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古愁
古诗词整合教学设计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古愁

古诗词整合教学设计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古愁:教学理念纷繁复杂,大师名流各有千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设计出真空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有关李清照系列诗词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风流千古》:《一剪梅》p152 《声声慢》p154 《一代词人李清照》p226课外词作:《如梦令》《醉花阴》《夏日绝句》【学习目标】1.诵读。
绘诗境,初步理解诗歌意蕴2.鉴赏。
品愁情,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风格变化。
【课前准备】1.反复诵读《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夏日绝句》《一剪梅》《声声慢》等词作,力争背诵,初步了解每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3.默读《一代词人李清照》,借助此文了解、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一、对联导入二、课堂探究活动一:初读愁词1.自读《武陵春》,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个读,读清节奏,读得气韵流畅。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3.齐读《武陵春》,读出理解,读得情深意长。
活动二:品悟愁情1.对比《如梦令》,了解李清照词的前后期风格变化及其原因。
2.研读诗词,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先独立解读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小组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3.比较阅读《醉花阴》《一剪梅》,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4.延伸阅读《夏日绝句》,理解事事休的内涵。
5.圈画出《武陵春》下阕中体现词人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人的心理活动。
结合《声声慢》,再次理解词人愁绪。
活动三: 剖析愁思1.古人有很多写愁的诗句,你还能记起哪些呢?2.对比赏析。
三、情感升华绝妙的文思,出众的才情,确立了李清照宋代词坛婉约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诗词的艺术特色(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卓越的词艺被誉为“词中之神”。
她的词作品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常被用作汉语词汇和文化的典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作品,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在进入正式教学之前,需要做好一些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其生平背景,词人地位及代表作等。
同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李清照的词曲,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韵律和词调特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理解和学习李清照的词作品在正式课堂中,需要选择若干李清照的代表词作品,让学生分析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词意。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不同词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色彩,分别进行讲解和解析。
例如,对于《如梦令》这首词作品,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描述的梦境和意境:“常记溪亭日暮,乌啼穴草,渔舟唱晚。
/ 渔舟唱晚,响穿云外。
/ 寻常一样,嫁得婆娘。
”通过分析词中描述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梦幻和温馨,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三、练习词的结构和技巧李清照的词作品,在结构和技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对其结构和技巧进行练习和掌握。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1.对词意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主题的准确把握。
2.对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3.对抒情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邀请文学专家和艺术家来授课,给学生带来不同层次的视角和理解。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配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多角度地感知和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品,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作品的现场演唱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李清照的词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情感。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一剪梅》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 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511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a.png)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的诵读词作。
方法和过程目标寻找诗眼,解读意象,把握情景关系,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人论世,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结合此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分析词人如何以意象传愁教学难点体会词人“一般愁字别样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
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
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
二、初读、初味词情1、指名学生朗读2、同学点评3、教师点评,指导诵读4、学生有情感的诵读三、研读、品味词语(方法一):寻找“诗眼”思考:词中弥漫的.是什么情感?(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明确:“愁”——“词眼”(方法二):解读意象思考: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提示:可以通过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
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请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五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设计意图:用已知接通未知。
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展示阶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意象探究a、淡酒b、秋风c、过雁d、黄花e、梧桐细雨(方法三):情景关系借景抒情直接抒情(方法四)知人论世出示幻灯片:李清照大事记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3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教学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理清思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2.体味《声声慢》的“愁”情。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及变化。
3.自查资料,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4.自读课文,读懂大意,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积累李清照名句,导入新课。
1、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一剪梅》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一剪梅教案一、导入。
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1、(PPT)词中的“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
(听朗诵录音)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
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愁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三、进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请大家再次自由诵读这首词,并找出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凉,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凉意)兰舟寂寞,孤独(雁孤独,寂寞(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千愁万绪总关情——群文阅读下的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千愁万绪总关情——群文阅读下的李清照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其创作,能自觉在诗词鉴赏过程中运用“知人论世”、“抓关键句”、抓意象的方法。
2.在比较阅读中,明确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创作风格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一剪梅》、《醉花阴》和《声声慢》,分析词人不同时期“愁”的涵义。
一、阅读准备1.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
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中期抒写离愁别绪,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听朗读,有感情的自读《一剪梅》、《醉花阴》和《声声慢》。
二、出示学习要求1.表格导读2.学生组内交流三、赏意象,品愁情1.这三首词情感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前两首词写作背景是否相同?明确:“愁”都是写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
2.《一剪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完成?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分析“雁”与“月”两个意象明确:红藕、玉簟、雁、月、花、水“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点拨: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李清照专题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千年谁解易安愁——《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要求:1.读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2.完成比较阅读。
3.完成文学评论。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⑴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⑵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⑶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⑷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⑸雁字:雁群飞时,列“一”字或“人”字形,故云。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赵明诚出门游学之时。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离别伤感似乎是古典诗歌花园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对此反复吟咏,留下多少千古佳作。
词这种文学体裁形式,向来是被认为抒发愁情的最好形式。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放到诗中,而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放入词中。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李清照词两首》便是抒发愁情的优秀作品。
一、请一位女生范读。
略作点评,再齐读。
二、两片佳作都是抒发愁情,这愁情是什么样的愁情?它们是一样的吗?《醉花阴》写词人留在家中生活空虚无聊,故备加思念丈夫的相思愁情。
《声声慢》是词人历经家破国亡的苦难,艺术地表现自己晚年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孤苦飘沦异乡的孤独凄苦心情。
三、“言为心声,情为景语”。
我们在学习古典诗歌时都知道作者往往不直抒胸臆,更喜欢通过意象来蕴含自己的感情。
这两篇词,分别描写了哪些意象呢?《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花、香风、黄、花、黄昏《声声慢》:酒、风、雁、黄花、梧桐、雨、黄昏。
对比,我们会发现两首词有很多共同的意象。
意象营造意境,意境引导读者的审美体验。
意象相同,意境也应相同,审美带来的情感体验也相同,对吗?不对。
为什么不对?这个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够理解把握相同意象营造不同的审美体验。
(板书相同意象)酒、黄昏、风、黄花。
四、意象研究。
①酒:《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两次饮酒,都是在秋天(秋是一个隐藏的意象)。
这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太多的文人雅士在这个季节触动了太多的情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欧阳修有《秋声赋》,郁达夫有《故都的秋》。
郁达说过:“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酒似乎从诞生以来,就和文人密不可分。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专门写了一篇《酒德颂》。
在中国,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离开酒。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学设计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学设计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学设计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直抒胸意)2,句句细品,层层深入预设分析:提示:析景、情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从户外之景至室内之物,从视觉感受写到触觉感受,勾勒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清秋节气,其中荷花的凋败与生凉的枕席,既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预设分析:提示:析字、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叙写情事)赏析:“轻”、“独”赏析:此二字不写情而含情,“轻”字点染出女子固有的温婉轻柔的情态,既是思念丈夫的女子,一举一动都似带有愁绪,而“独”字则明确点出离情别绪。
预设分析:提示:析句式、意境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楼。
(神驰遐思)预设分析:提示:析景、情、作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借景抒情)赏析:花落水流,恰似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女词人见此景,不觉睹物伤怀。
以流水落花之景承接上片,自然过渡为下片的直抒胸臆。
“一种”、“两处”“相思”、“闲愁”,简笔便勾勒出两地离情,夫妻二人情深厚意不言而喻。
预设分析:提示:析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直抒胸意)赏析:“才下”、“却上”这能在眉间心上游走的愁思,让人仿佛看到了女词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的波动起伏,余韵无穷。
小结: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处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婉转缠绵。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对比分析:《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提示:从不同时期,不同基调上进行分析时期分别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时期;基调分别为明快开朗、细腻深婉、凄凉孤寂。
五、作业布置、巩固提升1、背诵全词。
2、用现代文将本首词改写为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
六、板书设计教学总结: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到有几个需要反思的问题:一是我们的诗歌鉴赏教学与高考试题脱节,也就是教学容易考试难;二是我们的课程编排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用教材大体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编排,忽略了诗歌本身发展的内在性;且只用寥寥数首诗歌来代替诗歌发展的某些重要阶段,谈不上全面性与典型性;三是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重表象轻感悟,重解释轻鉴赏.赏析:此句为倒装句,理解为“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雁回,思谁寄锦书来。
千古绝唱凄苦情——《声声慢》教案26

千古绝唱凄苦情——《声声慢》教案26
导读:千古绝唱凄苦情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
2.通过分析意象和语言,体会词中的“愁”情
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和语言,体会词中的“愁”情
【教学难点】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法
二.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声声慢》,感受两首诗歌的诵读基调,找出全词的词眼(低沉、悲凉“愁”)
三.援引“愁”句,初味“愁”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范仲淹四.合作探究,词中寻“愁”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愁”的词语、意象或句子,小组讨论分析五.知人论世,深入探“愁”
词中句句有“愁”,笔笔含“愁”,词人到底什么样的“愁”情如此之“重”,如此之“浓”呢?
六.全班齐读《声声慢》,教师总结,拓展训练
创作写给李清照的好词佳句,可以联系她的人生经历和诗词作品,走进词人!
七.师生共赏《声声慢》,感受“愁”情
八.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比较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感受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
九.板书设计
低沉、悲凉、哀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品味李清照词中的思想感情。
2.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 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 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诗人的艺术风格。
2. 引导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 要求学生快速背诵,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2. 背诵这首词。
3. 赏析这首词:
- 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五、扩展阅读
1. 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2. 总结李清照词的词风。
3. 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4. 总结写“愁”的手法。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导语设计:“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初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一).作品鉴赏:1、全班一起初读,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提醒学生读该词要注意的方法《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一剪梅》教案3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剪梅》教案篇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读过这些,眼前自然会出现满脸沧桑、皮肤泥黑的老妇人形象。
四、结合上面讲述,板书前期:生活优裕贵妇人形象哀愁而甜美后期:处境艰难老妇人形象哀伤而绝望五、有了上述这些认识,我们再来学习《一剪梅》1.学生齐声诵读这首词并告诉学生体会词中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
古愁
:教学理念纷繁复杂,大师名流各有千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设计出真空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有关李清照系列诗词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武陵春》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风流千古》:
《一剪梅》p152 《声声慢》p154 《一代词人李清照》p226 课外词作:
《如梦令》《醉花阴》《夏日绝句》
【学习目标】
1.诵读。
绘诗境,初步理解诗歌意蕴
2.鉴赏。
品愁情,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风格变化。
【课前准备】
1.反复诵读《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夏日绝句》《一剪梅》《声声慢》等词作,力争背诵,初步了解每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3.默读《一代词人李清照》,借助此文了解、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
一、对联导入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初读愁词
1.自读《武陵春》,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个读,读清节奏,读得气韵流畅。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3.齐读《武陵春》,读出理解,读得情深意长。
活动二:品悟愁情
1.对比《如梦令》,了解李清照词的前后期风格变化及其原因。
2.研读诗词,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先独立解读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小组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
3.比较阅读《醉花阴》《一剪梅》,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4.延伸阅读《夏日绝句》,理解“事事休”的内涵。
5.圈画出《武陵春》下阕中体现词人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人的心理活动。
结合《声声慢》,再次理解词人愁绪。
活动三: 剖析愁思
1.古人有很多写愁的诗句,你还能记起哪些呢?
2.对比赏析。
三、情感升华
绝妙的文思,出众的才情,确立了李清照宋代词坛“婉约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更是因为她杰出的艺术成就,后人评价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确实无愧于“千载词苑女儿花”的美誉。
附: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潘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