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物理试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物理试题(一)
一、单选题 (共6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大型起重机的吊钩受到的力是一组共点力。
设被起吊的重物的质量为m,钢丝绳与吊钩的质量忽略不计,吊钩下面悬挂重物的四根钢丝绳对吊钩的拉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吊钩上方的动滑轮组对吊钩的拉力大小为F5。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起重机将被起吊的重物向上匀速提升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5大于mg
B.F1、F2、F3、F4、F5的合力等于2mg
C
.F1、F2、F3、F4的大小均等于
D.F2、F3、F4、F5的合力大小等于F1
第(2)题
足球比赛中,某足球运动员长传足球,由于水平恒定风力的作用,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如图所示。
位置1、3足球在同一高度,位置2足球在最高点,在位置3时足球速度刚好竖直向下,则足球速度最小的位置( )
A.在位置1和位置2之间某位置B.在位置2
C.在位置2和位置3之间某位置D.在位置3
第(3)题
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已知和的质量分别为
和,1u=931MeV/c2,c为光速。
在4个转变成1个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A.8 MeV B.16 MeV C.26 MeV D.52 MeV
第(4)题
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现对核()加速,所需的高频电源的频率为f,已知元电荷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加速的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随半径增大而增大
B.高频电源的电压越大,氚核最终射出回旋加速器的速度越大
C.氚核的质量为
D.在磁感应强度B和频率f不变时,该加速器也可以对氦核()加速
第(5)题
某次发射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半径为的低轨道上,运行速度为,当卫星运动经过A点时,卫星上的小型火箭发动机点
火,短时间加速,使卫星进入椭圆轨道运行,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与地心的距离为,卫星经过B点的速度为,其运行轨迹如图所示。
若规定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0,则引力势能的表达式,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中心天体质量,m为卫星的质量,r为两者质心间距,若卫星运动过程中仅受万有引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卫星在椭圆轨道上A点的加速度大于B点的加速度
C.卫星在A点加速后的速度为
D.卫星从A点运动至B点的最短时间为
第(6)题
某物理学习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水深的深度计,如图,导热性能良好的圆柱形气缸I、II内径分别为S和2S,长度均为L,内部分别有轻质薄活塞A、B,活塞密封性良好且可无摩擦左右滑动,气缸I左端开口。
外界大气压强为p0,气缸Ⅰ内通过A封有压强为p0的气体,气缸II内通过B封有压强为3p0的气体,一细管连通两气缸,初始状态A、B均位于气缸最左端,该装置放入水下后,通过A向右移动的距离可测定水的深度,已知p0相当于10m高的水产生的压强,不计水温随深度的变化,被封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活塞A向右移动时,水的深度h=10m
B.气缸II内通过B封有压强为3p0的气体时,此深度计能测的最大深度h=20m
C
.当活塞A向右移动时,水的深度h=20m
D.若要测量的最大水深h=30m,气缸II内通过B所封有气体的压强p=3.5p0
二、多选题 (共4题)
第(1)题
有一列简谐横波的波源在处,某时刻沿轴正方向传播的振动形式传到处,此时轴上处的质点已振动,质点
离处,如图所示,取该时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开始振动时的速度方向沿轴正方向
B.波的传播速度为
C.经过,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D.在时间内,处的质点振动的速度逐渐增大
第(2)题
某汽车的四冲程内燃机利用奥托循环进行工作,该循环由两个绝热过程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
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奥托循环,则该气体( )
A.状态a和c在同一条等温线上
B.在a→b过程中增加的内能在数值上等于abefa所围的“面积”
C.在一次循环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
D.b→c过程中增加的内能小于d→a过程中减少的内能
第(3)题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两列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源分别位于和处,振幅均为2cm,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波的波速为。
时刻波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在的两个质点E、F刚好开始振动,质
点B、C的平衡位置坐标分别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叠加能够发生干涉现象
B.两列波叠加后质点C的振动周期为0.25s
C.两列波叠加后质点B的位移始终为0
D.时,质点C的位置坐标是(
第(4)题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2021年3月4日,国家宇航局公布,探测器正在火星轨道上进行环绕探测,并发回了3幅高清火星影像图,计划在今年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
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0.1倍,半径约为地球的0.5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地球半径
为R,探测器环绕火星速度为v。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0.4g
B.火星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C.火星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5:4
D.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周期为
三、实验题 (共2题)
第(1)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及质量的关系”.
(1)四位同学得到的a-F图像如图2所示.
甲同学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疏漏是_____________.
丙同学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疏漏是_____________.
丁同学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疏漏是_____________.
(2)图3为乙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_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2)题
热敏电阻可做温度传感器,通过电阻值来确定周围环境温度。
下表为室温时某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1020304050
电阻值(Ω)99506245402926631801
为用该热敏电阻制作室温(10℃~40℃)温度计,需测出较准确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器材有:待测热敏电阻R T;电源E(电动势3.0V,内阻r约为0.5Ω);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微安表(量程100μA,内阻R A=2500Ω);开关两个,温控装置一套,导线若干。
(1)请在如图所示电路中补接电阻箱和开关,要求完成在某室温时热敏电阻值的测量。
( )
(2)实验步骤如下:
①实验中调节温控装置,设置某种温度,然后闭合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微安表指针满偏;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使微安表指针半偏,并记录此时的温度和电阻箱的阻值;
③逐一改变温度,并测量不同温度对应的电阻值,制成详细温度和阻值对应表格。
某温度下微安表半偏时,电阻箱的读数为5000.00Ω,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该测量值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
(3)使用温度计测温前,调整控温装置到50℃,闭合S1、S2,调整滑片P的位置,使微安表指针满偏,使用时保持该滑片位置不变;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和微安表内阻计算出支路电压,测温时根据微安表读数,即可得到当时的温度值。
请根据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电池老化,测量的温度比实际温度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四、解答题 (共3题)
第(1)题
某钢筒容积20L,存有10个大气压的氧气,现用5L真空小瓶取用,设取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1)若用多个5L真空小瓶同时分装,使钢筒中氧气压强降为2个大气压,可装多少瓶?
(2)若用5L真空小瓶依次取用,则取用3小瓶后钢筒内氧气的压强为多少个大气压?
第(2)题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四分之一表面光滑的圆弧形轨道P固定在地面上,半径为R,紧挨着轨道p的右端是表面粗糙的长木板Q,二者水平部分等高,Q的质量为2m。
开始时木板Q通过一装置锁定在地面上,质量为2m的小滑块B静止于距Q的左端
3R 处。
现有质量为m的小滑块A从P顶端静止释放,已知A、B与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A、B可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滑块A滑到圆弧形轨道的最低点C时轨道所受的压力多大?
(2)A、B相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A与B碰撞瞬间木板Q解除锁定,要使物块不滑离长木板,求长木板Q的长度至少多大?
第(3)题
向楼房的高层运输建筑材料时为了尽可能节省能量,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
P为质量为m的待运输材料,Q 为与待运输材料质量相等的配重,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在Q上加上一定质量的物块,P将加速向上运动,当Q落地后,P将减速运动。
不计定滑轮的重力、空气阻力和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使P上升至时速度恰好减小到零被工人接住。
求:
(1)在Q上加上的物块的质量;
(2)P加速上升时,固定定滑轮的N处承受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