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理解
1. 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江南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

第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

[3]第一句从__________觉、_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

[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A.曲牌名词牌名
B.词牌名曲牌名
C.词牌名词题
D.曲牌名曲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这是他写在____家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和“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

第二句中,“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的情趣。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却各有特色。

《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景物。

《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对比这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3]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B.《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C.《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
《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 ②坐:______ ③红于: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____)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____)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

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____)
9. 课内语段赏析。

日照_____________生_____________,
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直下_____________,
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是代诗
人写的。

[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外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________的竹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 别枝/ 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 蛙声/ 一片
D.旧时/ 茅店/ 社林边
[2]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

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12. 古诗阅读。

古诗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诗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和________。

[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
______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_____。

[4]古诗二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13. 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好雨知时节 A. hǎo () B. hào()
(2)花重锦官城 A. chòng ( ) B. zhóng()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

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
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
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 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好雨知时节,()。

(),润物细无声。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1]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______),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

诗中以极大的(______)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______)。

[3]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

①“发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 A.发生 B.产生,兴起 C.出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中的“发生”应选(______)
②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______)(请选用诗句作答)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③诗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______)
A.喜
B.潜
C.润
④对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______)
A.全诗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

B.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C.全诗意在赞美像春雨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17. 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
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

这两句诗颇有“”之意。

18. 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

(_______)
1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B.黄河 C.黄山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字则突出了山的高峻。

这一句诗表现了。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①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千寻,极言其高。

②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