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三个着力点.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三个着力点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三个着力点,它们分别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课前的预习、探究性的学习。

关键词:积极性;预习;探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
(2013) 25-055-01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自觉、主动地探索学习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积极性。

在上课的开始阶段以趣引入,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心地设计课题引入,把课堂教学转换成一种探索知识与奧秘的活动,也可以充满神秘感,这样能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竞争,因为竞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所以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互相竞争,积极学习。

刻意求新也能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人都喜欢新鲜事物,
青少年的好奇心也很突出,学生们最反感的就是教师教学方
法千篇一律,上语文课的过程每次都是那样一种模式,没有
一点点新意。

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采
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法,刻意求新。

抓住学生的求新心理,在
学生面前不断地展现灿烂的新天地,这样会受到学生欢迎。

在课堂上,教学方法尽量要灵活多样化,讲述、讨论、读书
交替进行,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意,兴奋起来。

兴奋性的脑力劳动会使学习的过程更加奇妙。

二、注重课前的预习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都十分重视以及提倡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顺畅和高效的效果。

因此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要紧扣教材,充分预习。

让学生在上课前反复阅读教材课文,加深自己的理解,确保学生上课的时候能够有针对地听讲,并向老师提出自己预习时的疑问。

在新课改中很多人质疑了这种看似正常的预习取向:本应在课堂上做的事为什么要在课外进行,这是变相地延长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教材乃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囿于教材进行预习,其实是漠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上课前预习,课堂上教,这样是对学生视野的束缚;过度地预习,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述,一般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想要让课前预习变成课堂学习原动力,应该参考以下方法:
1、科学合理地定位课前学习目标。

小学课前预习的目标,主要是为让学生期待课堂。

我们不能只让学生预习知识和技能维度,让他们只掌握一些字词,单调地背诵课文,而要让他们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期待和渴望即将开始的课堂学习。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获得独自的理解,在讨论时如果讨论的结果和自己的理解正好吻合,就会有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如果不吻合,就会陷入思索,寻找其原因;而且在预习时一定会有一些困惑,并且没办法解决,在讨论时就会集中注意力追寻解决的方法。

这样的成绩感、探索欲和注意力足以增强阅读效果,价值很高。

2、根据课前预习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定律,组织教学出发点是学情。

所以课堂教学应该首先让学生把预习中的感受、困惑和收获展出出来,由此来展开教学活动。

3、课前预习的辅导。

包含两方面:第一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般在课外进行预习,而学生开始的时候不会预习,所以应当在课堂上进行预习。

第二要设计好预习纲要。

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下原则: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主探究问题;启发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可接受性,减少预习题目数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三、注重探究性的学习
这里的探究性的学习是在学习方法里面比较特殊,它更新了教育观、教学观和课程观,是对学习的一场革命。

探究性的学习是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了解并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目的只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关标准明确地指出,研究型的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自然、生活和社
会中选定专题研究,在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探究性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新关系,在这样的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传递学生预先的知识,而从传授者变成了学习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不再只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被动听从教师指令,而由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探究,成为学习当中真正的主人。

它要求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问题当中去,学生在问题中能运用已经得到的信息,通过分析和加工这些信息,转变为自己的理解方式,因而收获良多。

这里的收获不一定具体有形,它可能只是某个见解,某种意识形成, 或者某活动策划案等。

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而应当引导他们自主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摒弃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方法,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只接受知识,却不了解知识。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若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能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之中就更容易获得知识。

四、结束语
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应该抓住以上三个着力点
进行教学改进。

以趣引入、刻意求新;科学合理地定位
课前学习目标,根据课前预习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辅导课前预习;注重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朝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读写算.2013. (13).
[2]丁一•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上海教育研究.2011. (12).
[3]施建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09.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