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高一下册期末考试物理免费试卷完整版(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A. 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 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 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D. 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B
【解析】
A、开普勒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故A错误;
B、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而被称为测出地球质量第一人,故B正确;
C、威廉•赫歇耳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故C错误;
D、牛顿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D错误。

选择题
运动员向静止的球踢了一脚(如图),踢球时的力F=100 N,球在地面上滚动了t=10 s停下来,则运动员对球的冲量为()
A. 1000 N•s
B. 500 N•s
C. 0 N•s
D. 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由题,踢球时的力,但不知道该力作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力的冲量,故ABC错误,D正确。

选择题
下列关于放射性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铀238与化合物中铀238的半衰期是相同的
B. 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
核的质量
C. 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生成的新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多1
D. 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答案】A
【解析】
A、半衰期是对大量放射性元素的统计规律,是由元素本身决定,与原子核所处环境、状态无关,故A正确;
B、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释放能量,故质量要发生亏损,故B错误;
C、原子核发生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故C错误;A、衰变时,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核子数少4,故中子数少2,故D错误。

选择题
如图所示,“神舟十号”飞船在不同时间段的运行轨道分别有圆形轨道Ⅰ和椭圆轨道Ⅰ,Q为轨道Ⅰ上的一点,M为轨道Ⅰ上的另一点,P 为两轨道的交点,关于“神舟十号”的两轨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经过P的速度大于经过Q的速度
B. 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速度
C.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 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加速度【答案】D
【解析】
A、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由P点向Q点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所以Q点动能大于P点动能,P点的速度小于Q点的速度,故A错误;
B、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由于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会靠近地球运动,在该位置加速,使得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进入轨道Ⅰ,所以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即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速度,故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椭圆轨道Ⅰ的半长轴小球轨道Ⅰ的半径,所以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故C 错误;
D、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万有引力,即也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万有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加速度相等,故D正确。

选择题
2012年4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圆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为2.8×107 m .它与另一颗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半径为4.2×107 m)相比则能判断出()
A. 向心力较小
B. 动能较大
C. 角速度较大
D. 发射速度都是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C
【解析】
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
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
A、向心力,轨道半径为的卫星向心力较大,故A 错误;
B、根据公式得到可知,轨道半径为的卫星速度较大,由于卫星质量关系不清楚,所以动能关系无法比较,故B错误;
C、根据公式得到可知,轨道半径为的卫星角速度较大,故C正确;
D、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实际发射时要克服阻力和引力做功,故实际发射速度都是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故D错误。

选择题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则()
A.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
B.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
C. 物体抛出时的竖直高度是
D. 物体抛出时的位移是
【答案】B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物体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故A错误,B正确.物体抛出时竖直高度,故CD错误.故选B.
选择题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用光子能量为12.75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多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氢原子的能级图,计算出基态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最高能跃迁到第几能级,然后即可求出有多少种不同频率光子.解:用光子能量为12.75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原子能量为﹣13.6+12.75eV=0.85eV,知原子跃迁到第4能级,根据=6知,最多发射6种不同波长的光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选择题
如图所示,蹲在树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在用枪水平对准它,就在子弹出枪口时,松鼠开始运动,下述各种运动方式中,松鼠不能逃脱厄运而被击中的是(设树枝足够高):
①自由落下
②竖直上跳
③迎着枪口,沿AB方向水平跳离树枝
④背着枪口,沿AC方向水平跳离树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子弹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若松鼠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松鼠和子弹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一样的,它们始终在一个高度上,所以松鼠一定会被击中,同样,③迎着枪口,沿AB方向水平跳离树枝和④背着枪口,沿AC方向水平跳离树枝这两种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也是自由落体运动,松鼠同样会被击中,都不能逃脱厄运,只有②竖直上跳时,在竖直方向上和子弹的运动过程不一样,能逃过厄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

当圆筒的角速度增大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
B. 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不变
C. 物体所受弹力和摩擦力都减小
D. 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答案】B
【解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圆心,对物体受力重力、向上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的支持力,如图:
其中重力G与静摩擦力f平衡,与物体的角速度无关,支持力N提供向心力,所以当圆筒的角速度增大以后,向心力变大,物体所受弹力N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

选择题
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0.4m/s,它要渡过一条宽度为40m的河,
河水的流速为0.2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船不能垂直到达对岸
B. 船有可能垂直到达对岸
C. 要使船渡河航程最短,船头应与上游河岸夹30°角
D. 船到达对岸所需最小时间是100s
【答案】BD
【解析】
A、由于船相对于水的速度大于水流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它们的合速度,即船实际的速度可以与河岸垂直,船可以垂直于河岸行驶,最终到达对岸,故B正确,A错误;
C、如图所示,当船渡河航程最短时即为合速度垂直对岸,设船头应与上游河岸为
则:,即,故选项C错误;
选择题
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合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
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块,若射击下层,子弹刚好不射出,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能射进一半厚度,如图所示,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
A. 子弹对滑块做功一样多
B. 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不一样多
C. 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D. 系统产生的热量不一样多
【答案】AC
【解析】最终子弹都没有射出,则最终子弹与滑块的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情况下系统的末速度相同。

A、B项:子弹对滑块做的功等于滑块动能的变化量,滑块动能的变化量相同,则子弹对滑块做功一样多,故A正确,B错误;
C、D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系统初状态的总动能相等,末状态总动能相等,则系统损失的能量,即产生的热量一样多,故C、D错误。

点晴:子弹射入滑块的过程,符合动量守恒,所以我们判断出最后它们的速度是相同的,然后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进行判断。

选择题
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被长度不等的细线悬挂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则两个小球的:
A. 运动周期相等
B. 运动线速度相等
C. 运动角速度相等
D. 向心加速度相等
【答案】AC
【解析】
选择题
根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B.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C. “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计算公式是
D. “人造太阳”核能大小计算公式是
【答案】AC
【解析】
A、人造太阳的核聚变是氘核和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故A正确;
B、质量较重的铀核通过核反应产生两个中等质量的钡核和氪核,属于重核的核裂变,故B错误;
C、核聚变过程中出现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求出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D错误。

填空题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满载时在水平直路上最大的行驶速度可达20m/s,这时汽车所受阻力为_______N,若汽车实际速度保持15m/s的速度不变,则汽车发动机实际功率是_______kW(设汽车所受阻力不变).
【答案】45
【解析】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满载时在水平直路上行驶时的最大速度可达,这时汽车所受的牵引力为:
此时汽车牵引力和阻力平衡,故阻力为:
实际行驶保持的速度不变,所受阻力不变,故牵引力为故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

填空题
一个人造天体飞临某个行星,并进入行星表面的圆轨道,已经测出该天体环绕行星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那么这颗行星的密度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研究人造天体绕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得:行星的质量为:
根据密度公式得出这颗行星的密度为;.
填空题
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是300m,轨距是1.5m,规定火车通过这里的速度是20 m/s,内外轨的高度差应该是_______m,才能使内外轨刚好不受轮缘的挤压。

若速度大于20 m/s,则车轮轮缘会挤压_______。

(填内轨或外轨)(g=10 m/s2)
【答案】0.2m 外轨
【解析】
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由于较小,则
故,得:;
若速度大于,则需要的向心力变大,则轮轮缘会挤压外轨。

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N秒转一圈,已知后轮半径R,大齿轮半径,小齿轮半径,则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脚踏板转动周期为N,则大齿轮的角速度为:
大齿轮和小齿轮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有:
小齿轮的角速度为
后轮的角速度与飞轮的角速度相同,根据得自行车的速度为:。

实验题
(1)为了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如图甲、乙的实验。

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小锤打击弹簧片C,C向前推动小钢球A具有水平初速度,使A做平抛运动,同时松开小钢球B,使B做自由落体运动,结果两球同时落地。

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A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从两轨道的下端射出,将观察
到___________现象。

说明A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运动轨迹上三点A、B、C,如右图所示,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各点坐标值已在图中标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小球经过B 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

【答案】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发生碰撞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知A球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与B球相同,即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A球落到水平木板上击中B球,即两球发生碰撞,可知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与B球相同,即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得,,即A到B的时间为
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B点竖直分速度
则小球在B点的速率为。

解答题
某物体以初速度v0=20m/s竖直上抛,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多少?此时离抛出点的高度为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答案】1s或3s
【解析】
规定向上为正方向,若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根据得,
若的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
根据可以得到:。

解答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800Kg的汽车匀速率驶过曲率半径为50m的圆弧型桥面顶端时,已知桥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7600N,为使汽车能安全地沿路面驶过该桥,则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应在什么范围?(重力加速度g=10m/s2)
【答案】
【解析】
设汽车速度为时刚好不脱离桥顶,则有:,
解得:
汽车速度为时,桥顶刚好承受压力为:
则有:,

所以安全行驶的速度范围为:。

解答题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平台上静止着两个滑块A、B,mA=0.1kg,mB=0.2kg.两滑块间夹有少量炸药,平台右侧有一带挡板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质量为M=0.3kg,车面与平台的台面等高,小车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在Q点,小车的上表面左端点P与Q点之间是粗糙的,滑块B与PQ之间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Q点右侧表面是光滑的.点燃炸药后,A、B 分离瞬间A滑块获得向左的速度大小为6m/s,而滑块B则冲向小
车.两滑块都可以看作质点,炸药的质量忽略不计,爆炸的时间极短,爆炸后两个物块的速度方向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g=10m/s2.求:
(1)A、B分离时滑块B的速度vB大小;
(2)若L=0.8m,滑块B滑上小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3)要使滑块B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滑离小车,则小车上PQ 之间距离L的取值范围.
【答案】(1)(2)(3)
【解析】
(1)A、B分离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2)滑块B冲上小车后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能量守恒定律:
解得:;
(3)滑块最终没有离开小车,滑块和小车具有共同的末速度,设为u,滑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若小车PQ之间的距离L足够大,则滑块还没与弹簧接触就已经与小车相对静止,设滑块恰好滑到Q点,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联立解得:;
若小车PQ之间的距离L不是很大,则滑块必然挤压弹簧,由于Q点右侧是光滑的,滑块必然被弹回到PQ之间,设滑块恰好回到小车的左端P点处,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综上所述,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离开小车,PQ之间的距离L应满足的范围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