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学生版)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
危机(学生版)
一、考点分析
1.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郑和下西洋
3.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4.清朝维护国家统一
5.闭关锁国
本专题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分值较高,多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迁移能力。

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综合题等。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中,高频考点集中在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对西藏的管辖、闭关锁国等。

复习时要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要注意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区别,闭关锁国与历代开放史实的对比等,形成对知识的系统认识。

二、知识详解
考点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1)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加强君权的措施
2.清朝加强君权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郑和下西洋
1.时间:1405—1433年。

2.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3.主要经过: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4.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三)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1.戚继光抗倭
(1)事迹:组建“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2)评价:戚继光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2.郑成功收复台湾
(1)史实: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1年,郑成功出兵台湾;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四)清朝维护国家统一
1.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1)准噶尔部是蒙古族的一支,噶尔丹接任汗位后发动叛乱,康熙帝御驾亲征,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清军大败叛军。

(2)此后清军同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近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3)18世纪中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2.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4)作用: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经济发展,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清朝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五)闭关锁国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表现: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三、剖析中考真题
[2012·江苏宿迁]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

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尊王攘夷政策
B.休生养息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2012·德州]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2012·湖南邵阳] 下列关于清朝的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到太平洋
B.南包南沙群岛
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
D.北至北冰洋
[2012·重庆]“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2012·泰州]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创立科举制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军机处
[2012·深圳]体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制度或措施是
①禅让制
②宗法制
③郡县制
④三省六部制
⑤废丞相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四、易混易错知识
1.为什么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①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②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对外关系上,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④文化上,出现反封建小说。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

(2)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五、真题训练
[2012·随州]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

朱元璋拿出一幅画字,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

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2012·德州]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封建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012·广东]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

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A.收复台湾
B.组织雅克萨之战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012·莱芜]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着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

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班禅
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2012·湘潭]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
不正确
...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2012·徐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材料中康熙帝要“讨平”的是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东南沿海倭寇
D.台湾郑氏政权
[2012·山东临沂]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2012·江苏省连云港]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2012·山东泰安]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他收复台湾时驱逐的是
A.葡萄牙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
[2012·成都]“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士,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七言绝句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中俄雅克萨之战
[2012·聊城]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
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012·安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2012·盐城]郑和与哥伦布是15世纪以来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

他们的远航活动
A.都以加强友好交往为目的
B.都途经非洲好望角
C.都有强盛的国家作后盾
D.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2012·山东泰安](8分)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租、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4分)
材料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3)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港澳回归祖国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2分)
[2012·湖北咸宁]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是哪一年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1分)台湾回归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这一机构的设置起了什么作用?(2分)
[2012·株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法国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

后来,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人民反抗。

1812年,他率军入侵俄国,惨败而归。

欧洲大陆的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封建国家和英国乘机围攻法国。

在1813年秋天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失败。

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清军入关后,沙俄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领土,作为其侵略据点。

1685年,康熙帝派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俄军被迫投降。

但清军撤走后,沙俄又重返雅克萨。

1686年,清军再次进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

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2012年4月10日,因菲律宾军舰欲抓扣我渔民,引发中菲南海对峙。

针对这一事件,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一是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让步。

二是和谐稳定是中国要维系的大局……。

应该说,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处理争议,仍是当前解决黄岩岛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将这种努力进行到最后一刻。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
[2012·岳阳]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期开辟的、连接亚欧大陆的陆上通道是什么?请你列举两例当时通过这通道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或手工业品。

(4分)
(2)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盛况空前。

日本先后13次派往唐朝访问、学习的使团名称是什么?中日友好交往对日本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起了推动作用?(3分)
(3)明朝时,明成祖派谁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对南洋(东南亚一带)带
[2012·湘潭]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