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提琴演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大提琴演奏
作者:陈萌
来源:《剧作家》 2015年第1期
陈萌
大提琴无论在交响乐队还是在管弦乐队,都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提琴音色浓厚热烈,极富感情色彩,让听者如醉如痴。
由于大提琴在演奏中能够扮演各种
“角色”,所以当它出现在低音区域时,人们听到的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声;当它出现在中音
阵营时,人们又会听到一种坚实有力的声音。
大提琴以它“开朗”的性格,让演奏者将自己丰
富的情感与思想通过琴声传递出来。
大提琴是一种西洋乐器,大约从15世纪,开始逐渐由其他乐器演变而来,到16世纪末,
身影开始出现在意大利,最早叫“低音维奥尔琴”。
开始出现时,它没有今天大提琴的体积大,但演奏时可以像今天一样夹在两腿之间,用弓拉奏出美妙的乐曲。
大提琴与其他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是由四根弦组成。
由于大提琴在大小、长短、体积
等方面与中、小提琴不同,所以在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
大提琴第一根a
弦发音的特色比较华丽,第二根d弦的音色听上去有些朦胧,第3根和第4根弦音色则比较低
沉响亮。
通过大提琴演奏出来的音乐更加厚重、更加震撼,而中、小提琴的声音则比较轻盈细腻。
由于大提琴在大小、体积上与中小提琴的差异,所以表演时我们会看到大提琴演奏者演奏
时是用腿夹琴坐着演奏的,而中、小提琴都是演员夹在脖子上演奏。
大提琴能演奏高、中、低
三个音区跨度的音乐,所以谱号表示就会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等不同音区谱号记录,它所传
递出的乐声时而深沉饱满,时而美丽悠扬,时而纯净无瑕。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是一位享誉世
界的华人艺术家,他所诠释的大提琴音乐《天鹅》《爱的问候》《梦幻曲》等经典乐曲,都深
深地打动了观众,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他演奏的大提琴乐曲至今仍久久回
荡在人们耳畔——
大提琴演奏是对音乐作品表现和再度创作的过程。
演奏者在重现某一音乐作品时,不仅要
运用熟练的演奏技巧,更要运用感情和逻辑的力量进行诠释。
演奏者的肢体语言和大提琴发出
的音响以及由流动的音响组成的旋律、音色、节奏等,是对音乐作品表现和再度创作的过程。
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者,我们只有对音乐艺术的二度创作有深刻理解,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创作
热情。
我们知道,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只是完成了纸面上的乐谱记录,而不是实际上的音
响作品。
如果把乐谱转化为实际上的音响,并传达、体现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则必须通
过演员表演或演奏者演奏这一中间环节进行二度创作。
这样就给这些表演艺术家们提供了灵活
自由、多种选择的余地,由此也形成了对同一部作品在审美判断上存在的差异与个性。
例如柴
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后,演出效果平平,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同是这
首乐曲,后来经其他小提琴家演奏后却获得了新的生命,才使作品开始受到重视,并流传至今,成为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大提琴舞台艺术表演者,一定要深刻认
识和理解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演奏者的审美和再创造的不同,是使音乐作
品获得不同演奏效果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大提琴演奏者充分认识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对培养和
提高自身的综合艺术水平意义重大。
每一件乐器都有它独特的音色,艺术家们利用它们来获得各种各样奇妙的效果。
仅仅是一
把大提琴,演奏者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技巧方式变换出多种声音。
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不同乐器之间也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并带来许多新的音色组合。
在当下艺术舞台上,我们
会听到小提琴与大提琴、圆号与大提琴等等许许多多令人着迷的音响组合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尤其是电子科技的发展,让现代舞台上各种各样的电声乐器也加入其中。
面对今天不断变化发
展的新形式,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者,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勤奋努力不断地磨炼技艺,不断地进行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演奏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乐曲。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