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在阳光下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困生在阳光下成长
作者:李霞琴李治国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5期
关注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学困生,千方百计地去转化他们,不但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全面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一、微笑面对学困生
微笑是转化学困生的一种基本艺术。

微笑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智慧,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和修养的体现。

教师的微笑会使学困生如沐春风,如沐甘露,能催人奋发向上。

因此,教师的微笑是转化学困生的一种艺术,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无形力量,正如诗人杜甫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给学困生以希望
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火种。

只有充满希望,学困生才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学困生只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学困生,关键是教师要给每一位学困生以希望,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是大有希望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给学困生以希望的口号,号召他们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我”就是很棒的。

让学困生看得到希望,看到教师对他们一点一滴进步的赞赏与鼓励,从而促使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为学困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学生的成长是个体自我发展的过程,学习习惯、态度、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不断碰撞、交流和内化的过程。

内化的不可代替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困生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为他们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通过平台的自我展示,让周围的同伴群体认识自己,在多维运动的时空中,使学困生的个性、能力得以张扬,从中感受到自我价值。

例如,安排一些口才能力好的学困生参加演讲,安排书写较好的学困生参加写字比赛,安排体育成绩好的学困生参加运动会比赛等,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呈现自己优秀的一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肯定,从而在内心深处一点点滋生出自信,再带动其他方面的努力向上。

四、用爱感染学困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关于爱的教育影响着许多教育者的教育观。

教师以“爱的教育”感染学生,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被理解,自己被尊重,自己被重视,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学习上暂时落后或思想上暂时后进的局面。

因此,教师的爱魅力无限,力量无穷,离开了爱的熏陶与教育,学困生的转化就没有希望。

当然,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

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教师才有可能在实践工作中“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途径去认真做好转化工作。

转化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