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制备的标准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涂片制备的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制备良好的血涂片有利于血片的染色和血液细胞的正确分类。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器材】
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的载玻片。

【操作方法】
在玻片近一端1/3处,加一滴(约0.05ml)充分混匀的血液,握住另一张边缘光滑的推片,以30-45°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载玻片的另一端。

【质量控制】
1、血涂片通常呈舌状或楔形,分头、体、尾三部分。

2、推好的血涂片应在空气中晃动,使其尽快干燥。

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
恒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3、涂片的厚薄、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
及红细胞比容有关。

一般认为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血膜薄。

红细胞比容高于正常时保持较小角度,反之血液较稀则应用较大角度、推片速度应快。

4、血涂片应在1小时内染色或在1小时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5、血涂片可直接用非抗凝的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也可用EDTA抗凝血制备。

6、用EDTA抗凝血标本时,应充分混匀后再涂片。

应在采集后4小时内制备血涂
片,时间过长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改变。

注意制片前,血标本不宜冷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