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
学期期中预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瓷碗破碎D.雪糕熔化
2.用托盘天平称量8.5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移,这时则应( )
A.增加砝码B.添加药品C.减少药品D.减少砝码
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不锈钢B.氧化汞C.黄铜D.生铁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6.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醋B.液化气的燃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蒸发食盐水
7.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可行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或不能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观察颜色可以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两种固体粉末
C.用石蕊溶液鉴别水和碳酸溶液
D.品尝味道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8.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A.B.C.
D.
9.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
A.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能溶于水
D.氧气不易溶于水
10.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Au:表示2个金原子
B.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C.+2
Mg: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核电荷数为1一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锂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欲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为保证实验安全,应注意的一个操作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填化学符号)。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

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

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

(填字母)。

(2)从变化角度:
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装置内压强从反应开始到打开止水夹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_____。

(填字母)
(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I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③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个。

④下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字母)。

A 易溶于水
B 熔点高
C 受热易分解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填字母)。

A 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4.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_种。

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_______个原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____g钠元素。

(4)药店销售一种苹果酸钠盐口服液,治疗效果非常好。

该口服液的说明书如图,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试计算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在熬制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K2Cr2O7),导致生产的药用胶囊重金属铬超标.根据化学式计算:
(1)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
(2)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填最简整比).
(3)铬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4)29.4g该物质中含有钾元素的质量为g.
16.氧化铁(Fe2O3)又称为铁红粉,是一种无机颜料,用于油漆、橡胶等的着色。

请计算:
(1)氧化铁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

(2)氧化铁的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_____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择A;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C.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D.雪糕熔化发生了状态的改变,也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BCD选项属于物理变化。

2、B
【解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8.5g药品,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移,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B。

3、C
【解析】
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该物质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有可能来自于氧气中。

故选C。

4、B
【解析】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不锈钢、生铁和黄铜属于合金,氧化汞属于氧化物。

故选B。

5、D
【解析】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

A、质子数=电子数,故为原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为阴离子;C、质子数=电子数,故为原子;D、质子数>核外电子,故为阳离
【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粮食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液化气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蒸发食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而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更旺,而燃着的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故A可以达到目的;
B、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粉末,所以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故B不能达到目的;
C、石蕊溶液在水呈紫色,在碳酸溶液中呈红色,可用石蕊溶液鉴别水和碳酸溶液,故C可以达到目的;
D、蔗糖是甜的而食盐是咸的,所以在厨房中可以通过尝味道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故D可以达到目的。

故选B。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B
【解析】
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

A表示分子变大了,错误;C、D表示分子都破裂了,错误;B 表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

故选B。

9、D
【解析】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实验室收集氧气时可用排水法收集。

【解析】
A、2Au表示2个金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2
SO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能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
Mg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2S-表示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三金属3层NaOH 得到Cl-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解析】
(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三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因为原子的电子层等于其元素所在的周期数,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为3层;氢氧化钠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所以它的化学式为NaOH。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个,通常容易得到电子,它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它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符号是Cl-。

(3)根据锂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点睛】
利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来解答。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铁架台酒精灯 B 2KMnO4
K2MnO4+MnO2+O2↑ D 当有气泡
从水中冒出证明氧气收集满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反应物固体且需要加热的反应进行解答;
(3)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1)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故填:铁架台;酒精灯;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反应物固体且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欲收
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当有气泡从水
中冒出证明氧气收集满;故填:B;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D;当有气泡
从水中冒出证明氧气收集满;
(3)为保证实验安全,应注意的一个操作是: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故填: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条件,同时规范正确化学方程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N2 C B 物理NH3+O2催化剂
加热
NO+H2O 3 AC AC
【解析】
(1)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故填:N2;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所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4:1,所以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故填:C;
(2)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且消耗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且反应后的压强减小约反应前压强的五分之一,故填:B;
(3)①步骤I中,利用空气中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把各种成分分离开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②步骤Ⅲ中,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发生反应的符号方程式为:
NH3+O2催化剂
加热
NO+H2O。

③上述化学反应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一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都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都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3。

④酸铵应密封保存并且防潮,说明硝酸铵易溶于水,应该防晒隔热,说明硝酸铵受热易分解。

故填:AC。

(4)A.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不会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故填:AC。

14、2或3 15 3:5 0.69 15.6%
【解析】
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蔗糖,苹果酸钠盐两种。

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4+5+5+1=15个原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4∶16×5=3∶5。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
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4.68g×23
124165523
⨯⨯
+++
×100%=0.69g。

(4)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10g×3×x=
4.68g,x=1
5.6%。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1)三;(2)39:52:56;(3)35.4%;(4)7.1.
【解析】
试题分析:(1)重铬酸钾(K2Cr2O7)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重铬酸钾中钾、铬、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2):(52×2):(16×7)=39:52:56;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得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4%;
(4)29.4g重铬酸钾中含有钾元素的质量为29.4g×(×100%)=7.1g.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3 7∶3 70%
【解析】
解:(1)由化学式Fe2O3可知其原子个数比是2:3;
(2)铁氧元素的质量比=(56×2):(16×3)=7:3;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62
562+163

⨯⨯
×10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