的保护和支撑作用;4.了解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1.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和功能;2.了解骨骼的形态特点;3.了解骨骼对人体的保护和支撑作用。

教学难点:1.了解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过程;2.掌握人体的骨骼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骨骼》教材;2.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3.教师准备骨骼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关于人体骨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品味、联想,激发学生对骨骼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学习新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或骨骼模型,向学生讲解人体的骨骼结构,重点介绍人体的头骨、脊椎、胸骨、骨盆等主要骨骼。

同时,介绍骨骼的形态特点和功能,如保护内脏、支撑和活动身体等。

Step 3: 进一步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骨骼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鸡蛋和一杯酸,先让学生观察鸡蛋的外观,然后把鸡蛋放入酸中,等几分钟后再取出鸡蛋,学生再次观察鸡蛋的状况。

通过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鸡蛋壳对鸡蛋的保护作用,类比到人体的骨骼对内脏的保护作用。

Step 4: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骨骼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Step 5: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观察或实验。

学生可以用画图、写文章等方式进行展示。

Step 6: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骨骼的结构和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Step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练习题、阅读或写作作业,巩固并拓展学生对骨骼的理解和应用。

Step 8: 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优缺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骨骼》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课。

人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例如垒球运动员能用棒击球,厨师能揉捏生面团,艺术家能用泥塑造出一尊雕像。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筑工地是一个忙碌的地方,建筑工人筑好地基后,开始搭建钢筋骨架。

人们发现,由于钢筋框架的搭建,大楼有了一个坚固的框架,这样才能安全地建造。

大楼竣工了,但是建筑物的框架却看不见了。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

骨骼有五个主要的功能: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人体的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

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

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

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

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

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软骨与骨是构成身体支架的器官,它们分别以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为主要结构成分。

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组织尤其是骨组织能不断更新和改建,从而适应成年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机体支持功能的变化需求。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人体骨骼的教学模型、教学课件、两个衣架、两个小布偶。

2、分组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拼图、猪骨、放大镜、镊子、小锤子、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布艺木偶)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来向大家问好,你好,大家好。

欢迎欢迎。

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那我们得找个地方站着,因为我们个矮。

可是,我们怎样才能站住呢?生:放架子上.生:给他们撑个架子。

师:嗯,我这就给它们撑上架子。

师拿出两个衣架(一个软,一个硬),让大家看,一模一样的,把他们放在架子上。

师:下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请看用手一拉,一个掉下来了,嗯?这么弱不禁风?怎么回事?明明是一样的架子,怎么会这样?生纷纷猜测。

师小结:因为衣架的支撑作用,所以布偶会站立或滑下来,我们人体也一样。

大家想想能支持我们站立、坐正的支架,会是谁?生:骨头。

师:一块骨头就可以撑起整个身体吗?生:许多。

师:许多块骨头一起组成了我们身体的支架,这个支架就叫做——骨骼。

它就像植物的茎,大树的枝干一样,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骨骼。

(二)活动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师:关于骨骼,你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它是我们的支架。

生:我知道它是有许多骨组成。

师:没想到,你们还了解一些知识,那还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每一块骨的名称。

生:我想知道每一块骨的作用。

生:我想知道骨头为什么会弯?……师:大家的求知欲还真强,提出这么多问题,可是研究要科学,我们先进行一下归类。

怎么做?生:可以研究一下骨骼的组成生:可以研究一下骨骼的作用生:可以研究怎样保护骨骼。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组成员:陈广星郝玉华罗玉芬组长:陈广星单元:第一单元课题:《骨骼》主备人:罗玉芬辅备人:陈广星郝玉华一、教材分析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作用。

本课以指导学生了解骨骼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骨骼的作用,呈现出从结构到效能的活动安排。

在介绍结构方面,教材通过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

这三个探究行为便是:摸、拼、看。

在介绍效能方面,教材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骨骼的三大作用。

整体运用指引观察的方法和肢体运动的感受法,使学生对骨骼的运动作用认识得更加深刻。

二、学情分析1. 对于人体运动,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然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能运动,究竟是什么在运动。

2. 学生已知的有:(1)知道自己身体中有骨头。

(2)知道骨头长在不同的部位。

(3)知道骨头能生长。

(4)知道骨头大小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不同。

(5)知道玩耍时、活动时,如果不小心骨头就会受伤。

3. 学生已有知识中,可能干扰新知识的认知:(1)看见骨骼会尖叫,会害怕。

(2)看见骨骼模型会觉得丑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2. 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3. 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 知道骨干里面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能力目标: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1. 能认识到保护骨骼的重要性,珍爱生命。

2. 培养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重点: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五、教学准备:课件、骨骼模型、放大镜、剪刀、硬卡纸、胶棒、学生自备的鸡骨头或猪骨头、石头、锤子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上体育课时,老师会带领大家进行一些准备活动,谁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2. 每天,我们除了睡觉,总是在不停地活动,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做这些活动的吗?一部分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骨骼 精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骨骼 精品

《骨骼》教案3.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与关节、肌肉两颗一样都是从指导学生身体活动开始,引导学生认识时时刻刻存在于自己体内的运动器官,使学生从不自觉的运用到自觉地认识、了解。

本节课进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剖,认识骨头外部结构,同时知道骨骼内部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血管运送营养物质。

2、通过图片、资料自主学习拼接人骨模型,认识人体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3、感受科学家探究的艰辛;三、教学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单、中翅、塑料刀、一次性手套、人骨图片、人骨模型、课本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骨骼骨头内部:骨髓(能制造血细胞)解剖血管(运送营养物质) X光六、实验记录单《骨骼》实验记录单组号:探究:解剖鸡中翅将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图文结合)七、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中,不同于书本上的简单介绍,偏重于资料学习。

本节课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手来,例如解剖鸡翅的实验就是模拟科学家探究人体时过程的过程,还有之后的人体骨骼模型的拼接,将学生对于零碎的骨骼知识变得完整有序,学生们在拼接的过程中,通过图片资料、书本以及询问教师的方式,自主学习认识骨骼的名称。

了解人体骨骼构造。

2、除此之外,课堂中联系生活和旧知,如骨头的内部构造,骨髓和血管的作用。

联系生活是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经常吃到的猪筒骨,打碎筒骨便能看到其内白色,液态的骨髓,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3、最后,通过一层层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骨骼的相关知识,并且感受到科学家、医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艰辛。

4、但是本节课,模块化过于严重,解剖与拼接两项大活动中,过渡过于简单,显得两个活动特别独立,需要改进。

苏教版科学四下《骨骼》简案

苏教版科学四下《骨骼》简案

苏教版科学四下《骨骼》简案
骨骼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触摸感受到皮肤下的骨头;
2.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
3.能够通过观看图片估量骨骼作用;
(二)科学知识:
1.明白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明白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3.明白手骨由27块骨构成;
4.明白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爱护的作用;
5.明白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6.明白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
2.情愿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
3.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适应。

二、教学重难点:
明白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三、教学预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
四、教学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骨骼 4.doc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骨骼 4.doc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1.骨骼课题1.骨骼教学内容P2—P4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2.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3.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科学知识:1.知道骨头存在与皮肤下的肌肉内;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3.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4.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骨骼的作用和骨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硬卡纸、胶水;教师准备:人体骨骼模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学引入1.谈话:每天,我们除了睡觉,总是不停地运动。

你们知道我们是如何活动的吗?秘密就在我们的皮肤下面,摸摸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那就是骨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骨骼》一课。

1 .学生根据所知进行汇报。

2.按照老师的要求摸自己的骨骼。

开门见山,让学生认识到骨骼所在的位置,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了解人体各部分的骨头数1.提问:刚才我们说了骨头在皮肤下面,谁知道我们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2.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骨头数呢?3.谈话:我们人体的骨头根据所处的不同部位,分为四部分一头、躯干、手臂、腿脚。

下面,我们就分组各自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1.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汇报。

2.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3.学生分组自由进行数骨头,并根据课本中的记录进行比较和对比。

让学生对人体的骨头数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后面认识骨骼作用打下基础。

三、认识骨骼的概念1.讲解: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1.1骨骼》word教案(3)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1.1骨骼》word教案(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骨骼教学目标(一)过程和方法:1.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2.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3.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二)科学知识: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3.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4.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2.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3.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效果及分析导入新课1、眼看气候宜人的春天就要来了,你会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带着帐篷外出春游么?2、帐篷是由既结实又柔软的尼龙布做的,我们怎样把柔软的帐篷布支撑起来?3、在我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柔软的皮肤和肌肉。

你知道它们是被什么支撑起来的吗?(板书:骨骼)二、进入新课1、骨骼的组成(1)你能摸到它么?你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摸到了骨?我们把这些支撑起人体的支架称之为骨骼。

(2)你了解骨骼么?关于骨骼你知道些什么?(3)你是从哪里知道了这些关于骨骼的知识?(4)今天我们就再了解一些关于骨骼的知识。

你能在身体上摸到哪些骨头?(5)把你能摸到的骨头在活动记录上涂上颜色。

为什么有些骨头我们摸不到?(6)全身的骨骼由大小、长短、形状不同的206块骨头组成。

仅在我们的手掌上就有27块骨头组成。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活动记录的图)(7)为了研究方便,你认为我们全身的骨骼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部分?(头、躯干、四肢)2、骨骼的作用(1)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动物骨头,先请同学利用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观察方法来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来描述一下骨头有什么特点?(2)这些方面能说明骨骼有什么作用?(3)教师对骨骼的作用做简单补充。

(4)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插图,由206块骨头组成的人体骨骼除了支撑我们的身体以外还有什么作用?(5)我们的身体器官全部被骨骼保护起来了吗?骨骼保护的器官主要是什么器官?(6)骨骼可以帮助我们运动,是不是仅仅靠骨骼就可以了?下节课我们会了解到协同骨骼一起运动的其它器官的知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优秀教案

1.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4.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5.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多方面的作用。

6.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贴在硬纸板上的人体骨骼图。

学生材料:每组鸡腿骨1根、小石块1块、放大镜1个、锤子1把、猪腿骨1根、实验记录单1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5.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6.出示人体手骨的X光照片,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学生讨论。

最后师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组成员:陈广星郝玉华罗玉芬
组长:陈广星
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骨骼》
主备人:罗玉芬
辅备人:陈广星郝玉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
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作用。

本课以指导学生了解骨骼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骨骼的作用,呈现出从结构到效能的活动安排。

在介绍结构方面,教材通过三个逐渐
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

这三个探究行为便
是:摸、拼、看。

在介绍效能方面,教材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骨骼的三
大作用。

整体运用指引观察的方法和肢体运动的感受法,使学生对骨骼的运动作用认识得更加深刻。

二、学情分析
1.对于人体运动,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然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
么自己能运动,究竟是什么在运动。

2.学生已知的有:(1)知道自己身体中有骨头。

(2)知道骨头
长在不同的部位。

(3)知道骨头能生长。

(4)知道骨头大小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不同。

(5)知道玩耍时、活动时,如果不小心骨头就会受伤。

3.学生已有知识中,可能干扰新知识的认知:(1)看见骨骼会尖
叫,会害怕。

(2)看见骨骼模型会觉得丑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成人骨骼由 206 块骨构成。

2.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面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能力目标: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1.能认识到保护骨骼的重要性,珍爱生命。

2.培养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重点: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五、教学准备:课件、骨骼模型、放大镜、剪刀、硬卡纸、胶棒、学生自备的鸡骨头或猪骨头、石头、锤子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体育课时,老师会带领大家进行一些准备活动,谁来
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2.每天,我们除了睡觉,总是在不停地活动,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做这些活动的吗?一部分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面。

摸摸皮肤下
面那些硬硬的东西,那就是骨骼。

(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骨胳结构
活动一:分组摸自己的骨头
1.教师讲解要求:
(1)第 1、2 组摸头;第 3、4 组摸躯干;第 5、6 组摸手臂;第 7、8组摸腿脚。

(板书: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2)按顺序摸,数数摸出了几块骨头。

2.交流:学生说出摸的位置和骨头数。

3.比较:与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分布图比较一下。

4.(课件出示手的x 光照片)教师引导学生数一下手骨。

5.交流汇报,并引导观察这只手的骨折处(在小指第 2 节处)
6.教师讲解:(出示骨骼模型)手骨共27 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
有206 块(板书:206 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骨架就叫做骨骼。

7.观察骨骼模型:
(1)头骨是什么样的?
(2)躯干骨包括哪些骨 ?胸骨、肋骨、脊柱是什么样的?
(3)手臂骨、大腿骨什么样?
8.质疑:能不能称一块骨为骨骼,或称一群骨为骨骼呢?
9.教师讲解:每块骨的作用都不相同,它们共同合作才形成了
骨骼,骨骼是一个完整的骨架。

活动二:巩固骨骼的作用
1.游戏:看谁说得快:
(1)教师指骨骼模型,学生说出骨的名称。

(2)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一摸自己的各个部分。

(3)教师说出骨的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2.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部分骨胳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拼成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

(二)了解人骨的构造及其特点
活动三:分组观察动物的骨头
1.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或猪骨头,看它是什么样的?并描
述自己看到的。

2.对比试验: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或猪骨头的表面,比
较它们的硬度。

3.学生汇报、交流
4.教师讲解(出示课件:人骨构造图片)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人
骨也是又硬又结实,它既不是实心的也不是无生命的,骨骼可以生长;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板书:又硬又结实、生长、骨髓、血管)
(三)了解人体骨胳的作用
1.(课件出示人体站立图)谈话: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什么作用?(板书:支撑)
2.(课件出示颅腔、胸廓图)讲述:头骨里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
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有什么器官?骨骼起什么
作用?(板书:保护)
3.质疑: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4.(课件出示人体弯腰示意图)提问:运动时,骨头有没有活动?
这说明骨骼还有什么作用?(板书:运动)
5.请几名同学站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动作,引导同学们讨论:哪些
骨头参与了运动?
三、总结全课:学生说一说收获。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骨骼
头骨
206 块骨作用
特点构造
躯干骨支撑
又硬又骨髓
结实保护
可以生血管
长四肢骨四肢骨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