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民族情感与国际规则的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民族情感与国际规则的碰撞
在2009年2月26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拍卖会,其中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成为焦点。
这两件文物的拍卖,不仅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收藏家蔡铭超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拍得这两件铜像,却在拍卖后拒绝付款,声称因拍品无法入境而不支付。
这一行为在国内外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有人则认为这是破坏规则的行为。
本文将从民族情感和国际规则两个角度,探讨蔡铭超拍而不付的行为及其影响。
首先,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看,蔡铭超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流失文物的深切关注和强烈情感。
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不仅是清代工艺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伤痕。
它们的流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象征。
蔡铭超的拍而不付,可以被看作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在这一行为背后,是无数中国人对流失文物回归的渴望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热爱。
从这个角度来看,蔡铭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被视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文化遗产的执着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
然而,从国际规则的角度来看,蔡铭超的行为则引发了不同的看法。
在国际拍卖市场中,一旦拍卖成功,竞拍者通常需要按照约定支
付相应的款项。
蔡铭超在拍卖成功后拒绝付款,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对拍卖规则的挑战。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拍卖行的信誉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国际法律纠纷。
此外,蔡铭超的行为也可能会被一些人视为对国际规则的不尊重,从而损害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民族情感与国际规则之间的碰撞。
一方面,蔡铭超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流失文物的深切情感和对历史的尊重;另一方面,他的行为也挑战了国际拍卖市场的规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和外交问题。
如何在维护民族尊严和尊重国际规则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
最终,蔡铭超的行为并没有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中国外交部的积极斡旋下,法国政府最终同意将兔首和鼠首无偿归还中国。
这一结果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的决心和策略,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合法归还的重视。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尊重,推动国际社会对于文物归还的共识和合作。
综上所述,蔡铭超拍而不付的行为,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看,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流失文物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的尊重;从国际规则的角度来看,则引发了对拍卖规则和国际法律的讨论。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民族情感与国际规则之间的碰撞,也看到了中国政府在追
索流失文物方面的努力和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未来,我们应当在尊重国际规则的同时,更加积极地保护和追索流失的文物,以维护民族尊严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