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校长二线后去民办校,半年后,就不想再干了,啥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办校长二线后去民办校,半年后,就不想再干了,啥原因
55岁就二线了,正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年龄,但,为了给年轻人腾位子,也为了干部的年轻化,许多地方实行干部二线政策,包括学校的校长。
钱拿了事难干。
我曾经的同事王校长是正高级,去年到龄二线了,今天这个请明天那个送行,连续喝了有2个月,实在受不了了,又经不住朋友的诱惑,就到外市一个民办学校二次上岗做校长了。
今年春节回来,我们在一起相聚,他说不想再干了,本来寒假前就决定不干了,但老板死活不同意,实在不行就等到来年暑假再说,他也只好如此了。
饭前大家还都挺羡慕的他的,一句“不想干了”引起了在坐所有人的好奇心,干的好好的,为啥就不想干了呢?
有责任无权力。
看到大家迫切想知道的样子,他叹了口气,就像苦大仇深一样,缓缓道来。
民办学校校长不是想象的那样好干,和公办学校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优点只有一点就是待遇不错,收入高。
大家等着他说多少,可他就是不说,于是七嘴八舌,估计年薪不会少于20万。
缺点是干的不舒心、不顺手,心里憋屈,整天提心吊胆。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办学理念不同,公办学校是为国育才,目的是培养国家接班人,立德树人,成人成才成功,体现的是“为公”。
而私立学校是为
了钱,忽悠社会、忽悠家长、忽悠学生,想方设法提高声誉赚更多的钱,体现的是“私”。
放弃原有的办学理念,改弦易辙,能接受吗?
二是办学路径不同。
民办高中校办学目标就是为了本科和名校升学率,分数至上,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学大纲、课程安排,通通不作数,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为了升学,再就是店铺。
德育教育的国家民族、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不被重视,一切为了升学,只为个人的成功上位。
只重视分数,不重视德育教育,能行吗?
三是当家不做主。
私立学校校长最主要的是“担责不当家,当家不做主”。
校长只有事权,人、财、物的权力都不在校长手里。
说了不算,算了不干,凡是花钱的事都难办,不花钱还能办啥事,教职工心里都明白,你校长的角色定位,靠校长的业务能力,靠人格魅力,靠思想工作,那是苍白无力的。
手里没有资源,没有约束力,就没有号召力,没有感召力,只有责任和义务,一旦出事后悔晚已。
有责无权的校长还能干嘛?
四是私立学校关系复杂。
民办学校核心办学目标就是为了钱,董事会权力最大,股东多、心不齐,好多是互相掣肘,股东们赤裸裸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总是让你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办成事,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而且学校人员关系复杂,七
姑八大姨、沾亲带故,不知道就会触碰个别股东的利益和亲戚。
遇事找校长,校长却当家不做主,动不动就得请示懂事长、大老板,在教职工心里树立不起威信,没有权威,好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出了事都往校长身上推。
人人自私,这样的团队还有凝聚力吗?
五是学生安全问题。
学生安全是头等大事,民办学校的学生大多家境不错,而家长大多是有点钱有点忙,“我要会教,还要花那么多钱?”成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家长的口头禅。
他们以忙为借口,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生活条件的改善,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东西,学生压力大,心理问题多,有抑郁、自杀倾向的越来越多,一旦孩子心理有问题,麻烦就大了。
还有近几年来势汹汹的疫情,一天到晚让人烦的要命,只要有人头疼感冒就会紧张兮兮。
食堂安全也是问题,食堂是块“肥肉”,好多股东把手伸过去,买入、加工、售卖都有。
“不能浪费”成了他们的座右铭,剩饭剩菜不能给学生吃是硬性规定,哪里想不到那里就出事,十个人十条心,大家都为了争那几两碎银,而勾心斗角,斗来斗去能不累?
纵使有千般不舍,也抵不过万般无奈。
本来在公办学校做校长,政策纪律约束多,条条框框压力大,上头有教育局这个婆婆管着,下头有学生逼着,中间有老师家长监督着,感觉不好干,没想到私立学校校长更是难干。
既然不好干就不要干了,上级安排二线就该好好休息,以修生养性、身心健康为主,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山河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