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模型之一
化学│中考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有难度)1

化学│中考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有难度)1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在氧气中燃烧B.等质量的镁、铝分別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和氧气不可能同时过量,选项错误;B、镁比铝活泼,所以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酸反应,镁反应需要时间短,但等质量的镁、铝和稀硫酸反应后铝生成的氢气多,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速率,则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的加入,不断产生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选项正确;D、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和铁立即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固体质量增大,直至铁粉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增加,即图像应从零点开始,选项错误,故选C。
2.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A.图①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D.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在没有加锌粉前溶液质量不能是零。
【详解】A、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产生,故A正确;B、向硫酸中不断加水pH值不能到7,故B不正确;C、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D、在没有加锌粉前溶液质量不能是零,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向硫酸中不断加水pH值不能到7。
3.下列图像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A.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C.等质量的 Zn 和 Mg 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D.等质量 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所以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质量会越来越多,选项错误;B、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随着硝酸钾固体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选项正确;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则相同时间内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多,且等质量的镁、锌与足量酸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锌多,选项正确;D、粉末状的反应物比块状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快,但等质量的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同的,选项正确,故选A。
12 微专题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精讲特训】

教材考点精讲特训
微专题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 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
1 专题精讲
2 跟踪训练
构建思维模型
考向1 一种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
例1
将一定量锌粉加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第一步:排顺序。锌、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Z_n_>_F_e_>_A__g_。
第二步:写反应。依据“远距离先置换”,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Z_n_+__2_A_g_N__O_3_=_=_=__Z_n_(_N__O_3_)2_+__2_A__g_(先)、 Z__n_+__F_e_(_N_O__3)_2_=_=_=__Z_n_(_N_O__3)_2_+__F_e__(后)。
3.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Cu(NO3)2、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 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含有铜 C. 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滤液中溶质只有AgNO3 和Zn(NO3)2 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只有Zn(NO3)2
第四步:析现象。根据题给信息分析作答。 (1)若滤液呈浅绿色,滤渣中一定含有_A__g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可 能含有_A__g_N_O__3_。 (2)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_A__g_、__F_e__; 滤液中可能含有_F_e_(_N_O__3)_2__。 (3)若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滤渣中可能含有_F__e或__Z__n_; 滤液中一定含有_Z__n_(N__O_3_)_2_。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0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第3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0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要求 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考点一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焰色反应知识归纳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熔点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性____色,有金属光泽________,可以用小刀切割ρH2O____ρNa____ρ煤油(比较大小)良好(1)完成化学方程式:Na⎩⎪⎨⎪⎧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2⎩⎪⎨⎪⎧常温:4Na+O2===2Na2O点燃:Cl2:2Na+Cl2=====点燃2NaCl与水反应:与盐溶液(如CuSO4溶液)反应:2Na+CuSO4+2H2O===(2)与滴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5.焰色反应(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属于元素的____________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酒精灯灼烧____色――→蘸取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 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钠元素:________;钾元素:________(透过________观察)。
■ 判断思考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2)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说明钠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3)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失去2N A 个电子( )(4)电解熔融氯化钠或饱和食盐水都可得到金属钠( )(5)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6)4Na +O 2,F2Na 2O 和2Na +O 2=====点燃Na 2O 2可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7)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 )(8)用洁净的铂丝对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 +,不含K+( )2.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生成什么物质?(用示意图表示)典型例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5·全国卷Ⅱ]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 AB .2015·天津卷]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 +,无K +C .2015·山东卷]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钠与CuSO 4溶液反应:2Na +Cu 2+===Cu ↓+2Na +图31012 按如图310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右端胶塞,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到煤油中,反应前片刻,钠的位置应在a处B.开始反应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在b处液面以下的水中反应C.反应一段时间后,左端液面上升,进入长颈漏斗,a处有无色气体产生D.若用苯或酒精来代替煤油,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变式训练1.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但是实验室中不能用金属钠与水反应制备氢气B.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时,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C.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氧气的用量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增大B.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C.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D.放入NH4NO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1.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型2.金属钠与溶液反应现象分析的思维模板(1)共性:因为钠与不同溶液的反应均属于剧烈的置换反应,故有共同的现象产生:①浮:钠浮在液面上;②熔: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③游: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应完全;④响:反应中不停地发出“嘶嘶嘶”的响声。
2020人教版化学高考复习:金属与酸(盐)反应图像 (共32张PPT)

• 步骤2: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先:
;
• 后:
。
11
考点突破
• (1)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溶质成分、固体成分变化
• 步骤1: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Cu>Ag。
• 步骤2: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先:
;
• 后:
。
12
考点突破
步骤3:分析反应过程
反应 顺序
①
②
金属锌 质量
少量 (用完)
少量 (用完)
图4
18
专项训练
2.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 图5所示。反应结束时,下列可能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图5
19
专项训练
2.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 图5所示。反应结束时,下列可能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D )
32
1.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除了认真学 习,提 高自己 的知识 水平之 外,社 会上的 一些热 点问题 也不容 忽视, 这是我 们应该 思考探 究的。 2.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奉 行尽量 和平交 谈,但 不放弃 武力保 护的主 张,表 现出了 对历史 遗留问 题有理 有利有 节的策 略。 3.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 爽口, 去污洁 齿力强 ,而且 不损伤 牙釉质 ,能保 持牙齿 洁白光 亮,深 受消费 者所喜 爱。 4.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 外交场 合穿具 有中国 范儿的 “国服”,才能 有利于 在世界 上树立 充满文 化自信 的中国 形象。 5.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 自然地 理系统 中的某 些要素 ,从而 对自然 地理环 境产生 影响。 6.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 源的配 合,也 影响其 他环境 要素。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分析

四、金属与金属矿物
专题突破4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分析
2023年中考化学
典例详析
类型1 一种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
例1 将 粉加入到一定质量 和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1)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写化学式, 下同),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
置换过程
滤液中溶质成分(填化学式)
滤渣成分(填化学式)
①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
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
C
2.(2022天门)实验课上,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待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亚铁B. 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镁和铁C.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镁D. 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
减小
和
A. 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B. 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C.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D
类型4 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成分的判断构建思维模型“一刀切”法——由弱到强,左渣右液常见问题:1、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分析一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以锌和硝酸铜反应为例):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的质量;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一种金属与两种金属盐溶液反应(将锌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Zn与AgNO3反应,溶液质量减小,Zn与Cu(NO3)2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当减小的质量等于增大的质量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成分的判断即滤渣、滤液成分例1向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的溶质有哪些?(写化学式) 。
(3)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________(填“有”“无”或“无法确定”)气泡产生.(5)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例2(2022焦作二模)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滤液中溶质为AgNO3、Mg(NO3)2和Fe(NO3)2,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3)若溶液呈蓝色,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4)若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5)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是因为例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1.[2022河南23(2)题2分]某同学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及质量变化

命题角度3 两种 属与一种 属盐溶液反应 例3 将zn粉和fe粉的混合物加入到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先:_C_u_(_N__O_3_)2_+__Z__n_=_=_=__Z_n_(_N_O__3)_2_+__C_u__; 后:_C_u_(_N__O_3_)2_+__F_e__=_=_=_F__e(_N__O_3_)2_+__C__u__。
6. (2021洛阳一模)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锌粉,过滤,对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滤液中含有的 属离子的判断一 定不正确的是( ) B a. 质量变小,zn2+、cu2+、ag+ b. 质量不变,cu2+、ag+ c. 质量变小,cu2+、zn2+ d. 质量变大,cu2+、zn2+
(2)反应程度及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分析:
反应情况
滤液成分
Zn与部分AgNO3反应, 与Cu(NO3)2不反应 Zn与全部AgNO3反应、 与Cu(NO3)2不反应 Zn与全部AgNO3反应, 与部分Cu(NO3)2反应
_C_u_(_N__O_3_)2__、__Z_n_(_N_O__3)_2_、_____ _A__g_N_O__3 __
(2)反应程度及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分析:
反应情况
滤液成分
Zn与Cu(NO3)2反应且 锌有剩余
Z_n_(_N__O_3_)2_
Zn与Cu(NO3)2恰好完 全反应 Zn、Fe与Cu(NO3)2完 全反应且铁有剩余
Z_n_(_N__O_3_)2_ __Z_n_(_N_O__3_)2_、__F_e_(_N_O__u(NO3)2、Al(NO3)3三种溶质,现取该混合溶 液进行如图实验。
(1)若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此时溶液甲中的溶质是 _A_l(_N__O_3_)3_和__F_e_(_N_O__3_)2___。 (2)若向溶液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A__g_N_O__3_+__H_C__l=_=_=_A__g_C_l_↓_+__H_N__O_3__;此时固体乙的成分是__A_g__。
中考化学一轮系统专题复习5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①滤液中一定不含_Cu_(_NO_3_)2_、_A_g_NO_3__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A_g、__C_u ___,可能含有_Z_n _。
二、混合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 例 3. 向 Zn 和 Ag 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 Cu(NO3)2 溶液,充分反应 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上述两种金属单质,能与 Cu(NO3)2 反应的是_Z_n _。 (2)加入少量的 Cu(NO3)2 溶液时,向得到的滤渣加入稀盐酸,可能观 察到的现象是_有_气_泡_产__生_____。 (3)当滤液呈无色时,则滤渣组成成分可能是Z__n_、_A__g_、__C_u_或__A__g_、__C_u_。
的是( )
③Al 先置换出___,再置换出___。 C(1.)反原应理的:通化过学加方热程的式方为法2H使2水O=变==成2H水2↑蒸+O气2后↑ 再冷A凝g成水。
Cu
①先排空再吸液。
.【点拨】加热纯净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氯酸钾要加热到熔化状态时才缓慢放出氧气,如果向氯酸钾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由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使氯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就
6. 某校学生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
(1)a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F_e+_2_A_g_N_O_3=_==_2_A_g_+_F_e(_N_O_3)2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置_换_反__应____。
(2)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如图 2), 待反应结束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则: ①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_A_g、__Fe___。 ②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是_F_e(_N_O3_)2_、_Z_n(_N_O_3)_2或_Z_n_(N_O_3)_2 ___________。 ③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则滤渣中铁的质量_大_于___(填“大于”或“等 于”或“小于”)原金属铁的质量。
金属跟盐溶液置换反应

说明一定没有铁粉 Cu(NO3)2 AgNO3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 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先反应:Fe +2AgNO3 === Fe(NO3)2 +2 Ag
后反应:Cu+2AgNO3 === Cu(NO3)2 +2 Ag
Fe+Cu(NO3)2 === Fe(NO3)2 +Cu Fe不能和Cu(NO3)2溶液共存
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 金属先与盐反应; 前换后,最前先换
例题:某溶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 将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 别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和滤液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解释: 活动性:Zn > Cu >Ag。 先反应:Zn+2AgNO3= Zn(NO3)2 +2Ag, 后反应: Zn+Cu(NO3)2 = Zn(NO3)2 +Cu。
H2
Fe Ag (2)图中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化学式)________.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2HCl=FeCl2 +H2↑
Fe +CuSO4=FeSO4 +Cu 7、. 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 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取决于所使用的金属和盐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
一般来说,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可以产生以下几种类型的化学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当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中存在可以相互氧化或还原的物质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沉淀反应:如果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中存在两种离子能够结合形成沉淀,则会在溶液中形成沉淀。
3. 酸碱反应:当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中存在酸或碱时,会发生酸碱反应,形成盐和水。
4. 热反应:如果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是一个剧烈的反应,它们可能会产生热并引起爆炸。
总之,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很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这些反应会受到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可能引起各种有害物质的产生。
因此,在进行这些反应时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2023中考化学最后冲刺压轴题专练01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分析 (解析版)

压轴题0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分析综合近几年中考对于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滤渣滤液问题的考察形式,2023年中考对于该专题的考察仍然是重点。
由于该命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较为细腻,所以一直都是命题人提高学生关键化学素养的重点,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该问题一直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存在,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1.一种金属与一种溶质金属盐溶液反应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镁>锌>铜,判断哪些反应能发生。
第二步: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NO3)2===Cu+Zn(NO3)2。
第三步:根据反应程度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及溶液、固体质量的变化。
①锌与Cu(NO3)2反应:滤液成分为Cu(NO3)2、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Cu。
①锌与Cu(NO3)2恰好完全反应:滤液成分为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Cu。
①Cu(NO3)2完全反应,锌有剩余:滤液成分为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Zn、Cu。
溶液质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质量。
固体质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
2.一种金属与两种溶质金属盐溶液反应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镁>锌>铜>银,判断哪些反应能发生。
第二步: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或位置距离越远),反应优先发生,判断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化学方程式先:Zn+2AgNO3===Zn(NO3)2+Ag。
后:Zn+Cu(NO3)2===Cu+Zn(NO3)2。
第三步:根据反应程度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及溶液、固体质量的变化。
①锌与部分AgNO3反应:滤液成分为Cu(NO3)2、Zn(NO3)2、AgNO3、Mg(NO3)2,滤渣成分为Ag。
解析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解析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解析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与盐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判断、分析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很容易出错,其实,解决这类题目是有规律的。
一、理解内涵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是较活泼的金属可置换较不活泼的金属;盐类必须溶于水,故只有可溶性盐的水溶液才会与金属反应。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也就是说:前面的金属单质与后面的金属离子不能共存于溶液中,常见反应有:Cu+2AgNO3=2Ag+Cu(NO3)2Fe+CuSO4=FeSO4+Cu值得注意的是极活泼的金属(钾、钠、钡、钙等)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因此它们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例如,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又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2Na+2H2O+CuSO4 = Na2SO4+Cu(OH)2↓+H2↑2NaOH + CuSO4 = Na2SO4+Cu(OH)2↓二、熟记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三、灵活运用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中,包括了这样2类反应.1.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2.一种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应。
但是无论其中哪一种反应,都遵循这样一条规律: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它们间的置换反应越易发生。
1、一种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应例题1:在KNO3、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则滤液中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滤渣中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一刀切”法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问题

数理化学习 (V j ^Y 6I一刀切”法鮮金属与盘緣灰反启的问题■韩沙沙1,靳祖峰2摘要:关于金属和混合盐溶液的反应一直是河南 省中招考试命题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每年中招考试得 分率较低的题目.为了解决这类题目做题费时、得分率 低的问题,提出了“ 一刀切”法,即先按照金属活动性 顺序“由弱到强”排序,再根据题意“ 一刀切”,最后根 据“左渣右液”得到答案.该法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 得到答案,大大提高做题效率.关键词:“一刀切”;金属;盐溶液;初中化学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是河南省中招考试命题的重 点与难点,也是每年中招考试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这类 题目包括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以及混合金属与盐 溶液的反应,甚至包含混合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 虽然解决这类题目有很多方法,如挤牙膏法、“两点三 段法”、图示分析法m 等等,但是学生普遍反映方法较 难且浪费时间,尤其对于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更 是苦不堪言.下面介绍一种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的方 法——“一刀切”法,该方法总结起来共八个字,即“由弱到强,左渣右液”,接下来请看详细过程.一、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如:将锌加人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当 加入的锌粉的量不同时,分别分析反应后的滤渣、滤液 的成分[2].分析:1.将该题涉及到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顺 序表中“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序,即i A g 1 Cu2.具体分析如下:(1 )当锌较少时,锌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反应,即硝 酸银只反应了一部分,所以在银上面画一刀,即A iCuZnAg ,竖线右边的是滤液的成分:Ag +、Cu 2+、Zn 2+.(2)当锌恰好与硝酸银反应完时,锌的量只能将硝酸银反应完,但不能和硝酸铜反应,即锌的量在银和铜之间,故在银和铜之间画一刀,即,滤渣为Ag ,滤液为Cu 2+、Zn 2+.(3)当锌再多一点,锌不仅能将硝酸银反应完,还能和部分硝酸铜反应时,硝酸铜只反应了一部分,所以在铜上面画一刀,目卩丨A g 1::+丨Z n j ,滤渣为Ag 、Cu ,滤液为 Cu 2+、Zn 2+.(4)当锌恰好与硝酸铜反应完时,锌将硝酸银、硝酸铜都反应完了,但并没有剩余,故在铜和锌之间画一刀,即,滤渣为Ag 、Cu ,滤液为Zn 2 +.(5)当锌过量时,有锌剩余,故在锌上面画一刀,,滤渣为Ag 、Cu 、Zn ,滤液为Zn 2 + .可以看到,只需将金属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 序,再根据题意切一刀,最后利用“左渣右液”判断滤 渣、滤液的成分即可.整个用时不超过1 min ,大大加快 了做题速度,也保证了准确率.下面介绍该方法在中考 题中的应用.例1 (2019年河南23题)某金属(用R 表示)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其金属活动性弱于Zn ,相对原 子质量小于65.向一定质量的AgN 03、Cu (N 03)2和R ( NO _, )2混合溶液中加入Zn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向所得到的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 生.根据“左渣右液”,即竖线左边的是滤渣的成分:(1)写出R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作者简介:韩沙沙(1989 -),女,河南省汤阴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靳祖峰(1970 -),男,河南哲汤阴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2) 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金属?(3)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增大,其原因是什么?解析:首先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序为.自于___体上滴加盐2.具体分析如下:(1)当硝酸银溶液较少时,只能 与部分锌反应,即锌只反应了一部分,所以在锌上面画—刀,g 卩|Ag |Cu |Z ^.根据“左渲右液”,即竖线左酸时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至少有R 出现,即或或这三种情况,故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 g 、Cu 、R .答案:(1)R +2HC 1=RC 12+H 2T (2) —定含有 Ag 、Cu 、R (3)Z ti 与AgNO ,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 Z n 与Cu (N 03)2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当增大的 质量大于减小的质量时,溶液质量增大.例 2( 2017年河南23题)在一定质量Cu (N 03)2、AgN 03和Ai (N 0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1) 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解析:首先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序为A g [C u,由于加人的锌是过量的,故只有一种情况,即P ^T z |t b i ,故所得固体的成分为Ag 、Cu 、Zn ,所以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答案:(1) Zn + 2AgN 03 —Zn ( N 03 )2 + 2Ag 或Zn + Cu (N 0,)2=Zn (N 03)2 +Cu(2)有气泡产生(3)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的质量减小;锌与硝 酸铜溶液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大,当减小的质量与增大 的质量相等时,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二、混合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如:向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人硝酸银溶液,当 加人的硝酸银溶液的量不同时,分别分析反应后滤瘡 和滤液的成分.分析:1.将本题涉及到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顺 序表中“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序,即边的是滤渣的成分:八§、(:117〇,竖线右边的是滤液的 成分:Z t .(2)当硝酸银恰好与锌反应时,此时,铜粉还没有 参加反应,硝酸银的量位于锌和铜之间,故在锌和铜之间画一刀,即A g C u |Z n l ,滤渣为Ag 、Cu ,滤液为Zn 2+.(3)当硝酸银再多一点,不仅能完全和锌反应,还 能和部分铜反应时,铜只反应了一部分,所以在铜上面画一刀,即A g C UZ n i 滤渣为Ag 、Cu ,滤液为Cu 2+ 、Zn 2+_(4)当硝酸银恰好 转化为了对应的盐溶液银并没有剩余,硝酸银白与铜反应时,硝酸银将铜和锌 即硝酸铜和硝酸锌,但是硝酸 5量位于银和铜之间,故在银和铜之间画一刀,即A g C u Z n |,滤渣为Ag ,滤液为/~> 2 + r -j 2 +Lu 、Zn .(5)当硝麵银过量曰寸,有硝酸银剩余,故在银上面画一刀,即A ;C u 1Z n ,滤渣为Ag ,滤液为Ag +、Cu 2+、Zn 2+_可以发现,“一刀切”法解混合金属和盐溶液反应 的问题时,仍然按照“由弱到强,左渣右液”的具体方 法做题,但与解金属和混合盐溶液反应的问题不同的 是,划线的顺序变成从右至左.事实上,具体那一刀切 在哪儿,是需要根据题目来判断的,接下来通过中考题 来具体理解.例3 (2013年河南20题)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 ,和A 1(N 0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下转第61页)②按图7所示进行实验:打开弹 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 气体,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______;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 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 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解析:(4)①干燥管未放入稀硝酸前,里面空气的 压强就是大气压强.放人稀硝酸后,干燥管被封闭,烧 杯中的液面同时上升且高于干燥管内的液面,在大气 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共同作用下,烧杯内的一部分液体 会流人干燥管内而使管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大 于大气压强),直至大气压强与烧杯液面高于干燥管液 面造成的液体压强之和等于干燥管内的气压时.此时, 若装置气密性好,气体不外泄,管内气压就不会变化, 烧杯内的液体也就不会再流人管内,可以看到烧杯液 面仍高于干燥管液面,且干燥管内的液面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不变.②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千燥管铜片稀硝酸图7干燥管内的气体,干燥管内的气体压强就会逐渐变小 (小于装置外的压强),烧杯中的稀硝酸就会在外部压 强的作用下逐渐流入干燥管,去填补被抽出的气体,当 干燥管内的气体抽完,稀硝酸就充满干燥管;停止抽气 后,关闭弹簧夹,生成的气体就无法排出,干燥管内的 气体压强会逐渐增大(大于装置外的压强),里面的液 体就会被往外推到烧杯中,所以就可以观察到干燥管内液面下降,同时还看到铜片逐渐被稀硝酸溶解,并且 由于生成气体而可以看到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 由于生成硝酸铜而由无色变蓝色.答案:烧杯液面仍高于干燥管液面,且干燥管内的 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稀硝酸充满干燥管,铜片逐渐被稀硝酸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无色变蓝 色参考文献:[1]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 赵尚雄.对排水量气装置读数问题的“追问”及 本质探析[J ]•中学化学,2013(12) :21 -22.[福建省厦门市大嶝中学(3611 〇3)](上接第57页)图1(2) 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 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解析:首先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序为由于溶液甲呈蓝色,所以溶液中一定有铜离子,故有三种情况,分别为或A g C u■或C uZ n ■.由于固体示得到溶液甲中一定含有CU (N 0,)2、Zn (N 03)2和A 1(N 03)3.答案:(1)没有(2)Al (N 03)3、Zn (N 03)2、Cu(N 03)2(4)C u +2AgN 03 —Cu (N 03)2 +2Ag ;Zn + 2 AgN 03 =Z n ( NO .,) 2 + 2 Ag [或 Zn + Cu ( N 03) 2—Zn (N 03)2 +Cu ]参考文献:[1] 叶茂.利用图示法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过 程[J ] •化学教学,2015(10) :85 -87[2] 陈龙.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探究[J ].中学生 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86.[1.河南省汤阴县文星中学(456丨5〇)2.河南省汤阴县教育体育教学研究室(456150)]中没有锌和铝,所以滴加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根据图。
“盐系三角图”认知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盐系三角图”认知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作者:***来源:《化学教学》2022年第10期摘要:在初中階段基于模型认知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搭建“盐系三角图”认知模型,有助于学生认识多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进行盐类物质化学性质的归纳与总结。
实践证明,使用该认知模型渗透物质转化思想,整合设计盐类化学性质的复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关键词:认知模型建构;初中化学;盐类化学性质复习文章编号: 10056629(2022)10007904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提出“模型”是对复杂和综合性问题的化简和规律性总结,能指导一线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让知识形成连接,提炼出一定的方法以有助于学生进行实际应用。
这样的设计既缩短了课时,又可在学生掌握了认知模型后依据学情灵活地安排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
换言之,认知模型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笔者尝试使用“盐系三角图”便是这种表现形式之一,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并完成盐类化学性质的复习,且实际应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以“渔”。
2 基于“盐系三角图”复习“盐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该复习课通过建立同类物质的转化关系建立认知模型,促使学生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同类物的转化均有盐的参与,“盐系”中的“系”可理解为连接。
课前需准备学练案将模块环节内容打印给学生,课时安排为1课时(45分钟),让学生再经历固着、强化、改造认知模型的高阶过程。
随后可根据学情安排自主探究的课时,过程中教师真正退到“幕后”作为点拨者。
2.1 模块一:尝试建构“盐系金属三角图”,初识建模作用先给出学生如图所示(见图1甲)的三种金属的相对位置图,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上述金属的相互转化关系,用箭头连接。
基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八单元的有关金属化学性质内容的学习,学生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地搭建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的(见图1乙)。
随后引导学生发现:被箭头指向最多的是其中最不活泼的金属;被箭头尾端指向最多的是最活泼的金属。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认识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以“硝酸银溶液的性质”高三复习课为例

獄中教,参考識說ZH〇N<A l K H l \M I MXOXi K(\N K\()^b e ik a o i£4备考基于学习繼理论认繼溶飯应的多賺*—以“硝酸银溶液的性质”高三复习课为例余园(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北京100042)摘要: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以“硝酸银溶液”为例,通过对知识和学情的分析,设定教学目标并进行教学实践,不仅建立了盐溶液反应多样性的结构化认识糢型,发展学生从单一反应上升到对多个反应共存的复杂体系的认识,还形成了研究陌生盐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进阶;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硝酸银溶液;高三复习课文章编号:1002-2201 (2021) 02 >0048>03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盐是中学阶段重要的物质,从初中到高二,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常见盐的性质,知道对于陌生盐应该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角度去分析,也知道水溶液中的单一反应,但北京高考却经常考查多反应复杂体系,如 2016年高考北京卷28题以Na2S0,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2019年高考北京卷28题探究S02与八@0, 溶液的沉淀和氧化还原的多反应体系。
由此可见,盐溶 液反应的多样性主要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
当学 生面对多个反应共存的复杂体系时常常表现出思维混乱,只会从局部分析,缺乏系统思考的整体意识,而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认识盐,有利于学生在高三复习时形成分析水溶液中复杂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一、知识分析刘晟等认为学习进阶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
以盐为主题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不同学段,由简单 到复杂螺旋式上升。
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是高三应达到的盐的认识进阶,它是指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微粒可以同时发生多个反应,形成多离子复杂体系,微粒之间的反应结果受速率和限度共同影响。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金属和混合溶液反应

你需要知道:
被溶解的物质
叫溶质。(即使在杯子里
面,但是没有溶解也不能称之为溶质)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 C,uSO4 阳离子是: Cu2+ ,
2.确定反应顺序,写出化学方程式。(离得远,
先反应)
铁先和硝酸银反应,
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 。
再和 硝酸铜反应,
化学方程式: Fe+Cu(NO3)2==Fe(NO3)2+Cu 。
你能根据提示画出示意图吗?
【牛刀小试】 (Ag2N0O137和年A2l(3N题O)3)3(的3混分合)溶在液一中定加质入量过Cu量(N的OZ3)n2,、
阴离子是: SO42- 。
将少量的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 滤渣是 Cu ,滤液是 硫混酸合铜溶和液硫酸亚;铁将的银放 入硫酸铜溶液中,滤渣是 ,滤Ag液 是 硫酸。铜溶液
例题分析:
将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 的混合溶液中:
针对铁粉的量,对滤渣滤液进 行分析。
1.题目中涉及到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 由强到弱排列: Fe>Cu>A。g
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可观察到什么
现象?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课下练习
某化学小组向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 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模型之一
历年来,金属活动性部分知识点一直是各类中学考试的考察热点。
该章节的核心内容为金属活动性顺序,出题形式和常考题型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二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三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问题
这三类考点的考察难度和出题频率依次递增。
据同学们的做题表现反映出,最后一类题的做题时间较长,失分率较高。
因此针对第三类考点,我们为大家做了细致的分类和重难点解题诀窍的总结。
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问题的考察核心在于,活泼金属置换多种不活泼金属的顺序及对反应物过量情况的分析。
分析历年中考题,不难发现,此类问题有四种经典题型,即金属加入混合盐溶液之后,产生滤渣和滤液,
n 滤渣中加酸,产生气体
n 滤渣中加酸,不产生气体
n 滤液中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n 滤液中加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
根据这四种情况,对考生进行提问,滤渣,滤液中分别含有什么金属和金属离子。
这四种经典题型的难度按上述顺序依次递减,也就是说第一种情况“滤渣中加酸,产生气体”的题型最为复杂。
据统计,上完新课后,学生平均解题时间为10-15分钟,正确率为40%,中考复习一轮以上的学生为6-8分钟,正确率70%。
其解题过程之繁杂令广大同学们痛苦,常常会导致很多基础不扎实的同学蒙题,弃题的等情况出现。
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剖析这种模型的题:
n 在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全后过滤,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Cu2+、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按照经典的传统解法,分为以下几步: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顺序:
① Fe+ AgNO3= Fe(NO3)2+Ag ,
AgNO3反应完全之后
② Fe+Cu(NO3)2= Fe(NO3)2+ Cu
2.假设Fe的量不同时,滤渣中和滤液中分别有什么
(1)Fe的量很少,只反应掉部分AgNO3,反应①进行不完全,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Zn2+、Fe2+、Cu2+、Ag+
(2)Fe的量恰好反应掉AgNO3,反应①进行完全,滤渣中有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Zn2+、Fe2+、Cu2+
(3)Fe的量反应掉全部AgNO3还有剩余,反应①进行完全、反应②进行不完全,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Cu2+
(4)Fe的量恰好反应掉AgNO3和 Cu(NO3)2,反应①②均进行完全,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5)Fe过量,反应①②均进行完全后Fe仍有剩余,滤渣中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3.根据分析出的五种可能情况,由题中产生气体一项进行分析,只有第(5)种情况符合题意,对照题目所给选项,选出答案A
自此,题目解完,而作为一道选择题,在中考这个争分夺秒的考场上,这样的解题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及由于基础部扎实导致的不高的正确率显然是不理想的。
我们在此为大家总结出一个又快又好的解题方法,只要10秒钟,不论学生程度好坏,甚至不论学生是否学习过此部分内容,这个模型的题目都能100%做对。
我们称之为“温饱原则”。
读题之后,确定是滤渣中加酸,产生气体这种模型,解题步骤如下:
1.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标出H的位置及题目中出现的金属元素(不论是以单质形式还是离子形式出现),将它们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好。
Zn Fe H Cu Ag
2.直接读出答案,即“在H前面,只找一个,往后扫描,一网打尽”。
即在H前面的第一个金属停下,即Fe,从Fe开始(包含Fe),往后扫描题中出现的金属,即为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
即为Fe、 Cu、Ag
使用本原则解题,不需要学生判断溶液中进行了哪些化学反应,不需要知道多个化学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不需要学生分析反应物量不同造成的多种情况,甚至不需要学生学过本部分内容,都可以在10秒之内做出正确答案。
应用此解题原则,只需要学生具有两个能力:一,辨认汉字的能力,读出题目中出现的金属元素;二,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所有中考学生必备,也是所有中考学生都具有的能力)。
好,下面我们来用这种方法秒杀一些中考题。
请看:
(2005桂林)将铁粉加到一定量的AgNO3、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
A.铁和铜
B.铜和银
C.铁和银
D.铁、铜、银
解题步骤:1.找出金属,按顺序排好 Fe H Cu Ag
2.在H前面,只找一个,向后扫描,全是答案,于是我们很快扫描出答案为Fe Cu Ag,选D
(2007四川)向AgNO3、Cu(NO3)2 、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
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 Ag、Cu、 Zn
B. Cu 、Zn 、Fe
C. Ag、 Zn、 Fe
D. Ag、Cu、 Fe
解题步骤:1.找出金属,按顺序排好 Zn Fe H Cu Ag
2.在H前面,只找一个,向后扫描,全是答案,于是我们很快扫描出答案为Fe Cu Ag,选D
(2007天津)某溶液中仅含有AgNO3、Cu(NO3)2 两种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分成A.B.C.三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
(1)若将A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
(2)若将B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
(3)若向C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本题的第(1)小题属于我们刚刚讲的模型,仍然可以用上述方法轻松做出答案为Ag、Cu、 Fe。
但第(2)(3)小题则不属于温饱原则的模型,不可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