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荷载评价B2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源荷载评价B2概念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概念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
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

污染源评价是以判别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目的的评价。

污染源评价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是制定区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依据。

污染源评价方法:①计算等标污染指数,也称超标倍数,即某种污染物的浓度与污染源排放标准的比值。

②计算等标污染负荷,即等标污染指数与介质(载体,如污水、废气)排放量的乘积。

反映污染物总量排放指标。

③计算污染物或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即某个污染源或某种污染物在总体中的分数。

④按污染负荷比的大小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序。

位于前面的为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

通常给定一特征百分数(如70%),按污染负荷比由大至小叠加,当其达到或超过该数时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称为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

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要素。

选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地表排污河、垃圾场和加油站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释放可能性、缓冲区半径和污染复合强度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成分分析确定各类污染源权重。

该评价方法强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危害性的影响,可为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提供参考,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