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竖版地图以崭新的视角将世界地理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前。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冰川的分布,箭头表示某轮船的航行方向。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各大洲中,冰川面积最大的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2)图中轮船的航行方向大致是()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东南向西北
(3)图中甲、乙两地()
A. 所在的经线相同
B. 所在的经线圈相同
C. 所在的大洋相同
D. 所在的温度带相同
【答案】(1)D
(2)A
(3)B
【解析】【分析】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被海洋覆盖,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陆地上共有七大洲,海洋中的四大洋连为一体。

(1)世界七大洲中,冰川面积最大的是南极洲,这里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冰雪厚度平均在2000米以上,故选D。

(2)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图中轮船的航行方向大致是自西向东,故选A。

(3)由图可知,甲地和乙地处在不同的经线上,但所在的两条经线组成了一个相同的经线圈;甲在大西洋,乙在太平洋;甲在南温带,乙在热带,故选B。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1)该小题考查世界上七大洲的位置及轮廓辨析,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2)该小题考查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结合方向判读技巧以及所给图示综合分析。

(3)该题考查地图的基础判读,包括经线特点、大洋位置及温度带划分等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从多个角度解答。

2.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的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所表示的大洲分界线是()
A. 土耳其海峡
B. 白令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马六甲海峡
(2)关于图中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②工业布局临近原料产地
③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分布在西南沿海
④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如图所示月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
B. 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
C.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快时期
【答案】(1)B
(2)D
(3)A
【解析】【分析】(1)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图中甲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故选B。

(2)读图可知,图中乙国是俄罗斯。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重要的工业中心。

在乌拉尔一带,建有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在西伯利亚地区,则以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主要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亚(秋明)油田、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库兹巴斯煤田;可见俄罗斯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便于发展工业;该国被称为“世界加油站”,根据题意,故选D。

(3)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白令海峡附近,图中-10°等温线在海洋上向北弯曲,表明海洋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温,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故A正确;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半球,此时处于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故B错误,悉尼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正值多雨季节;故C错误;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冬季,夏季在暴雨的冲刷下,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快时期;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

形成了莫斯科
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四个大型工业区。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煤、铁资源丰富,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工业为主。

但俄罗斯轻工业不够发达,许多轻工业品需要进口。

(3)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3.读板块构造示意图,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
A. 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 地处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根据板块构造示意图可知,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4.下图为“东半球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大洲中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a-b-c
B. a-c-b
C. c-a-b
D. c-b-a
(2)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C.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以陆地为主【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a、b、c三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从面积大小看,a表示的亚洲面积最大,其次是c表示的非洲,第三是b表示的欧洲,故选B。

(2)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故选B。

【点评】(1)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

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

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5.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

读图,回答两题。

(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2)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C。

(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从图中看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

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

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6.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面两题。

(1)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P大洲位于亚洲西北部,该大洲是()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2)根据图示:P大洲位于亚洲的西北部,与亚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里海为界,所以P大洲为欧洲。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1)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部和南部是湿润的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和南亚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埃及位置和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临红海
B.位于尼罗河下游
C.跨非、亚两大洲
D.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2)图中运河沟通了()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大西洋和太平洋
C.印度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3)由图可推知,埃及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
A.湿热
B.干旱
C.高寒
D.暖湿
【答案】(1)D
(3)B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埃及位于尼罗河下游;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跨非、亚两大洲;北回归线穿过埃及的南部,该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A、B、C是正确的,故D符合题意。

(2)图中的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同时,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故答案为:A。

(3)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干旱。

故答案为:B。

【点评】(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

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埃及的首都是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2)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

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的控制,终年高温少雨。

8.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为大洲分界线,该界线是()
A. 白令海峽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 土耳其海峡
(2)乙处所在的国家是()
A. 日本
B. 马来西亚
C. 菲律宾
D. 印度尼西亚(3)丙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 60°E,30°N
B. 60°W,30°N
C. 60°E,30°S
D. 60°W,30°S (4)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1)B
(2)A
(3)D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甲是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非分界线。

(2)从图中可知,该国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日本,故乙处所在的国家是日本。

(3)从图中可知,丙地在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AB错,其经度是60°W,故D符合题意。

(4)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B;(2)A;(3)D;(4)B。

【点评】(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从板块位置来看,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3)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9.阿尔卑斯山曾经是古地中海的部分。

关干阿尔卑斯山成因推论正确的是()
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拉伸张裂
B.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拉伸张裂
C.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阿尔卑斯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0.关于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七分是陆地,三分是海洋
B. 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C. 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
【答案】 C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叙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没有穿过欧洲。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学生还应记住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口诀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1.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河流属于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
A.叶尼塞河
B.亚马孙河
C.伏尔加河
D.乌拉尔河
(2)图中字母a所在的半岛夏季盛行()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3)图中字母b所在的大洲是()
A.欧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答案】(1)D
(2)A
(3)B
【解析】【分析】(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读图可知,a是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3)读图可知,b所在的大洲是非洲。

【点评】(1)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3)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

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部至吉兰角。

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12.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C.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D. 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
【答案】C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海陆分布,学生主要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考查比较多然后知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比例就差不多了。

13.读下列两幅地图,判断关于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C. 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
D.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和南半球,南极周围是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4.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A. 马六甲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土耳其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与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故答案为:B
【点评】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15.当地时间2017年9月19日下午,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7.1级地震,截至发稿时已造成226人死亡。

巧合的是,当天正值1985年墨西哥城8.0级大地震32周年纪念日,32年前的1985年大地震造成7000多人死亡。

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震中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是()
A. 18°S, 98°W
B. 18°N, 98°E
C. 18°S, 98°E
D. 18°N, 98°W (2)关于墨西哥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B. 位于美洲板块和大洋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C. 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D. 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墨西哥大部分属于中低纬度,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B. 墨西哥北临加拿大
C. 墨西哥东临墨西哥湾,西临大西洋
D. 从经度范围来看,墨西哥属于东半球的国家
【答案】(1)D
(2)C
(3)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相邻纬线分别为20º、28º,根据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由南向北,纬度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由北向南,纬度逐渐增大的为南纬。

因此图中两条纬线为20ºN、28ºN,震中位于20ºN以南,故震中的纬度大致为18ºN。

图中有两条经线,分别是108º、96º。

根据经度变化规律: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

因此图中经线为108ºW、96ºW,震中位于96ºW以西,故震中的经度大致为98ºW。

因此震中的经纬度位置为(18ºN,98ºW),选D。

(2)结合所学可知,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界,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墨西哥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多地震,故选C。

(3)结合所学可知,0º~30º为低纬度地区,30º~60º为中纬度地区,60º~90º为高纬度地区。

图中墨西哥北部的纬度位于28ºN以北,故墨西哥大部分地区属于中低纬度,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A正确;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北临美国,B错;读图可知,墨西哥东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C错。

结合所学可知,20ºW以东、160ºE以西的区域为东半球;20ºW
以西、160ºE以东的区域为西半球。

墨西哥的经度范围大致为108ºW~96ºW,从经度位置看,墨西哥属于西半球的国家,D错。

故选A。

【点评】(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

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2)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3)墨西哥为北美洲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加勒比海,与伯利兹、危地马拉接壤,东部则为墨西哥湾。

是南美洲、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

气候复杂多样,由于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气候特点明显。

16.读下图“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完成下题。

该影像能表现()
①海洋水体的不连续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
④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认识地球的形状,也知道了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7.土地荒漠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防治荒漠化联合国颁布了防治荒漠化公约,据报道,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将在鄂尔多斯市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