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床边X光摄片防护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病房床边X光摄片防护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0-05-21T06:53:29.461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5期作者:黎朝政[导读] 旨在了解目前ICU 床边X光摄片的防护现状,以期为ICU X射线相关防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317)【摘要】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在行床旁X光摄片时的防护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开展床旁X光摄片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对广东省内三甲医院在职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回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32份。

结果:目前
护理人员对于X射线防护意识强,但ICU病房普遍防护用品配备不足,缺乏X射线防护相关指引,护理人员相关培训不足,缺乏对患者的防护。

结论:目前ICU病房床边X光摄片缺乏防护。

ICU病房应配备足够的X射线防护装备,完善的X射线防护相关指引,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

同时应定期开展X射线辐射相关知识的规范化培训,规范医护人员行为,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关键词】ICU;X射线防护;现状调查;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5-0224-03 X线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粒子,穿透人体会造成细胞组织损伤,引发变异,诱发肿瘤、贫血、白血病、遗传性等疾病的发生,而且具有随机性效应。

[1]X射线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现代临床使用X影像设备的检查种类和使用的频繁度在不断提高。

患者进行床边X 线摄影的同时,同病房内的其他患者则会被动吸收X 射线剂量,尽管每次X光操作时间段,医护人员接收的X射线较少,但由于X射线能在体内累积,应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照射[2-5]。

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不易搬动,常使用于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来进行X射线检查。

有研究[6]表明:对于医用移动式 X 射线机,建议安全距离应设置在5 m 以外,并采用适当的铅屏风等屏蔽设施。

目前有一些ICU针对医护人员对床旁X线摄片的制定了防护策略[7],但是缺乏对患者及临床患者的防护。

本调查研究通过对广东省内432名ICU护士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目前ICU 床边X光摄片的防护现状,以期为ICU X射线相关防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8年11月份通过广东省ICU专科护士微信群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在职广东省ICU护士。

1.2 调查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ICU工作年限。

(2)ICU 床边X光摄片相关防护行为为调查问卷。

研究者在移动式 X 射线相关防护指引、策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6-1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经研究小组讨论,专家涵询等逐步修改形成。

问卷(表1)包括12个条目,四个方面:X射线防护知晓、科室现状、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患者防护行为。

1.2.2 资料收集方法研究者使用问卷星网络调查辅助工具制作调查问卷。

设计问卷时,利用问卷星自带功能将所有条目设计为“必答题”,以保障问卷填写的完整性。

通过微信群向所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发送微信问卷星的链接,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了432名在职ICU护士,其中女性占86.34%,男性占13.66%。

ICU工作经验,10年以上的占20.60%,5-10年的占32.40%,5年以下的占47%。

2.2 ICU病房床边X光摄片防护现状
2.2.1病房床边X光摄片量(表1)。

2.2.2 床边X光摄片时护理人员防护现状及认知(表2)。

2.2.3病房床边摄片时患者防护现状(表3)。

2.2.4对单因素进行χ2分析,筛选出患者接受不必要照射的影响因素(P<0.05):近1年科室胸片X线防护培训、护士对辐射知晓程度、当前科室防护条件、摄片时有无观察病人。

见表4,表5。

2.2.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纳入多元回归分析(表6),排除混杂因素后,筛选出ICU近1年有无对护士开展床边X线防护培训、当前科室X线防护条件是否满足是床边摄片时受检者非摄片部位被辐射的独立危险因素,近1年护士无开展防护培训使受检者非摄片部位被辐射的风险是有培训的
3.477倍。

当前科室防护条件不足使受检者非摄片部位被辐射的风险是防护条件满足的3.727倍。

表1 ICU病房床边X光摄片量
表3 病房床边摄片时患者防护现状
表5 邻床病人被照射因素χ2分析
表6 床边时受检者非部位被辐射高危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3.讨论
3.1 当前ICU缺乏X射线防护知识的相关培训
ICU病房日摄片量多,摄片时间长,对患者和ICU医护人员都造成较大的X射线暴露。

一方面,医护人员对于X射线暴露过于敏感,躲避距离过远,拍片期间缺失对于患者的监护。

另一方面,没有对患者非照射部位和邻床患者进行放射防护。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规定: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

使用移动式设备在病房内作X射线检查时,应对毗邻床位(2m范围内)患者采取防护措施。

在ICU病房开展X射线防护知识相关培训,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于X射线暴露的正确认识,减少对于X射线的恐惧心理,正确实行对患者的进行X射线防护的策略。

3.2 ICU病房缺乏X射线防护相关用品,缺乏X射线防护相关指引
目前多数ICU病房都没有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进行放射性防护时,应减少对患者人体的照射面积。

以同样的曝光条件进行胸部摄影,照射野如果没有限定,患者的头部和下身若受到照射,人体接受的有效剂量要比有效防护(铅围裙、铅帽、铅围脖等)的患者高出数倍[1]。

而没
有相关防护指引,医护人员不能清楚怎么才能有效防护X射线,同样也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防护。

3.3 X射线摄片时缺乏对患者非拍片部位及毗邻床位患者进行防护
调查显示,仅有8.33%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非拍片部位会进行防护。

摄片期间未对毗邻床位患者进行防护的占69.21%。

目前国内对于X射线防护的关注点都在放射科人员及医护人员身上,而对于患者X射线防护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尤其是针对ICU患者X射线防护方面的研究。

有针对CCU,PICU,新生儿区的,年预期受照射剂量的研究[5]显示:床边X线机拍片公众辐射量在安全范围,但应当需要在PICU、新生儿科以及近距离家属加以适当防护。

目前ICU内普遍使用床边DR X射线摄片机进行摄片检查,未来可能还会有移动式床旁CT等高辐射设备[15-16],ICU床边X射线摄片相关防护任重而道远。

4.结论
目前ICU病房床边X光摄片缺乏防护。

ICU病房应配备足够的X射线防护装备,完善的X射线防护相关指引,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

同时定期开展开展X射线辐射相关知识的规范化培训,规范医护人员行为,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医学影像应用中X线的危害及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8):859-861.
[2]何凤丽,牛克伟,巩守科.床边移动X线机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19(2):10-12.
[3]王兵萍,张桂云,吴涛.床边移动X线机临床应用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8):29-30.
[4] OliveKA,AgasheK,AmslerC,etal.Radioactivity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J].Chin Phys C,2014,(9):461.
[5]储晓阳,柏彭开.床边X线机摄影公众辐射剂量计算及辐射防护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3):89-92.
[6]沈青,崔茜,纪灏,等.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床旁操作辐射水平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16,25(1):44-47.
[7]蔡琳,吴丹,刘娟.ICU医护人员对床旁X线摄片的防护对策[J].华西医学,2012(1):105-106.
[8]王志炜.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J].中国卫生,2015(12):103-104.
[9]蒋洪春,韩丹丹.医院医用X射线防护应当以人为本[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3):303-304.
[10]施晓燕,桑军阳,吴晓东,等.床边摄片防护的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江苏医药,2015,41(24):3055-3056.
[11]刘建强,葛建新.床边X线摄影辐射防护浅谈[J].中国医学装备,2013(11):94-96.
[12]陈春新,胡寅进,郑芳.放射卫生防护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6):104-105.
[13]欧穗怡,黄威.分析X线检查中放射线的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0):132.
[14]王志文.床边摄影(CR)X射线辐射防护问题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63-163.
[15]张志强,张强,李飞,等.移动CT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0):1037-1040.
[16]张民.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4):67-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