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上建筑结构创新技术及质量控制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和运营后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 和运营后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孙 钧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摘要:针对当年为何在港珠澳大桥东侧主航道海域选用海底巨型沉管隧道,而摒弃不用桥梁或盾构隧道方案进行了阐释。总结了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中几项位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科技,包括构筑人工岛时采用自稳式的巨型钢质圆筒作为施作基坑围
又将有多大?如果超限,又应作何种管控对策?2)如果发现有大 /小管节 /管段的接头张开,又该怎样应对处理?如何确保设计预
期的沉管各节段间大小接头都要求做到“滴水不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管控对策:1)如果大接头工后沉降(尤其是差异沉降)
超限,建议采用深水下的“微扰动注浆”进行后处理;2)如果接头在底板处有因正弯矩值过大而张开的不测情况,认为只需截断管
OperationrelatedIssuesforIslandTunnelof
HongKongZhuhaiMacaoFixedLinkProject
SUNJun
(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Theauthorexplainswhyagiantunderseaimmersedtubetunnelwasselectedfortheseaareaofthemainchannel oftheeastsideoftheHongKongZhuhaiMacaoFixedLinkProject,insteadofemployingabridgeorshieldtunnel;and summarizesseveraldomesticandinternationalleadinginnovativetechnologiesappliedintheislandtunnelconstructionofthe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特点及设计技术创新(全国桥梁建设技术交流会20141021)

塔上锚固为钢锚箱方案,采用耐 候钢
塔柱及下横梁采用现浇施工
青州航道桥设计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结形撑
结形撑采用中国结造型,高50.15m。 由上至下分为T1、J1、J2、J3、T2五种节段 。其中,T1、T2分别为塔柱与结形撑之间的上 、下连接段。 采用钢结构箱型横断面,宽度(顺)为4m, 高度渐变为2.60m~4.20m。横断面带有矩形内 凹倒角,尺寸为0.5m×0.5m。 结形撑采用带切角的矩形断面,钢结构, 采用Q345qD。分节段制造安装,节段间栓接、 焊接组合形式。最大吊重约249t。总用钢量约 1570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
主体工程桥梁工程特点及设计技术创新
李国亮 刘明虎 2014年10月21日·珠海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总体情况 港珠澳大桥工程特点 港珠澳大桥设计技术创新 结语
汇报内容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总体情况
主梁
主梁采用双开口钢箱结合混凝土桥面板的整幅断面形式,两片主梁间通过箱形断
面的大横梁连接。
标 准 断 面
钢 箱 梁:顶宽12.80m 底宽11.52m 梁高4.485m 标准节段长12.5m
材质Q345qD
横隔系统:箱型横梁间距 12.5m
横隔板间距 4.25m
隔 板
框架式横肋板 4.25m
断 面
加 劲 肋:板式加劲肋
主要技术标准
应同时满足三地标准——“就高不就低”原则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筑纤维水泥板墙体技术风险控制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筑纤维水泥板墙体技术风险控制摘要:纤维水泥板作为一种新型人造板材,主要应用于建筑外墙、室内吊顶、隔墙及墙面装饰,在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建筑中,纤维水泥板得到了大量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纤维水泥板墙体在港珠澳大桥及东西人工岛中的应用,并从纤维水泥板的特点与优势入手,结合在本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浅析纤维增强水泥板这种新型材料墙体在设计和施工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风险,从而为同类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纤维水泥板墙体施工风险控制一.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简介1.1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域即伶仃洋,所以港珠澳大桥原规划名字叫伶仃洋大桥。
长期以来,香港与珠海、澳门中山等地因中间隔着伶仃洋,各方面的联系都受到限制,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尤其是港珠澳三地的互联互通。
因珠海横琴岛盛产蚝贝,因此在设计上,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外形像“蚝贝”。
东人工岛西边距铜鼓航道中心1563米,采用椭圆形布设,岛长625米;西人工岛东边距伶仃西航道中心2018米,也设为椭圆形岛,岛长625米,宽185米;东西人工岛主要以管理、运营、养护以及救援功能为主,附加旅游服务功能,岛内建设了环岛步道用以观光。
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为人工造岛,岛上建筑采用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的新型清水混凝土,施工时一次浇注成型,无任何外装饰,有效应对外海高风压、高盐和高湿度不利环境。
同时人工岛外墙和内隔墙的非透视区域采用纤维水泥板,由于纤维水泥板与清水混凝土成分相近,质感相当,颜色一致,加上其轻质高强,因此成为了本工程外墙应用的优良选择。
其中纤维水泥板外墙应用1.2东人工岛简介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接近香港一侧,可以远眺香港大屿山和香港国际机场,是港珠澳大桥桥隧东连接枢纽,向东通过约3公里海上桥梁连接香港,向西则通往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并连接至西人工岛,通往珠海、澳门。
东人工岛主体建筑与隧道结构连为一体,地下两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为23.6米,主体建筑竖向位于人工岛隧道暗埋段上,平面围绕隧道通排风防排烟孔(以下简称中央风孔)周边布置,建筑使用功能空间同中央风孔在平面上采用保全防火板隔墙分隔,结构上采用变形缝完全隔开,变形缝位置分别设置两道纤维水泥板隔墙,并通过钢通龙骨支撑。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手段及实施方式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手段及实施方式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手段及实施方式1.引言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它的建设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必然面临着施工进度的控制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手段及实施方式。
2.施工计划的制定在开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非常重要。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复杂性要求施工计划具备高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根据工程的不同阶段和任务,确定每个阶段的工期,并确保工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可控因素,比如天气等,在施工计划中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应对和调整。
对施工过程进行分解,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工序和先后顺序,以便进行优化和调度。
3.施工进度的监控监控施工进度是保证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按时完成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和调度。
其中,关键路径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确定整个工程中最长的路径,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当关键路径上某个环节出现延误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
4.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有效的资源管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设备能够按时供应,并合理利用。
在施工之前,需要详细评估所需资源的数量和时间,并与供应商和承包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保证资源的及时供应和有效使用。
5.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地收集和记录施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数据,如进度、质量、安全等。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和预警信息。
6.风险管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天气、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内地、澳门和香港的一座重要交通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集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等多种工程技术于一体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保障,科技成为这一超级工程的“密码”,推动了港珠澳大桥建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一、先进的施工技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深水施工、大跨度桥梁设计、海底隧道掘进等,需要运用大量的先进施工技术。
在桥梁施工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钢箱梁桥梁远洋预制装配技术,通过大型工厂对钢箱梁进行预制,然后再通过海运运到工地进行组装。
这种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保证了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海底隧道的建设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沉管法”技术,即利用浮船将预制的隧道沉管运到海底后,再通过水下控制沉放沉管。
这种技术避免了传统的挖掘隧道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智能化的桥梁管理系统三、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通过科技手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桥梁运营管理阶段,采用了清洁能源、智能交通管理等绿色科技手段,减少了车辆的排放和交通的拥堵,降低了对大气和水质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还通过建设了多个人工养殖岛,创造了大量的海洋生态资源,促进了海洋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四、智能交通系统港珠澳大桥智能交通系统是整个大桥跨海交通运营的“大脑”,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了跨区域的一体化管理和协同运营。
该系统融合了先进的智能监控、智能调度、智能安全、智能救援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所有跨越港珠澳大桥的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天候的监控和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还融合了先进的车辆识别、交通预测、自动驾驶等技术,提高了大桥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为跨海交通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新工艺及关键技术

保护系统联合防腐方式,确保120年使用寿命。
钢管防腐涂层材料采用:复合加强双层熔 融结合环氧粉末涂层与无溶剂液体环氧涂层。
—工程概况-九洲航道桥
九洲航道桥为双塔中央双索面斜拉桥,采用塔梁墩固结的 体系,主梁为桥面分离式的钢-混组合梁。 桥跨布置为:85+127.5+268+127.5+85=693(m)。
主要资源配置情况
小天鹅
天一号 海 上 施 工 海天3 海天4 华尔辰 大桥雪浪 人工岛混凝土搅拌站
艘
艘 艘 艘 艘 艘 套
1
1 1 1 1 1 1
非通航孔桥钢桩打设、承台墩身吊装
组合梁架设 海上混凝土供应 海上混凝土供应 围堰吊装、桩的打设、墩帽墩身吊装 钢桩打设 2HZS180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起吊方式:主钩中心起吊; 起吊高度:60m; 作业吃水:4m; 主要作业:组合梁架设。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船舶名称:“大桥雪浪”; 主要作业:钢桩打设。
船舶名称:“海天3”; 主要作业:海上混凝土施工供 应。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设备名称:“纵移移台车”;
主要作业:承台、墩身、墩帽 及组合梁的纵向移运。
—工程概况-非通航孔桥
非通航孔桥:共62个桥墩,
主梁采用整墩分幅钢-混组合梁 ,全桥共64跨11联 (2×(5×85)+9×(6×85)), 组合梁共128片,每片重约2000t 。桥面板共2516块,单片最重约 76t。
—工程概况-非通航孔桥
19.143m~25.804m
6个 预留 孔
为了满足桥位10%阻水率的要求,承台均采用埋置式承台(海 床下6m):高墩区墩身分为三节;低墩区墩身分为两节。承台、 墩身、墩帽均采用预制安装技术,全桥高墩区共13个,低墩区共 49个墩,62个墩,共137节。预制构件单件最重约2370t,高约19m (承台+底节墩身)。
港珠澳大桥建造技术

自主研发的耐久性监测传感器
14)实际环境与荷载作用下的实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再设计技术
------形成实际环境荷载下、基于目标概率分析的实体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评估和 再设计方法体系
大桥耐久性数据管理分析管理系统
15) 离岸特长沉管隧道建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 ——自主研发建成国内交通系统最大的燃气式高温试验系统
5、主要创新成果及应用
多专业融合
1)长大深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提出长大深埋沉管隧道结构计算及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形成长大深埋 沉管隧道混合基础刚度过渡控制技术
2)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方法与振动台试验模拟技术 ——建立多点非一致激励下长大沉管隧道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形成接 头减震控制技术
港珠澳大桥建造技术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苏权科
二O一九年四月
提纲
第一部分 总体概况
第二部分
技术难点与科技创新
1、建设目标、理念与技术标准 2、主要创新领域 3、新材料新产品开发 4、大型外海施工装备研发 5、关键技术创新成果
第三部分 运营期的新科技挑战
工程包括珠海、澳门接线,珠海澳门口岸,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接线及香港口岸, 总长55km,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耐久性要求高
节能环保
安全运营
有的技术禁区
——如何建设高 品质、长寿命的 “世界级”跨海 通道
1、建设目标、理念与技术标准
大桥建设目标: “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三大建 设目标 大桥建设理念: ——“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的设计理念 ——“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施工理念 ——“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的合作理念 ——“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专用技术标准体系: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1.桥梁结构设计方案:港珠澳大桥采用了组合梁和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方案。
主要由两个人工岛和一座海底隧道组成。
其中,人工岛是桥梁的起点和终点,通过组合梁连接。
海底隧道则采用隧道盾构法施工,其设计方案主要考虑了海底的地质情况和水动力等因素。
2.关键技术问题:2.1跨海大桥的抗风设计:由于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越珠江口的大桥,其所处环境复杂多变,抗风设计成为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主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形式、风荷载计算、风洞试验等因素,确保桥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营。
2.2高强度混凝土技术:港珠澳大桥的桥梁使用了高强度混凝土材料,以确保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这涉及到混凝土配比设计、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2.3斜拉索系统设计:港珠澳大桥采用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斜拉索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主要考虑索材料、索段长度、索端锚固等因素,以保证斜拉索的稳定性和整体桥梁的安全性。
2.4海底隧道的施工技术:海底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
主要涉及到隧道盾构机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2.5胶合板系统的设计:港珠澳大桥的桥面采用了胶合板系统,以提高桥面的耐久性和防滑性。
胶合板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板材的选择、拼接方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实现桥面的平整性和舒适性。
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桥梁结构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有助于确保港珠澳大桥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同时,这些方案和问题的解决也对其他跨海大桥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55m现浇连续箱梁混凝土质量控制

3 . 1 . 5 粗 骨料
3 . 1 . 1 水 泥
f 1 )主体结构 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用 强度 等级 不 低于
4 2 . 5级 的硅 酸 盐 水 泥 或 普 通 硅 酸 盐 水 泥 ,
水 泥 质量 符 合 国家 标 准 《 通 用 硅酸 盐水 泥 》
( G B 1 7 5 — 2 0 0 7 ) 的规定 。 ( 2 )水 泥 碱 含 量 不得 大 于 0 . 8 0 %; 水 泥
和混 凝 土 中的粉 煤灰 》 ( G 、1 5 9 6 — 2 0 0 5 )  ̄
规定 。
( 3 )采用 l 级粉煤灰 , 或采用细度 ( 4 5
方孔筛筛余 ) 不 大于 1 2 %、 需 水 量 比 不 大 于 1 0 0 %、 烧 失量 不大 于 5 %的 Ⅱ级 粉煤 灰 。
裂缝 ,因此项 目部 采 取全方 位综 合管 理 措施
来保 证 施 工现 场 混凝 土浇 筑 的温 度 控 制 , 从 以下 几个方 面着 手进 行 了处理 :
一
47—
( 1 )胶凝 材料 的筒仓顶部 设立遮 阳顶棚 筒 仓 侧 面 的 焊 缝 拼 接 处 进 行 密 封 防潮 处 理
、
,■ 一, t■ __
边腹
底 板 - f u ' . I U l I I 板厚 l ・ 0 m 中问腹 板 厚 O 8 m, 主 粱 顶板
、
断 面顶 板 厚 0 . 6 m m腔
、
现 制
浇
.
配合 比 、 搅拌 养 护 等 运 输 、 : 控 制 措 旆 方 面 系 统 地 … … 茹 薹 里
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技术创新

承台墩身 预制
构件预制 钢梁 组拼
桥面板 预制
组合梁 组合
—非通航孔桥施工-桩基
复合桩钢管制造
非通
采用全自动导向架, 3次精确定位插打钢桩
桩基施工
装配式钻孔平台
灌注桩基混凝土
围堰运输与安装
—非通航孔桥施工-墩台施工
承台安装
非通 墩台安装
墩帽安装
—非通航孔桥施工方案-组合梁架设
组合梁运输
九洲航道桥主梁大节段安装架设总体方案
通航区
通航区
➢ 非通航孔桥及九洲航道桥施工场景
—主要施工方案
—主要资源配置情况
➢ 主要资源配置情况
CB05进场施工人员约3283人,施工船舶70余艘,施工设备50余套。
主要机械设备汇总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20t/150t龙门吊
中 100t龙门吊/40m
山 基
4.主体工程关键技术
1.沉管隧道工程关键技术在于: ⑴ 实现纵向均匀沉降的隧道基础设计及施工质量保证 ;
天然地基
SCP
SCP+堆载预压 高压旋喷桩 PHC桩
4.主体工程关键技术
⑵深埋大回淤荷载下合理管节结构设计; ⑶管节及接头构造与防水设计; ⑷特长海底隧道防灾与救援设计; ⑸隧道结构与机电工程综合平衡设计; ⑹海洋环境下结构耐久性设计; ⑺超长沉管线形控制;
1900s液压锤打桩锤。
➢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船舶名称:“小天鹅”; 起吊重量:2900t 起吊方式:主钩中心起吊; 起吊高度:41m; 作业吃水:3.5m; 主要作业:围堰的整体拆 除、吊运、安装;复合桩 钢管的插打;承台、墩身、 墩帽的吊装。
港珠澳大桥房建工程质量及进度管理

港珠澳大桥房建工程质量及进度管理任海威,张永财(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广东珠海519000)【摘要】港珠澳大桥房建工程具有界面复杂、场地狭窄、交叉作业频繁、外海材料运输不便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管理难度。
房建工程管理秉承了大桥主体工程的管理理念,按照《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推行协同、共赢的伙伴关系理念,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及成本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为建造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提供管理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港珠澳大桥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重、难点工程的质量及进度管控,为类似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房建工程;工程管理;管理理念【中图分类号】U6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3-0105-030引言港珠澳大桥房建工程是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项建筑:山地建筑相融合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养护中心、交通与建筑相结合的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管理区以及独特的海上施工东、西人工岛房建工程,见图1。
1建设规模港珠澳大桥房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0.6万m 2,其中管理养护中心建筑面积24752.2m 2、大桥管理区建筑面积7857.3m 2、东人工岛房建工程建筑面积41133.86m 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6677m 2,地下室建筑面积14456.86m 2)、西人工岛房建工程建筑面积32116.81m 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997.41m 2,地下室建筑面积13125.4m 2)。
2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项目质量控制目标为:工程整体质量优良,无重大质量事故,无大范围返工。
围绕上述目标,项目业主方结合项目特点与实际情况,系统构建了适用于本项目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工程实施各阶段狠抓落实,努力实现项目施工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
项目开工以来,一直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力求精益求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从施工工艺选择、原材料及关键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混凝土供应商比选、施工过程监测监控、结构物细部处理及成品保护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用经济实用的材料做出高品质的房建工程[1]。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大陆和澳门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依托于前沿的技术力量,更是一次科技的盛宴。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涌现了众多科技创新成果,这些创新让大桥成为了一个全球科技的“密码”。
一、建设背景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十三五”时期交通建设的重要项目,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大桥的建设意义重大,它将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竞争力。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汇集了众多科技成果,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
二、钢结构设计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海底隧道、人工岛和人工岛大桥段。
人工岛大桥段是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在人工岛大桥段的设计中,钢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证大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者采用了大跨度钢拱桥的结构形式,并且采用了大断面的箱梁结构,这使得大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能够保持稳定。
在钢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对钢结构的受力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保证了大桥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设计者还采用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和材料,确保了钢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港珠澳大桥在钢结构设计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世界上一座闪耀着中国科技光芒的大桥。
三、海底隧道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隧道。
海底隧道的建设具有极高的难度,需要超越普通隧道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海底隧道的建设中,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大大提高了隧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在隧道的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隧道光纤传感技术,实现了对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隧道的施工采用了先进的隧道掘进技术和装备,极大地提高了隧道的施工效率,并且减少了对海底环境的干扰。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房建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 1 . Ch i n a Ra i l wa y Wu h a n Br i d g e En gi n e e r i n g Co n s u l t i n g S u p e r v i s i o n Co . , Lt d . ,Wu h a n Hu b e i 4 3 0 0 4 0 ,C h i n a: 2 . CCCC Wu h a n
Ha r b o u r E n g i n e e r i n gDe s i g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C o . , L t d . , W u h a n Hu b e i 4 3 0 0 4 0 , C h i n a : 3 . Hu b e i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d v a n c e d Ma t e r i a l s&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f o , M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e n t S t r u c t u r e s , W u h a n Hu b e i 4 3 0 0 4 0 , C h i n a )
a r t i f i c i a l i s l a n d h o u s e , w h i c h c o u l d b e u s e d f o r r e f e r e n c e i n s i m i l a r p r o j e c t s .
Ab s t r a c t . H o n g K o n g - Z h u h a i — M a c a u B ri d g e I s l a n d h o u s i n g p r o j e c t a d o p t e d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港珠澳大桥的绿色施工创新技术

典范|大趋势1Megatrends港珠澳大桥工程在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白海豚等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充分利用设计施工联动平台,开创了多项国际国内首创技术,突破了传统工地施工理念,实现“工地”向“工厂”转变,同时进行了项目全生命周期考量,真正打造港珠澳大桥百年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绿色施工创新技术文|本刊记者万晓曦0Megatrends大趋势|典范改革开放以来,与香港交通联系便利的珠江东岸经济发展速度远超珠江西岸地区,然而随着珠江东岸发展空间及资源日趋紧张,香港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西岸具有后续发展空间优势,发展迫在眉睫,因此提出建设香港与珠江西岸陆路通道的设想,把香港与珠江西岸联系起来,这个联系通道就是港珠澳大桥工程。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
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公路运输通道,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跨海通道,全长约55公里。
大桥共分为珠海和澳门接线、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主体工程、香港连接线以及香港口岸人工岛六个部分。
举世瞩目的大型跨界工程港珠澳大桥是世界范围内最长、规模最大的跨海桥隧工程,也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
其中岛隧工程是整个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的总长是7440.5米,包括5664米的沉管隧道和两个面积各为10万平方米的离岸人工岛以及和主体桥梁相接的800米结合部桥梁,这两个人工岛主要是实现从桥梁到隧道的转换。
港珠澳大桥两个人工岛中间有将近六公里的海底隧道,为什么要特意建一个海底隧道,而不能用桥梁从珠海通到香港?这是由于珠江口是广州港、深圳港、中山港的一个出海主航道,每天出海的船舶大概有4000艘左右,其中很多是20万吨级装载量的巨大货轮,如果在这个地方建一个桥梁,桥梁的跨度和高度要非常大,当然从目前的建桥技术上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港珠澳大桥岛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西人工岛和东人工岛,以及连接两岛的海底隧道。
工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施工目标1. 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目标。
2. 确保工程进度,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 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益。
三、施工方案1. 工程施工顺序(1)西人工岛施工:先进行钢圆筒振沉施工,形成止水型岛壁结构,再进行岛壁填筑、防波堤施工,最后进行岛壁上部结构施工。
(2)东人工岛施工:先进行钢圆筒振沉施工,形成止水型岛壁结构,再进行岛壁填筑、防波堤施工,最后进行岛壁上部结构施工。
(3)海底隧道施工:先进行隧道围岩预处理,再进行隧道掘进、衬砌施工,最后进行隧道通风、照明、排水等配套设施施工。
2. 施工方法(1)西人工岛施工:采用钢圆筒振沉法施工,先进行基础施工,再进行岛壁填筑、防波堤施工。
(2)东人工岛施工:采用钢圆筒振沉法施工,先进行基础施工,再进行岛壁填筑、防波堤施工。
(3)海底隧道施工:采用盾构法施工,先进行隧道围岩预处理,再进行隧道掘进、衬砌施工。
3. 施工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要求,合理配置各类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
(2)设备配置:根据施工方案,配置足够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盾构机、钢圆筒振沉设备等。
(3)材料配置: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要求,合理配置各类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钢材等。
4. 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检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
5. 施工安全管理(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预制安装技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新工艺及关键技术(全面)

➢ 九洲航道桥施工
—九洲航道桥施工方案-基础施工
钢管桩插打 九洲桥
基础施工
钻孔桩施工
钢管桩插打
围堰下放
—九洲航道桥施工方案-墩台及塔柱施工
上塔柱整体吊装
钢混结合段节段吊装
上塔柱及 主梁施工
大节段架设
大节段运输
—九洲航道桥施工方案-主梁施工
九洲航道桥主梁大节段安装架设总体方案
通航区
通航区
➢ 非通航孔桥及九洲航道桥施工场景
中山基地效果图
—中山基地介绍
中山基地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新区,总占地约556亩,距桥址 约45km. 具有墩台、组合梁预制、存放、场内运输及出海四大 功能.
墩台预制全景图
—中山基地介绍
—施工营地及堆场介绍
唐家营地及堆场布置图
Ⅰ号码头
唐家营地及 堆场占地约63 万m2.其中CB05 标总占地约 7.5万m2,营地 占地约3万m2, 堆场占地约 4.51万m2.
设备名称:“纵移移台车”; 主要作业:承台、墩身、墩帽 及组合梁的纵向移运. 载 荷:2800t.
设备名称:“横移台车”; 主要作业:承台、墩身、墩帽 的横向移运. 载 荷:2700t.
➢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中山基地混凝土搅拌站 ( 2HZS120+2HZS180)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人工岛混凝土搅拌站 ( 2HZS180)
㈡ 承台+底节墩身
整体快速施工工艺
—承台+底节墩身整体快速预制施工工艺
承台+底节墩身整体快速预制工艺流程
承台 钢筋 绑扎 台座
墩身钢 筋绑扎 台座
绑扎承台其余钢筋
承台钢筋整体移运 至预制台座
绑扎底四层钢筋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总体设计:港珠澳大桥的总体设计以实现桥梁的安全性、持久性和舒适性为目标。
整座大桥采用了多种结构形式,如斜拉桥和悬索桥,根据海底地质条件采用了人工岛和隧道两种形式。
在总体布局上,大桥考虑到海洋生态保护和导航安全等因素,合理规划了桥墩和航道的位置。
关键技术:1.断面设计:港珠澳大桥的桥梁断面采用了空气动力学设计,通过减小空气阻力来降低风荷载对桥梁的影响,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2.材料选用:大桥主要使用了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钢和复合材料。
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能有效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高性能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更加平缓,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延性。
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等特点,可以减小桥梁自重并延长使用寿命。
3.结构施工:大桥结构采用了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利用了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和现浇构件的灵活性。
预制构件的质量稳定,可以降低施工现场的影响,现浇构件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构造要求,使得桥梁的施工更加高效。
4.桥墩设计:大桥的桥墩采用了空腔式结构,中空缓冲区的设计可以提供一定的阻尼效果,减轻了地震时的震动幅度,保证了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5.防护系统:大桥设置了多层防护系统,包括防风、防水、防火和防撞等措施。
其中,防撞系统采用了主动式防撞设备和被动式防撞设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动控制和监测设备来避免船舶的碰撞,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港珠澳大桥的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采用,不仅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为桥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发展,提升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世界跨海大桥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创新的建筑工程中国港珠澳大桥

创新的建筑工程中国港珠澳大桥创新的建筑工程——中国港珠澳大桥中国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一项充满创新的建筑工程。
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该桥连接了中国的三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和珠海,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也显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雄心壮志和技术实力。
首先,中国港珠澳大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
为了解决大跨度桥梁的问题,工程团队采用了中空的预制预应力箱梁技术,使得桥梁结构更加轻盈和坚固。
此外,为了应对频繁的台风和海洋环境,大桥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风压、地震和航道通行等因素。
创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使得中国港珠澳大桥成为一项技术上的突破。
其次,中国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也展现出了创新的施工方法。
为了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干扰,工程团队采用了桩基础和人工岛的结合,使得大桥的支撑点分散在多个岛屿上。
这种创新的结构配置既满足了大桥的稳定性要求,又最小化了对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在大桥的施工中,工程团队还运用了模块化和预制组装的方法,大大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除了技术和施工方法上的创新,中国港珠澳大桥在可持续性方面也具备了创新的特点。
为了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大桥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和潮汐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此外,在桥梁结构的设计中还考虑到了节能和减排的要求,采用了轻型材料和减少材料使用的方案。
这些创新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使得中国港珠澳大桥成为一个环保可持续的建筑工程。
中国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仅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交通工程,更是中国在建筑领域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通过创新的技术、施工方法和可持续性设计,中国港珠澳大桥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建筑实力和创新水平。
总结起来,中国港珠澳大桥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
无论是在设计、施工还是可持续性方面,该桥都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中国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为世界范围内的桥梁工程树立了榜样,也体现了中国在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阴极保护:通过外加电流的方式, 使结构物成为阴极,从而减缓腐 蚀速度
耐久性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 虑材料的耐久性,选用优质材料 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结构抵抗 腐蚀的能力
港珠澳大桥技术创新与突破
创新点一:桥墩基础设计优化
优化设计理念:采用新型桥墩基 础设计,提高结构稳定性
YOUR LOGO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 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港珠澳大桥关键 技术分析
港珠澳大桥概述
港珠澳大桥技术 创新与突破
港珠澳大桥总体 设计
港珠澳大桥建设 历程与成果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桥墩基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因素,如潮汐、波浪、水流等,以及海底地质条件, 如淤泥、砂土、岩石等。
桥墩基础设计需要采用创新技术,如大直径钢筒混凝土桩基、新型防腐防撞结构等,以 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桥墩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施工方法,包括基础施工、墩身施工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 利和安全。
桥墩施工方法
施工装备创新:研发新型大 型施工装备,实现了高效、
安全、环保的施工
施工方法改进:采用新型深 水沉箱基础施工方法,提高 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施工监控技术创新:采用新 型施工监控技术,实现了对 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港珠澳大桥建设历程与成果
建设历程
施工阶段:2012年-2017 年
前期规划与准备:2009年2012年
环保要求高:施工过程需尽量减 少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干扰
添加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桩长、回填 荷载差异很大,如 不对岛上建筑 结构基 础形式进行调整 ,难 以保证隧道 宽度范 围内、外的摩擦 桩 不均 匀 沉 降控 制能 满 足 上部 建筑 结 构 使 用的 要求 。按 照 上部 建 筑 结 构 宽 度 ,将 隧 道 结 构两 侧 放 宽 ,上部 框 架 柱全部支承在 隧道项板上 ,再通 过隧道结构支 承在基 础桩 及复 合 地基 上 ,确 保 了基础 形 式 的有 效 统一 。
的 人 工 岛下 覆 填 砂 和 天 然 地 基 采 用 PHC刚 性 桩 复 合 地 基 处理 为 工 程 背 景 ,考 虑 岛 上 建 筑 结 构 (含 隧 道 暗 埋 段 )与 下 覆 地 基 基
础协调统 一的空间效应 ,采用SATWE对结 构整体进 行分析与构件 内力计算 ,有效地解 决了系统 整体 结构受力、抗浮等设计关
键 技 术 问题 。监 测 数 据 表 明 隧 道 暗 埋 段 和 岛 上 建筑 结 构 安 全 可 靠 ,取得 了较 好 的经 济 社 会 效 益 。
【关 键 词 】 岛上 建 筑 结 构 ;复 合 地 基 ;结 构 受 力 ;抗 浮
[0p图分类号】 U445
【文献 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3702(2016)05一o039一O5
Hong Kong·-Zhuhai--M acao Bridg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Isl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ⅣG Yanlin (Hong Kong—Zhuhai—M acao Bridge Authority,Zhuhai Guangdong 51901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de the whole structure analysiS and calculated the internal forces used SATWE by considering the mutual spatial effects between upper structures (Including cut and cover sections) and the foundation under the cover,and under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the sand filling foundation that dewatered and preloaded under the artificial islands and also the natural foundations improved by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PHC,which solved the structure system forcing and anti—uplift etc. key technical issues. The monitoring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e tunnel cut and cover sections and upper buiidings on the artificial islands were structurally safe and reliable and obtained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The monitoring data showed that the tunnel was safe and teliable,and it ba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building structure on artificial islands;composite foundation:structural force;anti—uplift
1 概 述
在 外海 深 厚 软 基填 筑 的人 工 岛上 进 行 建 筑 结 构 及 基 础 设 计 ,目前 国 内 尚无 成 熟 案 例 借 鉴 参 考 。港 珠 澳 大 桥 施 工 图 设 计 对 东 西人 工 岛上 建筑 (隧 道 暗 埋 段 )基 础 进行了优化,以PHC桩取代初步设计 文件中的嵌 岩桩, 主要是 因为岛上 建筑结 构宽度与隧道 暗埋段范围并不 一 致 。由于 隧 道 宽 度 范 围 内 、外基 础 埋 置 深 度 、基 础 刚
表 4 碎 石 垫层 物 理 力 学 及压 缩 参 数 一 览 表
饱 和 容 重 y /(kN/m。)
浮容 重 y’/(kN/m )
压 缩 模 量Es/ ̄IPa
21
11
lO
21
11
20
l8
9.5
lO
【技术 园地
echnical Scope
20l6年第34卷 第5期
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上建筑结构 创新技术及质量控制
王彦 林
(港 珠 澳 大桥 管理 局 ,广 东 珠 海 519015)
【摘 要 】 以港 珠 澳 大 桥 东 西 人 工 岛上 建 筑 结 构 (含 隧 道 暗 埋 段 )作 为建 筑 物 上部 荷 载 ,对 经 过 降 水 联 合 堆 载预 压 处 理 过
2 工程概况
作 者简介 :王彦林,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隧道、人工岛及公路 工程 。
港珠 澳大桥 岛隧工程东 、西人工 岛作 为海 中桥 隧 枢纽,岛上建筑 及附属设 施不仅是隧道 通排风排烟、高
. 39 .
技 术 园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程 质 量
第 34卷
层 号 碎 石 垫 层/带 垄沟 碎石 垫 层 (满 铺 ) 回填砂 (堆 载 原 因处 理后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