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名人著作与观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法)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7.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
他认为,心脏是思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10.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
11.洛克(英1632—1704)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绅士教育.文化传递主义.12.卢梭(法1712~1778)著作《爱弥儿》,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环境和教育破坏了,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第一部分教育学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魏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2020教资笔试中常考的教育家汇总

2020教资笔试中常考的教育家汇总01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02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主张所有的人都应受教育,“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贫富贵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
”都要学习“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且要学得“完善”、“彻底”。
03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帕克美国教育家帕克继承了卢梭的思想,认为“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04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
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05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他的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的动物实验基础上的。
06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办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其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07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第一个系统论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人,被称为“终身教育之父”08慈爱的儿童之父——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被誉为“慈爱的儿童之父”09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10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第斯多惠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德国师范教育之父”11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被誉为“现代课程之父”“课程理论之父”“课程评价之父”12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13教学机器之父——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以及程序教学,被誉为“程序教学之父”“教学机器之父”14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15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法,被誉为“设计教学法之父”16智商之父——推孟提出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IQ=智龄/实龄*100,被誉为“智商之父”17北大之父——蔡元培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在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被誉为“北大之父”,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8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1923年发起平民教育运动,提出“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19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提出教育的要旨在于“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被誉为“职业教育之父”20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对中国幼儿教育理论作出重大贡献,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提出“活教育”思想体系,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21万世师表——陶行知创办了小庄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提出小先生制、艺友制等,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体系,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名人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学生认知、情感和动机的发展,教师角色的特点,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等。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其代表著作和理论。
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美国第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年)为心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8.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艾宾浩斯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记忆》(1885年)系统地阐述了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以上这些教育心理学家及其著作和理论,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他们的贡献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更在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进步。同时,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为深入理解和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4.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年)提出了人性取向的教育理论。他强调学生的内在动力和个人成长,提倡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
5.布鲁纳(Jerome S. Bruner):布鲁纳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著作《教育过程》(1960年)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来学习。
6.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儿童认知发展的科学》(1952年)系统地阐述了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7.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维果茨基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思维与语言》(1934年)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学校与社会》(1915年)和《我们如何思维》(1910年)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以及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育学心理学著名人物及其成就理论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暮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300年。
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3.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明确提出了“泛智”进步教育思想;4.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学;奠定了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5.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倡导“发现式学习法”;80年代以来的成果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6.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和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近代教育科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首次提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课堂、教材;提出了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8.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10.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特拉普: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9.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法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10.格赛尔;(美国)成熟势力说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完整版)教育学心理学人物及理论介绍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见解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见解1《论语》:“学”“思”“习”“行”2. 为人师表(典范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春秋 3.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牢固性授课原则鲁国 4.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授课形式人 5. 《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立问题情境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8.学而不厌,不胜其烦。
——教师的教育授课能力战国1. 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荀子末赵 2. 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国1. “学不躐等”——次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朱熹南宋 2. 在说明《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示引导、学思结合,扬雄西汉 1. “师者,人之典范也”1. 《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授课专著,比西方早300 多年。
战国 2. 《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授课为先”——反响了教育和乐正克时鲁政治的关系国人 3. “开而弗达则思”——启示性教育原则4. “授课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1.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 “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中国 3. 对大学精神的讲解:大学者,囊括大典,收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间典范”(同时代我国出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授课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中国 2. 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度。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流传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中国 2. 《教育史 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见解写成的教育史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见解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第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公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廖世承中国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章志光中国年提出道德形成的三维构造理论模型即道德是一个动向过程,能够从生成构造、执行构造、定型构造来认识1.情境授课法:情境授课法是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立拥有必然情绪色彩的、以形象李吉林中国为主体的生动详尽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必然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获得发展的授课方法。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备考及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他们的理论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教育心理学的名家及其理论,帮助广大教师资格证考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一、杜威 - 主动学习理论杜威(John Dewey)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动学习理论对于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主张将学生放在真实的环境中,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杜威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皮亚杰 - 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心理学和儿童发展领域的重要学者,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发生突变和发展,他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理论帮助教育者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维果茨基 - 社会文化理论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研究儿童发展和学习的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社会文化理论为教育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指出在适当的教学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在当前水平之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心理学人名、理论、专著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1、1903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教育心理学鼻祖。
2、1913-1914年,《教育心理大纲》P93、教育心理学三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4、“尝试—错误说” (小猫“迷箱”试验) 基本规律: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强调“做中学” P345、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才能产生迁移。
迁移是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P7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1、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
P102、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有些信息不想记起,或太可怕,太痛苦)。
P101布鲁纳(美国 ):1、60年代初的课改运动。
P102、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表现在四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3、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学习观:1实质2三过程;教学观:1教学目的2教学四原则 P45廖世承:1、从西方引进《教育心理学》P122、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1、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 P162、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皮亚杰 (瑞士瑞士心理学家):,1、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的依据。
P16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 和形式运算(11-15)3、维果斯基(前苏联):1、两种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最近发展区(两种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P19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P19鲍母宁: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最不成熟)、民主型(最成熟)P22威特金(美国): 场独立与场依存 . P25吉尔福德(美国): 辐合型和发散型的认知方式,P25 比纳和西蒙(法国人):1905年,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P26 。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人物及成就资料

4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效果.
德国
狄尔泰
斯普兰格
利特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
美国
克伯屈
《设计教学法》
班级管理的模式中的平行管理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苏联
凯洛夫
(教育学家)
《教育学》(1937年)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是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法国
利托尔诺
(社会学家)
生物起源说
英国
沛西能
(教育学家)
生物起源说
美国
孟禄
(教育学家)
心理起源说 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基础上提出;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西汉
(汉武帝)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并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书和德才为标准选拔官吏;
设立“太学”,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壬子癸丑学制”: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国家时期
人物头衔
代表作(观点)
意义(影响)
中国
许慎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中国
朱熹
2020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汇总

2020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汇总很多学生在备考中会抱怨说教育领域里的人物和观点太多了,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一下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那些人和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备考。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12.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1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5.斯金纳——程序性教学16.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7.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8.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9.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2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1.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论2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3.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6、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7、贾德――经验类化说28、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29、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3、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35、班杜拉――榜样示范36、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37、沃尔朴――系统脱敏法38、布卢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020年国家教资考试《教育学》常考的人物著作45本

2020年国家教资考试《教育学》常考的人物著作45本1.《大学》曾参①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中庸》子思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②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论语》孔子弟子系统总结了孔子的思想言论4.《孟子》孟子第一次使用“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荀子•劝学篇》荀子“道德”二字最早合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6.《学记》乐正克世界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教育学的雏形7.六经孔子《诗》《书》《礼》《乐》《易》《春秋》(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8.《对贤良策》西汉.董仲舒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9.《论衡》东汉.王充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10.《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第一次解释教育一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1.《五经正义》唐.孔颖达“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此书中,但意思与今日课程完全不同12.《朱子全书•论学》宋.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13.《师说》唐.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道就是“仁义”)。
14.《各人种的教育演化》利托尔诺坚持教育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教育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
15.《动物界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理论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接下来做两道题加以巩固:1.最早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儒家为正统的先河,被誉为“汉代孔子”的是( )。
A.汉武帝B.董仲舒C.朱熹D.乐正克1.【答案】B。
教师编—教育心理学—人物观点

中国一、房东岳1、1908年,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343)二、廖世成1、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43)三、潘菽1、1980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343)四、冯忠良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430)2、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33)美国一、桑代克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342)2、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
(342)3、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被公推为教育测量的鼻祖。
4、桑代克的猫(“饿猫出笼”实验)⎪⎪⎩⎪⎪⎨⎧教育意义效果律则:准备律、练习律、学习遵循的三条重要原尝试错误的过程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学习的过程结—形成情境与反映的联—学习的实质(368) 5、相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共同要素的)。
(学习迁移)(412)二、埃里克森⎪⎪⎪⎩⎪⎪⎪⎨⎧乱;岁,自我同一性角色混—岁,勤劳感对自卑感;—岁,主动感对内疚感;—怀疑感;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或—岁,信任对不信任;—1812116543220(355)三、斯滕伯格1、三元智力:智力成分亚理论(核心)、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构成)(358)2、成功智力(358)四、加德纳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智力构成)(358)五、奥尔波特1、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六、卡特尔1、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了16种根源特质。
七、斯金纳1、斯金纳的老鼠(操杠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消退撤销性惩罚呈现性惩罚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正强化强化(369) 2、程序教学(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魏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名人理论总结版

目录一、罗杰斯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2非指导性教学2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2主要作品3二、埃里克森3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4基本概述41、观察学习42、交互决定论53、自我调节理论54、自我效能理论5德育价值5社会评价5理论的积极意义5理论的局限与不足6教育应用6四、马斯洛7强化理论简介7提出7最早的强化概念7两种强化类型7强化学习理论7强化学习理论的内容7强化物8强化的程式8强化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法8强化学习理论在学习中的应用-程序学习法9强化管理理论的内容11强化管理的方式11强化管理的原则11强化管理理论的应用12强化理论的评价12强化理论的贡献12强化理论的谬误12五.夸美纽斯13教育思想13六、奥苏贝尔14接受学习14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1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15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16七、赫尔巴特16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6八、杜威17(一)教育本质论17(二)教学论17(三)儿童与教师论17九、加德纳的多元智力18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18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依据18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19 十、布鲁纳19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本质19发现学习20知识结构的重要性21学习的准备性21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22十一、布卢姆22一、教育目标的分类23二、为掌握而教的策略23三、促进“为掌握而学”的策略24四、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24反思与启示25十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评介25一、产生的时代背景25二、范例教学的基本内容25三、范例教学理论评价27十三、赞可夫的发展新理论27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27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27发展性教学的方法28十四、桑代克29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有如下几个基本点:29缺点和错误30教学实践的影响30迷笼实验30联结主义心理学30学习理论31试误说31学习律31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31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关系31桑代克理论的评价32一、罗杰斯罗杰斯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认为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但能通过医师对患者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
教师考试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观点总结版

罗夏克
(瑞
士)
罗夏克墨渍
测验
莫瑞和
摩尔根
主题统觉测
验(TAT)
裴斯泰
洛奇
(瑞
士)
第一次提出
“教育教学
的心理学化”
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乌申斯
基
俄罗
斯
俄罗斯教
育心理学
的奠基人
卡普捷
列夫
《教育心
理学》
最早正式以“教
育心理学”命名
的著作
桑代克
教育心理
学之父
《教育心
理学》
西方第一本以
“教育心理学”
廖世承
《教育心
理学》
我国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战国
《学记》
世界教育史上第
一部教育学著作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君子之教,喻也
师严然后道尊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原则
苏格拉
底
古希
腊
产婆术
柏拉图
古罗
马
《理想国》
昆体良
第一个论
述教育问
题的教育
家
《雄辩术
原理》《演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认为应该以伦
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试图同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凯洛夫
前苏
联
马克思主
义的代表
人物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
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杨贤江
中
《新教育
大纲》
我国第一部马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演说家的教育》
(或《雄辩术理论》)
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利托尔诺.法国
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卢梭.法国
《爱弥儿》
人性本善,原理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洛克.英国
《教育片论》
“白板说”人类的千差万别源于教育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轻视国民教育,同时主张绅士教育(德育首位)应在家庭实施。
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
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的代表
儿童中心论,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反对赫尔巴特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科书中心”。辛亥革命后传入中国,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
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的代表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集中地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杜威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师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
姓名/时间
代表著作
引发事件
备注
柏拉图
《理想国》
灵魂是人的本质,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
社会本位教育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全面和谐的教育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
蔡元培.中国
壬子癸丑学制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于1912年对学制进行了修订,称“壬子癸丑学制”,次年,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
《世界图解》
教育的自然性,使人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教师的职务就是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向师性)。
17世纪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反应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董仲舒.中国
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杜威.美国
《民主主义教育》
1916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代言人,将二元论有机结合;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方法),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即生长”。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发生认识论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
构建结构主义教育家
与科尔伯格对比
斯宾塞.英国
《教育论》
把课程作为教育学科的专用术语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
《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
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和谐教育思想
泰勒
“评价原理”“课程原理”“课程评价之父”
在八年研究期间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他认为,课程评价过程是指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弗洛伊德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内发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将人的结构分为本我(生物本能我),自我(心理社会我)超我(道德理想我)
福禄贝尔.德国
《人的教育》
格赛尔
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发展基因使得机体机能的发展程序受到了发展规律的制约,且所有其他的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沛西·能.英国
《教育原理》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皮亚杰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
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四个水平:
①感知水平(0-2)(感觉和动作分化)
②前运算水平(2—7)(1早期符号功能2自我中心性3思维片面性)
③具体运算水平(7-11)(标志守恒概念的形成)
④形式运算水平(11—15)(1命题之间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中心论”(弊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完善并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华生
外铄论的典型代表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每一个健康小孩都可以培养成领袖或小偷。
行为主义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制度》
凯洛夫
《教育学》
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1939年著,书的结构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致。
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
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康德.德国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中讲授的第一人
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韩愈
《师说》
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
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的目的:道德与性格的完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
科尔伯格
提出了道德认识的三个阶段:①前世俗阶段②世俗水平③后世俗水平
与皮亚杰对比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马克思主义最早探讨教育的著作,论述了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
裴斯泰洛奇
《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德与葛笃德》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632年著作,是近代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欧美学制
西欧双轨制
代表:英国。此外法国、联邦德国等也属这种学制。
缺点: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欧美学制
美国单轨制
优点: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缺点:教育参差不齐
欧美学制
苏联型学制
列宁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订了单轨制学制。
裴斯泰洛齐.瑞士
《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育、智育、体育一体化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个人本位论
白板说、外铄论《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漫话》
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制度》
《教育诗》
集体教育的思想
劳动教育的思想
纪律教育的思想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比彻母.美国
课程评价包含判断课程系统的效果和所规划的课程的效果的必要过程。
孟禄.美国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